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对肝癌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晓鹏 刘颖斌 +2 位作者 史良会 潘义龙 芮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寻肝素对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转染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和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人全长乙酰肝素酶cD-NA的pcDNA3-HPA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加入不同剂量肝素进行细胞培养,用侵袭小室观察肝癌细胞穿... 目的:探寻肝素对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转染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和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人全长乙酰肝素酶cD-NA的pcDNA3-HPA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加入不同剂量肝素进行细胞培养,用侵袭小室观察肝癌细胞穿膜细胞数,用RT-PCR法检测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结果:BEL-7404细胞组和空载体转染细胞组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均为阴性,pcDNA3-HPA质粒转染组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穿膜细胞数(27.00±4.30)显著高于另外2组(分别为11.67±2.52和9.67±2.89,P<0.01);加入肝素后BEL-7404细胞组和空载体转染细胞组穿膜能力和乙酰肝素酶表达均无显著变化;而pcDNA3-HPA质粒转染组穿膜细胞数随着肝素剂量的加大而逐渐减少,超过一定剂量后则不再显著减少,但该组乙酰肝素酶表达始终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肝素可抑制表达乙酰肝素酶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而不影响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乙酰肝素酶 肝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方芳 吴佩 +2 位作者 茆家定 张帆 陈剑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75-2676,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乳腺癌的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例13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乳腺癌的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例13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8%。肿瘤的大小(OR=2.139,P<0.05)和P53(OR=3.094,P<0.05)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OR=0.435,P<0.05)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年龄、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P53阳性表达、较大体积的肿瘤易促进淋巴结转移,而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则可能抑制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蛋白及其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肝细胞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房淑彬 史良会 +3 位作者 刘中金 李涛 胡骥琼 黄文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层粘蛋白受体(LN-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LN、LN-R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层粘蛋白受体(LN-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分别检测42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LN、LN-R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LN、LN-R及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浸润型(IHCC)生长、有转移、肿瘤直径>3cm者LN、LN-R及PCNA的表达高,而膨胀型(EHCC)生长、无转移、肿瘤直径≤3cm者多表达较低;在高增殖指数组LN、LN-R表达高于低增殖指数组(P<0.05)。结论:细胞内LN、LN-R及PCNA可作为评判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肿瘤 层粘连蛋白 受体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门静脉选择性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 被引量:2
4
作者 芮景 吴佩 +2 位作者 马毅 夏祥厚 周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60-860,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栓塞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类肝素酶mRNA表达及与VEGF-D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良会 陈晓鹏 +1 位作者 赵国海 黄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类肝素酶、VEGF-D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类肝素酶mRNA和VEGF-D的表达。结果:类肝素酶在胃...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类肝素酶、VEGF-D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类肝素酶mRNA和VEGF-D的表达。结果:类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高中分化、Ⅰ~Ⅱ期的胃癌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明显比低分化、Ⅲ~Ⅳ期减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类肝素酶表达明显比无淋巴结转移组增高(P<0.01)。VEGF-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类肝素酶阳性表达组VEGF-D表达显著高于类肝素酶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类肝素酶促进了胃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和血管、淋巴管生成,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类肝素酶 VEGF—D 转移 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opamine联合YH-16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复国 马清涌 +4 位作者 郭坤 胡恒通 张珉 沙焕臣 宫晓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阻断剂Cyclopamine和抗血管生成剂YH-16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抑制作用。方法以Cyclopamine和YH-16单独或联合干预BxPC-3细胞,MTT法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 目的体外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阻断剂Cyclopamine和抗血管生成剂YH-16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抑制作用。方法以Cyclopamine和YH-16单独或联合干预BxPC-3细胞,MTT法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opamine和YH-16对BxPC-3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时抑制作用更强(P<0.05)。Cyclopamine和YH-16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更高(P<0.05)。Cyclopamine和YH-16均可下调Bcl-2和上调Bax的表达,联合用药则下调Bcl-2和上调Bax更明显(P<0.05)。结论Cyclopamine和YH-16能抑制BxPC-3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作用时抑瘤效果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PAMINE YH-16 胰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毒抗高凝状态酶对小鼠肝癌抑制作用及P53、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正明 芮景 柴智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建立实验性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蝮蛇毒抗高凝状态酶(AHCSE)的抑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肝癌H22细胞种植于小鼠腋窝皮下,传代后取癌组织块种植于小鼠肝脏,进行不同剂量蛇毒制剂治疗的探索。将... 目的:建立实验性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蝮蛇毒抗高凝状态酶(AHCSE)的抑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肝癌H22细胞种植于小鼠腋窝皮下,传代后取癌组织块种植于小鼠肝脏,进行不同剂量蛇毒制剂治疗的探索。将荷肝癌H22小鼠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AH-CSE低、中、高剂量组(0.5、1.0、2.0mg/kg),给药10d后,根据瘤重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SP法计算P53、C-MYC阳性细胞数。结果:0.5、1.0、2.0mg/kg AHCSE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5.57%、50.38%、53.89%,P53阳性细胞数为64、51、45,C-myc阳性细胞数为46、38、34。1.0、2.0mg/kg AHCSE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HCSE对小鼠原位移植肝癌H22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C-MYC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小鼠肝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及其A型受体在胃癌SGC-7901细胞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史良会 张才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观察GABA、GAD65、GABRP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RT-PCR、IF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中GABA、GAD65及GABRP mRNA及蛋白表达;1、10、100μmol/L GABA,0.5、5、50μmol/L Musci... 目的观察GABA、GAD65、GABRP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RT-PCR、IF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中GABA、GAD65及GABRP mRNA及蛋白表达;1、10、100μmol/L GABA,0.5、5、50μmol/L Muscimol,0.5、5、50μmol/L Bicucullin分别作用于胃癌细胞SGC-7901 48 h后,新型四唑氮盐(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GAD65、GABRP mRNA及蛋白均表达于SGC-7901细胞中;GABA、GABRP及GAD65蛋白定位于SGC-7901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与空白组比较,1μmol/LGABA,5、50μmol/L Muscimol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生长的增殖率上升,5、50μmol/L Bicucullin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上升;1μmol/L GABA可导致细胞G0/G1数量的减少,G2/M期数量的增加;3个浓度的Muscimol可导致G0/G1期数量的减少,5、50μmol/L Muscimol可导致细胞G2/M期数量增加;5、50μmol/L Bicucullin可导致G2/M期数量的减少(P<0.05)。结论 GABA及其A受体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促进细胞增殖,扰乱细胞周期进程,促使细胞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系 肿瘤 Γ-氨基丁酸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涂久生 吴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0-93,共4页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已用于治疗人类多种疾病。随着对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研究的逐步深入 ,发现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
关键词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类似物 肿瘤 细胞凋亡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林明 刘银华 +1 位作者 周珏 赵国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mRNA与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中晚期胃癌、20例早期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DG...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mRNA与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中晚期胃癌、20例早期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DGF-A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显示PDGF-AmRNA与蛋白在中晚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早期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1);胃癌组织中PDGF-A的表达与其肉眼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预后判断指标均密切相关(P<0.01)。结论:PDGF-AmRNA与蛋白在中晚期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是参与胃癌病程进展的分子之一,PDGF-AmRNA与蛋白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复发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癌组织胃泌素表达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佩 芮景 +3 位作者 袁平 马毅 张有贵 吴采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肿瘤组织的GAS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及免疫组化技术测定7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胃泌素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癌比高分化癌为高;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腺癌较乳头...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及肿瘤组织的GAS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及免疫组化技术测定7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胃泌素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癌比高分化癌为高;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腺癌较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为高,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胃泌素阳性细胞过度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分化不良的一个标志,且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增高的原因之一。血清胃泌素测定对诊断大肠癌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但由于其升高为癌组织胃泌素阳性表达所致,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恶性度、大小及分期密切相关。大肠癌病人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则提示其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分期较晚,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胃泌素 放射免疫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晓鹏 王东 +4 位作者 王冠男 胡明华 张卫东 张国政 张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的效率及其机制。方法:9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非示踪组(31例)、亚甲蓝示踪组(30例)和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组(29例,简称联合示踪组),其中亚甲蓝示踪组术中用亚甲蓝2 mL分...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示踪的效率及其机制。方法:9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非示踪组(31例)、亚甲蓝示踪组(30例)和伊立替康联合亚甲蓝示踪组(29例,简称联合示踪组),其中亚甲蓝示踪组术中用亚甲蓝2 mL分4点于瘤周浆膜下注射,联合示踪组用40 mg伊立替康与2 mL亚甲蓝耦合后分4点注射。3组均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进行刮吸法胃癌根治淋巴结清扫。分别统计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清除淋巴结数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非示踪组、亚甲蓝示踪组和联合示踪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8±67)、(192±31)和(205±36)min(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48±116)、(164±88)和(173±98)mL(P<0.05),输血者平均输血量分别为(457±159)(、489±176)和(467±148)mL(P>0.05);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22±9)、(22±10)和(30±9)枚(P<0.05),平均每例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7±3)、(6±3)和(9±3)枚(P<0.05);3组分别有29、28和28例得到平均3年的随访,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1.0%(9/29)、32.1%(9/28)和21.4%(6/28)(P>0.05),3年存活率分别为62.1%(18/29)、57.1%(16/28)和78.6%(22/28)(P>0.05)。结论:瘤周浆膜下注射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液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清除效率,且安全简便。其机制可能是耦合液显著延长淋巴结染色和褪色时间,始终存在色觉导向刺激,激发术者进行准确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伊立替康 亚甲蓝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胃肠道肿瘤治疗靶向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剑雄 吴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3个重要分子靶:小G蛋白Ras、Raf激酶及其MEK1/2和ERK1/2。目前主要有3种抑制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3个重要分子靶:小G蛋白Ras、Raf激酶及其MEK1/2和ERK1/2。目前主要有3种抑制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办法:⑴破坏靶蛋白的结构和(或)功能;⑵采用功能缺失策略;⑶破坏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办法可为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胃肠道肿瘤 抑制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抗生素治疗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302-304,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抗生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加Cetridine Forte治疗肝包虫病34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芮景 AdelH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肝包虫病 外科手术 治疗 Sava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16
作者 芮景 吴佩 +2 位作者 朱向明 陆仁康 马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911-911,914,共2页
关键词 胆囊结石 病因 性激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对梗阻性黄疸血清β_2-MG的影响
17
作者 陈晓鹏 刘中金 +3 位作者 周洸 李涛 杨军 程光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Ind)对梗阻性黄疸(梗黄)血清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8例服用Ind的梗黄患者。服药前后及术后第4天血清及尿液中 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 ,并同期检测其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的含...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Ind)对梗阻性黄疸(梗黄)血清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8例服用Ind的梗黄患者。服药前后及术后第4天血清及尿液中 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 ,并同期检测其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结果服用Ind后随着TXA2/PGI2的下降 ,血清 β2-MG亦明显下降(P<0.05),但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且尿β2-MG无变动。结论Ind可通过抑制TXA 2 的生成 ,在一定程度内降低梗黄病人血清β2-MG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梗阻性黄疸 血清 Β2-MG Β2-微球蛋白 血栓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18
作者 瞿章 房淑彬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外科病人往往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消化道梗阻、制动或吸收不良等因素,以至不能维持正常的营养摄取。此外,禁食、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本身也影响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有资料表明,约25%~54%的外科住院病人有热量不足、低... 外科病人往往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消化道梗阻、制动或吸收不良等因素,以至不能维持正常的营养摄取。此外,禁食、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本身也影响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有资料表明,约25%~54%的外科住院病人有热量不足、低蛋白血症和低维生素血症,导致抗病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激素与梗阻性黄疸
19
作者 陈晓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胃肠激素 梗阻性黄疸 生理特点 作用机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肾联合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
20
作者 芮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关键词 胰肾联合移植 免疫抑制治疗 胰腺移植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