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内及瘤周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琪 刘奇峰 +2 位作者 吕磊 张成孟 丁治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观察瘤内及瘤周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PTC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36)与验证集(n=102),并根据有无CLNM于集内划分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观察瘤内及瘤周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PTC患者,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236)与验证集(n=102),并根据有无CLNM于集内划分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PTC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基于CT平扫+三期增强图像勾画肿瘤ROI并将其适形外扩2 mm,分别构建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及多期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以其中效能最高者联合临床模型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PTC CLNM的效能。结果男性及年龄<45岁均为PTC CLNM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期瘤内+瘤周模型最优;以之联合临床模型构建的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PTC CLNM的AUC为0.859,高于临床模型(0.684)及瘤内+瘤周多期影像组学模型(0.831)(P均<0.05);联合模型在验证集的AUC为0.832,与多期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相当(0.819,P=0.368)而高于临床模型(0.605,P<0.001)。结论瘤内及瘤周多期CT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PTC CLNM;联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探析扩张型心肌病左心房应变与左心室纤维化的相关性
2
作者 姚宇恒 刘露露 +3 位作者 吴琛 江慧敏 李楠 翟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2,共8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探析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房应变与左心室纤维化之间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探析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房应变与左心室纤维化之间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诊断为DCM的患者58例,并根据是否发生纤维化分为两组,选取同时期40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行CMR平扫加增强,扫描序列包括cine序列及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序列,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取常规左心室、左心房心功能指标及左心房心肌应变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左心房心功能参数与心肌应变参数的相关性,并绘制相关性热图;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心肌应变与LGE的关联,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左心房心肌应变参数对左心室LGE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DCM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systolic volume,LVESV)、心率(heart rate,HR)、左室舒张末期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easurement,LVEDM)、左房最小容积(left atrial minimum volume,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eft atrial maximum volume,LAV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每分钟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左房总射血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jection fraction,LAT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eft atrial passive ejection fraction,LAPEF)、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A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CM组、LGE(+)组、LGE(−)组的左心房储存应变(left atrial reservoir strain,LARS)、左心房导管应变(left atrial conduit strain,LACS)、左心房泵应变(left atrial booster strain,LABS)、晚期负向峰值应变率(late diastolic strain rate,SRa)、早期负向峰值应变率(early diastolic strain rate,SRe)、正向峰值应变率(systolic strain rate,SR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GE(+)组的LABS、SRs、SRe、SRa值相较于LGE(−)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Re、SRa与LAVmin、LAVmax呈正相关(P<0.05),与LAPEF、LAAEF、LATEF呈负相关(P<0.05)。LARS、LACS、LABS、SRs与LAVmin、LAVmax呈负相关(P<0.05),与LAPEF、LAAEF、LATEF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ABS、SRe、SRa的P值均<0.05,调整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SRa是DCM患者左心室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SRa提示左心室LGE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CMR技术能够精确评估DCM患者的左心房心肌应变,SRa是DCM患者左心室发生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左心室纤维化的预测具有显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房应变 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在左心室应变评估中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妮 吴琛 +3 位作者 周运锋 谈忠孝 程亮 刘孟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8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单激发CS实时电影(single-shot CS real-time cine,RT-CS)序列及两次激发CS电影(two shots CS cine,2 shots-CS)序列评价左心室应变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单激发CS实时电影(single-shot CS real-time cine,RT-CS)序列及两次激发CS电影(two shots CS cine,2 shots-CS)序列评价左心室应变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64例行CMR检查的患者。每例均行常规分段采集电影序列(segmented cine,Seg)、2 shots-CS及RT-CS扫描。记录三种序列的扫描时间。以Seg为“金标准”,对三种电影序列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包括主观评价、伪影评价、图像边缘锐度)、左心室容积功能测量、左心室总体(global)和区域(基底、中间、心尖)应变参数的测量,并通过Bland-Altman图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比较三种序列获得的左心室容积功能参数和应变参数的一致性。结果Seg、2 shots-CS和RT-CS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271.72±87.74)、(62.19±33.09)、(29.39±20.6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eg与2 shots-CS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RT-CS组的评分低于Seg(P=0.001);RT-CS的伪影均低于Seg(P=0.038)和2 shots-CS(P=0.022),但Seg和2 shots-C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2 shots-CS与Seg的边缘锐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而RT-CS与Seg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室容积功能定量分析中,2 shots-CS的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低于Seg(P<0.001),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左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与Se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CS的所有容积功能参数均低于Se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CS序列的容积功能参数和Seg相比一致性极好(ICC>0.910)。在应变定量评价中,2 shots-CS、RT-CS的总体和区域的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周向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及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值均低于Seg序列,且RT的应变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心尖部RS外(ICC=0.559、0.529),2 shots-CS与Seg、RT-CS与Seg应变值均有好至极好的一致性(ICC=0.776~0.950、0.716~0.941)。无论2 shots-CS或RT-CS,总体应变的一致性均高于区域应变,且2shots-CS的一致性高于RT-CS。结论两种CS电影序列,在尽可能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均缩短了扫描时间;尤其2shots-CS,应变值与Seg相比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总体应变的一致性高于区域应变。但CS电影序列获得的应变值低于Seg,推荐在慢性疾病的随访中,应选择同一种电影序列,防止由于序列不同而导致应变值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 电影 压缩感知 应变 特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及CT平扫特征列线图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蓓蓓 俞咏梅 +2 位作者 陈鹏飞 丁俊 邵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评价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根据HE的发展,将患者分为HE组(n=131)和非HE组(n=160),按7∶3比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将... 目的:评价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根据HE的发展,将患者分为HE组(n=131)和非HE组(n=160),按7∶3比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204)和验证集(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空腹血糖、黑洞征、漩涡征、混杂征是H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AUC分别为0.787(95%CI:0.723~0.851)、0.716(95%CI:0.594~0.83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07,P=0.342,R 2=0.32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CIC显示列线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临床及CT平扫特征构建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幕上脑实质出血早期血肿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肝脏脂肪含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成孟 丁治民 +3 位作者 孙宵宇 刘春雨 罗慧 陈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2-906,共5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1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CT平扫、血液生化及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1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CT平扫、血液生化及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EGVB组(100例)和无EGVB组(103例)。采用QCT Pro软件测量每例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动态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鉴别效能,采用布里尔分数(BS)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肝脏脂肪含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及Child-Pugh分级对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EGV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脂肪含量(OR=1.105,P=0.014)和血红蛋白(OR=0.953,P<0.001)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EGVB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AUC为0.798,Brier得分为0.183,模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能力和较好的校准度。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会增加EGVB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脏脂肪含量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减影影像组学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奇峰 丁治民 +3 位作者 姚琪 张成孟 黄国权 司梦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减影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非透明细胞癌(non-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non-cc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 目的:探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减影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非透明细胞癌(non-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non-cc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ccRCC和non-ccRCC共458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排除图像质量不佳等影响因素后最终筛选出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患者219例(训练集154例、测试集65例)及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41例(外部验证集)。将图像导出并对其配准及减影处理,使用ITK-SNAP勾画肿瘤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利用FAE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Pearson相关系数及Relief算法对特征降维并筛选,Logistic回归建立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诊断性能,联合临床影像特征构建组合模型并绘制诺谟图。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囊变坏死(OR=3.282,95%CI:1.111~9.693;P=0.032)、皮髓质期肿瘤增强值(OR=1.058,95%CI:1.024~1.094;P=0.001)为临床独立预测因素,训练集中皮髓质期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在平扫及三期增强影像组学模型中最高(AUC=0.880),其减影后的影像组学模型效能有所提高(AUC=0.949),分别联合临床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常规组学模型和减影组学模型效能进一步提升(AUC分别为0.903和0.973),并在内部和外部验证集中得到验证(常规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2和0.898;减影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908和0.920)。结论:增强CT皮髓质期减影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影像特征构建的减影组学模型能有效地鉴别ccRCC和non-cc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影像组学 减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垂体神经内分泌瘤血供
7
作者 吴莉莉 孙陈 +3 位作者 何天洪 吴树剑 范莉芳 陈基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垂体神经内分泌瘤血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3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136例经病理确诊的垂体神经内分泌瘤(直径>10 m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垂体神经内分泌瘤血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3年4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136例经病理确诊的垂体神经内分泌瘤(直径>10 m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术中所见将其分为血供丰富组50例和血供一般组86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96例和验证组4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LR)、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82;T1WI、T2WI、T1WI增强及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中AUC分别为0.80、0.84、0.82、0.84,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82、0.80、0.85、0.83;LR、RF、SVM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85、0.87、0.84,验证组中分别为0.85、0.85、0.83。影像组学各模型均优于临床模型的诊断效能。DCA显示联合序列模型、LR及SVM模型均获得较好的临床净收益,LR模型最优。结论: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各模型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优于临床医生肉眼观察MRI图像的判断,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瘤 血供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8
作者 汪国祥 黄新宇 +2 位作者 严晓星 汪和平 陈基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86-887,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进入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条栓塞。结果:所有出血血管均来自子宫动脉,全部栓塞...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行双侧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进入出血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条栓塞。结果:所有出血血管均来自子宫动脉,全部栓塞成功。2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伴活动不便,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均在2个月内基本康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晚期产后大出血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栓塞 治疗法 超选择插管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方满 侯书法 +1 位作者 张东生 芮景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为了对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腹腔动脉干内灌注抗癌药物。结果:7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经l-4次动脉灌注,6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中4例显示病... 目的:为了对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后复发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腹腔动脉干内灌注抗癌药物。结果:7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经l-4次动脉灌注,6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中4例显示病灶缩小,2例病灶无变化。另1例病情发展,病灶向远处转移。结论:对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采用联合抗癌药物区域内动脉灌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膜后肿瘤 动脉灌注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国祥 陈方满 +2 位作者 严晓星 黄如兵 张锡龙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 :对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并对其出现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如何预防做进一步探讨。方法 :3 77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 870次 ,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 ,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 结果 :17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 目的 :对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并对其出现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如何预防做进一步探讨。方法 :3 77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 870次 ,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 ,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 结果 :17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 4.5 % (17/3 77)。其中背部皮肤软组织损伤 6例 ,术后大咯血 5例 ,咽下疼痛及吞咽困难 4例 ,脊髓损伤 2例。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管解剖、对比剂及化疗药物的毒性、介入器材的选择和操作有关 ,了解其发生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灌注化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显像输尿管结石在影像诊断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向明 李劲 +4 位作者 张平洋 翟健 汪国祥 韩杰 姜书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在输尿管结石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方法:对临床疑有输尿管结石的63例患者行超声显像及 X 线腹部平片检查,随机选择其中的34例和22例分别行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度97.6%...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在输尿管结石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材料方法:对临床疑有输尿管结石的63例患者行超声显像及 X 线腹部平片检查,随机选择其中的34例和22例分别行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度97.6%,敏感度91.1%,特异度94.4%;X 线腹部平片则分别为81.6%,68.9%和61.1%;静脉尿路造影为95.4%,91.3%和90.9%;逆行尿路造影为93.3%,100%和87.5%。超声显像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 X 线腹部平片,与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相仿。结论:超声显像诊断输尿管结石准确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输尿管结石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超声波诊断 X线 尿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DSA表现与血清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方满 焦旭东 +2 位作者 汪和平 汪国祥 黄新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DSA造影征象、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40例肺癌(鳞癌20例,腺癌17例,末分化癌3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40例...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DSA造影征象、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40例肺癌(鳞癌20例,腺癌17例,末分化癌3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40例肺癌患者行肿瘤血管DSA检查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①肺癌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病理分型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临床分期不同VEGF含量不同(P<0.05);肿瘤内部有无坏死有明显差异(P<0.05);②DSA造影示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呈网格状,瘤体染色为富血供者21例,中等血供者12例,少血供者7例;9例显示B-P分流征;38例示窃血征;纵隔淋巴结染色20例。结论肺癌血供与血清VEGF表达呈正相关,评价肿瘤血管不仅能指导临床治疗,而且能客观评估患者的现状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VEG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书法 何金泉 陈方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53例中,肺内病灶呈结节状39例,团块状11例,片絮状3例;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小波浪...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53例中,肺内病灶呈结节状39例,团块状11例,片絮状3例;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小波浪状或浅分叶状。49例伴有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39例肺门或和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大小超过肺内肿瘤,35例肿大的淋巴结融合成块而呈现冰冻纵隔改变。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扫描是诊断PSCLC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周围型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英文)
14
作者 陈方满 黄新宇 +2 位作者 严晓星 汪国祥 汪和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子宫颈癌 2 2例 ,子宫体癌 6例 ,卵巢癌 9例 ,平滑肌肉瘤 1例 ,恶性葡萄胎 2例 )采用一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 目的 :通过对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子宫颈癌 2 2例 ,子宫体癌 6例 ,卵巢癌 9例 ,平滑肌肉瘤 1例 ,恶性葡萄胎 2例 )采用一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栓塞肿瘤血管治疗。每例病人插管 1~ 4次 ,总共插管 98次。在髂内动脉灌注 3~ 4种化疗药物。结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肿瘤治疗制定的统一标准判断疗效 :完全缓解 15例 ,部分缓解 12例 ,无变化 9例 ,病变进展 4例。总有效率 (CR +PR)为 6 7.5 %。所有病人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近期疗效。结论 :介入治疗既可以术前缩小肿瘤 ,以利于手术切除 ,又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和延长病人的寿命 ,其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一种比较理想的非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髂内动脉 灌注化疗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肝肿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15
作者 汪国祥 黄新宇 +4 位作者 汪和平 严晓星 陈基明 张锡龙 陈方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412-413,共2页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肿瘤的血供特点、转移情况以及与原发肿瘤的相关性 ,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 70例转移性肝肿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影像 ,将其血供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 ;根据其转移的部位和数目分为左叶...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肿瘤的血供特点、转移情况以及与原发肿瘤的相关性 ,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 70例转移性肝肿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影像 ,将其血供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 ;根据其转移的部位和数目分为左叶、右叶和 (或 )两叶转移 ,病灶的单发与多发。原发肿瘤包括腺癌 5 4例 ,鳞癌 12例 ,其他类型肿瘤 4例。结果 :肝转移瘤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 ,门静脉也参与供血。 70例中 ,多血供 13例 ,中血供2 0例 ,少血供 3 7例。转移到肝右叶、和 (或 )两叶者计 64例。腺癌转移多表现为多发转移 ,并于动脉后期及以后显示环状染色及中央囊状透光区。结论 :转移性肝肿瘤可根据DSA表现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其某些特征与原发肿瘤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学诊断 肿瘤血供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乳腺癌的X线征象和病理对照及误诊分析
16
作者 周卫平 昝星有 陈方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基础,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化X线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5例,107个病灶,观察乳腺癌的常见X线征象,并与病理类型相对照。结果:①浸润性导管癌75个,... 目的:探讨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基础,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化X线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05例,107个病灶,观察乳腺癌的常见X线征象,并与病理类型相对照。结果:①浸润性导管癌75个,导管内癌及导管内癌伴微浸润12个,浸润性小叶癌7个,髓样癌8个,黏液腺癌5个;②X线征象有肿块者68个(63.6%),有钙化者52个(48.6%),局灶性致密影11个(10.3%),结构扭曲者6个(5.6%);③本组误诊10例,误诊率9.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多样,导管内癌最常见X线表现是单纯钙化,对临床未触及肿块的单纯钙化首先要考虑导管内癌,其余征象均首先考虑浸润性导管癌。重视局灶性致密影和结构扭曲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病理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监视腹部免压静脉尿路造影对肾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陈方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7-387,共1页
作者于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在援外医疗队工作期间,考虑到该国家的成年女性特别肥胖,男性及小儿特别消瘦,作IVU检查效果多较不满意。因而改用头低足高位、腹部免压法在电视监视下作IVU,并收集36例肾输尿管先天性... 作者于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在援外医疗队工作期间,考虑到该国家的成年女性特别肥胖,男性及小儿特别消瘦,作IVU检查效果多较不满意。因而改用头低足高位、腹部免压法在电视监视下作IVU,并收集36例肾输尿管先天性畸形,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男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肾输尿管畸形 诊断 尿路造影 腹部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脑灌注分析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闫天志 张超 +3 位作者 刘清祥 黄琦 黄显军 周运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 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及血流灌注进行分析,探寻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相关的高危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发病时间小于4周的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HRMR-VWI及CTP影像资料。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A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分析两组斑块特征、灌注参数及侧支评分的差异,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显著变量及其联合模型对ACI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4例患者。TIA组共25例,女10例,年龄(55.12±11.20)岁。ACI组共39例,女11例,年龄(57.90±9.62)岁。两组间性别(P=0.327)、年龄(P=0.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IA组相比,ACI组的斑块长度更长[6.10(3.20,12.3)mm vs.4.10(2.15,5.55)mm,P=0.006]、负荷更大[86.83%(80.26%,100.00%)vs.78.46%(72.70%,87.66%),P=0.007]、狭窄程度[86.76%(76.19%,100.00%)vs.75.72%(60.94%,85.84%),P=0.008]、强化程度(P<0.001)及强化指数[(1.19±0.55)vs.(0.58±0.46),P<0.001]均更高,同时其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1.19±0.22)vs.(1.05±0.17),P=0.007]、相对流出时间(relative time to drain,rTTD)[(1.52±0.47)vs.(1.19±0.30),P=0.003]、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the center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rTmax)[(2.26±1.33)vs.(1.55±0.67),P=0.007]均更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长度(OR=1.17,95%CI:1.001~1.362,P=0.049)、强化程度(OR=5.18,95%CI:1.848~14.522,P=0.002)及rTmax(OR=2.32,95%CI:1.019~5.298,P=0.045)为ACI的独立预测因子。斑块长度、强化程度及rTmax三者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62,95%CI:0.767~0.956)。结论HRMR-VWI联合CTP检查能够对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下游灌注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识别与ACI相关的高危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CT灌注成像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的CT定量分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光兴 俞咏梅 +2 位作者 徐亮 王蓓蓓 吴树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DM/PM-ILD)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确诊的61例DM/PM-ILD患者同一时期的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资料,同时选取60例性别、年龄及BMI相匹配且胸部HRCT...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DM/PM-ILD)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确诊的61例DM/PM-ILD患者同一时期的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资料,同时选取60例性别、年龄及BMI相匹配且胸部HRCT无异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使用3D Slicer软件根据阈值分割法获得CT定量指标,包括正常肺区域百分比(NL%)、磨玻璃影区域百分比(GGO%)、纤维化区域百分比(F%)及总的异常病变区域百分比(AA%)。肺功能参数包括肺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使用ROC曲线确定鉴别DM/PM-ILD组与对照组的最佳CT定量指标。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GO%鉴别DM/PM-ILD患者组与对照组具有最大的AUC为0.91(95%CI:0.85~0.96),以GGO%=7.1%为阈值,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0.0%。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参数除FEV1/FVC之外均具有相关性,其中F%与TLC%、FEV1%、FVC%、DLCO%相关系数均最高(r=-0.512、-0.609、-0.622、-0.519,P值均<0.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及NL%是预测TLC%的最佳指标(R2=0.303,P<0.001);F%是预测FEV1%、FVC%的最佳指标(R2=0.372、0.381,P均<0.001);F%及GGO%是预测DLCO%的最佳指标(R2=0.305,P<0.001)。结论:CT定量分析可用于DM/PM-ILD的诊断,且可评估肺功能损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间质性肺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健康体检者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硕 尤凤 +3 位作者 查晓娟 杨营营 周峰峰 周运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的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腰1、腰2椎体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的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本院1738名健康体检人群,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测量腰1、腰2椎体骨密度和腹部脂肪分布。按每10岁一个年龄段对受检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正常和异常组之间血生化指标、腹部脂肪分布的差异性及腹部脂肪组织和血脂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影响骨密度的风险因素。结果骨量异常者男性为37%,女性为41%;年轻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变化较年轻女性明显,但50岁以后骨密度降低在女性中更明显。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8,P<0.01)、总胆固醇(OR=1.374,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OR=1.863,P<0.05)是男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OR=1.239,P<0.01)、腹内脂肪面积(OR=1.004,P<0.05)是女性人群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对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是男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腹内脂肪面积是女性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和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血生化指标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