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执行功能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杭荣华 程万良 +1 位作者 王瑞权 吴明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12-815,共4页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43例)和利培酮组(41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43例)和利培酮组(41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疗效和执行功能,分别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结果。结果:治疗后奥氮平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0.6%和67.4%,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2.6%和6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的阴性症状分低于利培酮组(P<0.01)。利培酮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低于奥氮平组,持续性错误数和总错误数高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执行功能,但奥氮平对阴性症状和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利培酮 老年 精神分裂症 PANSS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联合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义高 施星明 +1 位作者 江芹 储照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分别口服度洛西汀和巴戟天寡糖胶囊、联合度洛西汀和巴戟天寡糖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分别口服度洛西汀和巴戟天寡糖胶囊、联合度洛西汀和巴戟天寡糖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i指数(BI)、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和巴戟天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度洛西汀组、巴戟天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极显著下降(P<0.01),巴戟天组显著下降(P<0.05);三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极显著下降(P<0.01),BI评分、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联合组与度洛西汀组、巴戟天组比较,HAMD评分极显著下降(P<0.01);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巴戟天寡糖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用药疗效和改善认知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巴戟天寡糖胶囊 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吴义高 储照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情感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及睡眠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它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情感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及睡眠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它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对PSD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大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神经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强迫障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义高 江芹 +3 位作者 许平 储照虎 王瑞权 黄慧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强迫障碍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6例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及36名正常对... 目的探讨首发强迫障碍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6例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及36名正常对照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定患者的强迫症状。比较2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组中强迫症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患者组血清的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8.71±3.47)ng/L vs(.18.03±5.8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血清的IL-6、TNF-α的水平分别为(37.39±9.63)ng/L、(28.68±8.35)ng/L,均高于对照组(20.07±6.04)ng/L、(14.99±5.98)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的血清IL-1β、IL-6水平与强迫行为评分有关联(均P<0.01),2组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38和0.871。而患者组的血清TNF-α水平与强迫思维评分、强迫行为评分均有关联(均P<0.01),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913。结论IL-1β、IL-6及TNF-α可能参与强迫障碍发病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