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接受PFNA治疗的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接受PFNA治疗的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骨盆双髋X线及CT平扫检查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基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探究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对109例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3),骨折类型(P<0.01),糖尿病病史(P=0.031)以及术前血红蛋白(P<0.01)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输血与患者年龄(P=0.017),骨折类型(P<0.01),糖尿病病史(P=0.023)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术前血红蛋白(P<0.01)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性别(P=0.297),高血压病史(P=0.318),手术时间(P=0.325)等因素与围术期输血无显著关系。结论:年龄,骨折类型,糖尿病病史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有糖尿病病史,骨折越不稳定,术前血红蛋白越低,越有可能需要输血,这可能为临床围术期输血决策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初次转子间骨折时腰大肌区域面积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在首次骨折时进行腰椎及髋部CT扫描,根据对侧髋部是否发生骨折分为两组,其中对侧髋部骨折组13例,男5例,女8例...目的:探讨初次转子间骨折时腰大肌区域面积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在首次骨折时进行腰椎及髋部CT扫描,根据对侧髋部是否发生骨折分为两组,其中对侧髋部骨折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82.30±5.66)岁;非对侧髋部骨折组74例,男32例,女42例,年龄(79.70±5.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白蛋白值,骨折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术前合并内科疾病,以腰大肌指数(Psoas major index,PMI)比较两组术前CT腰大肌面积,评估初次骨折时腰大肌面积与对侧髋部骨折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2年以上,两组的P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PMI与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1,P=0.018)。结论:对侧髋关节骨折患者腰大肌区域面积存在差异,故腰大肌面积可作为对侧髋部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及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接受PFNA治疗的10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骨盆双髋X线及CT平扫检查明确诊断,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基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探究围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对109例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3),骨折类型(P<0.01),糖尿病病史(P=0.031)以及术前血红蛋白(P<0.01)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输血与患者年龄(P=0.017),骨折类型(P<0.01),糖尿病病史(P=0.023)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术前血红蛋白(P<0.01)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性别(P=0.297),高血压病史(P=0.318),手术时间(P=0.325)等因素与围术期输血无显著关系。结论:年龄,骨折类型,糖尿病病史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是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年龄越大,有糖尿病病史,骨折越不稳定,术前血红蛋白越低,越有可能需要输血,这可能为临床围术期输血决策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初次转子间骨折时腰大肌区域面积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在首次骨折时进行腰椎及髋部CT扫描,根据对侧髋部是否发生骨折分为两组,其中对侧髋部骨折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82.30±5.66)岁;非对侧髋部骨折组74例,男32例,女42例,年龄(79.70±5.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白蛋白值,骨折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术前合并内科疾病,以腰大肌指数(Psoas major index,PMI)比较两组术前CT腰大肌面积,评估初次骨折时腰大肌面积与对侧髋部骨折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2年以上,两组的P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PMI与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1,P=0.018)。结论:对侧髋关节骨折患者腰大肌区域面积存在差异,故腰大肌面积可作为对侧髋部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