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9 位作者 刘春声 朱玉 夏礼斌 陈月平 赵咏莉 何春玲 邢春燕 王勇 张斌华 陶秀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株分布,耐药情况,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的相关性。结果:共898例次样本,698人次分离出病原菌株,240例次未分离出病原菌,有效分离率73.27%,创面呈现多种菌混合感染的趋势,检测到两种菌的比例占18.37%。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共550株,占66.34%,主要构成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1%)、鲍曼不动杆菌(16.52%)、大肠埃希菌(11.22%)、肺炎克雷伯菌(5.79%)。G+球菌272株,占32.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表皮葡萄球菌(6.99%)。主要G-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均高度耐药,对三、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在半合成青霉素中,大部分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一定敏感性。除鲍曼不动杆菌外,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仍具有高度敏感性。主要G+菌,除对青霉素高耐药外,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不同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病原菌感染具有年龄分布的显著性差异。结论:皖南地区近5年糖尿病足病感染及烧烫伤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地区特异性,其耐药情况,年龄分布差异分析有助于区域内的院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烧烫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1831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6 位作者 刘春生 朱玉 张斌华 夏礼斌 陈月平 邢春燕 王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 目的:分析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5 429例中段尿培养及药敏标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病原菌株分布,根据病原菌谱,分析各类菌株耐药情况。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产ESBL菌(ESBL^+)及主要病原菌分布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送检中段尿标本5 429例次,分离出病原菌1 977株,分离率36.41%。检出主要革兰氏阴性(G^-)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53株,占总菌株数33.03%)、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05,5.31%)、奇异变形杆菌(36,1.82%)、铜绿假单胞菌(35,1.77%)、弗氏柠檬酸杆菌(26,1.32%);药敏提示,前两种主要病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抗菌药、头孢菌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主要革兰氏阳性(G^+)菌,依次为粪肠球菌(379,19.17%)、屎肠球菌(183,9.25%)、表皮葡萄球菌(136,6.87%)、溶血葡萄球菌(97,4.91%)、金黄色葡萄球菌(31,1.57%);药敏提示前两菌株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不同程度耐药。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6,2.83%)、光滑假丝酵母菌(55,2.7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5.89%及36.19%。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从2012到2016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G^+菌中,除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布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外(P<0.05),其余三种G^+菌株及主要G^-菌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P均>0.05)。结论: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耐药菌谱广,耐药率高,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尿路感染 中段尿 病原菌分布 耐药率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地区人群^(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家林 夏礼斌 +10 位作者 陆美琴 张斌华 陈月平 张安素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 陶绍能 杨继文 邢凤军 程光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80-687,共8页
目的:评价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131I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98例Graves病患者。结果:观察对象总治愈率达46.7%,总有效率86.7%;其中首次治愈率... 目的:评价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131I治疗并成功随访的398例Graves病患者。结果:观察对象总治愈率达46.7%,总有效率86.7%;其中首次治愈率48.6%,有效率为87.3%;治疗后1~3个月多数患者血FT3、FT4水平开始不同程度下降;对治愈率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甲状腺质量、24h摄碘率、131I给药剂量、治疗次数及是否合并肝损是影响治愈的主要因素,甲状腺质量小者、24h摄碘率低者治愈率高,根据公式计算出给药剂量少者治愈率也高。对甲减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表明,摄碘率低者甲减发生率较高(χ2=7.487,P=0.02367);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甲状腺质量、治疗次数是甲减发生的影响因素,女性、甲状腺质量小、首次治疗更易发生甲减(P均<0.05)。结论: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较好,可作为治疗首选,但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给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131I 治疗 甲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lncRNAHEM2M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的肝脏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孔祥 张腾 +5 位作者 张妍 高灵犀 汪文 汪梦燕 王国栋 吕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 目的探讨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EM2M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WT)和条件性髓系细胞lncRNAHEM2M过表达(MYKI)小鼠分别喂饲普通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即为WT+ND、MYKI+ND、WT+HFD和MYKI+HFD组。12周后行腹腔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肝功能指标,制备肝脏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和F4/80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qRT-PCR检测M1型(TNF-α、iNOS和IL-6)和M2型(Arg-1、YM-1和IL-10)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肝脏组织中P-AKT、T-AKT、NLRC4、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比色法和免疫荧光测定肝脏组织caspase-1活性。结果与HFD喂饲的WT小鼠相比,MYKI+HFD小鼠肝功能损伤减轻(P<0.01),肝脏脂肪变缓解,肝脏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糖耐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改善(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减少(P<0.01),M2型mRNA表达增加(P<0.01);MYKI+HFD小鼠肝脏组织NLRC4炎症小体活性降低(P<0.01),活性caspase-1减少,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lncRNAHEM2M降低NAFLD小鼠肝脏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抑制肝脏NLRC4炎症小体激活,减少肝细胞焦亡,最终改善NAFLD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HEM2M 巨噬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 被引量:8
5
作者 姚新明 孔祥 +6 位作者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 余丹 李业琼 戴晓康 叶山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14-620,共7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成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NC组);(2)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G组);(3)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4)SB203580治疗组(SB组);(5)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蛋白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相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当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上升,同时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相似的结果出现在SB203580或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进而起到了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氧化应激 p38MAPK 肾小球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春玲 邢文 +2 位作者 鲁柯兵 夏礼斌 王安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那格列奈片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夏礼斌 陆美琴 +4 位作者 张斌华 张安素 陈月平 华强 冒国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32-934,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 ,以瑞格列奈作阳性对照 ,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指尖及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 ,以瑞格列奈作阳性对照 ,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指尖及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 ,治疗 8周后瑞格列奈组空腹指尖血糖改善值优于那格列奈组。结论 :那格列奈片能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抗纤维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宜琪 吴茜 +7 位作者 刘书 刘帆 邢春燕 李勤 何俊俊 何春玲 赵咏莉 高家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34-1042,共9页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病例资料,探讨GTW治疗D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病例资料,探讨GTW治疗D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门诊进行GTW治疗的51例DKD患者的随访及治疗情况,分析治疗6个月后,GTW服药前后实验室疗效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患者白蛋白为(40.72±4.87)g/L,与治疗前(35.86±7.90)g/L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ea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为(2145±253)mg/g,治疗后为(1263±238)mg/g,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尿常规尿蛋白半定量重度(3+、4+)患者总人数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分别为(8.42±3.31)mmol/L、(7.41±1.48)%,与基线FPG(7.20±1.95)mmol/L、HbA1c(6.63±1.00)%相比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a期血肌酐(Scr)倍增人数为1人(3.80%),UACR倍增人数为2人(7.70%),eGFR≤3b期分别为0人和1人(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5.90%)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2.00%)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护肝、升白药物治疗后情况好转。其他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患者采用GTW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提高白蛋白,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雷公藤多苷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晓凡 许宜琪 +7 位作者 刘书 吴茜 李自保 何俊俊 金岳龙 赵永莉 何春玲 高家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2次以上(住院间隔3个月以上)的40岁至9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医院HIS系统查询病...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2次以上(住院间隔3个月以上)的40岁至9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医院HIS系统查询病人门诊及住院档案,根据患者第一次就诊后1年内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使用组及阿司匹林未使用组,并收集患者第一次就诊时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记录患者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血小板等指标,并记录其就诊过程中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使用卡方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及第一次使用阿司匹林后5年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4176例患者中,2137例为2型糖尿病,417例符合入组条件,其中男性198例,女性219例,阿司匹林使用组为224例,非使用组为193例。与非使用组相比,阿司匹林使用组脑梗死发病率无明显差别(χ^(2)=0.820,P=0.365),非致死性心梗发病率低于阿司匹林非使用组(χ^(2)=10.099,P=0.01),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非使用组(χ^(2)=5.425,P=0.020)。在阿司匹林使用组的亚组分析中,<60岁的患者比≥60岁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发病率低,风险比为0.428(95%CI:0.255-0.719,P=0.001);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脑梗死发病率较高,风险比为1.574(95%CI:1.018-2.434,P=0.041)。结论:在这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病率,但对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且明显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慎重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脑梗死的潜在获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阿司匹林 非致死性心梗 非致死性脑梗死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联合泼尼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礼斌 陆美琴 +5 位作者 张斌华 张安素 陈月平 赵咏莉 华强 何春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联合泼尼松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9月-2008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78例亚甲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有2例失访,37例完成观察,治疗组39例。两组均予以泼尼松治疗(30mg/d),治疗组加服亚硒酸...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联合泼尼松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9月-2008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78例亚甲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有2例失访,37例完成观察,治疗组39例。两组均予以泼尼松治疗(30mg/d),治疗组加服亚硒酸钠,总疗程8周左右。结果:经过8周治疗,第2、4周亚硒酸钠组的血沉低于对照组(P<0.05),亚硒酸钠组2h、6h和24h吸碘率的高于对照组(P<0.01),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硒酸钠可以缩短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减少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亚急性甲状腺炎 血沉 131I摄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酶体膜蛋白Sidt2缺失导致肝脏细胞自噬受损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梦雅 王李卓 +8 位作者 章尧 裴文俊 漆梦湘 杨梦 许家豪 梁洋洋 吕坤 何春玲 高家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7-1213,共7页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缺失后对肝脏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idt2敲除的人肝脏(HL7702)细胞模型,对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P62及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Atg12进行蛋白水平检测,同时使用免疫荧光方法对LC3B及P62...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缺失后对肝脏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idt2敲除的人肝脏(HL7702)细胞模型,对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P62及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Atg12进行蛋白水平检测,同时使用免疫荧光方法对LC3B及P62进行共定位,检测自噬小体对P62货物蛋白的识别与封存以及自噬溶酶体的降解。对LC3B及LAMP1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过程。使用LysoTracker对酸性溶酶体进行示踪。结果成功构建HL7702细胞Sidt2^(+/+)组及Sidt2^(-/-)组,HL7702细胞Sidt2^(-/-)组较Sidt2^(+/+)组相比,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及P62表达均增多(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C3B及P62亦明显增多(P<0.001),同时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Atg12表达减少(P<0.05)。LC3B与P62共定位降低,LC3B与LAMP1共定位降低,酸性溶酶体数量减少(P<0.05)。结论Sidt2基因的缺失导致人肝脏细胞自噬小体对P62货物蛋白的识别和封存障碍,同时酸性溶酶体数量减少、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导致自噬溶酶体途径受阻,最终导致LC3B与P62发生堆积,肝脏细胞自噬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t2 自噬小体 溶酶体 融合 货物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酶体膜蛋白sidt2介导肝脏细胞的凋亡:不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途径
12
作者 许家豪 耿梦雅 +12 位作者 刘海军 裴文俊 顾静 漆梦湘 章尧 吕坤 宋迎迎 刘苗苗 胡鑫 余翠 何春玲 王李卓 高家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643,共7页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敲除后在肝脏细胞中调控凋亡的途径。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idt2敲除的人肝脏(HL7702)细胞模型,检测Sidt2和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P62蛋白水平,MDC染色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通过EdU和流式细胞实验观察... 目的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敲除后在肝脏细胞中调控凋亡的途径。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idt2敲除的人肝脏(HL7702)细胞模型,检测Sidt2和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P62蛋白水平,MDC染色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通过EdU和流式细胞实验观察Sidt2对肝脏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并且使用0、10、25、50、100、200μmol/L的氯喹(CQ)摸索肝脏细胞CQ饱和浓度,检测对其自噬流的影响,以及使用CQ进一步探索影响肝脏细胞的增殖活性其凋亡水平的机制。结果成功构建HL7702细胞Sidt2+/+组及Sidt2-/-组。Sidt2基因缺失可导致肝脏细胞增殖被抑制和凋亡水平的增加,自噬关键蛋白LC3-Ⅱ/Ⅰ和P62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增加且自噬体含量增加(P<0.05)。结果显示50μmol/LCQ作用下肝脏细胞自噬达到饱和状态,50μmol/L CQ使Sidt2基因缺失时LC3B和P62的表达均增加(P<0.05),且CQ进一步降低肝脏细胞活性,并促进其凋亡水平(P<0.05)。结论在离体水平上,Sidt2基因剔除后,HL7702细胞可表现自噬通路的异常,并且不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途径介导和调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t2 人肝脏细胞 凋亡 自噬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作用
13
作者 夏礼斌 黄晓晖 孙瑞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糖耐量减低 (IGT)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IGT 7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39例 ,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进行饮食、运动控制 ,贝那普利组除饮食、运动控制外 ,加贝那普...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糖耐量减低 (IGT)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确诊IGT 70例 ,其中男 31例 ,女 39例 ,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对照组各 35例。对照组进行饮食、运动控制 ,贝那普利组除饮食、运动控制外 ,加贝那普利10mgqd ,观察 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及舒张压均下降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无下降 ,而贝那普利组有所下降 (P <0 .0 1) ;两组治疗后的餐后 2h血糖 (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均下降 ,贝那普利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贝那普利可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P2HBG、HbA1c及收缩压水平 ,提示贝那普利可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贝那普利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