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法拉滨大鼠血药浓度检测及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马张庆 洪宗元 栾家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建立氯法拉滨血药浓度HPLC检测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动学。方法:色谱条件为Agilent ODS Hypersil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63 nm,流动相为乙腈-水(16∶84),乙酸调pH=4.0,流速1.2 mL/min... 目的:建立氯法拉滨血药浓度HPLC检测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动学。方法:色谱条件为Agilent ODS Hypersil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63 nm,流动相为乙腈-水(16∶84),乙酸调pH=4.0,流速1.2 mL/min;氯法拉滨30 mg/kg静脉注射,于给药后0.17、0.33、0.5、0.75、1.0、1.5、2.0、4.0、8.0 h取血,测血药浓度。结果:氯法拉滨与血浆组分分离完全,在0.05~2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21.758x-0.9155,r=0.999910)。氯法拉滨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回收率为95%~10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氯法拉滨大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14.20±2.45,B=1.81±0.51,CL=(2.91±0.47)L.h-1.kg-1,AUC(0-t)=(10.22±1.88)mg.L-1.h,t1/2β=(2.03±0.16)h。结论:HPLC紫外法简便、可靠,能够满足氯法拉滨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需要;氯法拉滨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约为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法拉滨 HPLC 大鼠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操控神经元活性法研究全麻药作用机制的进展
2
作者 徐薇 曲卫敏 洪宗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825-829,共5页
操控神经元活性法是研究全麻药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主要通过电刺激、脑内神经核团给药和/或神经核团毁损等,存在诸多缺点,如靶向广泛,空间、时间精度差,细胞类型非特异性等。近年来,建立的特异性操控神经元活性法:光遗传... 操控神经元活性法是研究全麻药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主要通过电刺激、脑内神经核团给药和/或神经核团毁损等,存在诸多缺点,如靶向广泛,空间、时间精度差,细胞类型非特异性等。近年来,建立的特异性操控神经元活性法:光遗传学和药理遗传学方法,能特异性针对神经元,在时间和空间上高精度操控其活性,对探索全麻药作用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方法学原理及在全麻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 药理遗传学 全身麻醉 睡眠-觉醒调节 特异性神经元操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旭 朱元美 +4 位作者 唐保露 任尤楠 陶善珺 杨解人 郑书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1))。丹酚酸B...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合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1))。丹酚酸B各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应容量生理盐水,连续6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Alb),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和Smad7蛋白水平。结果丹酚酸B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胶原沉积,降低FBG、BUN、UAlb、SCr、MDA及TGF-β1、p-Smad2蛋白水平,使血清TAC、SOD活性和肾组织Smad7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 05)。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其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纤维化 丹酚酸B TGF-Β1 氧化应激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元美 尹步金 +4 位作者 张旭 唐保露 程宇鹏 杨解人 郑书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G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高糖组和丹酚酸B各组用含高浓度(33.3 mmol/L)葡... 目的:研究丹酚酸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G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高糖组和丹酚酸B各组用含高浓度(33.3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72 h,丹酚酸B各组同时加人相应浓度丹酚酸B共同孵育。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Smad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高糖孵育72 h后,肾小球系膜细胞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olⅠ、ColⅢ、FN及LN蛋白的分泌水平显著增加(P <0.01),TGF-β1的表达及Smad2、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升高(P <0.01);与丹酚酸B共同孵育可明显降低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ColⅠ、ColⅢ、FN和LN的分泌明显减少,TGF-β1的表达及Smad2、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 <0.01或P <0.05)。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减少ColⅠ和ColⅢ等细胞外基质分泌,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p38 MAPK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表型转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帕司他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表达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倩 俞婷婷 +3 位作者 蒋莉莉 左东泽 李先伟 洪宗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8,共10页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EPS)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与醛糖还原酶(AR)表达的关系。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制备PASMC,PDGF30 mg·L^(-1)诱导细胞增殖,用Lipofectamin 3000将AR小干扰RNA...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EPS)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与醛糖还原酶(AR)表达的关系。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制备PASMC,PDGF30 mg·L^(-1)诱导细胞增殖,用Lipofectamin 3000将AR小干扰RNA(ARsi RNA)干扰片段转入PASMC细胞,24 h后,检测AR的mRNA和蛋白水平。另取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PDGF 30 mg·L^(-1)组,PDGF+EPS 1,10和100μmol·L^(-1)组,EPS 100μmol·L^(-1)组,定量PCR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胶原蛋白Ⅰ和A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Brd U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检测PCNA、胶原蛋白Ⅰ和A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PDGF 30μg·L^(-1)处理48 h后,PASMC增殖显著增加(P<0.01),PCNA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PDGF组相比,ARsi RNA干扰组细胞增殖显著减少(P<0.01),PCNA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PDGF组相比,EPS 1,10和100μmol·L^(-1)组增殖显著减少(P<0.05,P<0.01),PCNA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P<0.01)。提示PDGF诱导细胞增殖与其上调AR的表达有关,提示EPS抑制细胞增殖与其下调AR的表达有关。结论 EPS对PDGF诱导的PASMC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DGF诱导A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醛糖还原酶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对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保露 郑宇辰 +5 位作者 张叶明 袁萍 戚小宇 张旭 杨解人 郑书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31-2036,共6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对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四君子颗粒(10.5、5.25 g/kg)7 d,制备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预处理MIN6细胞24 h后,加入0.4 mmol/L棕榈酸孵育MIN6细胞24 h。CCK-8... 目的探讨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对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四君子颗粒(10.5、5.25 g/kg)7 d,制备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预处理MIN6细胞24 h后,加入0.4 mmol/L棕榈酸孵育MIN6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ATF4、CHOP、p-PERK蛋白表达。结果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减轻了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和凋亡(P<0.05,P<0.01),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ATF4、CHOP蛋白表达,降低PERK蛋白磷酸化(P<0.05,P<0.01)。结论四君子颗粒含药血清可有效减轻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颗粒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性别因素相关的莫达非尼药动学特征的Meta分析
7
作者 李亚东 王天笑 洪宗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评价莫达非尼在人体内药动学特征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制定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springer link、CNKI、VIP、CBM等数据库,选取自1994年1月至2013年2月间发表的有关莫达非尼(单剂量口服给药)在人体内... 目的:评价莫达非尼在人体内药动学特征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制定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Ovid、springer link、CNKI、VIP、CBM等数据库,选取自1994年1月至2013年2月间发表的有关莫达非尼(单剂量口服给药)在人体内药动学研究方面的文献,按系统评价方法进行筛选,用Revman 5.0软件对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曲线下面积(AUC0-∞)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三个药动学参数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含样本2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t1/2β明显缩短(均数差为1.13,95%CI=0.31~1.96,P=0.007),AUC0-∞则显著增大(均数差为-6.37,95%CI=-9.20^-3.53,P<0.0001);而tmax无明显性别差异(均数差为-0.11,95%CI=-0.32~0.10。P=0.32)。结论:莫达非尼在人体内的t1/2β与AUC0-∞等药动学参数存在性别差异,这为制定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了药动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达非尼 药动学 META分析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