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跑台运动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1
作者 梁坤 张芯悦 +5 位作者 沈国晴 李光建 傅丹敏 胡安冉 汪萌芽 张环环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适当运动对慢性酒精中毒(CA)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模型组(n=10)、低强度运动组(n=9)和高强度运动组(n=9),采用每只大鼠持续8周每天灌胃30%酒精4 mL的方法建立CA模型,正常组等... 目的:探究适当运动对慢性酒精中毒(CA)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模型组(n=10)、低强度运动组(n=9)和高强度运动组(n=9),采用每只大鼠持续8周每天灌胃30%酒精4 mL的方法建立CA模型,正常组等容量注射生理盐水。通过戒断评分表和体质量变化等鉴定模型。造模成功后,对低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分别以每天10、20 m/min的速度进行100 m的跑台运动,持续3周。最后通过5 d的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检测。结果:①CA模型鉴定,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的戒断评分表得分较高(P<0.05),且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②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低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Morris水迷宫的潜伏期有缩短趋势。低强度运动组较正常组在第一象限停留时间较长(P<0.01),低强度运动组较模型组在第一象限停留时间较长(P<0.05),高强度运动组不明显。结论:跑台运动对CA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跑台运动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胍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改善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洁 邓雅欣 +3 位作者 王鹏宇 陈曦 邵德翠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观察氨基胍(AG)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氨基胍组(AG组)。DM组和AG组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HFD)4周后腹腔注射单剂量... 目的:观察氨基胍(AG)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氨基胍组(AG组)。DM组和AG组小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HFD)4周后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霉素(STZ,120mg/kg,ip),继续予以HFD饮食喂养4周后,AG组小鼠用氨基胍灌胃治疗2周,其余小鼠灌入等量生理盐水。跳台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认知能力;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海马GluR1、GluR2、Bip、XBP1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跳台实验显示,与Ctrl组相比,DM组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经氨基胍治疗后,AG组的潜伏期较DM组延长(P<0.01)且错误次数少于DM组(P=0.051)。HE染色结果显示DM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固缩,细胞质减少,细胞排列紊乱。Westernblot结果显示DM组AMPA受体(GluR1,GluR2)表达水平较Ctrl组升高(P<0.05,P<0.01),经AG治疗后呈降低趋势。与Ctrl组相比,DM组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Bip和XBP1s)表达水平升高(P<0.01),经AG治疗后下降(P<0.05,P<0.01)。结论:AG可能通过减轻ERS途径从而有助于改善早期T2DM小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AMPA受体 氨基胍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群咀嚼肌表面肌电图及下颌运动轨迹的联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亚男 方梦如 +1 位作者 王云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建立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EMG)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技术,联合分析正常牙合下颌运动的特性。方法:应用sEMG和MKG同步记录20例正常牙合青年志愿者在牙尖交错位(ICP)、下颌姿势位(MPP)、咀嚼等7种下颌运动状态下咬肌、二... 目的:建立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EMG)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技术,联合分析正常牙合下颌运动的特性。方法:应用sEMG和MKG同步记录20例正常牙合青年志愿者在牙尖交错位(ICP)、下颌姿势位(MPP)、咀嚼等7种下颌运动状态下咬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和下颌运动轨迹,并进行时域和相关性分析。结果:sEMG时域分析显示,不仅各咀嚼肌肌电的幅值、平均肌电值(AEMG)和峰值在不同下颌运动中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在同一种下颌运动中各咀嚼肌肌电的幅值、平均肌电值AEMG和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除在ICP和MPP的幅值、峰值,在ICP和最大开闭口的AEMG外)。MKG的同步检测和分析表明各参数中倾斜度(Slant)、垂直位移(Vertical)、前后位移(A./P.)在不同下颌运动中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与sEMG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sEMG与MKG同步记录和联合分析下颌运动的方法,可以分析下颌运动的特征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肌电图(EMG)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 下颌运动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梦如 吴亚男 +1 位作者 张东林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分析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牙合组(n=11)与磨牙症组(n=11)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 EMG)与下颌运动轨迹。结果:与正常牙合组相比,磨牙症组的... 目的:分析磨牙症患者的清醒状态下颌运动特征。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KG)同步记录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正常牙合组(n=11)与磨牙症组(n=11)的咀嚼肌表面肌电图(s EMG)与下颌运动轨迹。结果:与正常牙合组相比,磨牙症组的左侧咬肌肌电幅值在下颌姿势位(MPP)和下颌后退接触位(RCP),右侧咬肌在RCP,以及左侧二腹肌前腹肌电幅值在MPP和双侧咀嚼运动时,均显著降低(P<0.05),但下颌运动轨迹参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症患者在清醒状态的下颌运动仍处于生理状态,但其咀嚼系统可能发生了功能性损害而呈现不对称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症 下颌运动 咀嚼肌 肌电图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酒精中毒戒断对大鼠痛觉时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微微 姚俊 +3 位作者 蔡婷婷 周婷婷 张艳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观察亚急性酒精中毒戒断对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n=9)和亚急性酒精中毒组(SA,n=6)。SA组大鼠给予56%乙醇灌胃10 d(15 m L/kg,qd)造模,NS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的... 目的:观察亚急性酒精中毒戒断对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n=9)和亚急性酒精中毒组(SA,n=6)。SA组大鼠给予56%乙醇灌胃10 d(15 m L/kg,qd)造模,NS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停止酒精灌胃后6 h观察戒断症状,并在戒断1 d、3 d、7 d、10 d、14 d,应用移动光辐射热甩尾反射法重复检测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射的潜伏期(TFL)和光照强度(Focus值)之间的TRDD。结果:(1)与NS组相比,SA组的体质量增长在造模期间无明显差异,但戒断期间明显受抑(P<0.05)。(2)SA组在戒断1 d时Focus值为23的TFL比NS组缩短(P<0.05),且2组大鼠戒断后TFL的TDRR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光照强度因素、组间因素以及光照强度因素与组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戒断1 d和14 d的2组TDRR进行双曲线型四参数模型Y=cs+1/(xa)s+b的非线性拟合分析表明,SA组在戒断1 d的参数c减小,3~14 d逐渐恢复。结论:亚急性酒精中毒戒断第1天出现痛觉敏化,随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酒精中毒 酒精戒断 痛觉 时反应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音乐对疼痛共情大鼠疼痛敏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道宽 江楠 +3 位作者 王美美 陈曦 李峙玉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音乐对疼痛共情所致大鼠疼痛敏化的影响。方法:取10窝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示教大鼠(n=21)腹腔注射醋酸致痛法建立配对观察大鼠(n=21,造模组)的疼痛共情模型,另取示教大鼠(n=7)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应观察大鼠(n=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音乐对疼痛共情所致大鼠疼痛敏化的影响。方法:取10窝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示教大鼠(n=21)腹腔注射醋酸致痛法建立配对观察大鼠(n=21,造模组)的疼痛共情模型,另取示教大鼠(n=7)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应观察大鼠(n=7)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前、后使用Von Frey纤维丝刺激针和鼠尾光照测痛仪,对所有大鼠进行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及光照强度分别设定为15、23、34、51、76 Focus值时的光辐射热甩尾反射潜伏期(TFL)测量,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按PWMT分层随机均分为疼痛共情模型组、梁祝音乐干预组和莫扎特音乐干预组(n=7)。造模后给予3个阶段共21 d的音乐干预,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均对4组大鼠进行PWMT及TFL的检测。结果:疼痛共情造模组大鼠造模后的PWMT不仅比造模前下降(P<0.01),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梁祝音乐干预组大鼠的PWMT在干预后升高(P<0.01),且高于疼痛共情模型组(P<0.01)。莫扎特音乐干预组大鼠的PWMT与疼痛共情模型组相似,且低于梁祝音乐干预组(P<0.01)。21 d干预前后TFL对比显示,仅梁祝音乐干预组大鼠在光照强度为34 Focus值时TFL在干预第一阶段后有所延长,而在干预第三阶段后缩短(P<0.05)。4组大鼠的TFL在造模前后及干预后均呈现随光刺激强度增强而缩短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P<0.01),但各组相似。结论: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醋酸致痛示教法可建立机械疼痛共情模型,梁祝音乐干预对机械疼痛共情所致的疼痛敏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共情 疼痛敏化 音乐干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尾刺激影响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心理生理学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汪俊 吕桃 +4 位作者 傅雨晨 姜天仪 郑蒙蒙 王邦安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夹尾刺激影响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心理生理学同步记录技术,为相关应激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基础性实验资料。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经腹腔注射乌拉坦麻醉后,进行痛情绪相关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 目的:建立检测夹尾刺激影响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心理生理学同步记录技术,为相关应激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基础性实验资料。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经腹腔注射乌拉坦麻醉后,进行痛情绪相关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和心血管中枢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等生理指标,并对夹尾刺激引起的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夹尾刺激提高了BLA和RVLM的放电频率(n=20)、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之LF/HF的比值,以及呼吸频率和呼吸肌肌电幅值(n=16,配对t检验,P<0.01),但皮肤电导和体温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夹尾刺激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可能涉及脑内痛情绪相关核团BLA和心血管中枢RVLM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外侧杏仁核 心血管中枢 心率变异性 痛觉 心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焦虑症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梁俊 王美美 +3 位作者 童颖 李小凤 郭文俊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焦虑症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焦虑组各18只。采用"不确定性空瓶应激"方法制备焦虑症大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组各9...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焦虑症模型大鼠焦虑样行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焦虑组各18只。采用"不确定性空瓶应激"方法制备焦虑症大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丙泊酚组各9只,焦虑组分为模型组、丙泊酚治疗组各9只。丙泊酚组、丙泊酚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丙泊酚(75 mg/kg),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注射丙泊酚后12 h进行旷场实验检测,间隔24 h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①造模后,焦虑组旷场实验的垂直活动次数、跨格数较造模前均减少(P<0.01)。②丙泊酚给药后12 h,与给药前相比丙泊酚组的垂直活动次数(P<0.01)、跨格数(P<0.01)均减少;丙泊酚治疗组的垂直活动次数增加(P<0.01)。③定位航行实验,与模型组相比,丙泊酚治疗组在第1天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丙泊酚治疗组在第1天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结论: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可以缓解焦虑症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但可能增加正常大鼠麻醉后焦虑样行为,且会减弱近期焦虑症大鼠的学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焦虑 旷场实验 MORRIS水迷宫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芯悦 梁坤 +6 位作者 沈国晴 冯清源 李光建 傅丹敏 胡安冉 汪萌芽 黄宏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89-291,295,共4页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导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160~190 g)分成正常组(n=9)、抑郁组(n=10)和越鞠丸组(n=9)。其中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对其余两组进行3周的CUS刺激... 目的:观察越鞠丸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导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160~190 g)分成正常组(n=9)、抑郁组(n=10)和越鞠丸组(n=9)。其中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对其余两组进行3周的CUS刺激。通过比较正常组与抑郁组、越鞠丸组旷场和糖水偏爱实验的行为学指标差异检测模型是否制备成功,采用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对越鞠丸组大鼠给药后,观察行为学指标和迷宫实验的指标差异。结果:①抑郁组与越鞠丸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在Y迷宫实验中,抑郁组与越鞠丸组自主交替率较正常组降低,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新异臂潜伏期延长(P<0.01)。②给药21 d后,越鞠丸组的旷场实验得分较抑郁组提高(P<0.05)。在Y迷宫实验中,越鞠丸组较抑郁组自主交替率、起始臂进入次数和总进臂次数均增加(P<0.05)。③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在空间探索阶段,越鞠丸组较抑郁组穿越虚拟平台次数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越鞠丸在缓解CU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同时,能改善大鼠因应激导致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抑郁症 Y迷宫 MORRIS水迷宫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的强迫性和攻击性行为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清源 张芯悦 +3 位作者 何梁超 方文灿 王冠男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强迫性和攻击性行为并分析其关联性,为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启动标准的调整提供可能的实验参考。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n=8)、PTSD组(n=9)、强迫症(OCD)组(n=7);另...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强迫性和攻击性行为并分析其关联性,为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启动标准的调整提供可能的实验参考。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n=8)、PTSD组(n=9)、强迫症(OCD)组(n=7);另取20只21天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攻击组、工具鼠组。PTSD组、OCD组、攻击组大鼠分别用单次延长应激、喹吡罗、应激源性攻击方法造模,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离巢返巢、居住入侵与拒缚反射等试验进行相应模型鉴定和行为观察。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PTSD组在旷场试验中总路程、跨格数、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均减少,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总路程、进入开放臂时间均减少,在离巢返巢试验中运动总路程减少,回家停留时间增加。②在居住入侵试验与拒缚反射评分中,PTSD组、OCD组的评分相近,均高于正常组低于攻击组。③PTSD组、OCD组的强迫性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结论:PTSD大鼠具有明显的强迫性行为与攻击性行为,且两者间可能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强迫症 攻击性行为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性接触与隔离抑郁/焦虑症模型的雌雄大鼠同步造模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天爱 吴霄汉 +2 位作者 冯佳伟 张忠楠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11,20,共4页
目的:探索异性接触与隔离(OSCI)抑郁/焦虑症模型的雌雄鼠同步造模方法。方法:取雄性和雌性SD大鼠各37只,按性别均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OSCI组(n=54),OSCI组大鼠通过每天更改雌鼠与雄鼠相互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的时间,进行为期7 d的造... 目的:探索异性接触与隔离(OSCI)抑郁/焦虑症模型的雌雄鼠同步造模方法。方法:取雄性和雌性SD大鼠各37只,按性别均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OSCI组(n=54),OSCI组大鼠通过每天更改雌鼠与雄鼠相互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的时间,进行为期7 d的造模,造模后进行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检测。结果:(1)OSCI组的雄鼠和雌鼠(n=27)分别对应地与对照组的雄鼠和雌鼠(n=10)相比均呈现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总路程均减少(P<0.01)、垂直站立总时间缩短(P<0.05)。(2)与对照组大鼠(n=20)相比,OSCI组大鼠(n=54)的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总路程、垂直站立总时间均下降(P<0.01),且跨格数减少(P<0.05)。(3)OSCI组雌、雄鼠进行两组间对比,糖水偏爱百分比及旷场实验相关指标均相似(P>0.05)。结论:异性接触与隔离造模方法可有效地同步制备雌雄鼠抑郁/焦虑症模型,且两种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症 动物模型 糖水消耗实验 旷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尾刺激对大鼠背外侧前额叶和杏仁核神经网络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忠楠 王美美 +3 位作者 江楠 孙睿琦 王邦安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同步记录大鼠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杏仁核(amygdala)细胞外电活动和外周生理指标,分析神经网络振荡和探究伤害性刺激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12只,同步记录DLPFC亚区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AID)和杏仁核亚核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 目的:同步记录大鼠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杏仁核(amygdala)细胞外电活动和外周生理指标,分析神经网络振荡和探究伤害性刺激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12只,同步记录DLPFC亚区岛叶无颗粒皮质背部(AID)和杏仁核亚核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细胞外电活动、心电和呼吸肌肌电,分析神经网络振荡并观察夹尾刺激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夹尾刺激时AID和BLA的放电频率可逆性升高(P<0.05);②夹尾刺激时AID和BLA的低频振荡(delta,theta)能量减弱(P<0.05),高频振荡(gamma,fast)能量仅有增强趋势(P> 0.05),且都在刺激后恢复;③夹尾刺激后两核团间delta、theta、fast振荡的相位锁值都比刺激前降低(P<0.05);④夹尾刺激加快了心率(P<0.05)、呼吸频率(P<0.01),刺激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结论:夹尾刺激能使AID和BLA的兴奋性增强,但使两核团间的相位同步程度减弱,这可能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负性情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杏仁核 神经网络振荡 伤害性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模型大鼠痛觉的心理生理学观察
13
作者 蒋佳珅 袁佳 +5 位作者 邵姚君 刘菊 傅雨晨 周婷婷 郑超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09-413,417,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痛反应、痛感觉、痛情绪的变化及其心理生理特性。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用链唑霉素(STZ)腹腔注射法制备。在造模前、造模后第21天,检测两组大鼠的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潜伏... 目的:探讨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痛反应、痛感觉、痛情绪的变化及其心理生理特性。方法: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用链唑霉素(STZ)腹腔注射法制备。在造模前、造模后第21天,检测两组大鼠的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潜伏期。并在第21天的检测后,对麻醉大鼠的痛感觉代表区异颗粒区(DZ)和痛情绪代表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电活动,以及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进行心理生理学记录,并观察热、夹尾刺激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在STZ注射后维持在>16 mmol/L,其甩尾反应潜伏期较正常组缩短(P<0.01)。模型组大鼠的BLA基础放电频率高于正常组(P<0.01),两组大鼠BLA、DZ的放电频率在两种伤害性刺激时均提高(P<0.05),热刺激时,模型组大鼠反应时BLA、DZ的放电频率增加高于正常组(P<0.05),而在夹尾刺激时,模型组仅BLA的放电频率增加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两种刺激导致两组大鼠均出现心率、呼吸频率加快,但正常组在热刺激后心率、呼吸频率较快恢复,模型组未完全恢复(P<0.01)。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痛反应显著敏化,且伤害性刺激所诱发的痛感觉、痛情绪及其生理反应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 痛反应 痛觉 痛情绪 心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素对抑郁模型和正常大鼠行为的差异性影响
14
作者 蔡婷婷 姚俊 +3 位作者 葛微微 汤雨婷 黄宏平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玉米素对抑郁模型和正常大鼠行为影响,探讨玉米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3),利用孤养+CUMS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并再次... 目的:通过观察玉米素对抑郁模型和正常大鼠行为影响,探讨玉米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3),利用孤养+CUMS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症模型,并再次分为正常+玉米素组(n=10),模型+生理盐水溶媒组(n=11)和模型+玉米素组(n=12),正常+玉米素组和模型+玉米素组腹腔注射玉米素(10 mg/kg,qd)21 d,模型+生理盐水溶媒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溶剂。在造模和用药期间进行大鼠体质量检测、旷场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结果:在造模期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下降(P<0.01),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总得分降低(均P<0.01),糖水消耗比下降(P<0.05)。给药期间,正常+玉米素组给药前后的体质量、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结果均相似,而模型+玉米素组大鼠与用药前、模型+生理盐水溶媒组比较旷场实验的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得分均明显增加(P<0.05),糖水消耗比均升高(P<0.05)。结论:玉米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素 抑郁症 旷场实验 糖水消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硫醚对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朱静 张双双 +3 位作者 张芯悦 李光建 查盈盈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硫醚(DAS)对睡眠剥夺(S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Control)组、睡眠剥夺(SD)组、DAS对照(DAS)组和DAS干预(DAS+SD)组,其中SD组和DAS+SD组大鼠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S...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硫醚(DAS)对睡眠剥夺(S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Control)组、睡眠剥夺(SD)组、DAS对照(DAS)组和DAS干预(DAS+SD)组,其中SD组和DAS+SD组大鼠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SD大鼠模型,DAS组和DAS+SD组从SD前4 d开始每天腹腔注射DAS 200 mg/kg直至SD结束,其余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二甲基亚砜。在3天的SD后,进行旷场实验、光辐射热甩尾实验及氧化应激指标生化检测实验。结果:①旷场实验中,SD组大鼠的穿格次数与中央格停留时间[(58.67±17.81)次,(1.34±1.08)min]均高于Control组[(43.60±8.87)次,(0.37±0.45)min](P<0.05),而DAS+SD组的各项指标[(37.25±18.09)次,(0.33±0.21)min]相比SD组呈逆转(P<0.05);②光辐射热甩尾实验中,4组大鼠的甩尾反应潜伏期(TFL)均呈现随光刺激强度增强而缩短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P<0.05),其中SD组大鼠的TDRR曲线较Control组左移(P<0.05),DAS+SD组较SD组右移(P<0.05),且在光强度23、31、61时SD组的TFL较Control组缩短(P<0.05),DAS+SD组较SD组延长(P<0.05);③氧化应激指标生化检测实验中,SD组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23.57±5.68)μmol/mg]较Control组[(18.99±2.72)μmol/mg]增加(P<0.05),DAS+SD组[(18.04±5.53)μmol/mg]较SD组减少(P<0.05)。结论:DAS干预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对SD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二烯丙基硫醚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日节律紊乱影响大鼠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生理学观察
16
作者 黄蓉 吴庆庆 +2 位作者 李光建 祝金津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近日节律紊乱对更年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究更年期综合征的可能心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7)、假手术组(n=7)、模型组(n=7)、近日节律紊乱组(n=7)、模型+近日节律紊乱组(n=7)。采用双侧... 目的:观察近日节律紊乱对更年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探究更年期综合征的可能心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7)、假手术组(n=7)、模型组(n=7)、近日节律紊乱组(n=7)、模型+近日节律紊乱组(n=7)。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建立更年期综合征大鼠模型,以24 h光照为近日节律紊乱干预。通过多通道心理生理记录技术,对更年期综合征相关核团室旁核(PaPo)和近日节律相关核团视交叉上核(SCh)的生物电活动进行同步细胞外记录和相关生理指标联合记录和分析。结果:①模型组、近日节律紊乱组、模型+近日节律紊乱组大鼠的PaPo放电频率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或P<0.01);②正常组大鼠的SCh放电频率低于其余4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PaPo的beta和fast振荡能量高于其余4组(P<0.05);④假手术组大鼠SCh的delta和theta振荡能量高于其余4组(P<0.05)。⑤仅模型+近日节律紊乱组大鼠PaPo和SCh的放电频率呈高度正相关(r=0.902,P=0.014)。结论:更年期综合征模型大鼠可能涉及PaPo和SCh活动变化机制,近日节律紊乱可能通过改变PaPo和SCh的相关性而影响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生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近日节律紊乱 室旁核 视交叉上核 心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痛觉敏化及其时反应量-效关系
17
作者 李光建 张双双 +3 位作者 李岩 梁坤 林浩然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痛觉敏感性并分析其痛觉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取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3)、假手术组(n=8)、模型组(n=34),应用6-羟多巴胺右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痛觉敏感性并分析其痛觉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取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3)、假手术组(n=8)、模型组(n=34),应用6-羟多巴胺右侧纹状体注射法制备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后4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检测其异常旋转行为进行模型鉴定。其后,使用Von Fery纤维丝测痛仪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用光辐射热测痛仪检测不同光强度下的热辐射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并分析其TDRR。结果:①模型组术后4周的模型鉴定显示旋转≥7 r/min造模成功的27只;②模型组(n=27)较另两组大鼠的PWMT降低(P<0.01),且假手术组(n=6)与正常组大鼠相似(P>0.05);③在光照强度为34、51、76时模型组大鼠的TFL较另两组均缩短(P<0.01),而另两组间均相似;④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光强度、光强度×组间(P<0.05)及组间(P<0.01)的变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模型组较另两组甩尾反应潜伏期缩短(P<0.01);⑤对3组大鼠的光强度-TFL关系数据,分别用双曲线型TDRR模型Y=cs+1/(x-a)s+b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模型组为c=41.29,s=7.303,a=-17.47,b=1.261(最短潜伏期,s),R2=0.8971,主要显示参数a较另两组减小的变化。结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存在痛觉敏化和痛觉TDRR曲线左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痛觉 时反应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