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D1抑制剂CAY-10566通过诱导口腔鳞癌细胞铁死亡增敏顺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之恒 邢新 +4 位作者 陶桃 孟恋亲 王君 郭平 柴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9-1016,共8页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抑制剂CAY-10566能否诱导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铁死亡并增加其对顺铂(DDP)的敏感性,初步探索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信分析、收集临床标本评价SCD1在OSCC组织中...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抑制剂CAY-10566能否诱导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铁死亡并增加其对顺铂(DDP)的敏感性,初步探索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信分析、收集临床标本评价SCD1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OSCC细胞Cal27和HSC3分别经过CAY-10566、DDP或铁死亡抑制剂Fer-1处理或联合处理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以及脂质ROS水平,通过丙二醛(MDA)试剂盒、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检测MDA、GS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成熟形式的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mature SREBP1,m-SREBP1)、SCD1、血红素加氧酶1(HMOX1)蛋白表达。结果:SCD1在O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CAY-10566与DDP联合处理后,OSCC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脂质过氧化水平上升(P<0.001),GPX4表达被抑制,这一作用效果能被Fer-1所逆转(P<0.001),CAY-10566增加OSCC细胞内HMOX1的表达,并抑制mTOR、m-SREBP1、SCD1蛋白的表达(P<0.001)。结论:CAY-10566能够诱导OSCC细胞铁死亡并增敏DDP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MOX1以及对mTOR/SREBP1/SCD1轴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口腔鳞癌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E5、E6和E7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感染口腔上皮细胞 被引量:4
2
作者 项先旺 江彤 陈传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0-944,共5页
目的分别构建HPV16 E5、E6和E7癌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为研究E5基因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HPV16 E5、E6和E7基因,分别构建p LVX-Ac GFP-E5、p LVX-Ac GFP-E6和p LVX-Ac GFP-E7重组慢病毒载体,... 目的分别构建HPV16 E5、E6和E7癌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为研究E5基因对口腔上皮细胞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克隆HPV16 E5、E6和E7基因,分别构建p LVX-Ac GFP-E5、p LVX-Ac GFP-E6和p LVX-Ac GFP-E7重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3种慢病毒上清液,分别感染口腔上皮细胞、腺嘌呤素筛选感染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 LVX-Ac GFP-E5、p LVX-Ac GFPE6和p LVX-Ac GFP-E7重组慢病毒载体,获得3种慢病毒上清液,筛选得到3个稳定的细胞株。RT-PCR和Western blot均可检测到HPV16 E5、E6和E7基因在口腔上皮细胞内表达。结论本研究构建的3个重组慢病毒载体能成功感染口腔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6癌基因 慢病毒载体 口腔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5基因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EGFR、p21、p53和Rb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迪 江彤 陈传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分析16型人乳头瘤病毒E5基因(HPV16 E5)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肿瘤相关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21、p53和Rb表达的影响,探究HPV16 E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HPV16 E5的慢病... 目的分析16型人乳头瘤病毒E5基因(HPV16 E5)对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IOEC)肿瘤相关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21、p53和Rb表达的影响,探究HPV16 E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含有目的基因HPV16 E5的慢病毒载体p LOV-E5及对照病毒载体p LOV-N分别转染HIOEC细胞,并筛选出各自稳定转染的细胞株。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EGFR、p21、p53和R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分析HPV16 E5对HIO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p LOV-E5转染的HIOEC细胞中,p21和p53的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0.02),但EGFR的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EGFR、p21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Rb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 LOV-E5转染HIOEC的增殖活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结论 HPV16 E5可以促进HIOEC的增殖,同时上调EGFR、p21和p53在HIOEC中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永生化 上皮细胞 HPV16 E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口腔雕刻蜡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春峰 徐清 +5 位作者 柳海 张华梅 李龙周 王亚凡 薛亚 周培锋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77-478,共2页
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牙体解剖学相关内容的讲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即为雕牙课。雕牙是口腔专业学生和口腔医生必备的技能,通过雕刻牙体形态,一方面可以加深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牙体解剖学相关内容的讲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即为雕牙课。雕牙是口腔专业学生和口腔医生必备的技能,通过雕刻牙体形态,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牙体形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基本的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腔雕刻蜡 制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尹凡 韩爽 +3 位作者 安琪 王占礼 耿荣光 赵军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36,共7页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招募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参与研究,包括薄龈型组12例,厚龈型组12例,随机在每例受试者上颌左侧或右侧的尖牙... 目的: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LSCI)探究牙龈生物型对正畸加力下牙龈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招募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参与研究,包括薄龈型组12例,厚龈型组12例,随机在每例受试者上颌左侧或右侧的尖牙至第一磨牙间施加150 g的力,并在施力前、施力30 min、1 d、3 d、7 d、14 d分别使用LSCI动态监测施力侧尖牙区牙龈血流灌注。结果:组间比较,薄龈型组与厚龈型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厚龈型血流值显著高于薄龈型(P<0.05);组内比较,每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值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施力后,局部血流灌注在30 min~1 d内降至最小值,7 d左右上升至最大值,14 d时基本恢复到基线。在没有力值加载的静息状态下,游离龈与牙间乳头的血流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游离龈血流值显著低于牙间乳头。结论:LSCI是正畸加力过程中实时监测牙龈血流灌注的良好工具,薄龈型血液供应显著低于厚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牙龈血流 牙龈生物型 牙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诱导TNF-α自分泌引发头颈部鳞状癌细胞RIP1/RIP3/MLKL的坏死性凋亡
6
作者 汪虹晓 陶德韬 +4 位作者 马俊杰 张东林 沈左媛 邓超 周静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7-1954,共8页
目的探讨顺铂是否能够诱导头颈部鳞状癌细胞产生TNF-α,进而激活RIP1/RIP3/MLKL依赖性的坏死性凋亡通路,抑制鳞癌细胞的增殖,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头颈部鳞状癌细胞系HN4和SCC4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顺铂组、caspases抑制组... 目的探讨顺铂是否能够诱导头颈部鳞状癌细胞产生TNF-α,进而激活RIP1/RIP3/MLKL依赖性的坏死性凋亡通路,抑制鳞癌细胞的增殖,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头颈部鳞状癌细胞系HN4和SCC4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顺铂组、caspases抑制组、坏死性凋亡抑制组。利用CCK-8法检测顺铂刺激后24 h的细胞存活率。随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8以及坏死性凋亡通路蛋白(RIP1/RIP3/MLKL)和NF-κB(p65)、TNF-α表达情况;结合细胞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评估坏死性凋亡对头颈部鳞状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顺铂对HN4、SCC4细胞毒性IC_(50)分别约为10μg/mL、15μg/mL。在顺铂刺激下,与坏死性凋亡抑制剂组相比,caspase-8表达降低(P<0.05),N-cadherin、Vimentin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坏死性凋亡通路蛋白(RIP1/RIP3/MLKL)表达升高(P<0.05),TNF-α和NF-κB(p65)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在顺铂组中,细胞愈合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组。结论顺铂作用可激活头颈部鳞状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并促进TNF-α自分泌,从而引发鳞癌细胞经由RIP1/RIP3/MLKL通路依赖性的坏死性凋亡反应,并抑制肿瘤细胞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癌细胞 顺铂 Z-VAD-FMK 坏死性凋亡 Ne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长链非编码RNA H19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MC3T3细胞骨向分化
7
作者 邓超 强诗雨 +3 位作者 马一凡 阮晓旭 孙翼 李雪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0μg/mL AGEs浓度刺激下培养MC3T3-E1细胞,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21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矿...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H19(LncRNA H19)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0μg/mL AGEs浓度刺激下培养MC3T3-E1细胞,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21 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矿化情况;RT-PCR检测细胞中ALP、Runx-2、OCN、SP7以及LncRNA H19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Runx-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LncRNA H19,RT-PCR检测LncRNA H19的转染效率;并检测转染LncRNA H19后细胞中骨基因的表达水平、ALP染色情况以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AGEs刺激下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变浅、钙化结节形成减少,ALP、Runx-2、OCN、SP7、LncRNA H19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Runx-2蛋白水平表达下降;转染过表达LncRNA H19(lv-H19)后,LncRNA H19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ALP、Runx-2、OCN、SP7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染色变深,β-catenin的表达增加。结论:AGEs刺激下,LncRNA H19可能通过WNT/β-catenin的表达影响了MC3T3-E1细胞的骨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长链非编码RNA H19 小鼠前成骨细胞 骨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介导高糖高脂环境下大鼠颌骨BM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齐东杰 周鑫磊 +1 位作者 嵇步云 林家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介导高糖高脂环境下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成骨分化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SD大鼠(雄性)下颌骨BMSCs,分为对照组(C组),高糖高脂组(H组),二甲双胍刺激的正常组(CM组),二甲双胍刺激的高糖高脂组(HM组)。EDU...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介导高糖高脂环境下大鼠颌骨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成骨分化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SD大鼠(雄性)下颌骨BMSCs,分为对照组(C组),高糖高脂组(H组),二甲双胍刺激的正常组(CM组),二甲双胍刺激的高糖高脂组(HM组)。EDU染色检测探究二甲双胍对BMSCs增殖的影响;BMSCs经诱导后,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能力;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MSCs成骨分化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蛋白表达量。结果:HM组较H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增强,Runx2、OCN表达水平升高(P<0.05),成骨分化能力显著提高,成脂分化能力显著下降。结论:二甲双胍可诱导BMSCs表达Runx2和OCN,促进体外培养的高糖高脂环境下大鼠颌骨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RUNX2 OCN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施六霞 金岳龙 +2 位作者 王祥雨 贺连平 姚应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 目的:观察高血压、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表达情况,探讨高血压、2型糖尿病对牙周炎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方法:从某医院体检人群中筛选140名患者(单纯牙周炎组40名、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35名、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组40名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25名)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并检测外周血hs-CRP、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PD、AL、PLI、BI指标检测结果高于单纯牙周炎组、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组(P<0.05),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组高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hs-CRP、IL-1β、IL-6和TNF-α检测结果高于单纯牙周炎组、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组(P<0.05),高血压并发牙周炎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组高于单纯牙周炎组(P<0.05)。患者血压、血糖水平与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尤其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血清hs-CRP、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高,提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能会加重牙周炎症发生与发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高血压 糖尿病 超敏C-反应蛋白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张闭口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玲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7-889,893,共4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大张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正常咀嚼人群在大张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与双侧咀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显著低于双侧咀嚼组(P<0.01)。结论:最大张闭口运动中偏侧咀嚼组开口型多数偏向工作侧,50%的人群开闭口轨迹分离,开口度减小,说明长期偏侧咀嚼会导致张闭口运动轨迹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张闭口运动 下颌切点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葡萄球菌基因敲除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涛 段芹 +1 位作者 李朝品 瞿涤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构建葡萄球菌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方法。方法通过融合PCR将vraSR操纵子上、下游同源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的Gateway克隆技术将融合PCR产物连接入温度敏感型穿梭质粒pKOR1,转化修饰缺陷型大肠杆菌DC10B,获...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构建葡萄球菌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方法。方法通过融合PCR将vraSR操纵子上、下游同源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的Gateway克隆技术将融合PCR产物连接入温度敏感型穿梭质粒pKOR1,转化修饰缺陷型大肠杆菌DC10B,获得同源重组质粒pKOR1-vraSR;电转化表皮葡萄球菌RP62A株;在高温和氯霉素双重选择压力下,质粒通过第1次同源重组整合到表皮葡萄球菌染色体上;转移到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发生第2次同源重组;将菌液涂布于含1μg/mL脱水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反向筛选,那些未发生重组的整合菌株因表达必需基因secY的反义RNA而无法生存,最后,挑取菌落通过PCR进行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难以转化的表皮葡萄球菌RP62A株的vraSR基因敲除突变株。结论利用大肠杆菌DC10B和穿梭质粒pKOR1对葡萄球菌进行基因敲除的方法简便高效,适用的范围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葡萄球菌 反向选择 限制修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传俊 陈晓阳 陈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双重内固定在下颌髁突矢状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术治疗18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固定方法:单一螺钉或克氏针行髓内固定,配合一块钛板行髓外固定,伴发他处骨折者同期行精确复位固定。术后通过拍摄CT和全景X线片评价钛板固定情况、骨折段复位精准度及稳固性,通过临床检查评价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结果术后X线全景片或CT检查显示,24侧髁突矢状骨折段均未发现术后旋转移位,对位良好;钛板和螺钉无扭曲、折断和松脱。术后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恢复良好。结论髓内髓外双重内固定具有抗骨折段旋转作用,髓内螺钉和髓外钛板在空间上互不干扰,是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固定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矢状骨折 坚强内固定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咀嚼患者大张口运动特性分析
13
作者 贾玲 王云 汪萌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6-831,共6页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特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偏侧咀嚼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偏侧咀嚼者30名,双侧咀嚼者30名。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elec... 目的:分析偏侧咀嚼患者在最大张闭口运动中的下颌运动特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2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偏侧咀嚼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偏侧咀嚼者30名,双侧咀嚼者30名。通过下颌运动轨迹描记(electrognathography,EGN)和咀嚼肌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同步检测技术,比较偏侧咀嚼和双侧咀嚼人群在大开口运动中的运动轨迹和肌电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偏侧咀嚼组左二腹肌前腹(left anterior digastric muscle,LDA)、右二腹肌前腹(right anterior digastric muscle,RDA)平均肌电峰值(the average electromyogram peak,Amp)低于双侧咀嚼组(P〈0.05)。偏侧咀嚼组在大张口运动时开闭口轨迹多数分离,开口型与与双侧咀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张闭口运动时垂直向和矢状向位移明显低于双侧咀嚼组(P〈0.01)。咬肌Amp与右侧方位移呈正相关。结论:最大张口运动中偏侧咀嚼组LDA,RDA,左咬肌的Amp降低;开口型多数偏向工作侧,50%的人群开闭口轨迹分离,开口度减小;偏侧咀嚼导致肌肉性能改变的同时引起运动轨迹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张闭口运动 肌电图 下颌切点运动轨迹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调节NF-κB通路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贝贝 陈雪梅 +5 位作者 王烁阳 杨倩 杨永芝 朱红 陈雪祎 王海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sham)组、脓毒血症(CLP)组、TP低浓度干预(CLP+TP-L)组、TP中浓度干预(CLP+TP-M)组、TP高浓度干预(CLP+TP-H)组和多...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sham)组、脓毒血症(CLP)组、TP低浓度干预(CLP+TP-L)组、TP中浓度干预(CLP+TP-M)组、TP高浓度干预(CLP+TP-H)组和多黏菌素B(CLP+PMX-B)组。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后每12 h观察大鼠存活情况,记录生存率;术后48 h行右颈总动脉插管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HE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病理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同I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含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LR4、TAK1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shame组相比,CLP组大鼠生存率低下,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形态学上心肌血管扩张充血、细胞灶状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生化指标显示:血清中CK-MB、cTn-I、血浆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心肌TLR4、TAK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CLP组相比较,CLP+TP-M、CLP+TP-H组和CLP+PMX-B组大鼠生存率提高,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善,血清中CK-MB和cTn-I、血浆中TNF-α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心肌TLR4、TAK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调节NF-κB炎症信号通路,减少大鼠体内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雷公藤甲素 脓毒血症 盲肠结扎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咬肌电活动联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兰芳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双侧咬肌肌电(EMG)等多项生理指标,并对给予咬肌神经电刺激时同步记录到的肌电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记录稳定信号30min,可见Mo5区神经元呈一低频放电模式:左侧(1.25±0.09)Hz,右侧(1.20±0.39)Hz,P〉0.05,咬肌未见可测的电活动;2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0.1-20mA,200μs,0.3Hz)不仅诱导出同侧咬肌H反射,也诱导出对侧咬肌H反射;3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发H反射时,同时引发同侧和对侧Mo5核团生物电反应;4刺激侧咬肌EMG幅值明显高于对侧(P〈0.05);刺激侧Mo5核团生物电幅值与对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Mo5区和咬肌电活动可进行有效的同步记录和分析,可用于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运动核 H反射 细胞外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的电生理检测和咬合干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云 钱金萍 +2 位作者 顾亚茹 陈传俊 汪萌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记录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VC)生物电活动的技术,观察咬合干扰对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功能、SPVC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80 g)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 目的通过建立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节(TG),记录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VC)生物电活动的技术,观察咬合干扰对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功能、SPVC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80 g)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n=10)。模型组大鼠用光固化流动树脂粘接法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牙合面制造咬合高点造模,持续咬合干扰30 d,期间用von Frey尼龙毛检测咬肌压痛并进行痛敏评分鉴定。然后在乌拉坦麻醉下同步记录SPVC生物电活动和心电、呼吸肌肌电、体温等多项生理指标,并观察电刺激TG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 d即开始出现咬肌的痛敏评分升高,7 d后达到高峰;咬合干扰30 d后模型组大鼠SPVC自发放电频率增加(P<0.05);给予TG不同强度的单脉冲刺激(0.5~8.0 mA,0.1~0.2 ms),在两组大鼠SPVC均可诱发放电性反应,其幅值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P<0.05),在4 mA和8 mA强度模型组大鼠的反应幅值与对照组相似(P>0.05);给予TG高频串刺激(0.2 ms,1 mA,30 s,100 Hz),在两组大鼠SPVC均引发放电频率呈一过性升高,但仅模型组刺激后放电频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三叉神经痛觉传入通路的活动可用电刺激TG记录SPVC生物电活动的方法进行检测,咬合干扰可能提高该通路的敏感性和SPVC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通路的神经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痛觉 传入通路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咬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制备与印模精度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幸子 王馨惠 +3 位作者 吴静雅 罗菁菁 王云 李全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2-667,共6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评价其准确性。方法将一定比例的海藻酸钠、磷酸三钠、氟钛酸钾、硅藻土等成分用水溶解,行星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一定黏度的基质组分;将一定比例半水硫酸钙、氧化镁、甘油、聚乙二醇(PEG)40...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可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评价其准确性。方法将一定比例的海藻酸钠、磷酸三钠、氟钛酸钾、硅藻土等成分用水溶解,行星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一定黏度的基质组分;将一定比例半水硫酸钙、氧化镁、甘油、聚乙二醇(PEG)400离心搅拌机混合均匀,获得同样黏度的胶结剂组分。基质组分与胶结剂组分封装在2∶1体积比的A/B胶管内。使用时用与A/B胶管匹配的注射枪和混合头加压混合。样本分为3组:以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IA组)作为实验组,Jeltrate藻酸盐印模材料(JA组)和Silagum-putty/light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SI组)为对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注射性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内部形貌,数字三维测量方法评价印模材料的准确性。结果SEM结果显示注射型藻酸盐印模材料比Jeltrate藻酸盐印模材料结构致密均匀,气泡含量较少。IA组、JA组、SI组模型与标准模型的差异性(正确度)分别为(49.58±1.453)、(54.75±7.264)、(30.92±1.013)μm。IA组、JA组、SI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精密度)分别为(85.79±8.191)、(97.65±11.060)、(56.51±4.995)μm。3组印模材料在正确度和精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注射型的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的粉剂型藻酸盐印模材料,但差于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新型可注射性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印模准确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型 藻酸盐 印模材料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干预手段对偏侧咀嚼的肌功能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丹 王云 汪萌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目的]比较偏侧咀嚼者综合性干预治疗前后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评估综合性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名偏侧咀嚼患者,年龄(19.3±0.5)岁,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偏侧咀嚼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 [目的]比较偏侧咀嚼者综合性干预治疗前后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评估综合性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名偏侧咀嚼患者,年龄(19.3±0.5)岁,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偏侧咀嚼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组予以去诱因和咀嚼肌功能训练为主的综合性干预治疗.6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在最大开闭口运动(M1)和咀嚼运动(M2)时的咬肌(左:LMM,右RMM)和二腹肌前腹(左:LDA,右RDA)肌电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干预组,干预前后LDA(M1)、RMM(M2)平均肌电差值分别为-7.4(-12.98,-1.84)、-2.28(-4.4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2中RMM、RDA平均肌电值分别为9.62(5.99,9.98)、9.96(7.91,12.62),与对照组M2中RMM[4.88(3.87~5.88)]、RDA[5.05(3.07~8.12)]平均肌电值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组双侧DA(M1)、双侧MM(M2)平均肌电峰值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LDA(M1)平均肌电峰值为760.24(322.34~953.81),与对照组M1中LDA[317.41(186.17~474.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组干预后MM、DA活动不对称指数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MM指数值[M1(15.59±10.52)、M2(10.84±7.35)]低于对照组[M1(29.89±20.56)、M2(22.39±16.87)](P<0.05),M1中DA指数值[7.60(5.00~26.5)]低于对照组[25.4(13.8~43.50)](P<0.05).[结论]偏侧咀嚼者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咬肌和二腹肌前腹肌肉收缩力和对称性明显改善,咀嚼肌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去诱因 肌功能训练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通过PERK/eIF2α通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振杰 柴琳 +1 位作者 徐冉 张根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通路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AAVC-I)诱导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实验浓度(4. 0、8. 0和16. 0 mg/L)的AAVC-I处理Tca...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通路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AAVC-I)诱导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实验浓度(4. 0、8. 0和16. 0 mg/L)的AAVC-I处理Tca8113细胞24 h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eIF2α通路中的磷酸化PERK(p-PERK)、磷酸化eIF2α(p-eIF2α)及下游的活化转录因子4(ATF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AVCI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以及各浓度组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显示,随着AAVC-I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活力逐渐降低,细胞逐渐皱缩变小,间隙增大,胞核浓缩、碎裂,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增高(P<0. 05);GRP78、p-PERK、p-eIF2α、ATF4、CHOP及Bax蛋白水平上调,Bcl-2表达下调(P<0. 05)。结论:AAVC-I抑制Tca8113细胞活力的同时引发细胞发生ERS并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PERK/eIF2α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内质网应激 舌鳞癌 细胞凋亡 PERK/eIF2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固化树脂聚合收缩和机械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娜 谢超 +1 位作者 何惠明 龚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改性光固化树脂的聚合收缩和机械性能。方法:将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2-(苯基氨基甲醛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合成复合树脂作为实验组,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作为稀释剂... 目的:评价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改性光固化树脂的聚合收缩和机械性能。方法:将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2-(苯基氨基甲醛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合成复合树脂作为实验组,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作为稀释剂合成复合树脂作为对照组1,另外选取Tentric N-Ceram,Neofil,GC纳米幻彩分别作为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用micro-CT测量5组复合树脂聚合收缩前和聚合收缩后的体积,计算其聚合收缩率,用万能实验机和显微硬度仪测机械性能,比较5组树脂的挠曲强度、压缩强度、径向拉伸强度及显微硬度。结果: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作为稀释剂的实验组树脂的聚合收缩率较对照组1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对照组2~4组无统计学差异,机械性能5种树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单乙烯基丙烯酸树脂作为稀释剂降低了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而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并没有降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聚合收缩 挠曲强度 压缩强度 径向拉伸强度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