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文魁 白家明 +1 位作者 李仁志 曹成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描述了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备有二台恒流泵用于连续性地驱动阴极液和阳极液,备有二根连接于计录仪的电极用于测定反应管两端的电压.用0.005mol·L-1CoCl_2和0.01mol·L-1NaOH(同时含有0.1mol·L... 描述了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备有二台恒流泵用于连续性地驱动阴极液和阳极液,备有二根连接于计录仪的电极用于测定反应管两端的电压.用0.005mol·L-1CoCl_2和0.01mol·L-1NaOH(同时含有0.1mol·L-1背景电解质KCl)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了这一装置.结果表明:(1)能很好地避免电解时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2)在单根凝胶柱上可进行多次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3)不论是在实验进行中还是在实验后都能很方便地测定沉淀区带的长度;(4)能节省大量的阴极液和阳极液;(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电迁移 电泳 移动化学反应 界面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后出现的前沉淀区带(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文魁 李仁志 曹成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852-855,共4页
以1%的琼酯糖凝胶作抗对流介质(内含的背景电解质KCl),进行了由氢离子和钴离子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发现:在实验完成后30分钟,在原有的移动化学沉淀反应界面之前逐渐出现蓝色的前沉淀区带;之后,前沉淀区带逐渐延长,... 以1%的琼酯糖凝胶作抗对流介质(内含的背景电解质KCl),进行了由氢离子和钴离子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发现:在实验完成后30分钟,在原有的移动化学沉淀反应界面之前逐渐出现蓝色的前沉淀区带;之后,前沉淀区带逐渐延长,大约12小时后其长度不再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 钴离子 移动化学反应 界面 前沉淀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在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成喜 何友昭 +1 位作者 周书林 钱逸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6-186,共1页
介绍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zoneelectrophoresis,CZE)的原理 ,以及CZE在药物治疗浓度监测、代谢性疾病的诊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代谢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要地讨论了CZE在药理学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药物代谢 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IL-4及IL-5活性和IgE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艳 陈文魁 周书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IgE的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IgE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1)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IgE的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IgE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1)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IL 5活性及IL 4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 (P均 <0 0 1) ;(2 )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肺功能 (FEV1、PEFR)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3 )IgE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IL 4、IL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免疫疗法 治疗 外周血 IL-4 IL-5 活性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
5
作者 刘文艳 陈文魁 +2 位作者 周书林 汪杏巧 陈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862-863,共2页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 目的 :阐明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变化。方法 :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EOS)、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和IgE ,分别对 16例青春期缓解者 ,2 6例哮喘发作期及 2 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青春期缓解者EOS未显著升高 ,明显低于哮喘发作期患者 (P <0 0 1)和缓解期患者 (P <0 0 5 )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2 )青春期缓解者ECP较哮喘发作期患者明显降低 (P <0 0 1) ,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 )IgE浓度比发作期明显降低(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还未明显低于哮喘缓解期患者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青春期缓解者血清EOS、ECP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EOS、E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青春期缓解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疗法对过敏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刘文艳 汪杏巧 杨大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疗法对过敏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将 12 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6 2例和对照组 5 8例。治疗组采用新型免疫疗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 6 ...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疗法对过敏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将 12 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6 2例和对照组 5 8例。治疗组采用新型免疫疗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77 6 % (χ2 =14 86 ,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 (CD3,CD4,CD4 CD8和CD1 6 )及免疫球蛋白 (IgG ,IgA)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均P <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均有显著增高 (均P <0 0 1)。结论 :新型免疫疗法治疗过敏性哮喘患儿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促进气道炎症吸收 ,改善肺通气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类 免疫疗法 过敏性哮喘 儿童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