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北任楼煤矿7_2煤层煤镜质组有限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全 胡宝林 +1 位作者 张永泰 储党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9,共3页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任楼煤矿镜煤反射率进行测试,井田内煤的3个光轴体主轴近于互相垂直,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受该方向的应力作用,本区地层褶皱成山,形成了童亭背斜,早期形成的NE... 利用MPV-COMPACT型显微光度计对任楼煤矿镜煤反射率进行测试,井田内煤的3个光轴体主轴近于互相垂直,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椭球体的变形特征属于拉长型应变和压扁型应变。受该方向的应力作用,本区地层褶皱成山,形成了童亭背斜,早期形成的NE向断层具有逆时走滑及表现为反“S”弧形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反射率 各向异性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皖北煤电公司矿井通风系统的评价与对策
2
作者 杜贤流 王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4,共2页
文章通过对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现有的8对生产矿井通风系统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并从设计、规划、装备及管理等环节找出了通风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同时针对每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通风系统 供风量 通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远景导向 被引量:9
3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9 位作者 武强 王厚柱 傅先杰 王铁记 王玺瑞 樊九林 胡荣杰 才向军 阚雪冬 高生保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3-1099,共27页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 我国成煤条件苛刻,赋煤环境复杂多变,资源呈全域性跨多地质类型、点散式分布,导致回采共(伴)生地质灾害频现。同时,伴随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优化调控,煤层底板水害负面导向性越趋显著,高承压水水力驱动及强敏感性缺陷构造活化的协同作用导致煤层底板水害宏观动力学表象威胁性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煤炭资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阻力。为全方位掌握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发展形势,探讨未来基于新技术开展防控作业的重点攻关方向,从时间、空间、突水量等多维视角下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动态演变趋势,对类型进行了“总−分”式细划,并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探讨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力学互馈响应机制,基于灾害宏观表象等揭示了其内生致灾机理,指出了防控技术理念的新发展路径和远景导向。研究发现:统计分析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多维视角下的演变规律和特征,探讨建立了我国煤层底板水害主体架构,依据事故核心致因体系及宏观致灾表象等将煤层底板水害划分为岩溶陷落柱突水、断层活化突水及裂隙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3大类,进一步细化为全路径贯通增量导升型突水(岩溶陷落柱)、贯穿煤层型突水(断层)、单层随采卸荷直接型突水(裂隙)等12个子类,并针对性的独立分析了3个大类煤层底板水害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地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对岩溶陷落柱突水过程承压水导升路径异化发育作用机制,提出了覆岩顶板动/静载扰动诱发底板岩溶陷落柱突水模式,阐明了其力学启动条件及致灾机理;建立了煤层底板断层宏细观地质力学构造概化模型,基于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的核心致灾诱因识别并建立了不同类别煤层底板断层活化突水力学判据;以裂隙为基础单元,“由1至n”式建立了单一层位和复合层位承压含水层诱发裂隙型导升(复合)灰岩水突涌的临界判别条件,揭示了该类型底板水害全过程致灾机理;在总结现行煤层底板水害探查、预测及控制技术理念基础上,结合前沿发展方向,指出并建议在煤层底板本底地质基因的全生命周期采动诱变特征三维动态重构、适用于时空分异动态地质环境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理念升级、低扰动强干预的随采随治保/控水互馈注浆治理技术应用、修复后地质生态系统长效监控诊断诊疗平台建立等方面展开攻关,构建煤层底板水害全时空防控大体系,紧跟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全煤行业新业态发展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底板水害 岩溶陷落柱 断层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深部砂岩力学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培森 王洪伟 +7 位作者 洪荒 许大强 陈增宝 邓云驰 梁展 李金坤 陈文豪 崔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7-2010,共14页
煤矿地下灾害的主要诱因是受人为采动与煤炭资源被采出影响而导致围岩发生应力集中以及高强度卸荷,尤其是在围岩受承压水影响时,易失稳破坏,进而致使灾害的发生。基于此,借助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开展了渗流-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 煤矿地下灾害的主要诱因是受人为采动与煤炭资源被采出影响而导致围岩发生应力集中以及高强度卸荷,尤其是在围岩受承压水影响时,易失稳破坏,进而致使灾害的发生。基于此,借助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开展了渗流-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可划分为5个阶段,砂岩开始卸荷后,由以轴向变形为主转为以环向变形为主。(2)砂岩的峰值应力随卸荷水平的升高而增大,随渗透压差的增大,砂岩峰值应力因受围岩与水压叠加影响而规律性不明显。(3)砂岩卸荷水平越高,其峰值应力处的轴向应变值越大,高卸荷水平下砂岩的轴向变形更明显;砂岩剪胀角曲线演化规律大致遵循“增―减―增―减”的规律,低卸荷水平下砂岩扩容现象更显著。(4)随初始卸荷水平的升高,砂岩的弹性应变能密度整体呈增大趋势;弹性应变能密度能量分配系数随岩样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5)砂岩的弹性应变能瞬时能量分配系数随岩样轴向应变增大而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规律;砂岩弹性应变能储能能力在其进入弹性变形阶段后达到峰值,其释能能力在进入残余应力阶段前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耦合 力学特性 深部围岩 能量演化 储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形变轻量化点云扫描装备研制与应用分析
5
作者 陈登红 庞宁 +4 位作者 邱宇 马言 封居强 何阳 聂闻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155,共15页
针对地下工程三维形变监测领域的双重技术瓶颈,围绕轻量化扫描装备高效采集,低重叠点云配准算法优化展开研究。设计一种集成式矿用头盔智能扫描装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井下环境的精准定位与快速建模;采用一种分块导向的低重叠... 针对地下工程三维形变监测领域的双重技术瓶颈,围绕轻量化扫描装备高效采集,低重叠点云配准算法优化展开研究。设计一种集成式矿用头盔智能扫描装备,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井下环境的精准定位与快速建模;采用一种分块导向的低重叠点云配准算法,经匹配金字塔网络(Matching Pyramid Network,MPN)提升点对精度,并融合一致性判断模块,维持各层点对关联稳定性,获取高质量的点对集合。以山西省恒昇煤业9303孤岛工作面回风巷为应用场景,开展多维空间的数据采集、配准与形变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60 m复杂巷道环境实践中,装备完成全域数据采集共耗时10.8 min,最大高度和宽度测量误差分别为6、5 mm,数据模型与平面场景的重叠率介于98.1%~99.6%,展现出较强的工况适应性与实时建图性能,可较高精度复现巷道表面形貌特征。含噪声对齐任务中,配准网络有效滤除了非重叠区域的伪匹配点对,均方根误差和运行时长仅分别增加8.09%和0.26 s,可高效处理因点云残缺与动态形变导致的位姿估计漂移问题,在非结构化巷道场景中实现鲁棒匹配。监测技术可快速构建巷道全空间形变量场,且精准识别断面局部位移,全域测量最大标准差和平均相对差分别为1.43、0.42 mm,能够为矿山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能化精准开采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三维扫描装备 点云 巷道形变监测 空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白垩系含水层采动渗透性演化及高位离层积水模型
6
作者 乔伟 孟祥胜 +6 位作者 杨眷 李连刚 梁启敬 刘梦楠 陶志和 韩昌民 孔维滕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7-1061,共15页
离层水作为一种采动突涌水水源,其突水具有瞬时量大、周期性和突水征兆不明显等特点,危害极大,防控难度极高。以陕西省黄陇煤田永陇矿区招贤煤矿为研究区,针对白垩系含水层开展了长期群孔抽水试验,采用基于同步连续线性估计算法(SimSLE... 离层水作为一种采动突涌水水源,其突水具有瞬时量大、周期性和突水征兆不明显等特点,危害极大,防控难度极高。以陕西省黄陇煤田永陇矿区招贤煤矿为研究区,针对白垩系含水层开展了长期群孔抽水试验,采用基于同步连续线性估计算法(SimSLE)的水力层析反演技术,分析了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含水层渗透性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地下水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真空负压作用的采动覆岩渗透性演化–离层积水模型。结果表明:①采动覆岩巨厚白垩系含水层的渗透性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空区范围内白垩系含水层渗透系数增长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渗透系数的23~392倍,采动影响范围内渗透系数增长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渗透系数的1~67倍,在平面上,随着工作面的持续推进,工作面前方的渗透性是依次序逐步演化增大的;②以半无限含水层空间汇点概化模型为基础,推导了真空负压状态下的离层积水理论模型,通过COMSOL数值软件建立了经典稳态问题中的“圆岛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型偏差较小,说明通过COMSOL数值软件建立的离层积水模型是合理的;③区块渗透性逐一发生演化时,离层积水速率仅有小幅度的提升,直至所有区块渗透性均发生演化后,离层空间的积水速率从14.09 m^(3)/h提升到了98.95 m^(3)/h,提升幅度达84.86 m^(3)/h,同时绝对真空状态下相较于标准大气压进水速率高2.5 m^(3)/h。论文提出的含水层采动渗透性演化–离层积水模型可以为高位离层积水速率的预测和演化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水害 水力层析 渗透性演化 地下水动力学 离层积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刘桥矿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裴文明 姚素平 +4 位作者 董少春 胡奎 段中稳 王继华 彭龙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2,共6页
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皖北刘桥矿区近20 a来土地覆盖变化、塌陷积水区水深及分布和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矿区塌陷积水面积已达到研究区总面积的23.86%,最大积水水深超过4 m,积水区水质已... 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皖北刘桥矿区近20 a来土地覆盖变化、塌陷积水区水深及分布和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矿区塌陷积水面积已达到研究区总面积的23.86%,最大积水水深超过4 m,积水区水质已达到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对塌陷水域进行划分,提出建立以生态农业为核心,集成景观湿地、休闲娱乐和调蓄功能的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桥矿区 采煤塌陷区 遥感技术 动态监测 生态修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评价——以皖北任楼煤矿7煤层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永泰 胡宝林 +1 位作者 李全 童宏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根据皖北任楼矿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构造位置、顶底板岩石、煤层厚度变化、断层分维数等作为评价因子。运用GIS的缓冲区、叠加、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多层次模糊分析方法,评价了任楼煤矿7煤层构造复杂程度,其结果与断层密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综合评价 GIS技术 任楼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矿区综采工作面软弱围岩液压支架耦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俊峰 王国法 +1 位作者 王福清 任怀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5,共4页
针对皖北矿区软弱围岩特性,分析了不同位置软弱围岩的运移规律,得出其对工作面支护的影响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直接顶、底板、煤层和基本顶;基于综采工作面软弱围岩液压支架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稳定性耦合分析,得出了软弱围岩综采工作面... 针对皖北矿区软弱围岩特性,分析了不同位置软弱围岩的运移规律,得出其对工作面支护的影响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直接顶、底板、煤层和基本顶;基于综采工作面软弱围岩液压支架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稳定性耦合分析,得出了软弱围岩综采工作面支护强度确定需要考虑顶板支护、围岩完整性控制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液压支架初撑强度确定方法,完善了软弱围岩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设计要求。开采实践可知,液压支架设计合理能够满足软弱围岩综采工作面开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初撑强度 支护强度 支架围岩耦合 液压支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工况下增摩油脂性能变化对矿井提升机摩擦传动的影响
10
作者 廖家新 张家兵 +9 位作者 陈刚 冯存傲 姜飞 许俊 郭宇 肖杰 江鑫煜 张德坤 刘春雷 徐伟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3,共8页
通过模拟矿井环境工况,在弧面法试验机上复现宽温域范围(-20~50℃)下的不同环境工况(增摩油脂、增摩油脂+淋水、增摩油脂+淋水+煤泥),监测矿井提升机摩擦衬垫与钢丝绳涂增摩油脂条件下摩擦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探究不同环境工况下增摩... 通过模拟矿井环境工况,在弧面法试验机上复现宽温域范围(-20~50℃)下的不同环境工况(增摩油脂、增摩油脂+淋水、增摩油脂+淋水+煤泥),监测矿井提升机摩擦衬垫与钢丝绳涂增摩油脂条件下摩擦过程中摩擦因数的变化,探究不同环境工况下增摩油脂的性能变化对矿井提升机摩擦传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涂增摩油脂钢丝绳与摩擦衬垫的摩擦因数随比压、滑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低温时增摩油脂变硬,流动性变差,润滑效果下降,摩擦因数较大;高温时,增摩油脂吸热熔化,流动性变大,润滑效果提高,摩擦因数下降迅速;0℃以上淋水工况下,因为水与增摩油脂互不相溶,水会带走一部分摩擦热量,降低增摩油脂的流动性,润滑效果下降,摩擦因数会小幅增大;0℃以下淋水工况下,因水会结冰,冰会阻碍钢丝绳与摩擦衬垫的相对运动,摩擦因数明显增大;淋水加煤泥的工况下因煤泥相当于固体颗粒,与增摩油脂混合,降低增摩油脂的流动性,润滑效果下降,摩擦因数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部环境工况对增摩油脂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低温与淋水工况。研究结果对摩擦式提升机摩擦传动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研发新型宽温度恶劣工况的增摩油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摩油脂 矿井提升机 摩擦传动 钢丝绳 摩擦衬垫 宽温域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矿区中厚煤层综采液压支架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俊峰 乔木 +1 位作者 王国法 王福清 《煤矿开采》 2006年第2期19-21,33,共4页
从皖北矿区一次典型工作面事故出发,分析了皖北矿区综采工作面设备尤其是液压支架适应性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液压支架发展趋势,研究了皖北矿区煤层地质条件下,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适应性,提出液压支架设计、工作面设备选型配... 从皖北矿区一次典型工作面事故出发,分析了皖北矿区综采工作面设备尤其是液压支架适应性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液压支架发展趋势,研究了皖北矿区煤层地质条件下,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适应性,提出液压支架设计、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原则以及使用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适应性 中厚煤层 综采 皖北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受载破坏电阻率−应力−损伤耦合规律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孙康 刘强 +5 位作者 邱黎明 李振雷 王超杰 孙谦 刘海瑞 王立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2,共8页
煤岩动力灾害的产生与煤岩应力集中息息相关,不同应力状态下煤样电阻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分析煤样加载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电阻率的变化与损伤规律,建立了煤体电阻率加载测试系统,并进行了不同阶段电阻率−应力相关性及损伤规律分析,得... 煤岩动力灾害的产生与煤岩应力集中息息相关,不同应力状态下煤样电阻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分析煤样加载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电阻率的变化与损伤规律,建立了煤体电阻率加载测试系统,并进行了不同阶段电阻率−应力相关性及损伤规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煤样电阻率与煤岩应力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在压缩阶段电阻率呈不断减小的趋势,在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电阻率变化速度降低,在破坏阶段随着煤样的破坏发生突增。②不同煤样在压缩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的应力−电阻率相关性均大于0.6,表现出强相关性;而在破坏阶段,应力−电阻率相关性小于0.4。③电阻率变化率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分为平稳期与突变期2个部分,在平稳期电阻率变化率波动较小并基本保持一致,在破坏阶段电阻率变化率发生突增。④在塑性阶段之前,电阻率取决于煤样基质本身的导电性质;在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则是由孔隙扩展、贯通及断裂破坏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煤样破坏 煤样电阻率 煤岩应力 相关性分析 导电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玉华 段中稳 胡荣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0-42,46,共4页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技术...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技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超前精细探查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和管理对策保障了矿区持续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水害问题 煤矿防治水技术 控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含水层区域注浆改造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艳 桂和荣 +10 位作者 洪荒 陈永青 孙晓宇 胡荣杰 郭祥东 赵群 戴亚男 余浩 李俊 孙亮 高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5-2056,共12页
近年来,为解放底板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资源,华北煤田普遍采用地面定向钻技术,对太原组薄层灰岩进行区域性注浆加固改造(习称“底板区域治理”),以全面封堵灰岩岩溶裂隙并阻断垂向导水通道。该技术中,与浆液扩散范围(半径)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为解放底板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资源,华北煤田普遍采用地面定向钻技术,对太原组薄层灰岩进行区域性注浆加固改造(习称“底板区域治理”),以全面封堵灰岩岩溶裂隙并阻断垂向导水通道。该技术中,与浆液扩散范围(半径)密切相关的“水平分支孔”孔间距设计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皖北矿区底板区域注浆工程量大,特别是深部资源开采,将有数十亿元的注浆工程,有必要查清浆液扩散范围真实数据。为此,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为研究基地,依托Ⅱ63采区底板区域治理工程,设计并实施浆液扩散范围示踪试验,在中间的水平分支孔(Z8-7)投放荧光剂(示踪剂),在两侧的水平分支孔(Z8-6、Z8-8)以及交叉分支检测孔(Z8JC)取岩屑样鉴别荧光水泥,以获得浆液扩散范围,进而在浆液扩散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恒源煤矿底板区域注浆治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综合岩屑现场及室内鉴别结果分析,获得恒源煤矿Ⅱ63采区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为38.3~44.0 m,且水泥分布密集区在水平分支孔浆液扩散范围30 m以内,该区域内注浆效果最佳。②通过现场岩屑快速鉴别与室内岩屑精准鉴别,取得的浆液扩散范围基本一致,证明了荧光示踪浆液扩散范围的有效性。③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计算参数、边界约束等符合实际注浆工况条件下,浆液扩散范围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示踪试验实测结果较为接近。④利用示踪试验过程中的压水试验及注浆参数、钻遇构造及水文地质响应等数据,考虑重力、构造、地下水径流等因素影响,借助SPSS非线性拟合软件,得到恒源煤矿Ⅱ63采区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⑤基于恒源煤矿受注层实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拟合的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得出Ⅱ63采区Z8场地浆液扩散范围为37.8~42.9 m,与浆液扩散范围示踪试验实测结果相近,计算公式可在类似条件下推广应用。本次煤矿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工程试验,不仅取得了浆液扩散范围的真实数据,而且阐明了浆液扩散与多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超深、超长定向钻注浆浆液扩散机理,构建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为类似条件下底板区域治理工程水平分支孔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区域治理 浆液扩散范围 示踪试验 浆液扩散计算公式 皖北矿区恒源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探地雷达背景杂波抑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旭 杨峰 +3 位作者 齐振洪 杨智华 王卫光 邱增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45-10158,共14页
随着中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需求的不断提升,矿井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高精度物探方法,在煤矿井下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系统内部噪声、外部电磁干扰、巷道回波、地下介质... 随着中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需求的不断提升,矿井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高精度物探方法,在煤矿井下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系统内部噪声、外部电磁干扰、巷道回波、地下介质不均匀等干扰影响,虚警率较高。尤其对于小尺寸目标,其回波信号为弱信号,容易淹没在强烈的背景杂波中,成为目前制约探地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实现井下煤层、构造探测、提高探测精度的关键在于对背景杂波的抑制。从对消法、滤波法、分解法和网络法出发,综述这些杂波抑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探地雷达干扰抑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发展潜力。杂波抑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探地雷达的信噪比与灵敏度,使其在煤矿井下探测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地球物理勘探 杂波抑制 探地雷达(GPR)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探建立国有企业集团成本管理体系
16
作者 孙光天 《财会月刊》 1998年第1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成本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集团 目标成本 工程成本控制 兼并与收购 下属企业 资本营运 比较成本 成本管理机制 责任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煤过程中液压支架顶梁动态载荷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昱名 胡文硕 +1 位作者 高鹏 闫川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接触式煤矸识别需要研究综放开采液压支架顶梁承载特性,但现有研究大多重点关注放煤前后的支架承载特性或在给定载荷情况下支架的力学响应特征,忽略了对放煤过程中载荷变化的深入探究。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放顶煤支架动态载荷相似模拟... 接触式煤矸识别需要研究综放开采液压支架顶梁承载特性,但现有研究大多重点关注放煤前后的支架承载特性或在给定载荷情况下支架的力学响应特征,忽略了对放煤过程中载荷变化的深入探究。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放顶煤支架动态载荷相似模拟试验平台,借助散体颗粒模拟破碎煤矸块体,反演了综放工作面放煤过程,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采集支架顶梁压力,分析了放煤过程中顶梁动态载荷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①顶煤的放出对支架顶梁载荷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即随着顶煤放出,支架顶梁载荷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最终稳定的演化规律。②沿顶梁长度方向,支架顶梁距离掩护梁越远的位置受顶煤放出的影响越小,主要表现在距离掩护梁越远,顶梁载荷峰值相较初始值的增幅越小,且达到载荷峰值所需的时间越长。③沿顶梁宽度方向,由于顶煤的放出过程受到了约束边界或流动过程不均衡性的限制,顶梁不同位置的载荷峰值具有差异性,顶梁载荷峰值相较初始值的增幅最大值达到了最小值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煤矸识别 放顶煤 液压支架顶梁 动态载荷 相似模拟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陷区河堤边采边复治理方式下的动态填方量预计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思豪 查剑锋 +1 位作者 关杰 张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煤矿开采引起的河堤变形与破坏显著降低了其防洪安全性能。“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修复滞后、防汛压力大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诱发溃坝、洪水等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边采边复,及时恢复河堤的防洪能力是解决这一... 煤矿开采引起的河堤变形与破坏显著降低了其防洪安全性能。“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修复滞后、防汛压力大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诱发溃坝、洪水等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边采边复,及时恢复河堤的防洪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基于矿山开采沉陷动态过程特征,提出了沉陷区河堤边采边复的设计流程;构建了河堤治理过程中的动态填方量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某矿地表河流的河堤采动损害治理工程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边采边复的治理方式对沉陷区河堤进行治理,可以降低在采动过程中的河水外溢风险,同时减轻了采动损害对河堤的破坏程度;提出的动态填方量预计方法可实现对河堤各治理阶段土方量的准确预计,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为河堤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采边复 概率积分法 开采沉陷预计 河堤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数值模拟 被引量:108
19
作者 蔡峰 刘泽功 +1 位作者 张朝举 林柏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9-503,共5页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采用Taylor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LS-DYNA3D爆破损伤模型,对深孔预裂爆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再现了爆破过程中,动压冲击震裂、应力波传播与叠加以及爆生气体驱动裂纹扩展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爆破孔间距对爆生裂纹和... 针对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采用Taylor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LS-DYNA3D爆破损伤模型,对深孔预裂爆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再现了爆破过程中,动压冲击震裂、应力波传播与叠加以及爆生气体驱动裂纹扩展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爆破孔间距对爆生裂纹和爆破增透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深孔预裂爆破的合理间距为5-6 m,为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放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 深孔预裂爆破 应力波 裂纹扩展 叠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岩体结构演化致灾机理及突水预报方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乔伟 刘梦楠 +7 位作者 李连刚 郭伟 王启庆 孟祥胜 李小琴 段中稳 陈维池 李文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32,共15页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的岩层统称为“突水离层带”。建立“突水离层带”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根据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分析5种突水类型(采动覆岩离层静水压突水、采动覆岩离层动力突水、多煤层叠加开采离层突水、传统顶板导水裂隙涌水和离层积水不突水)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条件,研究回采期间导水裂隙带时空演化与离层突水的关系;基于工作面开采条件、覆岩条件、突水离层带发育位置和微震监测,分析了离层突水形成条件,揭示了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并对永陇矿区崔木煤矿和招贤煤矿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工作面离层突水预报方法。研究得出:(1)随着工作面推进,充水离层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出现5种突水类型的根本原因;(2)只有在采高M和充水离层与煤层间距H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下,才会满足形成“突水离层带”的基本条件,发生离层突水;(3)陕西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离层突水主要是由上位岩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高能量矿震(>10^(4)J)发生次数增多,微震日总能量和平均每次能量显著升高;而陕西招贤煤矿1304工作面离层突水是由下位隔水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10^(3)J矿震每日次数显著增多,对应矿震每日总次数升高而平均每次能量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离层带” 离层突水 突水类型 致灾机理 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