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18
1
作者 殷锴 陈洁 丁正强 《安徽医学》 2019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组肝功能;治疗30d后,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生命质量、唾液腺功能和肝功能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ES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唾液流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唾液初始pH值和唾液缓冲pH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放射性碘联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好,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术 放射性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