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对-组合赋权的填埋场失稳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冯世进 徐熠 +2 位作者 杨俊毅 郑奇腾 张晓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9-2139,共11页
我国填埋场具有高水位、高气压的特征,现有规范和研究中虽提出了不同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但对指标权重和综合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研究。为此,建立了涵盖填埋场几何构型、垃圾土抗剪强度、液气赋存情况和降雨4类7个指标的填埋场... 我国填埋场具有高水位、高气压的特征,现有规范和研究中虽提出了不同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但对指标权重和综合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研究。为此,建立了涵盖填埋场几何构型、垃圾土抗剪强度、液气赋存情况和降雨4类7个指标的填埋场失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实现5级分类(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并采用集对分析构建指标联系度函数。采用指标重要性排序法,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工程失稳事故、文献关注度统计和博弈论组合赋权,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将指标综合权重与指标联系度函数耦合,建立了填埋场失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一实际填埋场工程中,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结果一致,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稳定性 评价指标体系 集对分析 敏感性分析 组合赋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下的船舶调度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锦 李一博 +2 位作者 杨俊毅 姚红云 汪磊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提高“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模式下的内河水运枢纽通航设施工作效率,分析该模式下通航设施和船舶过坝特点,提出一种用于“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的基于滑动时间窗的船舶调度两阶段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滑动时间窗和... 为提高“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模式下的内河水运枢纽通航设施工作效率,分析该模式下通航设施和船舶过坝特点,提出一种用于“船闸+升船机”协同控制的基于滑动时间窗的船舶调度两阶段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采用滑动时间窗和先到先服务规则,设计不同船型的船舶过闸编队方案;第二阶段仍采用滑动时间窗,建立以船舶平均延误时间最短和最大泊位占用数最小为目标的双目标整数规划优化模型。使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进行求解,分别对船舶稀疏过坝、船舶密集过坝、船舶部分时段集中过坝3种情形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不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排队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情形下船舶平均延误时间均缩短了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调度 船舶过坝 双目标模型 船舶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近壁区空化泡生长溃灭过程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冉彬君 汪磊 +1 位作者 袁浩 何小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7,共6页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热流耦合模型,兼顾温度场与流场的相互影响,对近壁区空化泡的生长和溃灭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泡壁无量纲距离和初始输入温度对空化泡演化过程和溃灭强度的影响,并对比了被动标量模型与热流耦合模型的差异。结果表...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热流耦合模型,兼顾温度场与流场的相互影响,对近壁区空化泡的生长和溃灭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泡壁无量纲距离和初始输入温度对空化泡演化过程和溃灭强度的影响,并对比了被动标量模型与热流耦合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空化泡受壁面限制,生长过程中无法保持圆形,其最大半径与泡壁无量纲距离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当泡壁无量纲距离大于1.6时,则为线性关系;空化泡最大半径与输入能量为线性关系,与初始输入无量纲温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热流耦合模型考虑了高温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与被动标量模型模拟结果相比,其溃灭阶段获得的射流体积更大,微射流更集中,但溃灭强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泡 初生 溃灭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被动标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无右转控制交叉口的低碳控制策略
4
作者 李一博 杨俊毅 +1 位作者 姚红云 曹志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8,共9页
为降低无右转控制的交叉口在右转车辆自由通行情况下的碳排放量,提出一种低碳目标下考虑右转车辆的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案,构建左转直行车辆在经过交叉口时碳排放模型,在行人通过交叉口消散时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随机方法模拟真实的行人消... 为降低无右转控制的交叉口在右转车辆自由通行情况下的碳排放量,提出一种低碳目标下考虑右转车辆的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案,构建左转直行车辆在经过交叉口时碳排放模型,在行人通过交叉口消散时进行数据采集并采用随机方法模拟真实的行人消散时间,同时应用间隙通行理论提出右转无控制情况下的碳排放模型。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在实例验证中,采用多策略改进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求解,在高峰时段相比粒子群算法和麻雀搜索算法,碳排放每小时分别降低16.6494、8.3594 kg,同时该模型相比Webster算法碳排放降低6.8055 kg;平峰时段相比粒子群和麻雀搜索寻优的碳排放每小时分别降低9.4301、0.9169 kg,同时该模型相比Webster算法碳排放降低5.48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交叉口配时 间隙通行理论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