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Nur77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 被引量:1
1
作者 莫黎芳 李小玲 +3 位作者 韩谊 周娇 覃春艳 蒋玉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7-904,共8页
目的:探讨Nur77对肺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及癌旁组织5例,免疫荧光法检测Nur77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Nur77相关基因通路;体外培养人支气... 目的:探讨Nur77对肺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及癌旁组织5例,免疫荧光法检测Nur77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分析Nur77相关基因通路;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肺癌A549两株细胞系,分别记为BEAS-2B组和A549组。RT-qPCR检测两组细胞Nur7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ur77、LC3、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Nur77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将A549细胞分为si-NC组、si-Nur77组及Con组,si-NC组及si-Nur77组分别转染si-NC、si-Nur77,Con组未进行转染处理。RT-qPCR检测si-NC、si-Nur77组细胞Nur77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ur77、LC3、PI3K、p-PI3K、AKT、p-AKT、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肺腺癌组织Nur77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ur77与PI3K/AKT信号通路存在相关性;A549细胞Nur7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BEAS-2B细胞(P<0.001),A549细胞LC3Ⅱ/LC3Ⅰ比值、p-AKT/AKT比值均高于BEAS-2B细胞(P<0.05),A549细胞p-PI3K/PI3K比值高于BEAS-2B细胞(P<0.01);si-Nur77组Bcl-2表达低于si-NC组(P<0.05),si-Nur77组Caspase-3、Bax、LC3Ⅱ/LC3Ⅰ比值高于si-NC组(P<0.01),而p-AKT/AK、p-PI3K/PI3K在si-Nur77组低于si-NC组(P<0.05),si-Nur77组细胞凋亡率高于si-NC组(P<0.05)。结论:下调Nur77可促进肺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77 肺腺癌 PI3K/AKT信号通路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谭明华 黄燕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2014年本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与B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每组各30例,...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2014年本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与B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镇静效果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患者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及拔管后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B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确切,作用更强,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分离大肠埃希菌磺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3
作者 余阶洋 李正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了解ICU分离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耐药基因流行特征及其相关转座元件的分布情况。方法:ICU分离大肠埃希菌239株,采用K-B法分析其耐药性。PCR扩增sul1、sul2、sul3,对于sul阳性株进一步扩增相关转座元件基因。结果:大肠埃希菌对磺胺异... 目的:了解ICU分离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耐药基因流行特征及其相关转座元件的分布情况。方法:ICU分离大肠埃希菌239株,采用K-B法分析其耐药性。PCR扩增sul1、sul2、sul3,对于sul阳性株进一步扩增相关转座元件基因。结果:大肠埃希菌对磺胺异噁唑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80.8%、60.7%。46株磺胺敏感株中,sul1阳性2例。在193株磺胺耐药株中,检出sul1阳性120例,sul2阳性132例,sul3阳性11例;有10株三种sul基因均扩增阴性。在122株sul1阳性菌中,112例I类整合酶阳性,4例ISCR1阳性。在132株sul2阳性菌株中,5例ISCR2阳性。在11株sul-3阳性菌中,9例I类整合酶阳性,7例IS26阳性。结论:ICU分离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耐药基因主要以sul2和sul1为主;I类整合酶、ISCR1、ISCR2、IS26等转座元件与磺胺类耐药基因共存,加剧了磺胺类耐药性的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磺胺类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