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产业学院契机下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1
作者 何玲玲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0期125-127,130,共4页
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百色学院为例,以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学院建设为推动力,深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构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多元主体共教共学... 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百色学院为例,以亚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学院建设为推动力,深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构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多元主体共教共学、提升食品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应用实践能力等措施,培养真正“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食品专业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领域产业学院建设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宪斌 李曦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9期69-73,共5页
农业领域产业学院建设是推动新农科建设有力抓手。农业产业学院分布区域、对接产业情况、建设主体情况和建设基础是影响其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该文提出农业领域产业学院建设主要启示,即地方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引导高校推进产业学院... 农业领域产业学院建设是推动新农科建设有力抓手。农业产业学院分布区域、对接产业情况、建设主体情况和建设基础是影响其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该文提出农业领域产业学院建设主要启示,即地方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引导高校推进产业学院建设;高校坚持面向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高校分类定位、因校制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强平台建设,有力支撑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新农科 农业领域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模式对桂七芒果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莫罗艳 刘世恒 +2 位作者 黄慧俐 王烨熔 李曦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研究广西百色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桂七芒果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桂七芒果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测定栽培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果实膨大期净光合速率及其他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和果实品质指标,研究广西百色地区避雨... 为了研究广西百色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对桂七芒果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桂七芒果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测定栽培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果实膨大期净光合速率及其他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和果实品质指标,研究广西百色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对桂七芒果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的环境温度较露地高0.3~1.1℃;避雨栽培叶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孔导度均值均高于露地栽培;灰度关联分析显示,避雨栽培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对桂七芒果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避雨栽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室CO_(2)浓度、气孔限制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广西百色地区对芒果进行避雨栽培可以提高芒果净光合速率,增加单果重,改善果实品质,促进芒果优质果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桂七芒果 光合作用 果实品质 避雨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杧果栽培种质果实品质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曦 王烨熔 +4 位作者 黄慧俐 钟勇 杨谨瑛 蒋强 陈千付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4-721,共8页
广西的杧果(MangifeaindicaL.)以百色右江干热河谷为重要栽培地区,百色地区的杧果栽培品种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伴随着新兴杧果产区的崛起,急需选育适宜百色的杧果新品种,以提升百色杧果的竞争力。目前,在广西以外的其他地区已经开展了... 广西的杧果(MangifeaindicaL.)以百色右江干热河谷为重要栽培地区,百色地区的杧果栽培品种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伴随着新兴杧果产区的崛起,急需选育适宜百色的杧果新品种,以提升百色杧果的竞争力。目前,在广西以外的其他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杧果品种性状评价的研究,而针对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栽培种质的多样性分析评价鲜有报道。为了提高百色地区杧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百色地区栽培的17份杧果种质资源为对象,对23个重要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鉴定,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研究杧果果实16个重要性状(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多酚、维生素C、铁、钙、镁、叶黄素、玉米黄素、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杧果果实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1.50,成熟果皮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50,果皮与果肉黏着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65;杧果果实数量性状变异非常丰富,供试种质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6%,变异幅度以可食率最小,铁元素最大。可食率与果实重呈显著正相关,与β-胡萝卜素呈显著负相关;铁元素与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叶黄素和番茄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固酸比与总酸呈显著负相关;镁元素与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铁、钙、α-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叶黄素9个性状为果实数量性状的主要性状。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杧果种质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的果实横切面为椭圆形,果实有松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叶黄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高;第2类群的果实剖面多为椭圆形,有松香味,固酸比相对低,多酚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相对较低;第3类群果实完熟果皮颜色较深,无松香味,固酸比偏小,多酚、铁元素、番茄红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较低。本研究通过对百色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百色杧果的遗传改良、种质创新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种质 果实品质 多样性分析 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马齿苋紫薯酱加工工艺优化及其产品品质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开平 韦行静 +2 位作者 刘燕丽 班燕冬 吴文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6,共10页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多样化、健康饮食的需求,开发一种低糖、零防腐剂的新型复合果酱的科学配方和先进制造方法。以富含人体健康功能因子的马齿苋和紫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齿苋紫薯酱的配方,并对最终产品及...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多样化、健康饮食的需求,开发一种低糖、零防腐剂的新型复合果酱的科学配方和先进制造方法。以富含人体健康功能因子的马齿苋和紫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齿苋紫薯酱的配方,并对最终产品及其贮藏期间的营养物质、理化和卫生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糖马齿苋紫薯酱的最佳配方为:马齿苋茎叶汁紫薯块根浆质量比为5:5,柠檬酸添加量为0.3%,山梨糖醇添加量为25%,增稠剂添加量为0.4%。按此配方制得的马齿苋紫薯酱色泽呈紫红色,酱体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马齿苋和紫薯特有的香味,感官评分为90.5±0.4分。最终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为42.32%±1.43%,总糖为13.41±0.52 g/100 g,pH3.61±0.18,粗蛋白为0.83±0.08 g/100 g,VC为3.77±0.11 mg/100 g,黄酮为4.18±0.10 mg/g,多酚为2.05±0.13 mg/g,花青素为37.27±0.84 mg/100 g,以上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均达到果酱类的国家标准。马齿苋紫薯酱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7.071 mg/mL,表明该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马齿苋紫薯酱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贮藏1个月后,感官评分及各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菌落总数有所增加,但仍符合果酱国家标准。本项研究结果可为马齿苋和紫薯的精深加工及马齿苋紫薯酱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糖 马齿苋 紫薯 复合果酱 配方优化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和抑制剂对氮肥在喀斯特土壤中迁移规律的影响
6
作者 谢富金 钟宁 +5 位作者 王家凤 张嘉佳 田嫄 陶毅才 周柳强 蔡秋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2-390,共9页
【目的】探究草酸、硝化抑制剂(DMPP)和脲酶抑制剂(NBPT)与氮肥配施后氮素在喀斯特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为喀斯特地区合理施用氮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法,在土壤湿度为30%条件下,以草酸、DMPP和NBPT... 【目的】探究草酸、硝化抑制剂(DMPP)和脲酶抑制剂(NBPT)与氮肥配施后氮素在喀斯特土壤中的迁移规律,为喀斯特地区合理施用氮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法,在土壤湿度为30%条件下,以草酸、DMPP和NBPT与3种氮肥(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组合配施,培养15、30和90 d后,测定土柱中不同土层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及其百分率,探究氮肥配施草酸和2种抑制剂对喀斯特土壤中氮素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在15、30和90 d的培养时间下,与单施氮肥相比,氮肥配施草酸和抑制剂对氮素在喀斯特土壤中迁移具有明显影响。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配施草酸后,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增加,分别为0.516、3.266和0.958 mg/g,同时,3种氮肥在土壤中的可溶性无机氮百分率均升高(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的可溶性无机氮百分率最高分别为16.68%、41.28%和11.02%)。氯化铵配施草酸+DMPP后,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增加,其百分率提高,且在培养15 d时百分率最高,为45.48%;尿素配施草酸+DMPP后,在培养90 d时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和百分率均最高,分别为0.935 mg/g和11.19%。【结论】在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硝酸钾、氯化铵和尿素分别配施草酸均能提高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含量,促进氮素向深层次土壤迁移,氯化铵和尿素分别配施草酸+DMPP也可提高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含量,这些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式可在农业生产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喀斯特土壤 迁移规律 草酸 抑制剂 可溶性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品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效应分析
7
作者 汪自松 罗厚仟 +3 位作者 陆小云 沈伟 王涛涛 杨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91-96,101,共7页
开展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品质性状研究,分析其遗传机制。以苦瓜雌性系Z-1-4为母本,优质苦瓜高世代自交系2538、5325和5321为父本,构建3个组合的4个世代[P_(1)(亲本)、P_(2)、F_(1)... 开展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品质性状研究,分析其遗传机制。以苦瓜雌性系Z-1-4为母本,优质苦瓜高世代自交系2538、5325和5321为父本,构建3个组合的4个世代[P_(1)(亲本)、P_(2)、F_(1)、F_(2)]遗传群体,并结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苦瓜干物质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干物质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等加性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且遗传率较高;苦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遗传率较低,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遗传选择。商品瓜硝酸盐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遗传率也较低。可溶性蛋白质与硝酸盐的遗传率均相对不高,适合在高世代进行表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 品质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果山楂红枣复合果酒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开平 刘玫梅 +2 位作者 刘燕丽 麦馨允 黄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84-193,共10页
为了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果酒酿造工艺技术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以药食同源食品大果山楂和红枣为原料制备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大果山楂红枣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 为了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果酒酿造工艺技术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以药食同源食品大果山楂和红枣为原料制备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大果山楂红枣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大果山楂汁与红枣汁质量比1:2,初始糖度21°Bx,酵母菌接种量0.3%,发酵温度19℃,SO_(2)添加量55 mg/L,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酿制的复合果酒呈浅黄色,无杂质,酒体醇厚,爽口怡悦,具有大果山楂和红枣特有的香味,酒精度为11.50%vol±0.10%vol,可溶性固形物7.80%±0.0.08%,总糖为3.40±0.13 g/L,总酸为7.13±0.03 g/L,干浸出物为22.40±0.15 g/L,二氧化硫为0.074±0.006 g/L,感官评分为93.80±0.40,且其理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到果酒的国家标准。同时,复合果酒对DPPH·和ABTS^(+)·的最大清除率可分别达到85.7%和88.8%,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复合果汁略低于V_(C)。本项研究所开发出来的加工工艺技术酿制出来的复合果酒风味独特,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为大果山楂和红枣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山楂 红枣 复合果酒 发酵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益生菌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万荣 黄剑 +3 位作者 苏桂梅 陈锦德 杨郑州 岑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2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益生菌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以带枝条桑叶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两种菌的添加水平均为10^(6) CFU/g鲜重(fresh weight,FW)、10^(8) CFU/g FW、10^(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添加不同益生菌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以带枝条桑叶为材料,设对照组和6个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两种菌的添加水平均为10^(6) CFU/g鲜重(fresh weight,FW)、10^(8) CFU/g FW、10^(10) CFU/g FW,每组6个重复,桑枝叶发酵15 d后取样进行发酵品质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布氏乳杆菌处理组pH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32.56%、34.88%和36.63%,而106水平枯草芽孢杆菌组pH显著下降12.65%(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说明布氏乳杆菌产酸能力明显强于枯草芽孢杆菌;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布氏乳杆菌组均显著提升了粗蛋白质含量(P<0.05),而枯草芽孢杆菌组差异不显著;布氏乳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桑枝叶,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枯草芽孢杆菌组发酵桑枝叶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50.47%、56.79%和57.49%(P<0.05),而布氏乳杆菌组干物质含量仅10^(6)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16.33%(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益生菌均具有提高粗蛋白质、分解脂肪和降解纤维的能力,布氏乳杆菌处理桑枝叶的发酵品质优于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叶 布氏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荣 李泳栩 +5 位作者 阳晓凤 岑宇 杨郑州 张传芳 苏仕林 朱正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试验旨在探索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试验L组(乳酸菌处理)、试验C组(纤维素酶处理)、试验L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每组6个重复。桑枝叶发酵15 d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 试验旨在探索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桑枝叶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试验L组(乳酸菌处理)、试验C组(纤维素酶处理)、试验LC组(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每组6个重复。桑枝叶发酵15 d后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发酵桑枝叶pH值、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乳酸、乙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发酵桑枝叶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LC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发酵桑枝叶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瘤胃降解率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乳酸菌与纤维素酶均可显著改善桑枝叶发酵品质,提高桑叶枝发酵饲喂效果,且以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叶 乳酸菌 纤维素酶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桑叶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万荣 刘明革 +4 位作者 梁奇兵 解祥学 杨郑州 张传芳 苏仕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54-3760,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桑叶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6头(105±3)日龄、体重为(96.20±0.80)kg的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各组饲粮中分别添...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发酵桑叶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6头(105±3)日龄、体重为(96.20±0.80)kg的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10%组)和20%(20%组)的发酵桑叶。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20%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组(P<0.05)。2)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0%组和20%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桑叶可降低荷斯坦犊牛血清总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调节血脂和抗氧化功能,从而改善动物健康,促进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桑叶 荷斯坦犊牛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猪肚菇大杯伞130引种栽培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邦朝 凌小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1期81-85,共5页
对猪肚菇“大杯伞130”进行室内栽培试验,探索适宜的栽培配方。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物料,设计6个原种配方和7个栽培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记录不同阶段的菌丝变化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原种试验中,配方3(小麦65%、木屑33%、蔗糖1%、石膏1%... 对猪肚菇“大杯伞130”进行室内栽培试验,探索适宜的栽培配方。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物料,设计6个原种配方和7个栽培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记录不同阶段的菌丝变化和产量。结果表明:在原种试验中,配方3(小麦65%、木屑33%、蔗糖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3.159mm·d^(-1)。栽培袋配方试验中,生物转化率最高的为配方6(杂木屑25%加桉树木屑60%加麦麸15%)。配方3(麦麸10%、杂木屑90%、桉木屑0%)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3mm·d^(-1)。生物转化率也较高,为26.54%。综合分析,栽培袋最优配方为麦麸10%、杂木屑90%、磷酸二氢钾0.1%、蔗糖1%、石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杯伞130” 栽培试验 木屑 生长速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皮核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荣 农斯伟 +3 位作者 杨郑州 卢春静 朱正杰 侯宪斌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149,共3页
芒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皮核副产物,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和黄酮类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生理功能。芒果皮核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芒果皮核营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为芒果... 芒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皮核副产物,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和黄酮类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等生理功能。芒果皮核副产物的饲料化利用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文章综述芒果皮核营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为芒果皮核副产物饲料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皮核 营养成分 生物学功能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