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龙丹 吴逸卿 +6 位作者 周伟龙 朱子安 周文婕 仲磊 沈国春 刘金亮 于明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和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五岭坑)、九龙山、乌岩岭和古田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30 m×30 m的森林固定监测样地,针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利用方差分析、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指数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地区常绿阔叶林中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差异、物种组成差异和生物量差异。【结果】(1)50个样地中共发现57科128属304种木本植物;其中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样地内有52科108属241种,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2)五岭坑的所有木本植物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最高,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都高于非自然保护区。(3)五岭坑和凤阳山之间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其他地区的物种组成均存在差异。(4)凤阳山、五岭坑及乌岩岭和非保护区之间所有木本植物、成树或幼树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五岭坑和凤阳山的幼树生物量显著低于古田山(P<0.05)。【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不仅在公园内不同海拔区域中存在差异,也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存在差异,说明该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国家公园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国家公园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
2
作者 曹森 季景勇 +4 位作者 沈斌 肖纪军 刘胜龙 刘玲娟 周志春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对百山祖园区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开展研究,诠释百山祖园区不同天然居群的遗传交配方式和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科学保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百山祖园区5个天然居群共115株作为样本,采用12对SSR多态... [目的]对百山祖园区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开展研究,诠释百山祖园区不同天然居群的遗传交配方式和遗传多样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科学保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百山祖园区5个天然居群共115株作为样本,采用12对SSR多态性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交配系统分析。[结果]参试的5个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略有差异,但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ZJLQ2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所有天然居群的近交系数(F_(is))和固定系数(F)均大于0,说明群体内存在近交现象,有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15份南方红豆杉样本清晰地分成4个亚群,但个体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不具备一致性。3个天然居群的交配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的异交率均较高(0.99),单位点父本相关性和多位点父本相关性的差值[rp(s)-rp(m)]为-0.26,表明亲本间存在近亲关系,且近交水平中等(C_(tm-ts)=0.07)。有效花粉供体数(N_(ep)=1.71)数目较少,表明南方红豆杉自然交配时父本来源非常有限。[结论]南方红豆杉属于高度异交树种,5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ZJLQ2,ZJQ3和ZJLQ4的异交率均较高,存在近交现象但近交指数较低。后续应通过人促扩大居群进行有效的就地保护,保障现存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扩张。研究结论为南方红豆杉濒危内因的剖析和保育工作的推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天然居群 SSR 遗传多样性 交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国家公园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阳 李时轩 +10 位作者 周伟龙 龙丹 杨中杰 毛志斌 熊艳云 刘胜龙 潘心禾 刘金亮 沈国春 丁炳扬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00-7712,共13页
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以下简称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样带法在百山祖国家公园设置一组三条连续海拔梯... 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以下简称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样带法在百山祖国家公园设置一组三条连续海拔梯度样带,连续海拔垂直样带相较非连续海拔分布的样地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具有更精确的检测能力和更灵敏的检测手段,能够更好的对任意海拔位置上物种、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所建设样带宽30 m,总长3210 m,海拔范围为636.3—1928.04 m,总面积为9.63 hm^(2),在样带中进行植物群落每木调查。调查样带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记录种名、胸径等,分析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三条样带上,共记录木本植物260种、69914个个体,隶属于55科109属。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形因子中海拔对物种α多样性影响最大,坡度次之,坡向对α多样性影响较小。随着样地间海拔距离的增大,样地间β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都与样地间海拔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随着样地间海拔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β多样性与海拔、坡度、坡向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的影响最大,坡度次之,坡向的影响较小。在海拔梯度上物种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占主导地位,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由物种更替控制。研究结果为今后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其他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国家公园 木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国家公园人工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周方 蒋科毅 +5 位作者 叶兰华 沈庆华 童冉 朱念福 苗永朝 吴统贵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7,共11页
【目的】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揭示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关键无机磷组分,为百山祖国家公园人工林土壤肥力维持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百山祖国家公园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 【目的】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揭示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关键无机磷组分,为百山祖国家公园人工林土壤肥力维持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百山祖国家公园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为对象,测定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性质、无机磷组分和有效磷含量等,分析全磷、有效磷和无机磷组分含量在林分类型间的差异,揭示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4类林分0~40 cm土层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14~0.24 g·kg^(-1)和0.73~1.72 mg·kg^(-1),平均值分别为0.19 g·kg^(-1)和1.11 mg·kg^(-1),4类林分0~40 cm土层土壤的磷素活化系数为0.42%-0.72%,平均值为0.59%,且均以杉木毛竹混交林最高;4类林分0~40 cm土层土壤的各无机磷组分含量均表现出差异,杉木毛竹混交林均高于其他3类林分;除闭蓄态磷酸盐含量外,磷酸铝盐、磷酸铁盐、磷酸钙盐、可溶性磷含量等均与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标准化主轴分析表明,磷酸铝盐含量与有效磷含量之间的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低于1.00(P<0.01),磷酸铁盐含量、磷酸钙盐含量和可溶性磷含量与有效磷含量的异速增长指数均显著大于1.00(P<0.01);随机森林分析表明,磷酸铝盐、水解性氮和全氮含量是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最主要调控因子;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林分类型通过影响土壤基本性质(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计量比(碳氮比和氮磷比)和无机磷组分(磷酸铝盐和磷酸铁盐含量)等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起间接的正向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区内,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效磷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通过调控氮素水平、养分计量特征和无机磷组分等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磷酸铝盐是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中最主要的调控因子。营建针阔混交林是提升百山祖国家公园人工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有效磷 无机磷组分 磷酸铝盐 百山祖国家公园 人工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百山祖国家公园土壤养分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应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聂磊超 彭辉 +2 位作者 赵欣胜 翟夏杰 李伟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3期9-17,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层变化特征,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探讨应用高光谱技术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的可能性,为实现快速评估土壤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百山祖国家公园选择4种生境类型,采集0~10、10~20、20~30 c... 【目的】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层变化特征,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探讨应用高光谱技术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的可能性,为实现快速评估土壤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在浙江百山祖国家公园选择4种生境类型,采集0~10、10~20、20~30 cm 3个土层的样品,分别测定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在实测基础上采集每份土壤样品的光谱信息,分别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偏最小二乘(PLSR)、随机森林(RF)、一元线性回归(ULR)的4种养分含量反演模型。【结果】1)表层(0~1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除全钾以外,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大于其他层次(10~20 cm、20~30 cm)(P<0.05);2)基于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模型验证R2基本高于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建立的预测模型,说明一阶转换可以改善建模效果,从而更好地反演土壤养分含量;3)在SVM、PLSR、RF、ULR这4种模型中,SVM模型表现最稳定,预测效果最可靠,基于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数据的4种养分含量的SVM模型,R2最低也达到0.59,最高达到0.91。【结论】不同生境类型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一阶微分反射率的高光谱技术可以较可靠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高光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市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探析
6
作者 季如春 龚鸣 +3 位作者 王丹 王梦薇 陈宇飞 张成伟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158-160,共3页
为实现自然资源统一高效规范管理,分析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相关经验,并提出建议,包括制度未健全,做法需提炼;堵点问题多,创新需优化;诉求类型多,权益需强护;激励效果弱,改革需深化。
关键词 集体林地 地役权改革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园区红豆杉和白豆杉资源分布及其群落特征
7
作者 季景勇 沈斌 +4 位作者 肖纪军 刘胜龙 叶立新 王斌 周志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调查和分析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白豆杉资源分布及群落组成特点,为其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百山祖园区的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白豆杉资源分布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种群数量、分布格... 调查和分析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白豆杉资源分布及群落组成特点,为其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百山祖园区的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白豆杉资源分布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种群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结果显示:百山祖园区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白豆杉分布点共31个,覆盖3个乡镇街道。红豆杉种群植株数量相对较多,水平分布跨度较大,垂直分布差可达1 000 m,多分布于村旁风水林或人为干扰较少的保护区,主要伴生树种为壳斗科、柏科和蔷薇科树种。南方红豆杉多以古树存在于村落周边,均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人为干扰较大,主要伴生树种为壳斗科、柏科和蔷薇科树种。白豆杉种群数量极少,都分布在海拔1 100 m以上的保护区,主要伴生树种为壳斗科和杜鹃花科树种。调查结果表明:百山祖园区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白豆杉野生资源稀少,亟需保护,人为活动频繁及自身生长特性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园区 红豆杉 白豆杉 南方红豆杉 资源分布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林分水平结构多样性新参数及其在北京国家植物园的应用
8
作者 陈明辉 沈庆华 +4 位作者 闫帅 卢彦磊 孙猛 石青松 温黎彬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水平空间结构多样性的新指数,首次全面评价和比较北京国家植物园内典型林分的水平空间结构多样性。【方法】描述林分水平空间结构的4个参数可以分别表达林木及其最近相邻木的格局、大小、树... 【目的】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水平空间结构多样性的新指数,首次全面评价和比较北京国家植物园内典型林分的水平空间结构多样性。【方法】描述林分水平空间结构的4个参数可以分别表达林木及其最近相邻木的格局、大小、树种和竞争等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将参数组合,则可以全面描述林分的水平结构多样性。用修正的遗传绝对距离表达林分结构单元类型的均匀性,用林分结构参数组合数与最大类型数的比值表达林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构造林分水平结构多样性指数(FSDN)。以北京国家植物园两个典型林分为分析对象,以同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其他人工林为比较林分,采用FSDN指数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组合类型个数的多少及其占比,评价林分水平空间结构的多样性。【结果】北京国家植物园内两种典型林分虽然在林分类型、树种多少、林分密度等多个方面都有差异,但其水平结构多样性非常相似。同地区的侧柏人工林结构多样性更低,但以等级划分时,其等级和国家植物园两个林分的等级相同,均为中等。【结论】北京国家植物园典型林分类型的水平格局多样性处于中等的水平,这与中国同地区或南方地区的人工林相似。新的水平格局多样性指数由结构种类分布的均匀性和结构的复杂性两部分组成,可量化林分水平不同方面的多样性,也方便综合描述,并明确阐释多样性高低的原因,以及均匀性和复杂性的贡献程度。这将为森林经营,尤其是致力于提升和优化森林结构多样性的经营目标提供更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国家植物园 林分空间结构 结构复杂性 结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扩张后土壤动物群落及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
9
作者 王意锟 朱强根 +4 位作者 叶建国 郎法勇 马毅 季新良 方万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凤阳山地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不同阶段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Tullgern干漏斗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调查其功能种团和分布密度,分...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凤阳山地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不同阶段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Tullgern干漏斗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调查其功能种团和分布密度,分析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细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扩张演替形成的毛竹林中,腐食性土壤动物和植食性土壤动物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未受侵入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林地扩张形成混交林后显著提高,但林地演替为毛竹纯林后,又会显著降低,而毛竹林地中土壤pH显著高于杉木林和混交林。林地中土壤pH及有效磷质量分数等指标与蜱螨目(Acarin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蜱螨目甲螨亚目(Oribatida)、鞘翅目(Coleoptera)等土壤动物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弹尾目(Collembola)等节跳科(Isotomidae)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在毛竹林分布较多,且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等节跳科在竹-杉混交林分布较多。甲螨亚目与norank_f__norank_o__Rokubacteriales属、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TK10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属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等节跳科与norank_f__norank_o__Elsterales属等土壤肥力相关的细菌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分布密度与其生境条件密切相关,毛竹向杉木林的长期扩张有利于林地中土壤动物的生存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动物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窗对马尾松和杉木林乔木树种生长及组成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朱念福 吴绍发 +4 位作者 沈庆华 胡兆贵 马小民 叶崇宇 吴统贵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82-7491,共10页
开辟林窗是促进人工林更新、近自然演替和增加树种组成多样性的重要经营方式之一。林分类型、林窗大小及其与林窗内树种更新生长的适配关系一直是林窗研究的焦点,然而在不同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研究结果差异较大,限制了林窗改造模式的应... 开辟林窗是促进人工林更新、近自然演替和增加树种组成多样性的重要经营方式之一。林分类型、林窗大小及其与林窗内树种更新生长的适配关系一直是林窗研究的焦点,然而在不同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研究结果差异较大,限制了林窗改造模式的应用。基于浙江丽水白云山林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林窗,分析了林窗大小(中林窗:500 m^(2)和250 m^(2),小林窗:50 m^(2))和林分类型对人工引入10个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乔木树种组成多样性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林窗大小和林分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人工引入树种生长(地径或树高)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中林窗内,枫香、南方红豆杉、闽楠、木荷、朴树、无患子和细柄蕈树生长状况好于小林窗。枫香和无患子在马尾松林窗长势较好,而南方红豆杉、红豆树、闽楠、木荷、细柄蕈树和浙江楠在杉木林窗长势较好。(2)林窗大小和林分类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自然更新乔木树种组成多样性。相较于小林窗,中林窗内自然更新乔木种类增加,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提高,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马尾松林窗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高于杉木林窗,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则低于杉木林窗。综合考虑引入树种的生长状况和自然更新乔木树种组成多样性差异,建议在南方低山丘陵区,马尾松和杉木林开辟中等面积(250-500 m^(2))林窗,并在马尾松林窗中引入喜光、耐土壤瘠薄干旱树种,如枫香和无患子,在杉木林窗中引入喜光或耐阴、喜湿润肥沃土壤树种,如南方红豆杉、红豆树、木荷和细柄蕈树等,将有效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树种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马尾松 杉木 生长 组成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豆树家系生长与叶形性状变异分析与优良家系选择
11
作者 陈焕伟 季景勇 +4 位作者 叶琳燕 沈斌 蔡超 骆珍莎 曹森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揭示不同产地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家系生长与叶形的表型分化程度与变异规律,为筛选优良家系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择来自江西、浙江、福建和四川4省共38个红豆树家系,通过表型测定开展生长和叶形性状的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揭示不同产地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家系生长与叶形的表型分化程度与变异规律,为筛选优良家系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选择来自江西、浙江、福建和四川4省共38个红豆树家系,通过表型测定开展生长和叶形性状的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豆树生长性状与叶形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所有表型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说明各表型性状在产地间均有丰富的变异。其中四川产地的红豆树表型特征明显,生长较差,其树高(3.01 m)、东西冠幅(1.31 m)和南北冠幅(1.35 m)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省份产地的红豆树(P<0.01),但叶片发育较好,叶面积(23.56 cm^(2))、叶周长(16.21 cm)、叶长(11.57 cm)和叶宽(5.50 cm)等表型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产地的红豆树(P<0.01),说明四川产地的红豆树家系整体长势一般,但叶片较大;表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性状和叶形性状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为优异种质定向筛选提供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将红豆树群体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基本一致。最终基于树高、胸径和冠幅表型数据筛选得到优良红豆树家系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生长性状 叶形性状 方差分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龙泉市现代林业示范区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县(种苗)建设
12
作者 叶琳燕 林露花 +4 位作者 骆珍莎 郭桂芬 吴文娟 黄思琪 李求洁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6期19-20,41,共3页
龙泉市2014年和2015年分别列入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和浙江省开展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该文介绍了龙泉市珍贵树种发展现状,并分析了龙泉市珍贵树种培育产业示范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利条件,以期为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林业示范区 彩色森林 项目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不同植物物种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关联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丹 陈雅妮 +1 位作者 周寒棣 方万力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50-53,89,共5页
为系统调查浙江省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关联,在研究区设置长期监测样地进行木本植物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物种/类群的空间格局,探讨了不同尺度上的物种关联性。结果表明:调查发现... 为系统调查浙江省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龙泉片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关联,在研究区设置长期监测样地进行木本植物个体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物种/类群的空间格局,探讨了不同尺度上的物种关联性。结果表明:调查发现122种植物4917株,优势种为木荷;主要物种的径级结构差异显著,多数呈“L”形分布,部分呈单柱型、间断型和正态型;不同类群径级格局存在差异,优势种和常见种具备良好更新潜力,稀有种以小树为主;优势种、常见种和偶见种普遍聚集分布,稀有种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组分差异明显,反映了各自对环境异质性和胁迫的不同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物物种 径级结构分析 空间关联 浙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入侵杉木林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4
作者 彭辉 陈焕伟 +2 位作者 李求洁 沈庆华 周红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门60纲113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 为揭示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及毛竹入侵后的杉木林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类群为26门60纲113属415 OTU,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绝对优势的两个菌门。两者的丰度占真菌总量80.80%~83.92%,在3种林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出的1%以上的优势菌纲有8个,为古根菌纲、伞菌纲、粪壳菌纲、锤舌菌纲、银耳纲、球囊菌纲、散囊菌纲和酵母菌纲。古根菌纲和伞菌纲占真菌总量的50.82%~75.40%。古根菌纲在毛杉混交林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P<0.05),与杉木纯林无显著差异。Archaeorhizomyces为优势菌属(20.07%~51.51%)且在毛杉混交林中最高、在毛竹纯林最低,毛杉混交林中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杉木纯林和毛竹纯林。土壤真菌优势菌属水平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Meliniomyces、毛壳菌属、Hodophilus、瓶霉属、Heterocephalacri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ickerhamomyces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显著,全磷、有效磷、pH、速效钾和碳磷比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毛竹扩张,维护生态稳定和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群落 毛竹入侵 杉木林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阳山毛竹入侵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15
作者 彭辉 陈焕伟 +3 位作者 李求洁 童冉 朱念福 周红敏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目的】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后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毛竹入侵杉木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林分及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细菌群落... 【目的】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后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毛竹入侵杉木林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林分及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3种林型土壤共获得36门108纲241目354科552属2939个OTU土壤细菌。3种林型土壤中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3个菌门的相对丰度占总量的71.15%~76.07%。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毛竹纯林和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杉木纯林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杉木纯林土壤中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毛竹纯林土壤中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从3种林型中鉴别出的相对丰度均大于1%的细菌纲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e、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Vicinamibacteria和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优势菌纲为酸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3种林型中鉴别出的相对丰度在1%以上的细菌属为HSB_OF53-F07、热酸菌属Acidothermus、念珠菌固体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酸杆菌属Acidibacter、Bryobacter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优势菌属和土壤环境因子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结论】毛竹入侵杉木林后对土壤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毛竹纯林土壤中单独出现的非优势菌属可为研究毛竹入侵杉木林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山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 毛竹入侵 杉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浙江黄斑钩瓣叶蜂种团一新记录种——尖唇钩瓣叶蜂
16
作者 刘玲娟 刘胜龙 +2 位作者 叶茂兴 刘萌萌 李泽建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264-266,共3页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片区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钩瓣叶蜂属(Macrophya Dahlbom,1835)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 group)浙江一新记录种——尖唇钩瓣叶蜂(Macrophya acumin...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片区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钩瓣叶蜂属(Macrophya Dahlbom,1835)黄斑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flavomaculata group)浙江一新记录种——尖唇钩瓣叶蜂(Macrophya acuminiclypeus Zhang&Wei,2006)。提供了该新记录种的雌虫描述、采集记录、地理分布、鉴别特征。标本保存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昆虫模式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黄斑钩瓣叶蜂种团 尖唇钩瓣叶蜂 新记录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木荷容器苗生长量的影响
17
作者 沈庆华 李求洁 +2 位作者 林露花 周红敏 彭辉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25-27,共3页
以2年生木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氮添加水平(A1—0 g·株^(-1),A2—0.1449g·株^(-1),A3—0.2838 g·株^(-1),A4—0.4257 g·株^(-1)),研究不同氮添加量对木荷大规格容器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添加对... 以2年生木荷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氮添加水平(A1—0 g·株^(-1),A2—0.1449g·株^(-1),A3—0.2838 g·株^(-1),A4—0.4257 g·株^(-1)),研究不同氮添加量对木荷大规格容器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添加对木荷地径和苗高的影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A2处理最大。苗高的最大值为113.69 cm,地径的最大值为10.91 mm。(2)叶长以A4处理最大(18.29 cm),叶总数以A3处理最大(120片)。叶宽以A1处理最大(4.46 cm)。(3)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木荷容器苗根、茎、叶干质量均表现为A3处理最大,A2处理最小,茎、叶的干质量在4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木荷容器苗根、茎、叶的含水率均表现为随着氮素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木荷 容器苗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全同胞家系生长与分枝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家燚 陈焕伟 +6 位作者 张蕊 肖纪军 高凯 骆珍莎 沈斌 杜克久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746,共9页
【目的】揭示木荷Schima superba F1代全同胞家系的生长与分枝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木荷科学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浙江龙泉营建的4×4半双列交配设计的木荷全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木荷亲本组合生长与分枝性状... 【目的】揭示木荷Schima superba F1代全同胞家系的生长与分枝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木荷科学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浙江龙泉营建的4×4半双列交配设计的木荷全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木荷亲本组合生长与分枝性状的遗传变异参数、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等进行分析。【结果】6年生木荷全同胞家系间的生长和分枝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53%。木荷的生长和分枝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全同胞遗传率为0.86~0.93),其中,生长性状的父本遗传率更高,受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分枝性状的母本遗传率更高,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相关分析表明:木荷全同胞子代生长和分枝性状存在极显著的表型相关(r=0.20~0.87,P<0.01),胸径生长与一级分枝数、枝下高呈极显著遗传相关(r=0.67~0.70,P<0.01)。生长和分枝性状的GCA和SCA效应均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根据GCA和SCA的结果,认为江西上犹和福建连城的优树为优良亲本,两者组合具有速生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初选的6株优良全同胞子代可作为2代育种亲本材料。【结论】6年生木荷全同胞家系生长和分枝性状受较强遗传控制,生长性状父本控制力更强,分枝性状母本控制力更强。根据生长性状和分枝性状分别对亲本进行选配,可以得到速生优质的超级亲本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同胞家系 半双列 遗传率 配合力 木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时地下鞭特征、林分结构及土壤性状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树枭 王意锟 +4 位作者 金爱武 朱强根 季新良 马毅 方万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7,共7页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向针阔林扩张不同阶段时林分结构及毛竹地下鞭特征的差异,以浙江凤阳山地区毛竹向针阔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个不同阶段林地(A林地(竞争排斥阶段林地),B林地(优势维持阶段林地),C林地(长期处于优势维持...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向针阔林扩张不同阶段时林分结构及毛竹地下鞭特征的差异,以浙江凤阳山地区毛竹向针阔林扩张过程中形成的3个不同阶段林地(A林地(竞争排斥阶段林地),B林地(优势维持阶段林地),C林地(长期处于优势维持阶段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冗余分析和热图(Heatmap)分析地下鞭特征与林分结构、土壤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向针阔林扩张的不同阶段时,林分结构、地下鞭的生物量、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与竞争阶段的林地相比,优势维持阶段的毛竹林分密度迅速提高并趋于稳定,但毛竹胸径有所降低。毛竹地下幼龄鞭在竞争阶段和优势维持阶段的分布较多,老龄鞭主要分布在长期优势维持阶段的林地,壮龄鞭在3种不同扩张阶段的林地内均有大量分布。地下鞭特征与林地土壤性状的关系密切,幼龄鞭、壮龄鞭的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老龄鞭生物量、直径仅与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土壤中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的分布密度与毛竹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毛竹密度、老龄鞭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毛竹林长期处于优势维持阶段后,由于种群内对空间、资源的竞争,导致林分结构和地下鞭系统出现衰退,土壤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等指标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也受到影响,需采用适当的人为干预措施,进行有效的生态修复来维持其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林分结构 地下鞭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细菌群落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2 位作者 成向荣 童冉 李求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0,共5页
为了解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的红豆树林的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不同林龄红豆树林土壤样品中共检... 为了解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的红豆树林的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3个不同林龄红豆树林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有31个门、96个纲、221个目、531个科、1011个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Myxococc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红豆树不同林龄间土壤细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土壤有效磷、全钾、pH和速效钾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土壤养分 林龄 红豆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