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酸Vc酯和肉桂酸异Vc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大贵 祝显虹 +2 位作者 张勇 余泗莲 彭化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2-1506,共5页
肉桂酰氯分别与Vc(L-抗坏血酸)和异Vc(D-异抗坏血酸)反应,得到肉桂酸Vc酯1和肉桂酸异Vc酯2,1和2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EI-MS确证。用分光光度法测试了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性能,用孔穴扩散法测试... 肉桂酰氯分别与Vc(L-抗坏血酸)和异Vc(D-异抗坏血酸)反应,得到肉桂酸Vc酯1和肉桂酸异Vc酯2,1和2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EI-MS确证。用分光光度法测试了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性能,用孔穴扩散法测试了产物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细黄链霉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当受试物的摩尔浓度相同时,产物1和2清除上述三种自由基的能力分别比Vc和异Vc略有提高;当给药量为2 mg·mL-1时,产物1和2对上述四种菌种的抑菌效果与肉桂酸、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Vc酯 肉桂酸异Vc酯 合成 清除自由基性能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异抗坏血酸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强 魏转 +2 位作者 孙文敬 余泗莲 李中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7-651,共5页
D-异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一种光学异构体,主要用于食品的抗氧保鲜。本文介绍了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国内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
关键词 抗氧化剂 D-异抗坏血酸 D-异抗坏血酸钠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磷酸钠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文敬 魏转 +2 位作者 余泗莲 周强 黄达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8-190,共3页
研究磷酸化反应中核黄素与POCl3及H2O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核黄素磷酸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吡啶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使核黄素与其4倍摩尔量的三氯氧磷在35℃左右反应2h,然后水解反应混合物,再用NaOH溶液中和,能够以... 研究磷酸化反应中核黄素与POCl3及H2O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核黄素磷酸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吡啶和乙腈的混合溶剂中,使核黄素与其4倍摩尔量的三氯氧磷在35℃左右反应2h,然后水解反应混合物,再用NaOH溶液中和,能够以75%以上的收率得到核黄素磷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磷酸钠 核黄素 三氯氧磷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大贵 祝显虹 +2 位作者 余泗莲 彭化南 张小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2-1757,共6页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 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435作催化剂,分别用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目标化合物,相似条件下,直接酯化法的效果优于酯交换法,原料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均可回收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直接酯化法 酯交换法 L-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D-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异抗坏血酸的生产应用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明霞 周强 陈卫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6-381,共6页
D-异抗坏血酸作为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加工方面特别是食品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D-异抗坏血酸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 D-异抗坏血酸 生产技术 应用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假单胞菌2-酮基葡萄糖酸差向异构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文敬 杨荔 +5 位作者 栾方 何小用 崔凤杰 王大明 钱静亚 齐向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采用降落聚合酶链式反应(touchdow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D-PCR)技术,从2-酮基葡萄糖酸工业生产菌株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中克隆了编码2-酮基葡萄糖酸差向异构酶的基因kgu E。将目的基因与质粒pET-28a(+)重组后转入宿主表达菌中,... 采用降落聚合酶链式反应(touchdow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D-PCR)技术,从2-酮基葡萄糖酸工业生产菌株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中克隆了编码2-酮基葡萄糖酸差向异构酶的基因kgu E。将目的基因与质粒pET-28a(+)重组后转入宿主表达菌中,获得了重组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kgu E。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诱导下,该重组菌株表达了一个分子质量约为30.5 ku的融合蛋白,且该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为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是一种由2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质量为28.5 ku的亲水性蛋白,与恶臭假单胞菌的2-酮基葡萄糖酸差向异构酶在氨基酸序列上的一致性达78%,定位于细胞质中,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0.62%、17.19%和42.19%。本研究结果为变形假单胞菌2-酮基葡萄糖酸差向异构酶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假单胞菌 2-酮基葡萄糖酸差向异构酶 kgu E基因 克隆 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转 余泗莲 +2 位作者 孙文敬 周强 李中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6-639,共4页
2-酮基-D-葡萄糖酸(2KGA)是合成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及D-异抗坏血酸的前体,通常采用细菌发酵的方法由D-葡萄糖转化而来。本文概述了2KGA的生物合成途径、2KGA产生菌的选育、2KGA的发酵条件、2KGA的发酵工艺、2KGA发酵产物的提取... 2-酮基-D-葡萄糖酸(2KGA)是合成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及D-异抗坏血酸的前体,通常采用细菌发酵的方法由D-葡萄糖转化而来。本文概述了2KGA的生物合成途径、2KGA产生菌的选育、2KGA的发酵条件、2KGA的发酵工艺、2KGA发酵产物的提取、国内2KGA发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发酵 D-异抗坏血酸钠 D-异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连续发酵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文敬 刘长峰 +3 位作者 周延政 王大明 崔凤杰 余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5-350,共6页
半连续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生化培养方式。本文介绍半连续发酵的应用领域,详细综述半连续发酵的分类、特点、与连续发酵的联系以及半连续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循环利用方法,并结合当前代谢工程和过程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对半连续发酵技术的应... 半连续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生化培养方式。本文介绍半连续发酵的应用领域,详细综述半连续发酵的分类、特点、与连续发酵的联系以及半连续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循环利用方法,并结合当前代谢工程和过程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对半连续发酵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连续发酵 研究现状 应用领域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光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文敬 周延政 +3 位作者 冯晓燕 魏转 余泗莲 周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75-377,共3页
通过测定发酵液的旋光度及其葡萄糖质量浓度,计算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质量浓度,并考察该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的旋光度、2-酮基-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和葡萄糖质量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 通过测定发酵液的旋光度及其葡萄糖质量浓度,计算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质量浓度,并考察该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的旋光度、2-酮基-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和葡萄糖质量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2-酮基-D-葡萄糖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2.60%,RSD为2.17%(n=5)。该方法可用于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葡萄糖 发酵液 旋光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发酵及膜分离技术在2-酮基-D-葡萄糖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文敬 魏转 +2 位作者 林琳 余泗莲 周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4-246,共3页
研究中和剂和底物总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并初步考察膜分离技术在发酵产物提取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酮基-D-葡萄糖酸的补料分批发酵中,以NaOH或Na2CO3代替CaCO3作为中和剂,能够有效提高发酵培养基中的... 研究中和剂和底物总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补料分批发酵的影响,并初步考察膜分离技术在发酵产物提取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酮基-D-葡萄糖酸的补料分批发酵中,以NaOH或Na2CO3代替CaCO3作为中和剂,能够有效提高发酵培养基中的底物总浓度,且发酵转化率可达90%左右;在NaOH或Na2CO3作为发酵中和剂的情况下,膜技术可应用于2-酮基-D-葡萄糖酸的提取中,且有助于其提取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高浓度发酵:膜分离技术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量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晓燕 周延政 +3 位作者 孙文敬 王大明 余泗莲 刘敬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14-317,共4页
在优化样品处理条件的基础上,考察葡萄糖对2-酮基-D-葡萄糖酸测定的影响,改进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碘量法测定技术。结果表明:滴定样品溶液所消耗的I2标准溶液的体积、样品溶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和葡萄糖质量浓度之间... 在优化样品处理条件的基础上,考察葡萄糖对2-酮基-D-葡萄糖酸测定的影响,改进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碘量法测定技术。结果表明:滴定样品溶液所消耗的I2标准溶液的体积、样品溶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和葡萄糖质量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2-酮基-D-葡萄糖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5.68%,RSD为1.35%(n=5)。该方法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可用于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葡萄糖 发酵液 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节杆菌C224分批发酵2-酮基-D-葡萄糖酸的条件优化及其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文敬 高培玲 +4 位作者 魏转 崔凤杰 周延政 滕文华 刘敬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6,共6页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球形节杆菌C224菌株利用大米淀粉水解糖分批发酵2-酮基-D-葡萄糖酸的生产强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发酵动力学模型。在50 L的发酵罐上考察了通气量与葡萄糖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的影响,并基于Logistic方程、...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球形节杆菌C224菌株利用大米淀粉水解糖分批发酵2-酮基-D-葡萄糖酸的生产强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发酵动力学模型。在50 L的发酵罐上考察了通气量与葡萄糖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的影响,并基于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物料平衡计算分别构建了菌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通气量低于1.5 v.v-1.m-1时,发酵生产强度明显减小,糖酸转化率有所降低;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以120.0~180.0 g/L为宜,过高或过低对生产强度和糖酸转化率均有不利影响。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球形节杆菌C224菌株分批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生产强度达6.36~6.54 g/(L.h),糖酸转化率为0.96~0.97 g/g。所构建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效果良好,各项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说明其能够揭示球形节杆菌C224分批发酵2-酮基-D-葡萄糖酸代谢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酸 发酵 动力学 球形节杆菌 大米淀粉水解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假单胞菌固定化细胞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萍 苗晓燕 +2 位作者 张筱梅 周强 孙文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58-261,共4页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R4,考察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利用5.0%海藻酸钠制备的固定化细胞颗粒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7次;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75g/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R4,考察固定化细胞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利用5.0%海藻酸钠制备的固定化细胞颗粒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7次;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75g/100mL,固定化细胞的适宜发酵温度为30~36℃;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的2-酮基-D-葡萄糖酸产量及糖酸转化率基本相同,分别可达13.5g/100mL和9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胞 荧光假单胞菌 2-酮基-D-葡萄糖酸 海藻酸钠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酶催化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琳 孙文敬 +1 位作者 刘长峰 崔凤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502-14506,共5页
非水相催化技术已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介质的种类,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异)抗坏血酸酯、短链酸酯、糖酯、维生素A酯和维生素E酯等食品添加剂合成中的应用,最后对非水相酶催化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非水相 酶催化 食品添加剂 酯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β-1,3-葡聚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鑫 朱鸿安 +2 位作者 崔凤杰 昝新艺 孙文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282,共7页
真菌葡聚糖作为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菌丝形成、菌体生长等众多过程密切相关,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真菌中最重要的葡聚糖主要由β-1,3-糖苷键连接的主链和不同比例和聚合度的β-1,3和/或... 真菌葡聚糖作为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菌丝形成、菌体生长等众多过程密切相关,同时还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真菌中最重要的葡聚糖主要由β-1,3-糖苷键连接的主链和不同比例和聚合度的β-1,3和/或β-1,6-糖苷键连接的支链构成。GH72家族的β-1,3-葡聚糖转移酶具有切割和转移葡聚糖糖链的能力。在真菌葡聚糖合成过程中,β-1,3-葡聚糖转移酶通过切割和转移线性葡聚糖链,对其结构进行分支化修饰,形成丰富的分支结构。影响葡聚糖的水溶性、分散性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等。该文主要对几种真菌中GH72家族葡聚糖基转移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理解真菌葡聚糖的合成途径和葡聚糖合成相关酶系的催化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β-1 3-葡聚糖基转移酶 葡聚糖合成 分支化 GH72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膜结合葡萄糖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贝贝 李昊聪 +4 位作者 孙文敬 崔凤杰 王大明 钱静亚 齐向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01-109,共9页
经超声破碎细胞、TritonX-114相分离、盐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Hydroxyapatite吸附层析等步骤,从2-酮基葡萄糖酸(2-keogluconic acid,2KGA)生产菌株粘质沙雷氏菌JUIM03中获得比活力91.43 U/mg、纯化倍数160.4 倍的膜结合葡... 经超声破碎细胞、TritonX-114相分离、盐析、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Hydroxyapatite吸附层析等步骤,从2-酮基葡萄糖酸(2-keogluconic acid,2KGA)生产菌株粘质沙雷氏菌JUIM03中获得比活力91.43 U/mg、纯化倍数160.4 倍的膜结合葡萄糖酸脱氢酶(gluconate dehydrogenase,GADH)。研究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膜结合GADH由3 个亚基组成,其分子质量分别为65.0、45.0 kDa和23.0 kDa左右,是一种含有细胞色素C的黄素蛋白,能够催化氧化葡萄糖酸为2KGA。粘质沙雷氏菌膜结合GADH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 ℃,最适反应pH 5.0,在30 ℃以下、pH 5.0~6.0的条件下较为稳定;该酶具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只有在D-葡萄糖酸作为底物时才具有催化活性,其Km值为1.33 mmol/L;一些金属离子(如Fe3+、Cu2+ 和Zn2+ )、有机溶剂(乙醇、异丙醇、甲醇和丙酮)、变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巯基乙醇)以及有机酸(草氨酸和草酸)对膜结合GADH的催化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为粘质沙雷氏菌2KGA生物合成的过程优化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2-酮基葡萄糖酸 膜结合葡萄糖酸脱氢酶 分离纯化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假单胞菌2-酮基葡萄糖酸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何小用 王大明 +4 位作者 孙文敬 崔凤杰 钱静亚 齐向辉 余泗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16,共7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2-酮基葡萄糖酸工业生产菌株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中克隆2-酮基葡萄糖酸激酶的全长基因kguK,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重组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kguK。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诱导下,该重组菌株表...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2-酮基葡萄糖酸工业生产菌株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中克隆2-酮基葡萄糖酸激酶的全长基因kguK,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重组菌株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kguK。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诱导下,该重组菌株表达了一个特异的分子质量约为36.0 ku融合蛋白,且该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为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是一种由3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亲水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存在着与pfkB家族蛋白类似的保守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73%、12.79%和5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假单胞菌 2-酮基葡萄糖酸激酶 kguK基因 克隆 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假单胞菌吡咯喹啉醌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与分析
18
作者 王大明 孙雷 +5 位作者 孙文敬 崔凤杰 龚劲松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4,共8页
从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中克隆到吡咯喹啉醌(PQQ)合成基因簇,阐明了其基因组成和生物学信息。根据已报道的假单胞菌的基因组进行简并引物设计,采用LA-PCR技术克隆变形假单胞菌的PQQ合成基因簇,对克隆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 从变形假单胞菌JUIM01中克隆到吡咯喹啉醌(PQQ)合成基因簇,阐明了其基因组成和生物学信息。根据已报道的假单胞菌的基因组进行简并引物设计,采用LA-PCR技术克隆变形假单胞菌的PQQ合成基因簇,对克隆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基因片段全长为11659 bp,其中包括pqqF、pqqA、pqqB、pqqC、pqqD、pqqE、pqqM、pqqH和pqqI共9个基因,编码PQQ生物合成的前体短肽PqqA和合成途径的相关酶;这些基因与荧光假单胞菌Pf0-1的PQQ合成基因簇的基因组成类似,相应基因的序列一致性达41%~94%。本研究中首次从变形假单胞菌中克隆到PQQ合成基因簇,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变形假单胞菌的PQQ生物合成途径和胞内再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进而为提高2KGA的生产强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假单胞菌 吡咯喹啉醌 基因簇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纤维素降解细菌产酶能力沿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书阁 郑维列 +1 位作者 孙文敬 卢杰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11-15,54,共6页
纤维素降解细菌(Cellulose-decomposing bacteria,CDB)能够利用难以分解的纤维素,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对CDB的分布特征及产酶能力的影响,选取云冷杉混交林、藓类冷杉林、蔷薇冷杉... 纤维素降解细菌(Cellulose-decomposing bacteria,CDB)能够利用难以分解的纤维素,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对CDB的分布特征及产酶能力的影响,选取云冷杉混交林、藓类冷杉林、蔷薇冷杉林、杜鹃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牛肉蛋白胨(NA)平板分离法、羧甲基纤维素(CMC)刚果红平板鉴别法,从4类冷杉林土样中分离CDB,并对其进行液体发酵,采用DNS法定量测定发酵上清液中的纤维素酶活。结果表明:(1)可培养的好氧细菌总数、CDB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林下植物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2)CDB%(CDB数量占细菌总数的百分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与林下植物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3)H%(CDB菌株数占可培养细菌菌株数的百分比)与海拔、林下植物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凋落物厚度有一定负相关关系。(4)滤纸纤维素酶活(FPase)、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5)4类冷杉林下产CMCase能力差异随海拔升高而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细菌 海拔梯度 冷杉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