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区系特征与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
作者 格桑 和鑫明 +5 位作者 杨莹 扎史吾木 孙庆蕾 树雪花 斯那卓玛 和怀芝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为探究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格局,对该保护区内的杜鹃花属植物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有杜鹃花属植物94种(含70种、8亚种、16变种),隶属于3亚属25... 为探究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格局,对该保护区内的杜鹃花属植物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有杜鹃花属植物94种(含70种、8亚种、16变种),隶属于3亚属25组(亚组)。不同亚属中,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Bl.)K.Koch〕有60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占比64%,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 K.Koch)有33种,占比35%,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 Planch.ex K.Koch)仅有1种,占比1%。不同组(亚组)中,大理杜鹃亚组(subsect.Taliensia Sleumer)、火红杜鹃亚组(subsect.Neriiflora Sleumer)和高山杜鹃亚组〔subsect.Lapponica(Balf.f.)Sleumer〕种类较为丰富,分别有24、11和11种。此外,裂毛杜鹃(R.×sinosimulans D.F.Chamb.)为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种。从分布区类型看,亚属水平分为2个分布型,组和亚组水平分为8个分布型,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物种组成与中国东部、川西山地和喜马拉雅地理单元联系密切。保护区内的杜鹃花属植物分布在2100~5000 m的垂直海拔带上,其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的种类最丰富,占总种数的71.3%。半数杜鹃花属植物在阳坡和阴坡都有分布,近20%种类处于受威胁状态。综上,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种类丰富,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海拔梯度引起的环境变化是影响该保护区内杜鹃花属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杜鹃花属 物种多样性 植物区系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2
作者 唐辉美 茸三布 +5 位作者 追玛拉宗 黄俊杰 谢靖 此里定主 益西追玛 斯那卓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系统掌握物种资源利用现状,保护区从2019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监测工作。通过分析2020年—2024年霞若片区开展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监测,掌握了霞若片区社区居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开展资... 为系统掌握物种资源利用现状,保护区从2019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监测工作。通过分析2020年—2024年霞若片区开展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监测,掌握了霞若片区社区居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下一步开展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资源 集市监测 社区访谈 霞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3
作者 杨莹 岳彩荣 +2 位作者 和鑫明 孙庆蕾 格桑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滇金丝猴作为横断山脉重要的保护物种,研究其生境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根据以往的监测与观察,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种群出现了数量饱和及跨域行为,为进一步了解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自然... 滇金丝猴作为横断山脉重要的保护物种,研究其生境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根据以往的监测与观察,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种群出现了数量饱和及跨域行为,为进一步了解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性分布,评估各类环境因素对该物种的影响,利用保护区及周边滇金丝猴野外调查数据,基于MaxEnt模型对其生境适宜性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滇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2 156.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3%,高适宜生境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位于康普乡东部、白济汛乡东北部及攀天阁乡西北部;(2)影响贡献度较高的生境因素依次为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年降水量、海拔和距道路距离;(3)与非人为干扰情况相比,滇金丝猴适宜生境的面积减少约13.9%、垂直活动范围收缩至海拔2 900~3 850 m,人为干扰因素限制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道路是影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分布的最主要的人类干扰因子。在距离道路8.0 km之外,其后负面影响有所缓和,在未来滇金丝猴保护工作中,可将此作为道路建设的参考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
4
作者 扎史吾木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52-54,共3页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物种安全、维护人类生命健康意义重大。该文结合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开展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物物种安全、维护人类生命健康意义重大。该文结合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通过分析当前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推进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陆生野生动物 疫源疫病 监测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琴 杨永贵 +2 位作者 提布 许琨 赵筱青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4,共6页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监测对象,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7块、动物监测样线2条、红外相机布设线路2条及环境要素监测点11个。采用地面监测、低空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3种方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天空地一体化”... 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监测对象,设置植物群落监测固定样地7块、动物监测样线2条、红外相机布设线路2条及环境要素监测点11个。采用地面监测、低空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3种方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结果显示:7个植物群落监测样地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位于海拔3074 m的温性针阔混交林样方;动物样线和红外相机共监测到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1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活动踪迹;无人机监测获取了样地及周边的光谱数据,并构建了三维数据模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以有林地、草地和灌木林地3种景观类型为主,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比就达到了66%,主要分布在监测区南部、中部和东北部;保护区自然环境较好,空气质量优良率和珠巴洛河入金沙江口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以上比例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监测 动物监测 红外相机 无人机监测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运军 提布 +10 位作者 江次农布 杨建强 斯那劳丁 木艳春 张鹏万 史岩 和雁南 和春菊 扎史品初 马金林 扎巴都吉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动物活动节律是了解动物生存策略和科学管护的基础,为探究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控74台红外相机,对比分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德钦叶日、维西塔城片区有蹄类动物... 动物活动节律是了解动物生存策略和科学管护的基础,为探究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活动节律及影响因素,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控74台红外相机,对比分析白马雪山保护区德钦叶日、维西塔城片区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人为活动影响。为掌握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及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日活动节律 人为活动 白马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岩羊种群数量及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提布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为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种群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规律,采用固定样线法、访谈法,结合红外相机观测,对2011—2016年期间曲宗贡区域的岩羊种群数量、分布情况、海拔梯度、日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岩羊种... 为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种群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规律,采用固定样线法、访谈法,结合红外相机观测,对2011—2016年期间曲宗贡区域的岩羊种群数量、分布情况、海拔梯度、日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岩羊种群数量平均值为107±5.6只,存在一定的年间种群数量波动,同时种群的雌雄个体活动存在社群分离现象。岩羊主要活动区域包括姬妞沟、姬妮沟、达瓦粗、粗瓦粗等地。另外,岩羊全年活动的平均海拔为4380±20.5 m,全年活动海拔跨度637 m,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迁移行为。不同活动时间段,日活动节律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种群数量 日活动规律 红外相机观测 季节性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益西追玛 茸三布 +1 位作者 此里定主 扎史永宗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7期169-172,共4页
文章通过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近年来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数据整理,阐述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利用资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霞若片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有效对策。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保护管理对策 白马雪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
9
作者 扎史吾木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4期16-18,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2015年—2019年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剖析当前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保护区科普宣传工作今后发展方向,提升保护区知名度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保护区资源保... 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2015年—2019年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剖析当前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保护区科普宣传工作今后发展方向,提升保护区知名度和综合管理能力,实现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宣教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白马雪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奔子栏管理所辖区植物样地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树雪花 杨沛芳 +2 位作者 陈捷 尼玛此里 汪学云登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7期190-192,共3页
监测是掌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保护效果的主要措施,是自然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工作手段。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时掌握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为保护区的... 监测是掌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保护效果的主要措施,是自然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工作手段。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时掌握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为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对白马雪山保护区北部奔子栏管理所辖区温凉性针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3块植物样地5年1次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样地 监测与分析 白马雪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辖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分析
11
作者 唐辉美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9期113-115,共3页
2018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固定样地监测,我参与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辖区内3块固定样地监测工作,通过5年一次监测频度进行监测,从同一植物群落中优势树种、密度、基盖度、重要值、多样性... 2018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固定样地监测,我参与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辖区内3块固定样地监测工作,通过5年一次监测频度进行监测,从同一植物群落中优势树种、密度、基盖度、重要值、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等因子分析对比,因人为干扰、气候变化、自然规律及监测误差等因素影响导致物种多样性有所降低。同时对该区域内一条固定野生动物监测样带近3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野生动物的物种、数量、活动痕迹等监测结果因监测时间、海拔、生境类型、人为干扰类型不同而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总体呈稳步平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监测数据分析 白马雪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辖区巡护工作调查与分析
12
作者 益西追玛 茸三布 追玛拉宗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9期51-53,56,共4页
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类型、目的、程序和基本要求,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管理所辖区巡护数据为依据,分析巡护成效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通过巡护有效预防保护区生态资源破坏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破坏资源的违... 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类型、目的、程序和基本要求,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管理所辖区巡护数据为依据,分析巡护成效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通过巡护有效预防保护区生态资源破坏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破坏资源的违法违规活动,掌握辖区本底资源,对辖区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白马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护结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俊娇 赵卫东 孙庆蕾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4期167-170,共4页
文章通过选取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10条日常巡护路线,进行三年巡护数据汇总分析,统计研究路线记录植物20科34属5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记录野生动物11目28科48属54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记录人为干... 文章通过选取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10条日常巡护路线,进行三年巡护数据汇总分析,统计研究路线记录植物20科34属5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记录野生动物11目28科48属54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记录人为干扰类型主要为放牧、采集、采伐、旅游4种,其中记录放牧干扰175次,采集干扰30次,采伐干扰5次,旅游干扰50次。通过探讨不同路线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路线区域生境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保护区动植物空间分布状态、人为活动规律,对今后保护区科学制定保护对策具有借鉴参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日常巡护 动植物 人为活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14
作者 杨沛芳 树雪花 +4 位作者 陈捷 尼玛此里 汪学云登 提布 江初农布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次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采用样地调查与查阅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共记录到植物27科54属105种,保护区植...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次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采用样地调查与查阅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共记录到植物27科54属105种,保护区植物名录新增38种,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区系构成。调查物种中,有中国特有14种,中国横断山区特有14种,云南西北部特有4种,白马雪山保护区特有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 区系构成 特有种子植物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现况调查分析
15
作者 江次农布 杨建强 +5 位作者 斯那劳丁 马运军 张鹏万 史岩 木艳春 和雁楠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113-116,120,共5页
致力于探索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奔子栏镇叶日村4个村民小组(永堆小组、日能小组、白仁小组、尼龙保小组)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为实现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有力依据。在2020年10月17—18日、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 致力于探索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奔子栏镇叶日村4个村民小组(永堆小组、日能小组、白仁小组、尼龙保小组)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为实现可持续利用及保护提供有力依据。在2020年10月17—18日、2021年11月1日、2022年10月26日这3个时间段,针对4个村民小组的随机50户农户(每户1人)进行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社区访谈,统计农户全年的采集总量(松茸、冬虫夏草、羊肚菌、川贝母)等相关数据,通过入户一对一访谈与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被访谈人的信息、物种名称、采集时间与地点、采集方式、数量、采用部位、物种售卖价格等内容。调查表明:2020—2022年,从访谈采集人员的学历来看,本科学历比例极低,小学学历和文盲占比较大。具体的采集总量情况为(鲜货):2020年,松茸3949 kg、冬虫夏草6041株、羊肚菌96.5 kg、川贝母8.4 kg;2021年,松茸3056.5 kg、冬虫夏草6635株、羊肚菌113.5 kg、川贝母8.1 kg;2022年,松茸3277 kg、冬虫夏草6720株、羊肚菌125.5 kg、川贝母2.2 kg。价格方面,2020—2022年,松茸(鲜货)价格为150~400元/kg,冬虫夏草稳定在40元/株,羊肚菌(鲜货)为150~200元/kg,川贝母(鲜货)为600~700元/kg。可以得出:采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松茸采集量最多但有起伏,冬虫夏草和羊肚菌的采集量呈上升态势,川贝母的采集量大幅下降。基于此提出针对性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措施,如开展生态教育和推广可持续采集方法等,以保障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当地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马雪山 野生植物资源 利用现况 农户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曲宗贡区域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分析
16
作者 江次农布 杨建强 +5 位作者 张鹏万 和雁楠 史岩 马运军 斯那劳丁 木艳春 《南方农业》 2025年第9期9-13,共5页
为给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布设的2块植物群落样地为对象,研究分析了2块样地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及植物群落多样性情况。结果表明:2个监测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种,分属23目27... 为给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布设的2块植物群落样地为对象,研究分析了2块样地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及植物群落多样性情况。结果表明:2个监测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种,分属23目27科39属,其中,裸子植物2目2科2属,被子植物21目25科27属;由物种重要值分析得出,DQZW04样地中乔木层的急尖长苞冷杉、草本层的蟹甲草属优势明显,DQZW06样地灌木层的窄叶鲜卑花较为突出;物种平均高度与平均盖度、频度相关性总体不显著;DQZW04样地多样性指数为2.29(针阔混交林),DQZW06样地多样性指数为4.05(高山灌丛/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云南白马雪山曲宗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保护区维西片区滇金丝猴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和鑫明 孙庆蕾 +2 位作者 杨莹 鲁茸批初 和晓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为掌握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部维西县片区滇金丝猴种群现状和动态变化,为保护管理提供支撑,本研究采用踪迹调查法、直接观察法、红外相机技术等方法进行野外调查,并进行种群动态和种群恢复威胁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在维西县境内分布着9... 为掌握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部维西县片区滇金丝猴种群现状和动态变化,为保护管理提供支撑,本研究采用踪迹调查法、直接观察法、红外相机技术等方法进行野外调查,并进行种群动态和种群恢复威胁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在维西县境内分布着9个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在1300~1560只,其中有3个种群为本次新记录;各个种群面临的威胁不同,塔城区域的猴群保护状况好于其它地区;在中部地区由于栖息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较好,猴群分布密度高数量多。研究认为禁止大规模的开发活动、保持栖息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在关键区域进行生态廊道的建设和管理是保护滇金丝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保护区 维西县 滇金丝猴 种群动态 威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白马雪山保护区北段鸟兽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4
18
作者 树雪花 尼玛此里 +7 位作者 陈捷 汪学云登 李田浩 陈机 斯那永宗 李文艳 格茸取扎 李嫣然 《绿色科技》 2023年第4期57-62,共6页
为掌握白马雪山保护区北段的鸟兽多样性,给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及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白马雪山保护区北段沿海拔梯度布设30台红外相机,海拔范围为2423~3626 m。红外相机累计工作26065个相机工作日,共... 为掌握白马雪山保护区北段的鸟兽多样性,给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及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白马雪山保护区北段沿海拔梯度布设30台红外相机,海拔范围为2423~3626 m。红外相机累计工作26065个相机工作日,共拍摄到27604张照片,记录到1009张兽类和鸟类的独立有效照片,监测到兽类5目13科19种,鸟类3目5科10种;监测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并有4个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物种(濒危3种,易危1种)。通过分析野生动物的相对丰富度、位点发生率、活动节律、沿海拔梯度的活动频率、人为干扰情况等,发现了该片区野生动物的生存受放牧干扰因素的影响,同时存在野生动物和牲畜交叉感染传染疫病的风险。为此,提出了保护区应出台相关规定,减少放牧干扰,提倡圈养,给村民提供部分饲料或引导发展其他生态产业的建议,以减少对放牧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保护区 兽类 鸟类 多样性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览白马雪山保护区
19
作者 《云南林业》 2021年第2期36-37,共2页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地跨迪庆州德钦县升平镇、奔子栏镇、霞若乡和维西县巴迪乡、叶枝乡、康普乡、白济汛乡、攀天阁乡和塔城乡,总面积282106公顷。这里是滇西北横断山...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地跨迪庆州德钦县升平镇、奔子栏镇、霞若乡和维西县巴迪乡、叶枝乡、康普乡、白济汛乡、攀天阁乡和塔城乡,总面积282106公顷。这里是滇西北横断山地著名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高山峡谷区。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垂直带谱明显,为中国特有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集中分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庆藏族自治州 高山峡谷区 灵长类动物 滇金丝猴 云南省西北部 三江并流 维西县 升平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白马雪山高山松(Pinus densata)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新华 杨绕琼 +5 位作者 尹云丽 Shankar Panthi 徐同良 付培立 格桑 范泽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84-8893,共10页
滇西北是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呈现快速变暖趋势。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该地区主要的针叶树种,研究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 滇西北是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呈现快速变暖趋势。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该地区主要的针叶树种,研究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滇西北白马雪山1 hm^(2)永久性样地内采集了161棵高山松树木样芯(322个),运用传统树木年轮学原理及方法,建立高山松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分析年表与样地附近气象站1957—2020年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高山松的径向生长与冬季及春季(前一年11月至当年4月)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当年5月份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2)高山松径向生长与当年4—6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5月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5—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6)呈正相关;3)滑动相关分析表明,白马雪山高山松径向生长-气候关系不稳定,冬季温度对高山松生长的限制作用在减弱,说明冬季低温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而夏秋季温度对高山松径向生长的相关性由弱的负相关转为近年来的显著正相关;对夏季相对湿度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敏感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高山松自然林的生长动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生长-气候响应 白马雪山 高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