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树木多样性及经济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周繇 郭元涛 +4 位作者 曲再春 丁云瑞 仇程萍 袁永孝 于俊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8,共8页
经过15 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树木36科、74属、14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树木11种,占保护区观赏树木种数的7.75%。从观赏特性看:观花类、观果类及观叶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5.07%,59.15%... 经过15 a的调查研究,首次报道了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观赏树木36科、74属、14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树木11种,占保护区观赏树木种数的7.75%。从观赏特性看:观花类、观果类及观叶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5.07%,59.15%,33.80%;从园林用途看:园景树类、盆景类、花灌木类最多,分别占观赏树木种数的49.30%,37.83%,33.10%。69.90%的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是蔷薇科、忍冬科和槭树科等。文中还介绍了观赏树木其它方面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树木 生物多样性 白石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林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永孝 刘双贵 +9 位作者 曲再春 杨杰 李伟 丁云瑞 姜玉乙 郭元涛 仇发 李军 吕秀军 丛志彬 《辽宁林业科技》 1998年第5期22-30,共9页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山区宽甸县北部,主要任务是保护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繁育珍贵树种、野生动物创造生存环境,开展生物生态科研、教学活动。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东山区宽甸县北部,主要任务是保护长白、华北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繁育珍贵树种、野生动物创造生存环境,开展生物生态科研、教学活动。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划面积7467hm2,分为4个功能区,地形错综复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1054种,隶属114科、441属。植被类型多样,分为2个类型组,3个植被类型,5个植被亚型,9个群系组,15个群系。动物资源丰富,共有脊椎动物187种,其中鱼类16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9种,鸟类126种,兽类26种。保护区成立以来,自然资源保护取得了突出成绩,17年来无森林火险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也很少发生。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产业创收也取得一定成绩。利用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保护区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林木直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可 殷鸣放 +6 位作者 周永斌 郭元涛 刘月洋 张飞 李兆轩 商士达 吴春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保护区30a长期固定观测资料,采用5种模型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5种林型的林木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林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威布尔模型对林分30a的动态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主要林型的胸径静态... 利用保护区30a长期固定观测资料,采用5种模型对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5种林型的林木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对不同林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威布尔模型对林分30a的动态直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种主要林型的胸径静态分布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天然林倒"J"形曲线的特征,所不同的是落叶松林模型拟合效果要好于其他林型,分析表明,威布尔分布模型和伽玛分布模型对保护区森林不同树种的拟合,有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随着胸径、林龄的不断增大,直径分布形状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不同林型的直径分布曲线表现出由指数形转向倒"J"形至近似正态分布,偏度由正偏趋于负偏,峭度逐渐变小的动态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分布 动态预测 白石砬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和主要树种分布的环境解释 被引量:4
4
作者 袁永孝 郭水良 +5 位作者 曹同 郭元涛 李军 姜玉乙 杨晶 仇发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1-6,23,共7页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对辽宁东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6个样地中的森林植被和 4 4种主要树种与 8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拔高度、样地坡度、土壤有机质、林冠郁闭度和土壤酸度是影响白石砬子森林树种和植...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对辽宁东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6个样地中的森林植被和 4 4种主要树种与 8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海拔高度、样地坡度、土壤有机质、林冠郁闭度和土壤酸度是影响白石砬子森林树种和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 ,在CCA样地—环境因子双序图上区分出 8个样地组 ,分析了 8个样地组的植被成员组成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典范对应分析 树种 环境解释 森林植被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姜玉乙 袁永孝 +2 位作者 李军 郭元涛 杨杰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文章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物种多样性,该区有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90科403属97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有脊椎动物29目79科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种,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种127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文章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物种多样性,该区有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90科403属97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种;有脊椎动物29目79科35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种,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种127种。生态系统多样性,按地型、森林类型、土壤、气象因子划分了不同地域多种自然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保证了这种遗传变异整个自然和连续的过程。该文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辛琦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该文在介绍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和生态旅游景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和生态旅游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白石砬子 生态旅游 发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4种濒危植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云瑞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8,共2页
文章通过对辽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草本植物双花红门兰、野大豆、平贝母和天麻等多年观察和研究,对生物学特性、分布和保护价值进行重点总结,提出具体保护措施,旨在为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珍稀濒危 草本植物 生物学特性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及其与森林植物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元涛 刘忠平 +1 位作者 宋桂莲 张秀萍 《辽宁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11-12,共2页
通过对辽宁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气象站的多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总结出保护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 ,及气候资源与森林植物的关系 。
关键词 白石粒子 自然保护区 气候特征 森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
9
作者 袁永孝 《辽宁林业科技》 2000年第2期41-42,共2页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总区划面积 74 6 7hm2 ,有植物种类 1839种 ,脊椎动物种类 187种。文章对保护区建立 18年来 ,采取各种措施认真搞好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科研工作、开展多种经营生产等进行了...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总区划面积 74 6 7hm2 ,有植物种类 1839种 ,脊椎动物种类 187种。文章对保护区建立 18年来 ,采取各种措施认真搞好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科研工作、开展多种经营生产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保护 多种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黑熊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伟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黑熊的经济价值很高,肉脂均能食用,熊掌是著名的山珍,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也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日益加深,组织了黑熊调查工作,对黑熊的生态做了详细的记载,并对其进行了食性分析研究。
关键词 黑熊 生态 食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野猪生态习性观察与食性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军 李伟 +1 位作者 张海军 姜盈利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经过多年对白石砬子地区野猪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走访当地猎人,基本摸清了野猪的生活习性和食性,对野生动物持续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人工饲养驯化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白石砬子 野猪 生态习性 食性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山南北坡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军 李伟 +2 位作者 王军 张海军 姜盈利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1,49,共5页
文章对白石砬子山南北坡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按20m垂直海拔高度分段进行了植物种类、分布、多度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首次发现了兰科植物双花红门兰(Orchiscyclochila)的分布,填补了辽宁无此植物的空白。同时认为其植被分布有着特殊性,因此... 文章对白石砬子山南北坡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按20m垂直海拔高度分段进行了植物种类、分布、多度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首次发现了兰科植物双花红门兰(Orchiscyclochila)的分布,填补了辽宁无此植物的空白。同时认为其植被分布有着特殊性,因此用温度随纬度、海拔递减规律估计各种植被分布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狍生态习性观察与食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伟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5期16-18,共3页
笔者于1993年1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进行了3个冬季的调查,2001年又作了些野外补充考查,将狍在白石砬子地区的生活习性,其中包括栖息场所、活动、繁殖、换毛生角等做了较详细的调查记载,并进行了食性分析,为自然保护区今后野生动物的保... 笔者于1993年1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进行了3个冬季的调查,2001年又作了些野外补充考查,将狍在白石砬子地区的生活习性,其中包括栖息场所、活动、繁殖、换毛生角等做了较详细的调查记载,并进行了食性分析,为自然保护区今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繁育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鹰科鸟类生态习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佩福 李伟 +2 位作者 周威 王成福 蔡洪岩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15种鹰科鸟类进行调查。对其栖息环境、分布、生态及食性进行较详细地分析研究,基本掌握这一地区鹰科鸟类的种类、数量及各种类的生态习性。为自然保护区对今后的鸟类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15种鹰科鸟类进行调查。对其栖息环境、分布、生态及食性进行较详细地分析研究,基本掌握这一地区鹰科鸟类的种类、数量及各种类的生态习性。为自然保护区对今后的鸟类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科鸟类 生态习性 保护 利用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森林生态效益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元涛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通过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每年释放O2、固定CO2、土壤蓄水量、枯枝落叶层蓄水量、河流每年流出水量及野生经济植物蕴藏量的效益分析,得出保护区以上6项生态效益总价值为7864.56万元。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森林 生态系统 生态效益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 马绍刚 +3 位作者 关宗敏 王守正 李培福 徐凌云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6期19-21,44,共4页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1991~1995年,在调查这一地区的经济植物时,对药用植物做了较详细的分类调查,基本查清了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及蕴藏量,掌握了其种类的分布区域。经调查,已知该地区有药...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1991~1995年,在调查这一地区的经济植物时,对药用植物做了较详细的分类调查,基本查清了该地区药用植物的种类及蕴藏量,掌握了其种类的分布区域。经调查,已知该地区有药用真菌94种,高等植物中的中草药101科487种,其中蕨类16科24种,种子、草本植物85科463种。估计总蕴藏量达513t。为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今后对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开发利用 白石砬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砬子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利用对策
17
作者 李军 袁永孝 +2 位作者 杨杰 丁云瑞 杨晶 《辽宁林业科技》 2002年第6期36-37,共2页
调查了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储量,提出了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利用,应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开发;对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和经营区,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措施;大力开展种植业研究;采用先... 调查了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储量,提出了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利用,应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开发;对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和经营区,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措施;大力开展种植业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对野生经济植物进行深加工,提高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砬子地区 野生植物资源 利用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2
18
作者 尤文忠 赵刚 +4 位作者 张慧东 郭元涛 颜廷武 魏文俊 毛沂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4,共9页
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措施是实现天然次生林稳定、高效、可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萌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林(15年生)和中龄林(35年生)两组抚育间伐试验区,利用两组试验区伐后8a和26a的长期连... 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措施是实现天然次生林稳定、高效、可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萌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林(15年生)和中龄林(35年生)两组抚育间伐试验区,利用两组试验区伐后8a和26a的长期连续测定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次生林幼龄林阶段经轻度、中度、强度间伐8a后,林分平均胸径及定期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高2.1、1.3和2 cm;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蓄积增长量影响不大,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12 cm以上径阶蓄积定期生长量累计分别是对照的0.97、1.03和1.21倍。中龄林阶段,轻度、中度、强度间伐26a后林分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高0.3、1.7和5.1 cm,强度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蓄积定期生长量累计及定期生长量,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12 cm以上径阶蓄积定期生长量累计分别是对照的1.97、1.65和1.63倍;轻度、强度间伐林分胸径呈单峰右偏山状分布,大径阶树木占绝对优势,而中度间伐、对照林分胸径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综合分析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措施对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可以得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高效经营技术为幼龄阶段时采用轻度、中度、强度间伐均可,在中龄林时宜采用强度间伐(保留密度16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蒙古栎次生林 林分生长 径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山雀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万冬梅 丁锋 +2 位作者 王爽 金春日 霍亚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0,共4页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为东亚特有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全球现有8个亚种。中国仅有2亚种,P.v.varius繁殖于辽宁东部山区,P.v.castaneoventris仅分布于台湾,均为当地留鸟;除P.v.cas...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为东亚特有鸟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全球现有8个亚种。中国仅有2亚种,P.v.varius繁殖于辽宁东部山区,P.v.castaneoventris仅分布于台湾,均为当地留鸟;除P.v.castaneoventris以外,其他亚种在日本均有分布。本文根据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研究情况,对其亚种分布、生态生物学、种群遗传结构及形态学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亚种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祎玲 郭元涛 +2 位作者 钱增强 蔡宇良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0-1258,共9页
系统地理学这个概念框架来源于早期对线粒体DNA m itochondrial DNA,m t DNA 的研究.随着系统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渗透,出现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系统地理学 Molecularphylogeography .本文简述了分... 系统地理学这个概念框架来源于早期对线粒体DNA m itochondrial DNA,m t DNA 的研究.随着系统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渗透,出现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系统地理学 Molecularphylogeography .本文简述了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常用的分子标记,回顾了近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系统地理学 分子遗传标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