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管理建议 被引量:7
1
作者 顾海军 CraigKirkpatrick 何国建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3期109-111,共3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河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野外生态学进行阐述,对其种群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结合生态学和受迫因素提出了该保护区川金丝猴资源的保护管理建议。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生态学 保护 管理 白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明星 朱必清 +6 位作者 王语洁 泽仁卓玛 房超 金贵祥 冷志成 官天培 孙治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27-32,共6页
活动节律是动物内源节律应对环境压力的动态生活策略,反映了个体对资源与威胁的适应。毛冠鹿是广泛分布在西南山地森林中的优势有蹄类,但至今未见专题报道。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笔者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毛冠鹿(... 活动节律是动物内源节律应对环境压力的动态生活策略,反映了个体对资源与威胁的适应。毛冠鹿是广泛分布在西南山地森林中的优势有蹄类,但至今未见专题报道。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笔者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1)毛冠鹿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分别在6:00—10:00时,16:00—20:00时活动强度最高;2)毛冠鹿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夏季重叠指数最高(△^(-)=0.90),秋季和冬季重叠指数最低(△^(-)=0.78);春冬季相对于夏秋季,早上的活动高峰推迟,傍晚的活动高峰提前;3)毛冠鹿不具有明显的夜行性,但冬春季夜间活动明显高于夏秋季。我们认为极端温度和食物供给是其日活动节律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 山地森林 西南山地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与种群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冷志成 叶信初 +1 位作者 李生强 杨彪 《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调查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位点、种群特征和干扰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连香树365株,适宜面积约1 995.46 hm2;海拔1 900~2 200 m区域的连香树株数占总株数的8... 以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调查连香树的空间分布位点、种群特征和干扰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连香树365株,适宜面积约1 995.46 hm2;海拔1 900~2 200 m区域的连香树株数占总株数的89.53%,尤其是海拔2 000~2 100 m分布最为密集(占43.01%);径级分布为纺锤形,自然更新差,种群呈不稳定状态,胸径在12~32 cm之间的有238株(占65.20%)。连香树主要分布区与传统耕作区和放牧区的重叠性高,林地转化成耕地及放牧践踏是连香树种群数量和栖息地下降的主要原因;减少人为干扰、就地保护与监测、建立天然母树园、种子繁殖和扦插是保护连香树种群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空间分布 径级结构 干扰 白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E编码的岷山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行为谱 被引量:7
4
作者 肖俊 郑维超 +1 位作者 金贵祥 黎大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55-60,共6页
2015年3月至11月,在位于岷山山系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EA编码系统,对藏酋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PEA行为谱。分辨... 2015年3月至11月,在位于岷山山系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EA编码系统,对藏酋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构建PEA行为谱。分辨并记录了藏酋猴的15种姿势,91种动作以及116种行为,描绘了各种行为的相对发生频次与成年雄性、成年雌性、未成年个体、婴幼猴等不同性别/年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