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会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神级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8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护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清蛋白,前白蛋白等及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死亡...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神级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8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护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清蛋白,前白蛋白等及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死亡2例,发生代谢性并发症4例,感染性并发症16例,胃肠道并发症2例。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并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蛋白含量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月 檀国军 +5 位作者 郭力 朱伊璞 孟然 李波 宋秀娟 董梅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0期1184-1186,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以视神经及脊髓受累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单向病程或反复复发,进行性加重为特点,常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危及生命[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此...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以视神经及脊髓受累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单向病程或反复复发,进行性加重为特点,常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危及生命[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此外视神经脊髓炎也可以累及脑干,导致恶心和呕吐,且该症状多出现在疾病早期[3-4],但首次发病以持续存在的消化道症状患者少见,容易造成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及P300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雪笠 吕佩源 +3 位作者 于曾洋 于宝成 张笋 贺银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认知功能改变的血管性痴呆小鼠P300电位的变化特征及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影响。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和多奈哌齐组,每组16只。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具有认知功能改变的血管性痴呆小鼠P300电位的变化特征及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影响。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和多奈哌齐组,每组16只。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连续治疗4周,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测定P300电位。结果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为反应时间长,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记忆成绩为跳台试验潜伏时间短,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P<0.05)。模型组小鼠P300电位的测定,N2潜伏期、P3潜伏期均长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P<0.01);P3波幅低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伤有肯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艳霞 甄宁 +1 位作者 吕冬芳 王雪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27例实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于...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7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27例实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后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定、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均大幅提升(P〈0.05),ADL评分、SF-36评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GQOL-74评分(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UPDRS评分(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检查、治疗的并发症、修订的HOEHN&YAHR分级、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F-36评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GQOL-74评分(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PDRS评分(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检查、治疗的并发症、修订的HOEHN&YAHR分级、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疗法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朱艳霞 甄宁 +1 位作者 吕冬芳 王雪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12-15,23,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于治...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明显减轻,HAMA评分(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总评分)、HAMD评分(焦虑、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总评分)、UPDRS评分(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检查、治疗的并发症、修订的HOEHN&YAHR分级、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评分(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总评分)、HAMD评分(焦虑、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总评分)、UPDRS评分(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检查、治疗的并发症、修订的HOEHN&YAHR分级、SCHWAB&ENGLAND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绪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疗法 帕金森病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手术后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冬芳 王雪笠 +1 位作者 武江 岳向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颞叶癫痫患者术后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颞叶癫痫,术后根据所用抗癫痫药物不同分为奥卡西平组33例与卡马西平组35例,抗癫痫治疗2年,随访12~48个月,观... 目的比较颞叶癫痫患者术后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颞叶癫痫,术后根据所用抗癫痫药物不同分为奥卡西平组33例与卡马西平组35例,抗癫痫治疗2年,随访12~48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计算保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卡西平组EngelⅠ级率为69.7%,Ⅱ级率为18.2%,Ⅲ级率为9.1%,Ⅳ级率为3.0%;卡马西平组EngelⅠ级率为62.9%,Ⅱ级率为22.9%,Ⅲ级率为11.4%,Ⅳ级率为2.9%,两组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保留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15.2%,卡马西平组为71.4%、37.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手术后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奥卡西平在保留率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波 朱艳霞 +2 位作者 闫佳兰 冯连元 王雪笠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anti-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对抗NMDA受体脑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头痛10 h,高热、意识不清伴抽搐8 h入院...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anti-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对抗NMDA受体脑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头痛10 h,高热、意识不清伴抽搐8 h入院。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予对症治疗后抽搐症状无缓解,遂入我院。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癫痫持续状态,予相应治疗无好转,后行脑电图检查示弥漫性慢波、间断尖慢波,MRI检查示颅内片状异常信号影,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异常,脑脊液及血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阳性,明确诊断为抗NMDA受体脑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抽搐症状、发热缓解。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少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行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MDA受体脑炎 边缘叶脑炎 糖皮质激素类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脑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吕冬芳 武江 岳向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1期96-99,共4页
复发脑胶质瘤,是指原发性脑胶质瘤术后以及其他治疗后再次复发,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复发脑胶质瘤的部位大多较局限,约80%左右的复发病灶在其原发灶周围2 cm处[1].脑胶质瘤的复发与手术切除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级、术后放化疗等因素有关.... 复发脑胶质瘤,是指原发性脑胶质瘤术后以及其他治疗后再次复发,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复发脑胶质瘤的部位大多较局限,约80%左右的复发病灶在其原发灶周围2 cm处[1].脑胶质瘤的复发与手术切除程度、肿瘤的病理分级、术后放化疗等因素有关.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率可达50%以上,复发后的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侵袭力更强[2],其组织学分化的恶性特征也更加明显[3],成为加速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4].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提高,显微技术、神经导航等神经外科技术的普及,间质内放化疗等新技术、新疗法手段的应用,使复发脑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取得显著进步.关键词:脑肿瘤;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分类号:R73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一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莉 徐秀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103-104,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n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人力和时间、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缝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5]。但是随着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n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人力和时间、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缝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5]。但是随着PICC应用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拔管困难 纤维蛋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新观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欣 吴渭虹 欧阳荔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6期52-53,共2页
偏瘫患者早期正确康复护理在促进肢体恢复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临床护士掌握正确、实用的康复知识 ,对提高护理质量 。
关键词 偏瘫 康复护理 脑梗死.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防治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秀红 孙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8期797-797,共1页
静脉内长时间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虽可为患者提供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同时因其为侵入性穿刺手术,术中导管鞘易损伤血管内膜,致术后2~10d常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我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康惠尔... 静脉内长时间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虽可为患者提供无痛性静脉治疗通道,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但同时因其为侵入性穿刺手术,术中导管鞘易损伤血管内膜,致术后2~10d常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我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深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脑胶质瘤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冬芳 王雪笠 +1 位作者 武江 岳向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9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脑胶质瘤42例口服TMZ起始剂量150 mg/(m2·d),连服5 d,28 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42例均顺利完成化...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脑胶质瘤42例口服TMZ起始剂量150 mg/(m2·d),连服5 d,28 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42例均顺利完成化疗,期间无1例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本组15例肿瘤明显缩小,部分缓解(PR)率为35.7%(15/42);16例肿瘤稳定,疾病稳定(SD)率为38.1%(16/42);11例肿瘤增大,进展(PD)率为26.2%(11/42)。有效率(CR+PR)为35.7%(15/4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3.8%(31/42)。本组21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6例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降低等毒性反应,2例出现不同程度脱发,但均未发生肝、肾、肺等其他重要脏器损的害。结论 TMZ对复发脑胶质瘤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其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化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复发 脑胶质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硬膜下血肿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波 徐玉 +1 位作者 田华 王雪笠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少见病因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1例表现为TIA的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言语不利、左上肢无力1 d... 目的分析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少见病因的认识。方法对我科收治1例表现为TIA的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言语不利、左上肢无力1 d入院,详细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初步诊断为TIA,后经颅脑MRI平扫及弥散功能成像检查提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并追问病史证实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故修正诊断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给予营养神经、脱水、止血等综合治疗,发作性症状消失出院。结论 TIA病因复杂,临床必须结合颅脑CT或MRI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误诊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病因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雪笠 吕冬芳 魏士贤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指在睡眠期间由于上气道塌陷或阻塞而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打鼾、呼吸浅慢、间歇性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和白天过度嗜睡为基本特征[1]。 O...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是指在睡眠期间由于上气道塌陷或阻塞而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打鼾、呼吸浅慢、间歇性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和白天过度嗜睡为基本特征[1]。 OSAS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引起夜间猝死的首位因素[2]。有研究表明, OSAS 对脑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影响要大于吸烟和心脏病,可诱发并加重CVD,是CVD最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 OSAS通过多种机制参与CVD的发生、发展,现对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脑血管疾病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冬芳 武江 +1 位作者 张国从 郝玲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EEG)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以继发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51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脑电图(24 h EE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头颅CT和(或)MRI检查示病灶...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EEG)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以继发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51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脑电图(24 h EE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头颅CT和(或)MRI检查示病灶位于额叶12例;颞叶26例,其中位于颞叶新皮层10例,前内侧颞叶7例,后内侧颞叶及颞-枕交界区5例,颞叶内外侧4例;顶叶9例;枕叶4例。24 h EEG检查正常13例,异常38例,其中轻度异常23例,中度异常11例,重度异常4例。术后病理检查示星形细胞瘤19例(Ⅱ级),少突-星形细胞瘤14例(Ⅱ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9例(Ⅰ级),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Ⅱ级),室管膜瘤2例(Ⅱ级)。本组术后平均随访7.4个月。33例术后无明显癫痫发作,18例术后仍有癫痫发作。结论 EEG改变及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颅内胶质瘤的诊断与定位,手术是治疗颅内胶质瘤继发癫痫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癫痫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波 闫佳兰 +2 位作者 朱艳霞 冯连元 王雪笠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PLE)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PLE 3例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因智能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或意识障...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PLE)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PLE 3例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因智能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或意识障碍入院,其中2例表现为顽固性低钠血症,纠正困难;1例曾按脑梗死?脑炎?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抗动脉硬化、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及抗病毒治疗无效。3例均行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肺部CT(占位性病变)及颅脑MRI,明确诊断为PLE。予糖皮质激素及神经保护治疗,症状部分控制或缓解,其中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依据患者特殊临床表现,结合颅脑MRI及肿瘤相关检查有助于PLE的早期确诊,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叶脑炎 误诊 低钠血症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二例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波 徐秀红 +3 位作者 徐玉 闫佳兰 魏士贤 王雪笠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2例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男性,皆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分别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1个月及头晕... 目的探讨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2例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年男性,皆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分别因视物模糊、视物成双1个月及头晕、反应迟钝2月余,加重伴记忆力差、步态不稳10余天入院,均曾误诊为脑梗死,给予相应治疗,病情无缓解。入我院后经MRI等检查,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等,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族及适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患者均病情缓解出院。结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常见病因为慢性酒精中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注意与脑梗死相鉴别。该病MRI独特改变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误诊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体检人群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附37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压观察结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荣 冯勇 +2 位作者 王卉 殷钢 陈立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人群血压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选取某地区连续6年行健康体检374例,根据血压状态分为高血压组(n=68)及非高血压组(n=30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的... 目的探讨影响人群血压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选取某地区连续6年行健康体检374例,根据血压状态分为高血压组(n=68)及非高血压组(n=30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糖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应更加重视血压监测,控制体重指数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二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欣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105-106,共2页
相对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而言,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al catheter,PICC)是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该技术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只需外周穿刺,具有危险性小、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并发症 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一例误诊并相关基因检测报告
20
作者 李凡 冯连元 +1 位作者 丁军 焦保权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误诊原因及相关基因检测进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左下肢无力20年,近期症状再次发作入院。曾误诊为脑梗死、线粒体肌病,予相关治疗后症... 目的探讨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误诊原因及相关基因检测进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左下肢无力20年,近期症状再次发作入院。曾误诊为脑梗死、线粒体肌病,予相关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结合医技检查结果,试验性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后症状好转,确诊为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对患者及其两个儿子、两个妹妹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SCN4A基因外显子13存在杂合变异。结论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罕见,对SCN4A基因编码区进行检测可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基因检测 误诊 脑梗死 线粒体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