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骨髓病理的某些特点 被引量:21
1
作者 朴云峰 林英 +1 位作者 高普军 宋国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31-32,共2页
本文对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骨髓病理活检,其结果表明,32例病人的骨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脂肪化、纤维化、肉芽肿及浆细胞异常增多现象。这些骨髓组织病理上的改变使得骨髓造血床明显减少,以致骨髓的有效造血量... 本文对4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骨髓病理活检,其结果表明,32例病人的骨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脂肪化、纤维化、肉芽肿及浆细胞异常增多现象。这些骨髓组织病理上的改变使得骨髓造血床明显减少,以致骨髓的有效造血量降低。提示,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全血细胞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髓病理 脾功能亢进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与食道静脉曲张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小丛 于国良 +2 位作者 高普均 朴云峰 刘桂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脾静脉血流量(Qsv)和门静脉血流量(Qpv)二者比值(Qsv/Qpv)的关系。用胃镜观察肝硬化病人有食道静脉曲张者133例为研究对象,用彩色多普勒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宽度,并测... 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脾静脉血流量(Qsv)和门静脉血流量(Qpv)二者比值(Qsv/Qpv)的关系。用胃镜观察肝硬化病人有食道静脉曲张者133例为研究对象,用彩色多普勒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宽度,并测量Qsv及Qpv。结果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扩张程度成正相关(P<0.05),与(Qsv/Qpv)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05)。结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程度随着(Qsv/Qpv)的增加而加重,其相关性优于门静脉或脾静脉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静脉曲张 肝硬化门脉高压 QSV QPV QSV/Q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与抗磷脂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普均 曲立科 +1 位作者 时彤 杨翰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0,共2页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 (HBV)感染与抗磷脂抗体 (APA)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PA的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血清中APA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两组患者间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 (HBV)感染与抗磷脂抗体 (APA)水平的相关性 ;采用ELISA方法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PA的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血清中APA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两组患者间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抗磷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介入条件下改良针吸法细胞学检查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冠娟 王英凯 +3 位作者 王秀荣 王海燕 王洪军 张雅琴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肝穿对肝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优于CT检查并已逐渐成为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规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1990年9月至1991年10月对B型超声或CT检查发现的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B超... 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肝穿对肝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优于CT检查并已逐渐成为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规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1990年9月至1991年10月对B型超声或CT检查发现的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B超导向经皮细针肝穿细胞学检查。在细针穿刺前,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做了肝血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系统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峰 王英凯 +2 位作者 蔡艳俊 潘宝昌 江文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为了研究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系统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对40例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和6例重症肝炎病人及19名献血员外周血NK细胞活力和IFN-γ体外诱生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急肝病人NK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降... 为了研究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系统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对40例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和6例重症肝炎病人及19名献血员外周血NK细胞活力和IFN-γ体外诱生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急肝病人NK细胞活力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降低(P<0.01),慢肝病人NK活力亦低下但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者IFN-γ体外诱生能力与正常对照比较无差别。降低的NK细胞活力与IFN-γ活力无相关关系(r<0.1)。重症肝炎病人NK活力与IFN-γ活力均下降,而且与病情归转有关,2例存活病人NK细胞和IFN-γ活力几乎与正常对照相同,而4例死亡病例其NK活力与IFN-γ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极为低下(P<0.01)。结论:NK细胞在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可能不占主要地位。IFN-γ对判定病情转归,尤其是对重症肝炎的转归,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探针在HCV-RNA检测中的价值
6
作者 朴云峰 宋国培 王淑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72-73,共2页
本文采用PCR及生物素探针的方法对214例抗HCV阳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CV-RNA进行了检测。在对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其阳性率分别为16.36%、23.83%、33.18%、7.0%,总... 本文采用PCR及生物素探针的方法对214例抗HCV阳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HCV-RNA进行了检测。在对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肝硬化、肝癌患者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其阳性率分别为16.36%、23.83%、33.18%、7.0%,总阳性率占80.37%。生物素探针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28%、26.64%、36.45%、8.4%,总阳性率占88.79%,与前者相比阳性率高8.42%。提示生物素探针在HCV-RNA检测中不仅能鉴别抗HCV的假阳性结果,而且又能提高PCR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认为在丙型肝炎的诊断方面有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RNA 生物素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