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疲劳1号对游泳大鼠血液、肌肉和脑中ATP含量及血乳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中钰 祝世功 +3 位作者 徐琪 李天舒 王金国 吴景全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AF-1)对游泳运动大鼠血液ATP和乳酸,以及脑和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发光法测定6组不同游泳强度大鼠血液和组织中ATP含量;血乳酸含量变化用乳酸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给药组大...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AF-1)对游泳运动大鼠血液ATP和乳酸,以及脑和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发光法测定6组不同游泳强度大鼠血液和组织中ATP含量;血乳酸含量变化用乳酸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给药组大鼠游泳10min,血中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中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游泳力竭鼠中,给药组血ATP含量也较对照组高;而血乳酸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P<001)。给药大鼠中,游泳10min组肌肉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游泳力竭组仍可保持在对照组水平(游泳时间不同)。给药鼠游泳10min和力竭两组脑组织中ATP含量与未给药动物无明显差异,但未游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游泳给药鼠肌肉中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疲劳1号具有抗疲劳功用,可能通过增加组织ATP的生成和贮存,促进能量代谢,减少乳酸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乳酸盐类 运动疲劳 抗疲劳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果皂甙对失血性休克犬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杜葵琴 邢德君 +4 位作者 孙连坤 计国仪 李金成 栗振宝 李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6,共4页
用杂种犬16只分为失血性休克组(HS)和失血性休克人参果皂甙组(HSG)。HS组动物由一侧颈总动脉放血至血压40mmHg(5.33kPa),放血后4h内采用放血和输血的方法维持血压。HSG组动物于放血前30min静脉注射人参果皂甙,HS组动物静脉注射等量的生... 用杂种犬16只分为失血性休克组(HS)和失血性休克人参果皂甙组(HSG)。HS组动物由一侧颈总动脉放血至血压40mmHg(5.33kPa),放血后4h内采用放血和输血的方法维持血压。HSG组动物于放血前30min静脉注射人参果皂甙,HS组动物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其它实验过程同HS组。两组动物存活时间,处死前血压和终失血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P<0.05,P<0.001)。动物死亡后观察心肌细胞内某些酶的含量变化,HSG组动物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的含量明显高于HS组。电镜观察:HS组动物心肌细胞的肌膜、核膜和线粒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HSG组动物心肌细胞的肌膜、核膜和线粒体基本正常。以上结果表明:人参果皂甙具有抗休克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细胞色素 氧化酶 人参 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与吻合术后对兔睾丸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忠山 李杨 +3 位作者 赵雪俭 赵丹 林桦 刘复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家兔31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和输精管吻合组,后者于结扎后12个月时行吻合术,吻合后3个月与雌兔配对交配,继续观察2个月,根据雌兔孕否再将吻合兔分为吻合育组(VaF)和吻合不育组(VaI)。结果表明,血清睾酮水平在C,VaF,Va... 家兔31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和输精管吻合组,后者于结扎后12个月时行吻合术,吻合后3个月与雌兔配对交配,继续观察2个月,根据雌兔孕否再将吻合兔分为吻合育组(VaF)和吻合不育组(VaI)。结果表明,血清睾酮水平在C,VaF,VaI和V组分别是7.1±4.2,11.3±4.7,4.3±2.3和4.9±2.7nmol/L((?)±SD,下同),VaF,VaI和V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不显差(P>0.05),而VaF和Va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浓度在C、VaF,VaH和V组分别是61.1±17.8,66.2±38.2,44.5±26.8和68.9±22.5fmol/mg.DNA,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睾丸组织cAMP含量在C,VaF,VaI和V组分别是440.0±94.0,324.0±13.0,277.0±48.0和254.0±135.0pmol/g组织,VaF,VaI和V组显著低于C组(P<0.05);而睾丸胞液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分别是27.4±10.5,64.8±18.5,52.8±23.5和44.7±14.7fmol/mg·pro.,VaF,VaI和V组显著高于C组(P<0.05),睾丸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分别是78.0±28.7,62.2±10.3,43.7±9.8和32.6±10.0μmol Pi/mg·hr,VaI和V组显著低于C和VaF组(P<0.01),而Mg^(2+)-ATPase活性分别是57.2±27.0,53.6±16.2,30.9±10.9和23.1±9.1μmol Pi/mg.hr,VaI和V组显著低于VaF和C组(P<0.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 吻合 睾丸 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生致热原双相热各期不同脑区神经降压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永和 杜葵琴 +4 位作者 邢德君 李文 陈永军 赵凤章 张培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用粗制家兔内生致热原(EP),给大鼠静脉注射复制双相热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RIA)观察了大鼠EP双相热各期不同脑(下丘脑、中脑、皮质)组织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EP所... 用粗制家兔内生致热原(EP),给大鼠静脉注射复制双相热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RIA)观察了大鼠EP双相热各期不同脑(下丘脑、中脑、皮质)组织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EP所致大鼠双相热各期下丘脑组织N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脑组织,在发热间歇期和发热第二时相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皮质NT含量在发热第一时相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恢复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大鼠EP双相热各期不同脑区NT含量的变化,特别是下丘脑组织NT含量变化可能与EP的致热作用有关。这些变化对EP发热时中枢体温调控机制有何意义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退热时家兔的血浆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_2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中钰 杜葵琴 计国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实验用家兔复制内毒素性发热模型,观察电针退热时血浆,CSF中PGE_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发热高峰期,两组动物的血浆、CSF中PGE_2含量都比发热前明显升高(P<0.091)。电针对内毒素性发热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电针组动物的血浆及... 本实验用家兔复制内毒素性发热模型,观察电针退热时血浆,CSF中PGE_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发热高峰期,两组动物的血浆、CSF中PGE_2含量都比发热前明显升高(P<0.091)。电针对内毒素性发热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电针组动物的血浆及CSF中PGE_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作者推论:PGE_2是内毒素性发热的一种中枢性发热介质,电针的退热作用可能是通过一种未知方式抑制中枢PGE_2的产生或释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发热 前列腺素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脑血宝制剂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华坤 李天舒 +1 位作者 高玲 祝世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在体内、体外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测定血浆中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抗凝血酶III(AT -Ⅲ )活性、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ng)、纤溶酶原 (Plg)的变化以及血浆中血小板聚集率来观... 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在体内、体外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测定血浆中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抗凝血酶III(AT -Ⅲ )活性、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ng)、纤溶酶原 (Plg)的变化以及血浆中血小板聚集率来观察脑血宝制剂对血液凝固过程不同阶段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分析其抗血栓作用的机制。结果 :脑血宝预防组 ,血浆中APTT、PT均比血栓组延长 (P <0 0 5 ,P <0 0 1) ,AT -Ⅲ的活性高于血栓组 (P <0 0 5 ,P<0 0 1) ,Fng含量低于血栓组 ,TT延长 ,Fng和TT呈负性相关关系 ,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血栓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脑血宝制剂对凝血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从而对抗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率 中草药 脑血宝 凝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花蕾皂甙对失血性休克犬心、肝、肺组织SOD及五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邢德君 杜葵琴 +5 位作者 孙连坤 张永和 孙庆霞 丁家华 曹壮 孙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3-85,共3页
杂种犬1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HS)组(8只),失血性休克(HS)人参花蕾皂甙(ginsengflowerbudsaponin)预治疗(HSG)组(8只)。通过调整血容量使... 杂种犬1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HS)组(8只),失血性休克(HS)人参花蕾皂甙(ginsengflowerbudsaponin)预治疗(HSG)组(8只)。通过调整血容量使动脉血压维持于5.3~6.7kPa5h,放血后5h处死动物取心肌、肝、肺组织测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及宏量元素钙(Ca)、镁(Mg)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显示:HSG与HS组比较肺组织Zn含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肺和肝组织Ca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心肌、肺和肝组织SOD含量明显增多(P<0.001,P<0.001,P<0.01)。作者对这些结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人参 超氧化物歧化酶 微量元素 人参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针刺退热时家兔丘脑下部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杜葵琴 邢德君 +2 位作者 计国仪 祝世功 孙连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用封闭群大耳白家兔雌性24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动物不加任何处理,发热组和电针组动物i.v.内毒素(ET)引起发热反应,发热组动物i.v.ET后80min体温上升了1.18℃,而电针组动物体温仅上升了0.35℃,比较两组动物的体温上升高度差异非常显... 用封闭群大耳白家兔雌性24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动物不加任何处理,发热组和电针组动物i.v.内毒素(ET)引起发热反应,发热组动物i.v.ET后80min体温上升了1.18℃,而电针组动物体温仅上升了0.35℃,比较两组动物的体温上升高度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给ET后80min处死动物,观察动物丘脑下部腺苷酸环化酶(AC)及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变化。发热组动物AC活性增强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电针组动物AC活性减弱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发热组和电针组动物PDE活性均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实验结果表明,发热组AC和PDE的活性均增强,而电针组AC活性明显减弱,PDE的活性增强。作者推论:家兔ET性发热时丘脑下部环一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是由于AC活性增强使cAMP生成增加,电针组动物丘脑下部cAMP含量减少是由于AC活性减弱,PDE活性增强结果cAMP生成减少而分解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电针术 腺苷酸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大鼠睾丸7型水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大男 杨宝学 +4 位作者 杨柯 李扬 赵雪俭 聂毓秀 陈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稀土元素 -镧对大鼠睾丸 7型水通道 (aquaporin 7,AQP 7)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硝酸镧 [La(NO3) 3]灌胃 6个月大鼠的睾丸组织提取总RNA进行Northernblot分析。结果 :低剂量La(NO3) 3(0 1mg/kg)抑制大鼠睾丸AQ...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稀土元素 -镧对大鼠睾丸 7型水通道 (aquaporin 7,AQP 7)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硝酸镧 [La(NO3) 3]灌胃 6个月大鼠的睾丸组织提取总RNA进行Northernblot分析。结果 :低剂量La(NO3) 3(0 1mg/kg)抑制大鼠睾丸AQP 7的mRNA表达 ,而高剂量La(NO3) 3(2 0mg/kg)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 :大鼠睾丸内可见AQP 7mRNA的表达 ;硝酸镧能影响大鼠睾丸AQ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大鼠 印迹法 基因表达 硝酸镧 水通道蛋白类 信使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时不同脑区精氨酸加压素和亮氨酸脑咖啡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 杜葵琴 +4 位作者 张永和 邢德君 计国义 赵凤章 张培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本实验用大鼠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复制发热模型。观察发热反应及发热不同时相、不同胞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EP双相热时下丘脑组织AVP含量在双峰热的两个高峰期和... 本实验用大鼠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复制发热模型。观察发热反应及发热不同时相、不同胞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EP双相热时下丘脑组织AVP含量在双峰热的两个高峰期和体温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VP含量与发热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体温升高有相关关系。而脑干和大脑皮质组织中AV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下丘脑组织、脑干组织中L-EK含量在双峰热的两个高峰期均高于对照组,恢复期脑干组织中L-EK含量仍高于对照组。大脑皮质组织中L-EK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EP性发热时中枢的AVP和L-EK可能参与体温调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精氨酸加压素 脑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性发热家兔血浆、不同脑区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及电针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基巍 杜葵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ET性发热时,家兔血浆、不同脑区(脑皮层、丘脑下部及脑干)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并且观察穴位电针及封闭“穴位”电针的影响。结果发现:(1)给家兔静脉注射ET引起发热反应,穴位电针可抑制其发热...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T)复制发热模型,观察ET性发热时,家兔血浆、不同脑区(脑皮层、丘脑下部及脑干)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并且观察穴位电针及封闭“穴位”电针的影响。结果发现:(1)给家兔静脉注射ET引起发热反应,穴位电针可抑制其发热反应,而封闭穴位电针则无这种抑制效应。(2)ET发热时,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显著升高,并且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血浆、脑皮层、脑干组织cAMP含量与体温变化无一致性。(3)“穴位”电针抑制发热反应时,伴有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特异性下降,而封闭穴位电针对丘脑下部组织cAMP含量无影响。作者推论:家兔ET性发热可能由于丘脑下部组织cAMP的合成增加所致,电针抑制ET性发热可能是作用于穴位周围的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将冲动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cAMP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发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环腺苷酸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血浆性激素对电针抑制内毒素发热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葵琴 郭中钰 +1 位作者 祝世功 计国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4-47,共4页
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将动物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按性别分别统计处理实验结果,雌兔电针组体温上升受到明显抑制,比较两组动物的发热高峰(ΔT)及体温反应指数(TRI)其差异性均显著。雄兔电针组的AT和TRI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性... 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将动物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按性别分别统计处理实验结果,雌兔电针组体温上升受到明显抑制,比较两组动物的发热高峰(ΔT)及体温反应指数(TRI)其差异性均显著。雄兔电针组的AT和TRI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性不显著。给雄性家兔去势,去势后1个月、3个月分别用ET复制发热模型,去势后1个月比较电针组及对照组动物的ΔT其差异性显著,而TRI去势后3个月差异显著。去势后1个月血浆雌二醇水平较去势前有明显增加。而血浆睾酮水平去势后3个月明显减少。表明针刺抑制ET发热效应和血浆性激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电针 睾酮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LP和ET发热时不同脑区β-EN含量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永和 杜葵琴 +3 位作者 计国仪 李文 邢德君 孙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0-373,共4页
实用昆明大鼠经静脉注射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P)或内毒素(ET),分别复制发热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LP和ET发热动物中枢不同脑区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大鼠LP双... 实用昆明大鼠经静脉注射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P)或内毒素(ET),分别复制发热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LP和ET发热动物中枢不同脑区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大鼠LP双相热各时相其下丘脑组织β-E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热间歇期和体温恢复期β-EN含量高于发热时相(P<0.05)。中脑β-EN含量在发热第一时相高于对照组。皮质β-EN含量无显著变化。(2)大鼠ET发热高峰期下丘脑组织β-EN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脑区β-EN含量无显著变化。作者认为,大鼠LP和ET发热时中枢内,特别是下丘脑内β-EN含量升高与LP和ET的致热作用有关。并推测β-EN含量升高变化可能在限制发热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白细胞致热原 内毒素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无菌性炎症的致热效应与环核苷酸反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葵琴 祝世功 +1 位作者 郭中钰 赵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41-44,共4页
实验前给家兔背部做一手术使皮下形成长方形不漏气的致密带。两周后向背部皮下注入空气造成气腔,然后向腔内注入巴豆油,诱发无菌性炎症。致炎后第一天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以后逐渐回降。在致炎前和致炎后第一天分别经耳缘静脉采血,并经... 实验前给家兔背部做一手术使皮下形成长方形不漏气的致密带。两周后向背部皮下注入空气造成气腔,然后向腔内注入巴豆油,诱发无菌性炎症。致炎后第一天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以后逐渐回降。在致炎前和致炎后第一天分别经耳缘静脉采血,并经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用蛋白结合法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cGMP含量。结果表明致炎后第一天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均比致炎前明显升高,而脑脊液中cGMP含量变化不明显,血浆cGMP含量却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意义。作者推论cAMP可能是参与无菌性炎症性发热的中枢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发热 环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甙对休克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桦 李杨 +4 位作者 赵雪俭 王忠山 赵丹 潘力 王石林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29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人参二醇组皂甙组(HSP)和失血性休克组(HS)。结果发现人参二醇组皂甙有如下作用:①抑制细胞内酶的释放,失血后第5h时HSP组血清GOT、GPT、LDH和CK水平显著地低于HS组(P<0.05);②对心肌细胞、肺泡Ⅱ型上... 29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人参二醇组皂甙组(HSP)和失血性休克组(HS)。结果发现人参二醇组皂甙有如下作用:①抑制细胞内酶的释放,失血后第5h时HSP组血清GOT、GPT、LDH和CK水平显著地低于HS组(P<0.05);②对心肌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及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③通过降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过度增高,改善微循环,减轻酸中毒。激活SOD,减少过氧化脂质产生而保护细胞与亚细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过氧化脂质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二醇组皂甙对失血性休克犬血管紧张素Ⅱ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桦 王忠山 +2 位作者 计国义 赵丹 赵雪俭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44-244,共1页
杂种犬43只,参照体重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人参预治疗组(HSG),失血性休克地塞米松预治疗组(HSD),各14只,其余15只为失血性休克组(HS)组。HSG组静脉注射人参二醇组皂甙溶液25mg/kg。HSD组肌注地塞米松1mg/kg,均于放血前1h给药。经颈动脉放... 杂种犬43只,参照体重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人参预治疗组(HSG),失血性休克地塞米松预治疗组(HSD),各14只,其余15只为失血性休克组(HS)组。HSG组静脉注射人参二醇组皂甙溶液25mg/kg。HSD组肌注地塞米松1mg/kg,均于放血前1h给药。经颈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3kPa,观察5h。结果表明,5h存活率,HSG组为92.9%,HSD组为76.9%(其中2只死于胃肠道弥漫性出血),HS组为66.7%;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变化显示,地塞米松和人参二醇组皂甙抑制失血后AⅡ含量的增高;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测定结果表明,人参二醇组皂武和地塞米松可阻止失血性休克时血清NE含量的持续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甙 休克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后附睾淤积和精子肉芽肿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忠山 赵雪俭 +2 位作者 林桦 王泰龄 赵静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观察了输精管结扎后1年内家兔睾丸、附睾体积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是对照组活体测量睾丸体积为3.36±0.54ml,尸检为1.39±1.59ml;术后3和6个月活体测睾丸体积分别为4.24±0.81ml和4.40±1.27ml,术后10个月处死组尸检... 本文观察了输精管结扎后1年内家兔睾丸、附睾体积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是对照组活体测量睾丸体积为3.36±0.54ml,尸检为1.39±1.59ml;术后3和6个月活体测睾丸体积分别为4.24±0.81ml和4.40±1.27ml,术后10个月处死组尸检体积为3.24±1.84ml,12个月为2.39±0.61ml,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尸检附睾尾体积为0.51±0.21ml,结扎10和12个月组分别为2.36±1.32ml和1.79±1.15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光镜下见曲细精管不同程度萎缩,炎细胞浸润,附睾管扩张,附睾精子肉芽肿只见于精索静脉结扎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结扎 睾丸 附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家兔“百会穴”对内毒素发热效应及脑脊液、血浆中神经降压素、生长抑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永和 杜葵琴 +4 位作者 孙连坤 计国仪 邢德君 张培茵 赵凤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ET)给家兔静脉注射,复制发热模型。通过放射性免疫测定方法(RIA)观察了发热及电针退热家兔脑脊液中神经降压素(nurotensin,NT),生长抑素(somatostati... 用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ET)给家兔静脉注射,复制发热模型。通过放射性免疫测定方法(RIA)观察了发热及电针退热家兔脑脊液中神经降压素(nurotensin,N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P,SP)和血浆中N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电针家兔“百会穴”对ET所致发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发热和电针抑制发热时家兔脑脊液(c.s.f.)和血浆中NT、SS、SP含量也有明显变化。发热组动物c.s.f.中NT、S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动物c.s.f.中NT、SP含量不仅高于对照组,而且高于发热组(P<0.05)。SS含量低于对照组和发热组(P<0.01,P<0.05)。血浆NT含量,发热组低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高于对照组(P<0.01)。作者认为,家兔c.s.f.中NT、SS和SP及血浆中NT含量变化与ET的致热作用有关。电针退热时家兔c.s.f.中NT、SS、SP含量变化在电针退热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内毒素 电针 神经肽 百会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对心肌缺血再灌犬血清肾上腺素含量,心脏指数及总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蔚东 赵丹 +5 位作者 吕文伟 刘子红 张键 赵雪俭 周正质 刘中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杂种犬随机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G)。应用荧光法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定时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心输出量(CO),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心脏指数(CI)。结果显示... 杂种犬随机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G)。应用荧光法测定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定时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心输出量(CO),计算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心脏指数(CI)。结果显示:(1)再灌后的MBP在DKG与CG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再灌240min时,DKG中CI值高于CG(P<0.01);NE值与TPVR值明显低于CG(P<0.05,P<0.01);(3)DKG中NE与CI无相关性,CG中二者呈负相关,r=-0.6831,P<0.01;(4)两组CI与TPVR均呈负相关,r_(CG)=-0.7783,P<0.001,r_(DKG)=-0.5218,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奥心血康 心肌缺血 灌注法 肾上腺素 血管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ABP、核雄激素受体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息金波 赵雪俭 +3 位作者 李杨 赵丹 王忠山 宋志宇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本实验在人工诱导大鼠精索静脉曲张病理模型的基础上,对睾丸雄激素结合蛋白(ABP)、核雄激素受体(NAR)以及精索静脉血清睾酮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索静脉曲张组(VG)左、右两侧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含量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SOG)(P&l... 本实验在人工诱导大鼠精索静脉曲张病理模型的基础上,对睾丸雄激素结合蛋白(ABP)、核雄激素受体(NAR)以及精索静脉血清睾酮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索静脉曲张组(VG)左、右两侧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含量均高于假手术对照组(SOG)(P<0.01,P<0.05);睾丸ABP浓度VG与SOG双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精索静脉血清睾酮水平VG左右两侧均显著低于SOG(P<0.001)。研究结果提示,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功能障碍可能与血清睾酮浓度低下及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反应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雄激素 受体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