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内生致热原双相热各期不同脑区神经降压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永和 杜葵琴 +4 位作者 邢德君 李文 陈永军 赵凤章 张培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用粗制家兔内生致热原(EP),给大鼠静脉注射复制双相热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RIA)观察了大鼠EP双相热各期不同脑(下丘脑、中脑、皮质)组织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EP所... 用粗制家兔内生致热原(EP),给大鼠静脉注射复制双相热模型。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方法(RIA)观察了大鼠EP双相热各期不同脑(下丘脑、中脑、皮质)组织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EP所致大鼠双相热各期下丘脑组织N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脑组织,在发热间歇期和发热第二时相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皮质NT含量在发热第一时相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恢复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大鼠EP双相热各期不同脑区NT含量的变化,特别是下丘脑组织NT含量变化可能与EP的致热作用有关。这些变化对EP发热时中枢体温调控机制有何意义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生致热原性发热时不同脑区精氨酸加压素和亮氨酸脑咖啡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文 杜葵琴 +4 位作者 张永和 邢德君 计国义 赵凤章 张培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本实验用大鼠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复制发热模型。观察发热反应及发热不同时相、不同胞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EP双相热时下丘脑组织AVP含量在双峰热的两个高峰期和... 本实验用大鼠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复制发热模型。观察发热反应及发热不同时相、不同胞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EP双相热时下丘脑组织AVP含量在双峰热的两个高峰期和体温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VP含量与发热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体温升高有相关关系。而脑干和大脑皮质组织中AVP含量则无明显变化。下丘脑组织、脑干组织中L-EK含量在双峰热的两个高峰期均高于对照组,恢复期脑干组织中L-EK含量仍高于对照组。大脑皮质组织中L-EK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EP性发热时中枢的AVP和L-EK可能参与体温调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精氨酸加压素 脑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离子对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分析血中儿茶酚胺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煜 麦荫乔 +1 位作者 杨晓丽 唐毓环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本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及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血中儿茶酚胺,方法简单,灵敏度高,进样(标准品)量为20pg时,样品峰高为噪声信号的5倍以上,并且所需分析时间短,8分钟之内可完成全部分离。
关键词 电化学检测器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氰离子时不同测定条件与荧光强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鼎 王丽萍 +1 位作者 寿祝民 杨世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氰离子是法医毒物分析中的一种新方法。但在测定过程中,多种因素如溶液的pH值、测定时间、试剂浓度等均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选择各种测定条件,才能获得稳定的最大荧光值。本法应用于5种水样... 荧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氰离子是法医毒物分析中的一种新方法。但在测定过程中,多种因素如溶液的pH值、测定时间、试剂浓度等均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选择各种测定条件,才能获得稳定的最大荧光值。本法应用于5种水样中微量氰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氰离子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与荧光分光光度计朕机检测儿茶酚胺类物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世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本文就高效液相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检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方法加以论述。
关键词 儿茶酚胺类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