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疗法所致荷癌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学观察
1
作者 李浩川 李玉林 王海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在应用新化学疗法对大鼠皮下移植肿瘤治疗研究中,观察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通过多种病理学染色方法及组织学图像分析方法,对实验组动物各脏器血栓形成与肿瘤坏死面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化学疗法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动... 在应用新化学疗法对大鼠皮下移植肿瘤治疗研究中,观察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通过多种病理学染色方法及组织学图像分析方法,对实验组动物各脏器血栓形成与肿瘤坏死面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化学疗法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实验组动物肿瘤坏死面积达66%~99%(平均84.6%),单独治疗组平均为26.9%,非治疗组平均为15.5%(P<0.01)(P<0.01);在新化学疗法组,各例均见有血栓形成,以肾、心、肝、肺为著,肿瘤坏死面积较大的大鼠血栓形成较多。证明有效的化学疗法在短期内使肿瘤大块坏死是导致DIC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DIC 实验病理学 大鼠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垂体腺瘤的病理生物学研究
2
作者 李玉林 杨相林 +3 位作者 于洪藻 朱桂彬 邱铁东 富长春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应用S100蛋白和6种垂体激素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8例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类型。结果表明:功能性垂体腺瘤34. 5%,无功能性垂体腺瘤65. 5%。功能性垂体腺瘤以GH阳性者居多,同时产生两种激素的腺瘤也较常见,其组合方式两... 本文应用S100蛋白和6种垂体激素抗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8例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类型。结果表明:功能性垂体腺瘤34. 5%,无功能性垂体腺瘤65. 5%。功能性垂体腺瘤以GH阳性者居多,同时产生两种激素的腺瘤也较常见,其组合方式两例为GH^+PRL,一例为GH+TSH。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有两种类型,一类S100和6种激素均阴性,另一类为S100蛋白阳性,前者我们称为无特殊标记之无功能垂体腺瘤,后者称为滤泡星状细胞腺瘤。本文还讨论了滤泡星状细胞,在垂体腺瘤中的存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垂体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滤泡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DDM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向红 王心蕊 +1 位作者 吴家祥 肖纫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41-54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大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对人肺癌细胞形态、粘着及铺展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珊 王勇 +2 位作者 李玉林 郑杰 吴秉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4-296,共3页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了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McB_1)加入培养液或预处理人肺巨细胞癌(PG)和肺腺癌(PAa)后某些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在体外McB_1预孵育可抑制PG和PAa在层粘连蛋白基质上的粘着和铺展。培...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了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McB_1)加入培养液或预处理人肺巨细胞癌(PG)和肺腺癌(PAa)后某些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在体外McB_1预孵育可抑制PG和PAa在层粘连蛋白基质上的粘着和铺展。培养液中加入McB_1经扫描电镜观察,McB_1明显改变该两种细胞的表面形态。说明层粘连蛋白受体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层粘连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在阻断肿瘤转移的发生上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层粘连蛋白 受体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对心肌缺血再灌犬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LPO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睿智 李扬 +9 位作者 赵丹 刘子红 王蔚东 赵雪俭 吕文伟 陈羽 张键 郭新雯 周正质 刘中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9-412,共4页
16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AXX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CG)。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细胞质膜,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膜与血清脂质过... 16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模型。分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DAXX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CG)。差速离心分离心肌细胞质膜,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荧光法测定心肌细胞膜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表明:(1)DAXXKGNa ̄+,K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NSCG(P<0.01);(2)血清LPO含量,随着再灌时间延长,NSCG呈上升趋势,DAXXKG略下降,再灌240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心肌细胞膜LPO含量,DAXXKG低于NSCG(P<0.05);(3)心肌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与LPO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0.83,P<0.01)。这些结果提示DAXXK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实现其保护心肌细胞膜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细胞膜 脂质过氧化物 地奥心血康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膜瘤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蕴潜 罗祺 +1 位作者 姜云鹏 李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8-44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膜瘤 新生血管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的表达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志德 李玉林 +3 位作者 寇伯君 吴珊 韩英杰 鲁学军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的表达及其临床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VWF :Ag)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增殖指数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二者的表达皆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 ,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侵袭性肿瘤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 (P <0 .0 1)。手术 2年后随访 ,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1)。结论 :PCNA的表达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表型 ,且与膀胱肿瘤间质微血管形成有关 ,上述二项指标对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PCNA 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吻合术对兔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忠山 赵雪俭 +5 位作者 林桦 赵丹 李杨 王青云 刘铮 张富喜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31只雄性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结扎12个月后吻合生育组(VaF)和不育组(VaI)。结果是:C、V、VaF和VaI组的Kd值分别是3.11±0.55,3.87±0.70,3.54±1.13和1.69±0.32nmol/L,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 31只雄性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结扎12个月后吻合生育组(VaF)和不育组(VaI)。结果是:C、V、VaF和VaI组的Kd值分别是3.11±0.55,3.87±0.70,3.54±1.13和1.69±0.32nmol/L,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max分别是90.59±7.46,130.48±19.16,83.24±4.34和49.98±4.37fmol/mg DNA,VaI组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1);经单点分析获各组的睾酮受体浓度分别是64.08±6.31,68.87±9.30,66.22±8.22和44.45±10.15fmol/mg DNA,VaI组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雄激素受体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一雷 苏学今 +2 位作者 郭树彬 陈远耀 姜云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8-379,共2页
采用了多种免疫方式及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经固定的杂交瘤细胞(Ab1)包被酶标板,加入待测上清孵育后加入只与哺乳类动物抗体Fc段结合的HRPProteinA。共得到了6株分泌抗独特型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其中两株与Ab1... 采用了多种免疫方式及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经固定的杂交瘤细胞(Ab1)包被酶标板,加入待测上清孵育后加入只与哺乳类动物抗体Fc段结合的HRPProteinA。共得到了6株分泌抗独特型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其中两株与Ab1的结合可被腺病毒抑制,且都能在Balb/c小鼠诱导出与腺病毒结合的Ab3。因此为Ab2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独特型 单克隆抗体 腺病毒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乙肝试剂对东北地区动物的血清学检测及肝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维汉 邱铁东 +3 位作者 苏学今 姜云鹏 岳国柱 宋艳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2-203,共2页
人乙肝试剂对东北地区动物的血清学检测及肝组织的形态学观察*1宋维汉1邱铁东1苏学今1姜云鹏2岳国柱2宋艳芳国内外相继报道动物自然感染嗜肝DNA病毒,其中一些动物肝炎病毒与人乙肝病毒(HBV)存在交叉反应,有些动物感染... 人乙肝试剂对东北地区动物的血清学检测及肝组织的形态学观察*1宋维汉1邱铁东1苏学今1姜云鹏2岳国柱2宋艳芳国内外相继报道动物自然感染嗜肝DNA病毒,其中一些动物肝炎病毒与人乙肝病毒(HBV)存在交叉反应,有些动物感染其病毒后,血清和/或肝组织出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诊断 病理组织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膜PATSC-GMS染色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桂彬 高绪兰 张雅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3-83,共1页
基底膜PATSC-GMS染色法朱桂彬高绪兰张雅洁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长春130021文献报道显示基底膜的方法有PAM-Masson、PAM-HE、PAS特殊染色等方法,这些方法只限于石蜡切... 基底膜PATSC-GMS染色法朱桂彬高绪兰张雅洁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长春130021文献报道显示基底膜的方法有PAM-Masson、PAM-HE、PAS特殊染色等方法,这些方法只限于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电镜超薄切片,在漂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PATSC-GMS 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和银汞合金对大白鼠实验性髓室底穿孔修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成坤 蔡家骏 +2 位作者 李相哲 李玉林 于洪藻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37-138,共2页
本实验应用云南白药和银汞合金修复大白鼠实验性髓室底穿孔,经过1、4、6周的组织学观察,看到云南白药组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较轻,局部有骨样组织形成及牙骨质样组织的沉积,提出云南白药是一种较好的髓室底穿孔修复材料。
关键词 髓室底穿孔 云南白药 银汞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鼠动物模型复制及心肌力学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健春 李松云 +1 位作者 章建邦 郭力达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8-29,共2页
本文报道应用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利用大鼠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且大鼠对心肌缺氧耐受力强,利于制做和观察心功能指标及心功能损害模型。本实验在闭胸保持心包完整的状态下,测定大鼠失血后心肌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本模型方法可靠。
关键词 休克 心肌力学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层粘连蛋白受体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转移及复发的关系
14
作者 寇伯君 李玉林 +2 位作者 朱桂彬 吴珊 张丽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73例乳腺癌LN R、FⅧAg的表达 ,并对 2 8例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LN R的表达程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 目的 :探讨乳腺癌层粘连蛋白受体 (LN R)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73例乳腺癌LN R、FⅧAg的表达 ,并对 2 8例病人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LN R的表达程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 (P <0 0 0 0 1) ,与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与乳腺癌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存在正相关 (P <0 0 0 0 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其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0 1)。随访 2 8例病人中 ,复发组的LN R表达增强比率及MVD值明显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 )。结论 :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受体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吻合术后睾丸Na^+,K^+-ATPase、Mg^+-ATPase活力变化及与精子密度的关系
15
作者 赵丹 赵雪俭 +6 位作者 李杨 王忠山 刘复兴 息金波 王青云 张富喜 刘铮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32只雄兔随机分为输精管结扎组(VG)9只,假手术组(SOG)9只作为对照。输精管吻合组(VAG)14只,于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后第12个月吻合双侧输精管,术后第5个月检测结果表明:①VAG Na^+,K^+-ATPase活力为53.42±14.03μmolpi/mg.h,虽明显低于... 32只雄兔随机分为输精管结扎组(VG)9只,假手术组(SOG)9只作为对照。输精管吻合组(VAG)14只,于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后第12个月吻合双侧输精管,术后第5个月检测结果表明:①VAG Na^+,K^+-ATPase活力为53.42±14.03μmolpi/mg.h,虽明显低于SOG但却显著地高于VG;②VAG的Mg^(2+)-ATPase活力与SOG比较无差异;③睾丸Na^+,K^+-AT-Pase、Mg^(2+)-ATPase活力和睾丸重量与精子密度均呈密切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精子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家鸭乙型肝炎病毒同人的乙型肝炎病毒交叉反应的研究
16
作者 宋维汉 亓玉民 +3 位作者 邱铁东 陈远耀 袁宝山 张伟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554-556,共3页
本文对东北局部地区麻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肝病进行检测,证实东北家鸭存在DHBV感染。血清学检测,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和DNA探针,结果表明,DHBsAg与HBsAg和DHBcAb和HBcAb有交叉反应,DHBV DNA与HBV DNA可以杂交。血清交叉反应阳性鸭血... 本文对东北局部地区麻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肝病进行检测,证实东北家鸭存在DHBV感染。血清学检测,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和DNA探针,结果表明,DHBsAg与HBsAg和DHBcAb和HBcAb有交叉反应,DHBV DNA与HBV DNA可以杂交。血清交叉反应阳性鸭血清免疫电镜见病毒颗粒聚集成团或互相连结成串。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本组家鸭DHBV携带状态与非携带状态肝病无显著差异。同时本文也发现DHBV与HBV的交叉反应检测受检测试剂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交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丝蛋白在脑膜和脑膜瘤上的表达
17
作者 张惠铭 朱桂彬 +6 位作者 邱铁东 于洪藻 杨相林 付长春 崔丽英 金友南 张元德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4-166,共3页
本文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中丝蛋白在正常脑膜(蛛网膜颗粒)和脑膜瘤上的表达。脑膜细胞不仅表达了波形蛋白,而且表达了角蛋白、反应了其间皮和上皮的特性。4例上皮型脑膜瘤共同表达了波形蛋白和角蛋白,显示其双相的分化。由于脑膜和脑... 本文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中丝蛋白在正常脑膜(蛛网膜颗粒)和脑膜瘤上的表达。脑膜细胞不仅表达了波形蛋白,而且表达了角蛋白、反应了其间皮和上皮的特性。4例上皮型脑膜瘤共同表达了波形蛋白和角蛋白,显示其双相的分化。由于脑膜和脑膜瘤有共同的中丝蛋白表达特征,我们认为脑膜瘤来自脑膜细胞的异常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脑膜瘤 中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伴发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18
作者 宋维汉 沈学文 +1 位作者 邱铁东 吴春山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42-243,共2页
本文对359例恶性肿瘤和非肿瘤的对照组238例尸检材料进行研究,证实恶性肿瘤伴发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为2.2%。8例恶性肿瘤伴发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均属癌瘤,7例为腺癌或粘液腺癌;5例同时伴发DIC,3例内脏血栓形成和1例血栓... 本文对359例恶性肿瘤和非肿瘤的对照组238例尸检材料进行研究,证实恶性肿瘤伴发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为2.2%。8例恶性肿瘤伴发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均属癌瘤,7例为腺癌或粘液腺癌;5例同时伴发DIC,3例内脏血栓形成和1例血栓性静脉炎。瓣膜的赘生物脱落引起脏器梗死,以脑和脾多见。本文研究支持恶性肿瘤的高凝血状态是上述病变的发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检 非细菌性 血栓性 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探讨
19
作者 于洪藻 李玉林 +2 位作者 张丽红 方明珠 于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514-515,共2页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趋普及,随之发展的免疫酶标染色与常规特染及组化染色的套染技术亦屡见报道。我们在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中,除制做免疫组化染色外,还需做HE染色、网状纤维、Pollak’s三重染...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趋普及,随之发展的免疫酶标染色与常规特染及组化染色的套染技术亦屡见报道。我们在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中,除制做免疫组化染色外,还需做HE染色、网状纤维、Pollak’s三重染色、弹力纤维染色、普鲁氏蓝铁反应、AB—PAS染色等多种染色。我们取其需要观察的切片,应用免疫酶标的常规ABC法,在其第六步DAB显色后,对上述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小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套染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高胰岛素血症大鼠的动脉病变观察
20
作者 吴家祥 肖纫秋 +4 位作者 张凤兰 邢德利 王心蕊 王托亚 胡亚贤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4-25,F003,共3页
为探讨绝对增高的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对动脉壁的影响,本实验给正常大鼠每日皮下注射INS(20u/kg体重)12周。光镜下全部主动脉均见内膜灶状增厚,病灶主要由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组成,并且灶内有脂滴;透射电镜显示内膜... 为探讨绝对增高的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对动脉壁的影响,本实验给正常大鼠每日皮下注射INS(20u/kg体重)12周。光镜下全部主动脉均见内膜灶状增厚,病灶主要由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组成,并且灶内有脂滴;透射电镜显示内膜和中膜浅层SMC增生,内皮下间隙加宽,纤维、基质增多及内弹力板的破坏;扫描电镜见列单个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隆起或数个EC呈小丘状隆起,“火山口”样缺损和偶见EC脱失。实验表明绝对升高的INS水平能引起主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本文探讨了高INS血症促进早期AS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