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二醇组皂甙对内毒素性休克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媛媛 许昶 +3 位作者 吕美德 赵雪俭 李扬 赵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3,共4页
将粗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入大鼠腹腔复制休克模型。用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内毒素休克组(ESG),内毒素休克·人参二醇组皂甙预治疗组(ESPG),对照组(CG)。结果发现:ESPG组大鼠16h存活率高于ESG组(P<0.05),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 将粗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入大鼠腹腔复制休克模型。用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内毒素休克组(ESG),内毒素休克·人参二醇组皂甙预治疗组(ESPG),对照组(CG)。结果发现:ESPG组大鼠16h存活率高于ESG组(P<0.05),肺组织过氧化脂质含量则低于ESG组,两组差异显著(P<0.005);ESPG组大鼠8h、16h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低于ESG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和肺ESPG组去甲肾上腺素、5-HT含量低于ESG组。提示人参二醇组皂甙具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休克 人参 过氧化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合并甲乙丙丁肝炎病毒感染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玉林 张清泉 梁志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66-167,共2页
本文对354例各型肝炎病人检测了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发现戊型肝炎(抗-HEV阳性)66例,占18.64%。戊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63.64%),另外还有急性无黄疸型、胆汁瘀积型及重症型... 本文对354例各型肝炎病人检测了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发现戊型肝炎(抗-HEV阳性)66例,占18.64%。戊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63.64%),另外还有急性无黄疸型、胆汁瘀积型及重症型。戊型肝炎具有典型肝炎症状者多见(93.94%),黄疸多见(83.33%),ALT均有升高。HEV可与HAV、HBV、HCV混合感染,总的混合感染率为34.85%,以乙+戊为最多(16.67%),HEV混合感染较单一感染病情重、黄疸深且病情恢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混合感染 肝炎病毒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
3
作者 张清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20-21,共2页
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大块坏死或急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肝功能严重损害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原因复杂,预后恶劣,治疗上尚无特效方法,是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值得深入探讨。近几年来对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暴发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大块坏死或急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肝功能严重损害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原因复杂,预后恶劣,治疗上尚无特效方法,是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值得深入探讨。近几年来对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随着对暴发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治疗方法上有许多改进,使病死率由60~90%降至40~53.8%;亚急性重症肝炎由78.1%降低到36~36.58%。 (一)重视监护及支持疗法凡暴发性肝衰竭均应放入监护病室,集中观察,按预定方案由专门医护小组护理、治疗。患者严格卧床,给予适当饮食,必要时输注10%葡萄糖、维生素、氯化钾、保证每天热量5026~6702KJ(1200~1600千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叶片药理和毒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峰 文玉晶 +3 位作者 牛俊奇 江文成 许昶 蔡志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对丁香叶片的药理实验表明 ,该药能预防和治疗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具有明显的降低SGPT的作用 ,并能保护肝脏对溴磺酞钠的排泄能力。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表明 ,丁香叶片对肝、肾、脑及血液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 ,是值得... 本文对丁香叶片的药理实验表明 ,该药能预防和治疗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模型 ,具有明显的降低SGPT的作用 ,并能保护肝脏对溴磺酞钠的排泄能力。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表明 ,丁香叶片对肝、肾、脑及血液系统无明显毒副作用 ,是值得推广的治疗各种肝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叶片 肝功能 毒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与654-2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愚 李淑梅 +7 位作者 孟晓平 鞠安茹 李志国 冯秀岚 张晓光 藏广生 黄岩 包克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亦称无脉症,又叫主动脉弓综合症或Takayasu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东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病因未明,目前认为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联系。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654-2 大动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