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内毒素性发热时血清及丘脑下部铜、锌、铁、镁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德君 计国义 +5 位作者 杜葵琴 孙连坤 祝世功 郭齐祥 孙庆霞 张文艳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实验将24只昆明雄性大白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发热高峰组及发热恢复组,给发热组动物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结果发现:发热高峰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u含量明显)曾加(P<0.05),血清Fe含... 本实验将24只昆明雄性大白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发热高峰组及发热恢复组,给发热组动物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结果发现:发热高峰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u含量明显)曾加(P<0.05),血清Fe含量明显减少(P<0.001),Zn、Mg含量虽也有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恢复组动物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u、Zn、Fe、Mg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丘脑下部组织Cu、Zn、Fe和Mg在发热高峰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发热恢复组动物与对照组比较,丘及下部Cu、Zn含量明显增加(P<0.01)。作者认为:大鼠ET发热时血清微量元素Cu、zn、Fe、Mg含量与丘脑下部的含量变化无关,血清Cu含量增加,Fe含量减少可能参与动物发热时的急性期反应,与机体发热时的防御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血液 发热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内耳免疫损伤及免疫功能测定
2
作者 任晓燕 夏兆奇 +3 位作者 卜国铉 李一 刘淑芳 李崇贤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576-577,共2页
正常大白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天然小牛Ⅱ型胶原免疫,B组为对照组、每次间隔10天,共3次。末次免疫后10天测试动物脑干电位,处死后,做淋转及IL-2水平测定结果发现A组潜伏期和阈值较B组高。淋转结果A组反应性高于B组。A组IL-2水平高... 正常大白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天然小牛Ⅱ型胶原免疫,B组为对照组、每次间隔10天,共3次。末次免疫后10天测试动物脑干电位,处死后,做淋转及IL-2水平测定结果发现A组潜伏期和阈值较B组高。淋转结果A组反应性高于B组。A组IL-2水平高于B组。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与内耳免疫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损伤 免疫功能 脑干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