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度分析的Top-k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
1
作者 董雷刚 刘国华 +1 位作者 王鑫 崔晓微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现有的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不能区分组合中数据的离散度,且输出结果集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基于数据离散度分析的Top-k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提出基于权重的组合离散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设置分类器将组合划分至不同的组合队列;采... 现有的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不能区分组合中数据的离散度,且输出结果集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基于数据离散度分析的Top-k组合Skyline查询算法。提出基于权重的组合离散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设置分类器将组合划分至不同的组合队列;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对各组合队列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条件准确有效地返回结果,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Skyline 离散度分析 TOP-K 离散系数 分类器 并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氨酸分子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机理 被引量:23
2
作者 闫红彦 王佐成 +2 位作者 邹晶 佟华 杨晓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5,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论的MP2方法,研究了单体缬氨酸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分子和羟基自由基对氢迁移反应的催化作用。反应通道研究发现:缬氨酸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有a、b、c和d四个通道。a和c是手性C碳上的H分别以氨...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论的MP2方法,研究了单体缬氨酸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分子和羟基自由基对氢迁移反应的催化作用。反应通道研究发现:缬氨酸手性对映体转变反应有a、b、c和d四个通道。a和c是手性C碳上的H分别以氨基N和羰基O为桥,迁移到手性碳的另一侧,实现手性转变;b是手性碳上的H依次以羰基O和氨基N为桥,迁移到手性碳另一侧,实现手性转变;d手性碳上的H以羟基O为桥,迁移到手性C的另一侧,实现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为最具优势反应通道,最高能垒为257.6k J·mol-1;1个水分子、2个水分子链以及1个水分子和羟基自由基构成的链对H迁移反应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使a通到上的高能垒分别降为160.3、124.4和104.0 k J·mol-1。结果表明:缬氨酸分子在生命体内的旋光异构主要是在水分子和羟基自由基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缬氨酸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下基于氨基作氢迁移桥梁α-丙氨酸的手性转变机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彦全 王佐成 +1 位作者 闫红彦 佟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α-丙氨酸在水环境下基于氨基作氢迁移桥梁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构分析表明:7元环过渡态a TS2·2H_2O和9元环过渡态a TS2·3H_2O的键...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α-丙氨酸在水环境下基于氨基作氢迁移桥梁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构分析表明:7元环过渡态a TS2·2H_2O和9元环过渡态a TS2·3H_2O的键角1C-13H-14O和18O-15H-6N,比5元环过渡态a TS2·1H_2O的键角1C-13H-14O和14O-15H-6N明显增大。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手性转变反应有两个通道,一是手性碳上的H只以氨基为桥迁移到手性碳另一侧,实现手性转变;二是手性碳的H先迁移到羰基,然后再以氨基为桥迁移到手性碳另一侧,实现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第一通道为优势反应通道,H从手性碳向氨基迁移过程是决速步骤,3个水分子作为氢迁移媒介时,决速步能垒被降到122.5 k J·mol^(-1)。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对α-丙氨酸分子内的质子迁移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水溶剂效应使非质子转移反应的能垒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转变 α-Ala 密度泛函理论 微扰理论 自洽反应场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 被引量:21
4
作者 梅泽民 王佐成 +2 位作者 赵衍辉 佟华 闫红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1-339,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确定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从S型向R型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结构;在MP2/6-31++g(d,p)水平上计算各稳定点和过渡态体系的单点能,并对体系...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确定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从S型向R型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结构;在MP2/6-31++g(d,p)水平上计算各稳定点和过渡态体系的单点能,并对体系能量进行零点振动能修正;绘制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反应路径上H转移和中间体异构过程的势能面.结果表明: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有两条路径,其H转移过程均可通过1个和2个水分子作为桥梁实现,最高能垒均来自于手性C的H向羰基O的转移过程,且均以2H2O为桥梁时能垒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布洛芬 密度泛函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分子筛对赖氨酸分子手性转变反应的限域催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闫红彦 赵晓波 +3 位作者 高峰 佟华 梅泽民 王佐成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7-1444,共8页
采用组合的量子化学ONIOM方法,研究MOR分子筛12元环孔道对赖氨酸分子手性转变反应的限域催化.结果表明:限域在MOR分子筛12元环孔道的客体与裸环境下的构象不同,过渡态a_TS2@MOR的1C—5N键长缩短,中间体SINT1@MOR的12H与9O,11H与9O以及12... 采用组合的量子化学ONIOM方法,研究MOR分子筛12元环孔道对赖氨酸分子手性转变反应的限域催化.结果表明:限域在MOR分子筛12元环孔道的客体与裸环境下的构象不同,过渡态a_TS2@MOR的1C—5N键长缩短,中间体SINT1@MOR的12H与9O,11H与9O以及12H与10O间的距离缩短;手性转变反应有a,b,c 3个通道;通道a为手性转变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决速步骤的Gibbs自由能垒为229.7kJ/mol,比裸反应决速步骤的Gibbs自由能垒252.6kJ/mol明显降低,即MOR分子筛对赖氨酸分子的手性转变反应有一定的限域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分子筛 赖氨酸 手性转变 过渡态 ONIOM方法 密度泛函理论 微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裸反应机理及水分子的催化作用——基于羰基和苯环作H迁移桥梁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峰 王佐成 +2 位作者 闫红彦 杨晓翠 佟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研究了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裸反应和水助质子从手性碳向羰基迁移的机理。分子结构分析表明:水助质子从手性碳向羰基迁移过程的8元环过渡态b TS2·2H_2O和10元环过渡态b TS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研究了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裸反应和水助质子从手性碳向羰基迁移的机理。分子结构分析表明:水助质子从手性碳向羰基迁移过程的8元环过渡态b TS2·2H_2O和10元环过渡态b TS2·3H_2O对应的氢键键角都远大于6元环过渡态b TS2·1H_2O;过渡态b TS2·2H2O的8元环结构基本共面,过渡态a_TS1·3H_2O和b TS2·3H_2O的10元环结构明显偏离平面。反应路径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6条路径,分别是质子只以羰基氧、以甲基碳和羰基O及以羧基和苯环联合作桥,从手性C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势能面计算表明:质子以羧基和苯环联合作桥迁移的路径为优势反应路径,裸反应的决速步吉布斯自由能垒为287.1 k J·mol^(-1),2个水分子构成的链使决速步的吉布斯自由能垒降为144.9 k J·mol^(-1)。结果表明: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存在多条可能的路径,水分子对布洛芬分子的H迁移异构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生命体内水分子的存在、温度的涨落、分子的频繁碰撞和某种酶的作用等综合因素,是导致左旋布洛芬旋光异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布洛芬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理论 吉布斯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抽对异丙基苯基氢诱导布洛芬损伤的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冰 庄严 +4 位作者 吴梓昊 马宏源 潘宇 梅泽民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2,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的WB97X-D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羟自由基抽取苯环、亚甲基及次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诱导布洛芬分子损伤。势能面计算表明:羟自由基抽取苯...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色散校正的WB97X-D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羟自由基抽取苯环、亚甲基及次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诱导布洛芬分子损伤。势能面计算表明:羟自由基抽取苯环上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的能垒基本相同,大约为123.0 kJ/mol,损伤的布洛芬分子可以修复;羟自由基抽取亚甲基上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的能垒也基本相同,大约为100.0 kJ/mol,损伤的布洛芬分子较难修复;羟自由基抽取次甲基的氢原子的能垒是68.4 kJ/mol,损伤的布洛芬分子不能修复。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抽取次甲基的氢原子诱导布洛芬分子损伤的反应具有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损伤 羟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微扰理论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氨酸分子的构象转变及水分子与羟基自由基的催化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闫红彦 王佐成 +3 位作者 佟华 李鑫峡 张丹 孙双双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5-646,共12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论的MP2方法,研究苏氨酸分子构象转变机制以及水分子与羟基自由基对氢迁移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S-苏氨酸向R-别苏氨酸的构象转变反应有4个通道,R-别苏氨酸向R-苏氨酸与S-苏氨酸向S-别苏氨酸的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论的MP2方法,研究苏氨酸分子构象转变机制以及水分子与羟基自由基对氢迁移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S-苏氨酸向R-别苏氨酸的构象转变反应有4个通道,R-别苏氨酸向R-苏氨酸与S-苏氨酸向S-别苏氨酸的构象转变反应各有1个通道;S-苏氨酸向R-别苏氨酸构象转变反应的最高能垒为250.2kJ/mol;R-别苏氨酸向R-苏氨酸构象转变反应的最高能垒为335.0kJ/mol;S-苏氨酸向S-别苏氨酸构象转变反应的最高能垒为359.6kJ/mol;2个水分子构成的链及水分子/羟基自由基构成的链对质子迁移反应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使S-苏氨酸向R-别苏氨酸构象转变反应的高能垒分别降为128.3kJ/mol和108.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苏氨酸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尺寸和手性对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限域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佐成 梅泽民 +1 位作者 闫红彦 邹晓威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1-801,共11页
用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g*:UFF)方法,考察扶椅型单壁碳纳米管SWCNT(5,5),(6,6),(7,7)、锯齿型SWCNT(9,0),(10,0),(11,0)和螺旋型SWCNT(8,2),(8,3),(8,4),(9,1),(9,2),(9,3)中的α-Ala分子结构和手性转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体相比... 用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g*:UFF)方法,考察扶椅型单壁碳纳米管SWCNT(5,5),(6,6),(7,7)、锯齿型SWCNT(9,0),(10,0),(11,0)和螺旋型SWCNT(8,2),(8,3),(8,4),(9,1),(9,2),(9,3)中的α-Ala分子结构和手性转变机制.结果表明:与单体相比,当α-Ala分子限域在直径小的SWCNT中时,其C—C—C键角、C—C—N—C二面角和H—N—H键角增加较大,其他结构参数值略有增减;只存在H先在羧基内转移,手性碳上的H再以羰基11O为桥梁转移的反应通道;当α-Ala分子限域在SWCNT(5,5),(9,0),(8,2),(9,1)中时,羧基内H转移和H从手性碳转移到羰基的能垒较低;α-Ala分子限域在SWCNT中的H转移反应能垒随管径的减小而降低;不同手性的SWCNT对H转移反应能垒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Α-丙氨酸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ONIO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与扶手椅型SWCNT复合环境下α-Ala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大春 闫红彦 +2 位作者 王佐成 梅泽民 佟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2-901,共10页
采用组合量子化学ONIOM方法,基于氨基作为氢迁移桥梁,考察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与水复合环境下α-丙氨酸分子(α-Ala)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果表明:基于氨基作为氢迁移桥梁的手性转变反应有a和b两个通道,其中通道a最具优势;水与扶手椅型SWCN... 采用组合量子化学ONIOM方法,基于氨基作为氢迁移桥梁,考察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与水复合环境下α-丙氨酸分子(α-Ala)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果表明:基于氨基作为氢迁移桥梁的手性转变反应有a和b两个通道,其中通道a最具优势;水与扶手椅型SWCNT复合环境对氢迁移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SWCNT(8,8)的限域环境下,3个水分子构成的链使主反应通道的决速步骤能垒从裸反应的266.1kJ/mol降至117.8kJ/mol.表明SWCNT(8,8)与水构成的复合环境可作为实现α-Ala手性转变的理想纳米反应器,生命体内α-Ala分子可在类似的纳米环境实现旋光异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转变 Α-丙氨酸 碳纳米管 ONIOM方法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约束关系的高效的行程规划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鲍金玲 杨晓春 +1 位作者 王斌 王佳英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02-2707,共6页
行程规划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这一服务的帮助来确定最优的行程路线.假如用户指定了源点和终点,并且限制了旅行的时间,该如何帮助用户规划一条人气最高的旅游路线呢?已有的方法是按照路线上包含的景... 行程规划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这一服务的帮助来确定最优的行程路线.假如用户指定了源点和终点,并且限制了旅行的时间,该如何帮助用户规划一条人气最高的旅游路线呢?已有的方法是按照路线上包含的景点全部游玩的规则进行规划,而在上述需求中,如果还是按照这种规则规划,那么可能找不到事实上存在的满足条件的路线.但是如果在路径规划时按照时间花费和景点人气去确定每个景点是游玩还是越过,就可能会找到一条满意的路线,可是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路径搜索的代价.求解这类的最优路径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基于现有知识,已有的处理方法并不能有效的降低那一部分增大的搜索代价.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搜索的准确性,又提出了两个改进的算法.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在很高的执行效率下找到近似的最优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关系 路径搜索 行程规划 获益分数 代价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做质子迁移桥梁亮氨酸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晓波 李晨洁 +4 位作者 王佐成 喻小继 闫红彦 杨晓翠 佟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2,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2条通道a和b,分别是质子H只以氨基和以羰基与氨基顺次为桥,从手性碳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结构分析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对标题反应进行了研究。反应通道研究发现:标题反应有2条通道a和b,分别是质子H只以氨基和以羰基与氨基顺次为桥,从手性碳的一侧迁移到另一侧。结构分析表明:过渡态a TS2·2H_2O分子内的7元环结构基本共面,7元环结构的各个氢键角接近平角。势能面计算表明:a是主反应通道,决速步自由能垒为249.5 k J·mol^(-1),由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产生;2个水分子作H迁移媒介,同时考虑连续介质模型的水溶剂化效应时,决速步自由能垒降到113.2 k 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5.85×10^(-8)s^(-1);水溶剂化效应使氨基异构反应的能垒从裸反应的13.4 k J·mol^(-1)升高到19.3 k J·mol^(-1)。结果表明:水溶剂化效应对非质子迁移的异构反应具有阻碍作用;水分子的催化和水溶剂化效应的共同作用,使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迁移反应的能垒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亮氨酸 自洽反应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自主寻迹小车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玲 张强 李雪梅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8,共7页
智能小车的测控系统是小车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灵敏完备的测控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智能小车运行的稳定性,介绍了智能自主寻迹小车测控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软硬件设计过程。以飞思卡尔M9S12XS128微处理器作为小车的控制核心,采用红外光电传... 智能小车的测控系统是小车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灵敏完备的测控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智能小车运行的稳定性,介绍了智能自主寻迹小车测控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软硬件设计过程。以飞思卡尔M9S12XS128微处理器作为小车的控制核心,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采集路径信息,微处理器根据路径信息和小车当前状态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方式对驱动电机和舵机进行控制。优良的控制算法对智能小车寻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文中采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策略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利用双P控制算法控制智能小车舵机的转向;测试结果表明,智能小车运行快速平稳,能够自主准确寻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小车 测控系统 模糊PID控制 双P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分子内单氢键的气相丝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大春 王佐成 +3 位作者 高峰 闫红彦 庄严 杨晓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1-478,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D3方法和从头算的MP2方法,在MP2/6-311++G(2df,2pd)∥B3LYP-D3/6-31+G(d,p)双水平下对气相丝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进行研究.对反应通道的研究表明:气相丝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反应有a、b、c、d、e和f 6个通道,a...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D3方法和从头算的MP2方法,在MP2/6-311++G(2df,2pd)∥B3LYP-D3/6-31+G(d,p)双水平下对气相丝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进行研究.对反应通道的研究表明:气相丝氨酸分子的旋光异构反应有a、b、c、d、e和f 6个通道,a和b通道是羧羟基旋转接着羧基内质子转移后(b通道还要经过R-基上的羟基旋转异构)α-氢以氨基氮为桥梁转移,c和e通道是羧羟基旋转后α-氢分别以氨基氮和羰基氧为桥梁转移,d通道是α-氢直接以氨基氮为桥梁转移,f通道是α-氢以羰基氧和氨基氮联合为桥梁转移.对势能面的计算显示:a和b通道具有优势,这2个通道的决速步能垒分别是247.37和249.29kJ/mol.结果表明孤立的丝氨酸分子很难旋光异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 旋光异构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从头算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蛋氨酸分子旋光异构机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峰 姜丽莎 +3 位作者 闫红彦 杨晓翠 王佐成 佟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2-1019,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研究两种最稳定构型的蛋氨酸分子(Met)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旋光异构反应.结果表明: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蛋氨酸分子旋光异构反应有2条通道a和b;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和微扰理论的MP2方法,研究两种最稳定构型的蛋氨酸分子(Met)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旋光异构反应.结果表明:基于氨基作为质子迁移桥梁的蛋氨酸分子旋光异构反应有2条通道a和b;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决速步骤为第1基元反应,自由能垒为264.2kJ/mol,由质子从手性C直接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产生;构型2的主反应通道也为通道a,决速步骤为第2基元反应,自由能垒为266.1kJ/mol,由羧基异构后质子从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产生;两种构型的Met分子旋光异构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3.04×10^(-34),1.41×10^(-34)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旋光异构 手性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约束的人气最优路径搜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鲍金玲 王斌 +1 位作者 刘刚 杨晓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3,共5页
当旅游景点数目庞大,而限定时间不足以访问任何路径中的所有景点时,现有的搜索方法找不到事实上存在满足条件的路线.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最优路径近似搜索算法PSScaling,使用修整参数δ,将景点的人气分数调整为一个整数,然后利用路径标签... 当旅游景点数目庞大,而限定时间不足以访问任何路径中的所有景点时,现有的搜索方法找不到事实上存在满足条件的路线.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最优路径近似搜索算法PSScaling,使用修整参数δ,将景点的人气分数调整为一个整数,然后利用路径标签上缩放后景点的人气分数和子路径的时间代价选择最优的子路径向终点扩展,在同一路径中挑选最佳的访问景点组合.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在很高的执行效率下找到近似的最优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置的服务 行程规划 时间约束 最优路径搜索 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诱导的苯丙氨酸分子损伤机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宇 庄严 +4 位作者 姜春旭 刘薛涛 陶思宇 佟华 王佐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5-715,共11页
在MP2/SMD/6-311++g(3df, 2pd)//WB97X-D/SMD/6-311++G(d, p)理论水平上,研究了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诱导的苯丙氨酸分子的损伤机理。研究发现,羟自由基(水分子簇)抽取α-氢、β-氢、苯环-氢以及羟自由基与苯环加成均可致苯丙氨酸分子... 在MP2/SMD/6-311++g(3df, 2pd)//WB97X-D/SMD/6-311++G(d, p)理论水平上,研究了水液相环境下羟自由基诱导的苯丙氨酸分子的损伤机理。研究发现,羟自由基(水分子簇)抽取α-氢、β-氢、苯环-氢以及羟自由基与苯环加成均可致苯丙氨酸分子损伤。势能面计算表明,羟自由基(水分子簇)抽取α-氢和β-氢的最低能垒分别为68.4和89.3 kJ·mol^-1,羟自由基抽取苯环-氢的最低能垒为111.6 kJ·mol^-1,羟自由基加成到苯环不同位点碳的能垒大约在106.5~110.2 kJ·mol^-1,羟自由基(水分子簇)抽α-氢和β-氢是显著的放热反应。结果表明,羟自由基(水分子簇)抽取α-氢是苯丙氨酸分子损伤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损伤 羟自由基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丙氨酸限域在不同尺寸的扶椅型单臂碳纳米管内的手性转变机制——基于氨基做质子转移桥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萍 闫红彦 +1 位作者 梅泽民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的方法,在ONIOM(MP2/6-311++G(3df,3pd):UFF)//ONIOM(B3LYP/6-31+G(d,p):UFF)理论水平,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扶椅型单壁碳纳米管内,α-丙氨酸基于氨基做质子转移桥梁实现手性转变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在... 采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的方法,在ONIOM(MP2/6-311++G(3df,3pd):UFF)//ONIOM(B3LYP/6-31+G(d,p):UFF)理论水平,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扶椅型单壁碳纳米管内,α-丙氨酸基于氨基做质子转移桥梁实现手性转变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在不同尺寸的扶椅型SWCNT内,手性转变反应均有a和b两个通道,a通道是手性C上的质子转移只以氨基上的N为桥;b通道是手性C的质子转移以羰基O和氨基N顺次为桥。势能面计算表明:SWCNT的孔径越小,反应能垒越低;在SWCNT(5,5)内,a通道最高能垒为198.7 k J·mol^(-1),比单体在此通道的最高能垒266.1 k J·mol^(-1)明显降低,b通道最高能垒为285.0 k J·mol^(-1),比单体在此通道的最高能垒326.6 k J·mol^(-1)也有明显的降低。结果表明:生命体内α-丙氨酸在纳米生物通道的手性转变过程主要是以氨基为质子转移桥梁实现;较小尺寸的纳米管反应器对α-丙氨酸手性转变反应的限域催化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转变 Α-丙氨酸 碳纳米管 密度泛函理论 ONIOM方法 微扰论 过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S-异亮氨酸向R-别异亮氨酸的旋光异构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萍 李晨洁 +3 位作者 王佐成 闫红彦 杨晓翠 佟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2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及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气相S-异亮氨酸向R-别异亮氨酸的旋光异构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该反应有a,b,c 3个通道,在通道a和c实现旋光异构反应需经过3个基元反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及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气相S-异亮氨酸向R-别异亮氨酸的旋光异构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该反应有a,b,c 3个通道,在通道a和c实现旋光异构反应需经过3个基元反应,在通道b实现旋光异构反应需经过4个基元反应;a为主反应通道,决速步骤Gibbs自由能垒为255.0kJ/mol,由质子从α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产生,决速步骤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25×10-32 s^(-1);水溶剂效应使决速步骤能垒降至114.1kJ/mol,反应速率常数增至2.73×10-7 s^(-1),即水环境对S-异亮氨酸旋光异构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旋光异构 异亮氨酸 别异亮氨酸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理论 自洽反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分子几种稳定构型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佐成 李晨洁 +2 位作者 董丽荣 闫红彦 佟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117,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组氨酸分子3种最稳定构型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发现标题反应有a、b、c 3条通道,对于构型1和2,a是手性碳上的质子先以氨基为桥迁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组氨酸分子3种最稳定构型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发现标题反应有a、b、c 3条通道,对于构型1和2,a是手性碳上的质子先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羟基异构后手性碳上的质子再以氨基为桥迁移,c是以羧基和氨基联合作桥实现质子迁移.对于构型3,a是质子只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质子顺次以羰基与氨基为桥迁移,c是质子顺次以羧基和氨基为桥迁移.计算表明:构型1和2的主反应通道都是b,决速步自由能垒分别为250.8和251.7kJ·mol-1,来源于羟基异构后的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构型3的主反应通道是a,决速步自由能垒为250.8kJ·mol-1,来源于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水溶剂效应使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决速步自由能垒降到109.1kJ·mol-1.说明水环境对组氨酸的旋光异构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微扰理论 自洽反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