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的起源利用和保护
1
作者 HH班巴洛夫 祖文辰 赵红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高度地概括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泥炭沼泽的影响,亦研究了白俄罗斯泥炭沼泽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白俄罗斯 沼泽地 利用 保护 泥炭沼泽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位泥炭形成时代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冷雪天 王升忠 +1 位作者 王树生 С.Г.别林格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成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成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与全新世气候期以及几次重要气候事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泥炭 古气候 湿润期 泥炭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植物残体分解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白燕 张晓萍 Η.Η.班巴洛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次是芦苇、针叶松、赤杨和棉花莎草,泥炭藓残体分解得最慢.野外条件下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较实验条件慢,藓类植物的分解速率,野外较室内低30%~60%,其它植物低6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植物残体 分解速率 有机质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沼泽起源及其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则有 曹雨 +1 位作者 王铁林 H.H.班巴洛夫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88-96,共9页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表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 通过对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典型泥炭沼泽的考察研究,从泥炭沼泽形成环境和泥炭层特征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道莫日里契科、萨弗斯克-莫赫和金川、哈尼四处泥炭沼泽的地表形态、植被类型以及泥炭剖面结构,泥炭类型等的异同性,提出泥炭沼泽形成实质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生物循环与地质循环过程中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同时,泥炭沼泽的形成还与两地区特有的冰川和火山作用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起源 发育 沼泽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沼泽的形成环境与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冷雪天 С.Г.别林格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0-97,共8页
通过对中国东北、白俄罗斯以及西西伯利亚等地高位沼泽自然环境的剖析,探讨高位沼泽环境的控制因素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指出高位沼泽环境的形成,受控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高位沼泽 形成机制 沼泽 形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