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李文博 赖勇 +1 位作者 孙希文 王保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65-2176,共12页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受 EW 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阶段石英-黄铁矿,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变形、破碎;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充填胶结早阶段变形、破碎的石...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受 EW 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阶段石英-黄铁矿,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变形、破碎;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充填胶结早阶段变形、破碎的石英角砾和黄铁矿裂隙;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细脉,穿切早中阶段脉体和矿物组合。冷热台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阶段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48℃~380℃,盐度为4.34%~6.59%,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60℃,盐度为3.23%~4.18%NaCl eqv;中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5℃~241℃,盐度为2.90%~4.18%NaCl eqv,与早阶段次生流体包裹体一致;晚阶段石英细脉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7℃~181℃,盐度为0.50% ~2.00%NaCl 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为 CO_2、CH_4和 N_2。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富 CO_2的流体,当这种流体到达剪切带时,由于压力骤然降低发生以 CO_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过饱和,成矿物质快速沉淀下来形成矿床。白乃庙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确证了造山型铜矿的存在并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铜矿 白乃庙铜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含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阁 申萍 +3 位作者 潘鸿迪 曹冲 冯浩轩 周满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44-3165,共22页
白乃庙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南缘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由南、北两个矿带组成,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白乃庙组绿片岩中。本文分析了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南、北矿... 白乃庙矿床是中亚造山带东南缘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由南、北两个矿带组成,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白乃庙组绿片岩中。本文分析了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锆石U-Pb年龄及其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南、北矿带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U,K,L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等),稀土配分模式均呈现明显的右倾型特点;此外,北矿带斑岩较南矿带斑岩更亏损Ba,Sr,P等元素,显示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更高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出露有前寒武纪基底,表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白乃庙含矿斑岩具有较低的Mg#(0.37~0.49),较高的Th/Ta值(15.4~58.7)和较低的Nb/U(1.2~4.63),指示了原始岩浆侵位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南、北矿带含矿斑岩锆石微量元素均表现出明显富集重稀土的特征,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0.068和0.064,同时具有中度的负铕异常(δEu平均值分别为0.81和0.64)和强烈的正铈异常(Ce4+/Ce3+平均值分别为31和181),锆石结晶温度平均值分别为807℃和729℃。由于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更高的氧逸度条件,并且更接近斑岩矿化中心,指示其为白乃庙矿床的成矿岩体,而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是含矿岩体。南、北矿带含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37.3±2.9 Ma和444.8±3.4 Ma,且与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437Ma和445Ma较为一致,指示白乃庙矿床斑岩矿化的时间约为445~438Ma。矿床的叠加矿化发生在区域变质作用之后,以发育大量未变形的石英-硫化物脉型矿石为特征。白乃庙铜金矿床属斑岩-叠加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乃庙铜金矿 锆石 U-PB年龄 微量元素 Ce4+/C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