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水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3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4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4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研究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神经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徐云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0期3711-371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11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接受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接...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人民医院11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接受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血肿清除术,研究组接受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7.28%)低于常规组(21.82%),NIHSS、ADL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镜 经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层入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9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采用超声引导的价值。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开展手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无超声相关感染,无超声探头引发的继发神经功能损伤、脑出血、脑损伤。在超声实时监测下,均...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采用超声引导的价值。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开展手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无超声相关感染,无超声探头引发的继发神经功能损伤、脑出血、脑损伤。在超声实时监测下,均可完成肿瘤病变的良好定位。病变位置:A组4例,B组26例,C组0例。病变切除程度:近全切除3例,完全切除27例。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可对肿瘤实时定位,对保障手术成功实施,避免复发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微创手术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成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55-157,21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23例患者在发病后7h内手术,为研究组,其中26例患者在发病后7~72h内手术为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23例患者在发病后7h内手术,为研究组,其中26例患者在发病后7~72h内手术为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比较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疗效优良率56.5%,对照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疗效生活可自理的比例63.6%,对照组29.2%(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高血压脑病患者在超早期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不增加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钻孔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不同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成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7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36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其中21例患者采用可调压管进行分流,15例患者采用非可调压分流管分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36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其中21例患者采用可调压管进行分流,15例患者采用非可调压分流管分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调压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非调压组(P<0.05)。调压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调压组(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压分流管 非可调压分流管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水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148-1149,共2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在登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肌力水平... 目的探究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在登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肌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及肌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出血 偏瘫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7%(26/10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40/64);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5,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疗法在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方面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云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出院时ADL评分<60分的患者日常生...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出院时ADL评分<60分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P<0.05),而出院时ADL评分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患者的年龄、出院时ADL评分是影响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年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水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2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84例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在这两... 目的 :探讨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84例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为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上,为优质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效果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分。结果 :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均较接受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优质组患者Barthel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治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1483-1484,共2页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的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脑缺血区新生血管情况、影像检查结果及随访记录对该术的治... 目的探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的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脑缺血区新生血管情况、影像检查结果及随访记录对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术后无复发现象,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脑缺血症状完全改善或者明显改善。8例患者术后进行DSA复检,每个骨孔均有向颅内生长的新血管生成。3例出血型患者手术治疗后未出现再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并发症状轻微,经简单处理出院时恢复正常。结论多点钻孔硬脑膜翻转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硬脑膜翻转贴敷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分析
11
作者 徐云峰 于德强 张成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救良治的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两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 目的探讨影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救良治的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两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GCS 6~8分、GCS 3~5分、瞳孔异常、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术前血糖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结论影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受伤至手术时间、GCS 6~8分、GCS 3~5分、瞳孔、术前中线移位、术前基地池形态、术前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