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A15_(Ⅱ)在小鼠肿瘤微环境中促进巨噬细胞极化抗肝癌
1
作者 余焱霞 张远 +1 位作者 王艳玲 蔡亦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肿瘤的转归密切相关,探索刚地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分子(GRA15_(Ⅱ))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φ)极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肝细胞癌小鼠,注射LV-gra15_(Ⅱ)重组慢病毒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肿瘤的转归密切相关,探索刚地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分子(GRA15_(Ⅱ))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φ)极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肝细胞癌小鼠,注射LV-gra15_(Ⅱ)重组慢病毒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法、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显示,GRA15_(Ⅱ)可在体外诱导M2样Mφ向M1表型偏移。而且,在荷瘤小鼠注射LV-gra15_(Ⅱ)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GRA15_(Ⅱ)主要通过TRAF6途径激活NF-κB,诱导TAM从M2向M1偏移,且NO、IL-12、TNF-α的表达上调,发挥Th1免疫应答。GRA15_(Ⅱ)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此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实验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致密颗粒蛋白 肝细胞癌 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肌动蛋白抗原表位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
作者 庄宝灿 朱进进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 制备弓形虫肌动蛋白(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BepiPred 1.0 Server在线分析设计TgActin抗原表位,并与多种属Actin进行同源比对,选取并合成高特异性多肽片段序列免疫新西兰兔。末次免疫后收集兔血清并使用Protein G纯化抗体,SDS-PAGE检测抗体纯度,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分析抗体的特异性及TgActin表位抗体作为内参抗体的可能性,免疫荧光观察胞内速殖子形态。结果显示,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128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体特异性识别弓形虫Actin,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gActin表位抗体可以标记纳虫泡内速殖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TgActin多肽表位抗体,可用做弓形虫蛋白检测的内参抗体及其在细胞内的免疫荧光检测,为后续弓形虫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肌动蛋白 表位抗体 内参抗体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MIC1、MIC6和ROP18混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3
作者 李虎 朱进进 +2 位作者 李婧旸 韩成建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 为评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MIC6和棒状体蛋白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我们将重组表达的MIC1、MIC6和ROP18三种蛋白进行不同的组合,并联合弗氏佐剂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用ELISA技术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以及免疫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培养上清中各细胞因子的水平,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最后一次免疫后,用弓形虫WH3强毒株攻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PBS组相比,蛋白免疫组产生高滴度的IgG和IgG亚型(IgG1和IgG2a)抗体,滴度可高达1∶128000。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升高,并且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免疫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其中MIC6-ROP18组延长时间最长(P<0.01)。MIC1、MIC6和ROP18组成的重组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中MIC6-ROP18蛋白组合的免疫保护效果更为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本研究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疫苗 重组蛋白 MIC1 MIC6 ROP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酮对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肝损伤中铁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
4
作者 刘敏 高南南 +1 位作者 王崇 蔡亦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服用去铁酮(DFP)后,肝脏中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和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情况,探讨DFP治疗弓形虫慢性感染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control+DFP组、TgCt... 目的观察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服用去铁酮(DFP)后,肝脏中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和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情况,探讨DFP治疗弓形虫慢性感染所致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control+DFP组、TgCtWh6组、TgCtWh6+DFP组,每组6只,control组无菌灌胃PBS;TgCtWh6+DFP组每日灌胃50μg/kg DFP,TgCtWh6组灌胃20个弓形虫包囊,TgCtWh6+DFP组灌胃20个弓形虫包囊且每日灌胃50μg/kg DFP,饲养45 d后处死小鼠并取其肝脏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IFN-γ、铁蛋白重链(Fth)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小鼠肝脏中铁、锰和锌的组织留存水平增高,在服用DFP后其肝脏中铁元素含量明显下调(P<0.01),与TgCtWh6组相比,TgCtWh6+DFP组在服用DFP后肝脏中Fth含量下调(P<0.01),铁代谢紊乱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肝脏中IFN-γ含量明显下调(P<0.01),肝脏的炎症反应也有所减轻。结论DFP可以有效改善小鼠弓形虫感染后肝脏中的铁代谢紊乱及减轻肝脏的炎症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铁酮 铁代谢 肝损伤 铁蛋白 弓形虫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洁 王旗 +9 位作者 杨小迪 孙希萌 汪瑞 姜辉 王守祥 张敏 魏明 夏惠 陈兴智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Hypericin,Hy)对小鼠巨噬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抑制作用,为抗弓形虫天然药物的筛选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建立体外Mφ感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RH-GFP)速殖子模型,观察不同剂量Hy的最佳作用效果。实验分4组:(1)A组(对照组),不加Hy;(2)B组(Mφ感染RH-GFP+100μg/mL Hy);(3)C组(Mφ感染RH-GFP+200μg/mL Hy);(4)D组(Mφ感染RH-GFP+400μg/mL Hy),分别在培养1、2和3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计数感染的Mφ和游离速殖子在各药物浓度及各时间点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y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Mφ内速殖子数量明显减少,游离速殖子数量也显著减少,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经药物组不同浓度Hy作用后,游离/Mφ内弓形虫的比值逐渐升高,至400μg/mL剂量作用3h后开始下降,游离与胞内速殖子比例的差异在同一时间段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作用1h或2h各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作用3h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同一药物浓度下在孵育1、2和3h后效果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Hy作用时间延长,虫体逐渐出现肿胀,胞膜与基质之间空隙明显,空泡形成且增多、变大,胞膜断裂,内部结构溶解溢出。结论体外实验初步显示Hy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增强对Mφ内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宿主细胞感染率,且对胞外速殖子有一定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刚地弓形虫 巨噬细胞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Chinese 1基因型虫株感染对小鼠海马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崇 蔡亦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TgCtwh3和TgCtwh6虫株对小鼠海马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Ctwh3感染组、TgCtwh6感染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PBS;TgCtwh3感染组腹腔注射4000... 目的观察弓形虫Chinese 1优势基因型TgCtwh3和TgCtwh6虫株对小鼠海马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6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gCtwh3感染组、TgCtwh6感染组,每组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PBS;TgCtwh3感染组腹腔注射4000个TgCtwh3速殖子,饲养6 d;TgCtwh6感染组灌胃20个TgCtwh6包囊,饲养6周。所有动物经取材、制片,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Ctwh3感染组海马体细胞出现核皱缩坏死,胞质、轴突肿胀,细胞器消失,轴索断裂等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TgCtwh6感染组海马体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嵴断裂消失、膜破裂,脂褐素沉积,高尔基体扩张等病理变化。结论TgCtwh3和TgCtwh6感染小鼠均出现海马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TgCtwh3感染组多表现为不可逆的细胞坏死,而TgCtwh6感染组表现出线粒体结构破坏为主的慢性细胞损伤,这为探讨弓形虫脑病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海马 超微结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K-1通过软骨破坏和炎性疼痛传导参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慧欣 白苗苗 +4 位作者 沈振国 季华锋 张政 邢田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大鼠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炎(TMJ-OA)中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TMJ-OA组,TMJ-OA组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Control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von-Frey测... 目的探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大鼠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炎(TMJ-OA)中的作用。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TMJ-OA组,TMJ-OA组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Control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von-Frey测量头部退缩阈值(HWT)评估疼痛行为;苏木精伊红(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TMJ组织学结构变化;qRT-PCR检测大鼠髁突软骨(MCC)中SGK-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介素(IL)-1β、环氧合酶(COX-2)mRNA表达。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TG)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检测TG中SGK-1、COX-2 mRNA的表达。结果MIA关节腔内注射28 d可引起大鼠头退缩阈值(HWT)降低,MCC及软骨下骨结构紊乱,TG神经纤维空泡样变。qRT-PCR检查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MJ-OA组大鼠MCC和TG组织中SGK-1表达升高(P<0.05)。结论SGK-1可能通过关节局部软骨破坏和炎性疼痛传导两种途径参与TMJ-OA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三叉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冬青酸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彩梅 束军 +1 位作者 郑江霞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82-1789,共8页
目的观察铁冬青酸(RA)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溶剂组和20、40、60、80μmol/L铁冬青酸实验组。使用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 目的观察铁冬青酸(RA)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溶剂组和20、40、60、80μmol/L铁冬青酸实验组。使用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水平迁移能力;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A549和PC9细胞的纵向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的蛋白表达量,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JAK2和STAT3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RA作用于肺腺癌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活力下降(P<0.05),肺腺癌细胞的迁移面积减少(P<0.05),穿过聚碳酸酯膜和基质胶的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细胞上清液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JAK2和STAT3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的降低呈浓度依赖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溶剂组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活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在体外实验中对于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JAK2/STAT3通路的负向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冬青酸 人肺腺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酪氨酸蛋白激酶2 转录激活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良姜素对于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汪新 束军 +1 位作者 代丽丽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2-121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高良姜素(Ga)对于人肺腺癌A549、PC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PC9细胞,并分为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0药对照组)和实验组(Ga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μmol/L)。使用CCK-...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高良姜素(Ga)对于人肺腺癌A549、PC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PC9细胞,并分为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0药对照组)和实验组(Ga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μmol/L)。使用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生化检测各组细胞乳酸(LD)生成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ATP生成量;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E-钙黏蛋白(E-cad)和N-钙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CCK-8实验表明,Ga作用于肺腺癌细胞后,细胞出现一定的增殖抑制现象。细胞划痕实验表明,Ga作用于肺腺癌细胞后,细胞出现一定的迁移抑制现象。生化检测实验表明,Ga作用于肺腺癌细胞后,LD生成量、LDH活性及ATP生成量均出现降低现象。ELISA法表明,Ga作用于肺腺癌细胞后,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E-cad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N-cad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Ga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抑制肺腺癌A549、PC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并且有可能系通过抑制糖酵解及上皮间质转化(EMT)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表位肽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进进 程正阳 余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设计并制备兔抗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的特异性表位肽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应用。运用在线蛋白质分析软件Bepi Pred 1.0 Server预测和分析ROP18的抗原表位,人工合成选定的两段优势表位肽,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后分别免疫新西兰兔制备... 设计并制备兔抗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的特异性表位肽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应用。运用在线蛋白质分析软件Bepi Pred 1.0 Server预测和分析ROP18的抗原表位,人工合成选定的两段优势表位肽,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后分别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ROP18血清,通过ELISA鉴定其效价,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并将这两种抗体应用于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间接ELISA结果显示两种抗体效价分别为1∶16 000、1∶64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种抗体均能够特异性识别弓形虫速殖子中的内源性天然ROP18蛋白和外源重组ROP18蛋白;免疫荧光检测到ROP18定位于弓形虫速殖子顶端及感染细胞的纳虫泡膜上;免疫共沉淀未能成功下拉目标蛋白。成功获得ROP18的两种表位肽多克隆抗体,效价高且特异性强,并成功应用于免疫荧光定位,为进一步探究ROP18在弓形虫中的功能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ROP18 免疫荧光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势基因型弓形虫Wh3株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偏移极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芳芳 王聪 +1 位作者 罗庆礼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目的研究弓形虫Wh3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偏移分化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Wh3株、RH株和ME49株,感染人巨噬细胞THP-1,感染后6、24 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巨噬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 目的研究弓形虫Wh3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诱导巨噬细胞偏移分化情况。方法获取弓形虫Wh3株、RH株和ME49株,感染人巨噬细胞THP-1,感染后6、24 h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巨噬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GF-β等细胞因子浓度。qRT-PCR分析M1/M2相关基因iNOS、Arginase-1和TNF-α、IL-12、TGF-β、IL-10等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巨噬细胞iNOS和Argin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发现弓形虫ME49株感染巨噬细胞6、24 h后,IL-6和TNF-α含量最高(P<0.01);弓形虫RH株感染后IL-10和TGF-β含量最高(P<0.01);弓形虫Wh3株感染后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含量介于RH株和ME49株之间(P<0.01)。感染ME49株弓形虫的巨噬细胞24 h后iNOS转录水平及感染6、24 h后TNF-α和IL-12转录水平均升高(P<0.001);RH株感染6、24 h后巨噬细胞的IL-10和Arginase-1的转录水平及感染6 h后TGF-β转录水平升高(P<0.05);同样发现弓形虫Wh3株介于RH株和ME49株之间。Western blot测定iNOS、Arginase-1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在感染Wh3株和ME49株弓形虫24 h后,iNOS蛋白表达增高(P<0.0001),而在感染RH株24 h后,Arginase-1表达量升高(P<0.001)。结论弓形虫Wh3株感染后,巨噬细胞表现出介于M1和M2之间的极化方向,且更接近于M2极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经典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老素在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中的作用
12
作者 杨旭晗 杨菲 +1 位作者 沈际佳 刘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早老素在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及产卵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后16、18、24 d后虫体,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在上述3个阶段表达;从感染后28 d雌虫中分离卵巢,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在卵巢的表达量。... 目的探讨早老素在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及产卵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后16、18、24 d后虫体,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在上述3个阶段表达;从感染后28 d雌虫中分离卵巢,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在卵巢的表达量。体外培养28 d雌雄合抱的成虫,应用siRNA对早老素进行干扰,10 d后,观察早老素被敲降后对血吸虫产卵量,雌雄合抱及生殖系统的影响。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早老素在24 d雌虫表达量明显上调,同时证实该基因在卵巢组织高表达。当早老素被敲降后,雌雄合抱率和雌虫的产卵量也有明显下降。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和Mock组,RNA干扰组的生殖细胞减少,生殖系统形态出现异常。结论早老素在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和产卵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早老素 RNA干扰 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与山村青少年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组学差异的研究
13
作者 沈续航 苏时雨 +2 位作者 关静 沈继龙 陈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2-1956,共5页
目的调查城市与山村青少年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差异,探究不同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的青少年肠道微生态及其对健康的意义,旨在指导青少年建立更为科学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方法收集合肥市中学生粪便标本(n=14)和绩溪县山村中学生粪便标本(... 目的调查城市与山村青少年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差异,探究不同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的青少年肠道微生态及其对健康的意义,旨在指导青少年建立更为科学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方法收集合肥市中学生粪便标本(n=14)和绩溪县山村中学生粪便标本(n=18),两组学生年龄均在13.0~13.5岁。对粪便样本进行16S核糖体DNA鉴定(16S rDNA)、非靶向代谢产物检测(LC-MS),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城乡两地青少年肠道菌群差异显著,城市学生以Lachnoclostridium菌、粪厌氧棒状杆菌(Anaerostipes)菌属占优势,这些细菌占比增高与肠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郁症等疾病有关;而在山村青少年,优势细菌是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 UCG-002)、巴恩斯菌属(Barnesiella)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等,这些细菌与胆汁酸、短链脂肪酸、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分解等代谢相关,对维持免疫平衡和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两组代谢产物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血小板激活、5-羟色胺代谢、维生素吸收、初级胆汁酸代谢等通路上。结论城市和山村青少年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具有显著差异;山村青少年因生活饮食方式更合理而拥有更健康的肠道菌群分布和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人群 青少年 肠道菌群 16S rDNA LC-MS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
14
作者 戴冰心 龚澧 +2 位作者 杨旭晗 沈际佳 刘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1,共6页
目的观察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中的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及相关胶原蛋白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于感染后第6、9、12周剖杀小... 目的观察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中的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及相关胶原蛋白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于感染后第6、9、12周剖杀小鼠,收集其血清和肝脏标本;以HE和天狼星红两种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并评价小鼠肝脏纤维化的进展程度;同时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LOXL1、Ⅰ型胶原蛋白(Col1)及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分析其含量的变化;并对血清中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胶原进行测定,以判断胶原交联情况。结果HE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随感染时间延长,小鼠肝纤维化也随之进展,在感染第9周肝纤维化程度最为严重,随后进入慢性肝纤维化期,纤维化程度减轻。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显示,LOXL1和其他纤维化指标表达情况类似,均在感染第9周时表达量明显上调;可溶性胶原含量在感染第9周时达峰值后下降,而不可溶性胶原含量则持续上升。结论LOXL1与血吸虫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纤维交联存在相关关系,可能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 肝纤维化 胶原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噻啶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郑江霞 束军 +2 位作者 汪新 杨彩梅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94-1299,1304,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苯噻啶(Pizotifen)对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和PC9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对照组为培养基直接作用于细胞,溶剂对照组为含有0.1%DMSO的培养基作用于细...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苯噻啶(Pizotifen)对人肺腺癌A549和PC9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和PC9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对照组为培养基直接作用于细胞,溶剂对照组为含有0.1%DMSO的培养基作用于细胞)和实验组(浓度分别为10、20、30、40μmol/L的苯噻啶作用于细胞)。CCK-8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ELISA法检测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CCK-8结果显示,实验组A549和PC9细胞活力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现象,在20、30、40μmol/L浓度组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划痕愈合率小于对照组,苯噻啶浓度越高,划痕愈合率越低(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过小室的肺腺癌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中Wnt3a、β-catenin、MMP-9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并且随着苯噻啶浓度增加,Wnt3a、β-catenin、MMP-9蛋白浓度逐渐降低(P<0.05);实验组细胞中E-cad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并且随着苯噻啶浓度增加,E-cad浓度逐渐增高(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苯噻啶对人肺腺癌A549、PC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弱依赖于苯噻啶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Wnt3a/β-catenin-EMT通路的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噻啶 人肺腺癌 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休眠生存调节子蛋白Rv2628的表达、纯化及其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16
作者 汪欣然 马文潇 +3 位作者 孙菀蔚 宁星语 黄蓉蓉 刘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休眠生存调节子蛋白Rv2628,制备并鉴定其兔多克隆抗体。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v2628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休眠生存调节子蛋白Rv2628,制备并鉴定其兔多克隆抗体。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v2628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次氮基三乙酸(Ni-NTA)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以纯化Rv2628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多克隆抗体,分别利用Western blot法和间接ELISA验证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0a-Rv2628重组载体,IPTG诱导后Rv2628蛋白在大肠杆菌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Ni-NTA层析柱纯化获得高纯度Rv2628蛋白。免疫兔后获得兔抗Rv2628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结合特性,且抗体效价达1∶1093500。结论成功制备高纯度Rv2628蛋白及高效价兔抗Rv2628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休眠生存调节子 Rv2628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ME49株ROP8基因的原核表达优化及功能研究
17
作者 余一然 姚余有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5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为了明确假激酶ROP8在弓形虫抵抗宿主免疫中的作用,我们成功构建弓形虫ROP8原核表达体系并研究了多克隆抗体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根据基因分析结果,在ME49虫株中获得ROP8-C的369 bp的截短片段并克隆入pET28a载体中。将此质粒转化入BL21(... 为了明确假激酶ROP8在弓形虫抵抗宿主免疫中的作用,我们成功构建弓形虫ROP8原核表达体系并研究了多克隆抗体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根据基因分析结果,在ME49虫株中获得ROP8-C的369 bp的截短片段并克隆入pET28a载体中。将此质粒转化入BL21(DE3)感受态大肠杆菌IPTG,诱导并筛选诱导条件,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后获得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显示弓形虫裂解蛋白产生了两个条带,表明以ME49虫株为总DNA模板,成功扩增出369 bp的ROP8截短基因,构建出pET28a-ROP8质粒,经过测序和比对后与基因文库中的蛋白序列完全相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显示,在20 kDa有特异性条带且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L、37℃诱导表达6 h时表达量最高。弓形虫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抑制弓形虫的增殖,可为研究ROP8在弓形虫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其作为疫苗候选分子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假激酶 ROP8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K2调控Ⅰ型干扰素启动子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孙悦 潘利洁 +5 位作者 孙文泽 朱进进 庄宝灿 沈继龙 余莉 曹苑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揭示RLR信号通路中激酶对Ⅰ型干扰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及qRT-PCR实验鉴定出一个可以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酶DAPK2;并对其调控特异性、激酶活性以及调控位置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不同的荧光素... 为揭示RLR信号通路中激酶对Ⅰ型干扰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及qRT-PCR实验鉴定出一个可以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酶DAPK2;并对其调控特异性、激酶活性以及调控位置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不同的荧光素酶启动子以及qRT-PCR试验发现,DAPK2可以特异性地负调控RLR信号通路中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并且主要集中在IRF3介导的通路上,对NF-κB控制的炎症因子无明显调控作用。利用不同阶段的信号蛋白激活IFN-β启动子发现DAPK2的作用位点在VISA和TBK1之间。其激酶活性突变体对RLR通路调控作用的缺失表明DAPK2的调控作用依赖其激酶活性。本研究为DAPK2在未来应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提供了可能的药物靶标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R DAPK2 Ⅰ型干扰素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