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蠓类名录、地理分布及区系分析(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成玉 陈庆红 +4 位作者 薛群力 张有植 虞以新 杨川莉 胡小兵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3-910,共8页
根据1987年以来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西藏已知蠓类种类、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目前已知西藏蠓科昆虫4亚科14属31亚属151种,占我国已知蠓类(约1100种)的13.73%。其中,仅在西藏有分布并以西藏为模式产地的特有种为99种,占西藏已知蠓种的65.... 根据1987年以来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西藏已知蠓类种类、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目前已知西藏蠓科昆虫4亚科14属31亚属151种,占我国已知蠓类(约1100种)的13.73%。其中,仅在西藏有分布并以西藏为模式产地的特有种为99种,占西藏已知蠓种的65.56%。区系分析表明,在所报道的西藏蠓科151种中,古北界15种,占西藏蠓种总数的9.93%,均分布于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东洋界131种,占西藏蠓种总数的86.75%,有105种分布于西南区喜马拉雅亚区,有18种分布于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有8种分布于喜马拉雅亚区和西南山地亚区;两界均有分布的有5种,占西藏蠓种总数的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蠓科 种类名录 地理分布 区系分析 西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的体外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白群华 贾燕 +4 位作者 代兴碧 肖虹 王应雄 杨瑞馥 邱景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5-908,940,共5页
目的应用鼠疫菌全基因组芯片研究大黄抑制鼠疫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液体稀释法测定大黄对鼠疫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10倍MIC作用鼠疫菌30min,提取鼠疫菌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素标记,与芯片杂交,扫描仪扫描,应用SAM软件分析结... 目的应用鼠疫菌全基因组芯片研究大黄抑制鼠疫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液体稀释法测定大黄对鼠疫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10倍MIC作用鼠疫菌30min,提取鼠疫菌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素标记,与芯片杂交,扫描仪扫描,应用SAM软件分析结果。结果获得了大黄作用鼠疫菌的表达谱。大黄作用鼠疫菌的明显差异基因为498个,其中上调基因358个,下调140个。结论蛋白质合成基因、细胞膜相关基因、转运结合蛋白基因以及部分热休克基因的改变是大黄抑制鼠疫菌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大黄 DNA芯片 抗菌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柱蠓名录及柱蠓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家红 刘鉴 虞以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7,F0002,共4页
本文记述了中国已记载的柱蠓名录及其分布,并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柱蠓属一新种翁昂柱蠓Stilobezzia(Stilobezzia)wenganga Yu,Wu and Liu sp.nov.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医学昆虫标本馆。
关键词 柱蠓 名录 新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