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瑞彩 吴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基于以废治废理念,提出了用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的新思路,并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测定了固化淤泥试样的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底渣磨细粉和未研磨的原渣按1∶1比例混合时,具有最优的固... 基于以废治废理念,提出了用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的新思路,并开展了室内试验研究,测定了固化淤泥试样的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底渣磨细粉和未研磨的原渣按1∶1比例混合时,具有最优的固化性能;在最优混合比条件下,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龄期和改良垃圾焚烧底渣掺入比的增加而增大,含水率则相反;当改良垃圾焚烧底渣掺入比为35%时,固化淤泥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58.4 kPa,含水率由67.4%降至38.0%,采用改良垃圾焚烧底渣固化疏浚淤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固化 垃圾焚烧底渣 含水率 无侧限抗压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混凝土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顾磊 戴福旭 +2 位作者 李洪彬 王顺 刘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3,252,共7页
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是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服役面临的普遍而又极易忽略的问题。为研究其磨蚀的关键影响因素与规律,设计了一种低含沙低速射流冲刷试验装置,对6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样开展了4组共计23次长时间冲蚀试验,并且基于试样质量... 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是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服役面临的普遍而又极易忽略的问题。为研究其磨蚀的关键影响因素与规律,设计了一种低含沙低速射流冲刷试验装置,对6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样开展了4组共计23次长时间冲蚀试验,并且基于试样质量磨损量的精确测量,分析了射流特征参数及混凝土关键掺量对混凝土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含沙水流低速冲蚀混凝土的作用可分为法向冲蚀和切向磨削两种作用,速度、面积相同时法向冲蚀的磨损效果高于切向磨削。随着冲刷时间发展,混凝土小时磨损量逐渐降低后趋于某一稳定值。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小时磨损量随着射流冲刷速度和含沙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在大冲刷角度时具有较高的小时磨损量。适当增加硅粉及纤维掺量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冲蚀性能。并最终建立了最优配比混凝土的含沙水流冲蚀预测模型,以期为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评估和性能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小时磨损量 低含沙射流 低速冲蚀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粉质砂土工程特性影响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萍 樊宝云 +3 位作者 董康冉 万金忠 艾英钵 王保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3-2842,共10页
石油烃污染土原位修复技术众多,但不同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粉质砂土工程特性影响的差异性尚不清楚。针对热脱附修复、化学氧化修复和热脱附耦合化学氧化修复3种不同修复技术修复完成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分别开展了相关室内工程特性试验,... 石油烃污染土原位修复技术众多,但不同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粉质砂土工程特性影响的差异性尚不清楚。针对热脱附修复、化学氧化修复和热脱附耦合化学氧化修复3种不同修复技术修复完成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分别开展了相关室内工程特性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对石油烃污染粉质砂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并作定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经热脱附修复完成后的土体整体工程特性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含水率降低、平均孔径增大、抗剪强度和渗透性增加以及压缩性降低;化学氧化修复后土体的工程特性则相对变差,热脱附耦合化学氧化修复对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介于两者之间。进一步分析发现,污染土修复前后各力学指标与其残余石油烃浓度以及含水率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不受修复技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修复技术下污染土各力学指标的统一估算方法。该研究成果为石油烃污染场地在不同修复技术下的安全再利用提供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 石油烃C6-C9 修复技术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吸挖泥船疏浚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倪福生 赵立娟 +7 位作者 顾磊 蒋爽 李洪彬 钱丽娜 徐立群 何坤金 刘瑞祥 周泉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71-2274,共4页
疏浚系统仿真是目前疏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艺辅助决策和疏浚科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主要针对绞吸挖泥船设备组成、作业环境和施工特点,提出了绞吸挖泥船疏浚系统仿真的基本构思,分析了实现该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及难点。研制的多... 疏浚系统仿真是目前疏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工艺辅助决策和疏浚科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主要针对绞吸挖泥船设备组成、作业环境和施工特点,提出了绞吸挖泥船疏浚系统仿真的基本构思,分析了实现该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及难点。研制的多通道环形柱幕绞吸挖泥船施工模拟系统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系统仿真 绞吸挖泥船 基本构思 重要环节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疏浚沙土固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江朝华 李智成 +1 位作者 方佳敏 李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116,129,共7页
综述了废弃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化学固化法、高温烧结法及物理脱水法等3种疏浚沙土固化处理法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方向是制备砖、陶粒,以及工程回填料和混凝土细骨料。指出存在问题:疏... 综述了废弃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化学固化法、高温烧结法及物理脱水法等3种疏浚沙土固化处理法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疏浚沙土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方向是制备砖、陶粒,以及工程回填料和混凝土细骨料。指出存在问题:疏浚沙土砖强度发展缓慢、易开裂;疏浚沙土陶粒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易出现浮浆、泌水;疏浚沙土回填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用量有待研究;疏浚沙土混凝土细骨料脱水处理问题有待解决。提出建议:疏浚沙土可作为主要原材料制备重量轻、抗裂性能好且收缩率低的水泥基材料,以替代传统的混凝土应用于航道整治工程、堤岸护坡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疏浚沙土 固化处理法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清淤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增辉 倪福生 +1 位作者 徐立群 顾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0,共6页
我国水库数量多,淤损率高,严重影响水库的功能、安全和综合效益。从机械清淤和水力排沙清淤两个方面对水库清淤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清淤技术的适用条件、清淤特性及能耗特性,提出了需要开展环保疏浚、清淤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 我国水库数量多,淤损率高,严重影响水库的功能、安全和综合效益。从机械清淤和水力排沙清淤两个方面对水库清淤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清淤技术的适用条件、清淤特性及能耗特性,提出了需要开展环保疏浚、清淤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多种清淤方式有效联合等建议,以推动清淤技术科学发展,实现水库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清淤技术 环保疏浚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管道磨损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珺 倪福生 蒋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80,共5页
为实时获取疏浚管道的磨损信息,避免爆管事故,延长管道使用寿命,进行了基于超声波测厚机理和SAE云平台的疏浚管道磨损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然后研制了基于STM32的超声波管壁测厚装置,并利用Matlab进行多点数... 为实时获取疏浚管道的磨损信息,避免爆管事故,延长管道使用寿命,进行了基于超声波测厚机理和SAE云平台的疏浚管道磨损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然后研制了基于STM32的超声波管壁测厚装置,并利用Matlab进行多点数据拟合校准,解决了疏浚管道壁厚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SAE云平台结合GPRS远程通信及GPS定位技术等开发了远程监测平台,实现了测厚终端与监测中心的数据交换,最后利用管道磨损试验平台进行了管道壁厚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疏浚管道磨损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工作稳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E云平台 超声波测厚 远程监测 管道磨损 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吸疏浚船泥砂管道输送流速稳定控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义 魏长赟 袁斌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7,351,共7页
针对绞吸疏浚船泥砂管道收砂过程中常规比例积分(PI)控制方法下管道流速存在较大波动的情况,该文采用最小二次型法和模糊法对PI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并搭建疏浚泥泵自主调速实验平台,为研究提供实验环... 针对绞吸疏浚船泥砂管道收砂过程中常规比例积分(PI)控制方法下管道流速存在较大波动的情况,该文采用最小二次型法和模糊法对PI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并搭建疏浚泥泵自主调速实验平台,为研究提供实验环境。编写基于LabVIEW软件的监控程序,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和闭环控制功能。通过对砂水混合物进行阶跃响应实验和稳定流速实验验证了不同整定方式的PI控制器性能。最小二次型PI与模糊PI控制的抗干扰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较强,模糊PI控制效果最佳,因此在实际管道输送过程中可以采用模糊PI控制器进行流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吸疏浚船 泥砂 管道输送 流速控制 比例积分控制 最小二次型法 模糊法 疏浚泥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片-冲击锤组合刀头联合破岩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增辉 孔春艳 +2 位作者 吕瑞 马正阔 魏长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1-311,共11页
多功能疏浚船是一种内河疏浚作业的重要船舶,为提高其破碎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0 MPa水下岩石能力,设计了锯片-冲击锤组合刀头,并针对冲击头直径D=25 mm、切槽深度h=40 mm、切槽宽度w=4 mm,自由面距离l1=30 mm等主要参数开展了研究。首先,... 多功能疏浚船是一种内河疏浚作业的重要船舶,为提高其破碎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0 MPa水下岩石能力,设计了锯片-冲击锤组合刀头,并针对冲击头直径D=25 mm、切槽深度h=40 mm、切槽宽度w=4 mm,自由面距离l1=30 mm等主要参数开展了研究。首先,进行了自由面条件下单冲击头(质量和高度)和双冲击头(间距)的破岩特性(冲击力、比能耗及裂纹长度)试验研究。随后,开展了冲击头破岩数值模拟研究,对其机理进行阐释。结果表明:当岩石没有切槽自由面时,冲击头破岩形式以压缩破坏为主,破坏形态为破碎坑;当岩石存在自由面时,冲击头破岩形式以拉伸破坏为主,裂纹更易扩展,形成X形主裂纹,产生大块碎石。在单冲击头破岩试验中,存在最优冲击能250 J,首次冲击即可形成有效岩石破坏;在双冲击头破岩试验中,存在最佳间距170 mm,使得裂纹贯通时比能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锤 组合刀头 冲击破岩 自由面 破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射流冲刷砂床的喷嘴间距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顾磊 倪福生 +1 位作者 徐立群 申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8,共5页
疏浚工程中常利用射流进行河道清淤和冲砂施工。为探究喷嘴间距对射流冲刷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不同靶距、速度和间距的双喷嘴冲刷粗砂、中砂砂床试验,分析了冲刷坑形、冲坑深度和冲坑截面积的变化特性,得到了各工况下的最优喷嘴间距L_B... 疏浚工程中常利用射流进行河道清淤和冲砂施工。为探究喷嘴间距对射流冲刷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不同靶距、速度和间距的双喷嘴冲刷粗砂、中砂砂床试验,分析了冲刷坑形、冲坑深度和冲坑截面积的变化特性,得到了各工况下的最优喷嘴间距L_B和不利喷嘴间距L_N。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粒径砂床,改变靶距和速度冲刷时的L_B和L_N值变化较小,而与粗砂砂床相比,冲刷中砂砂床时的L_B和L_N值均有所增加。研究成果可供疏浚工程中射流系统设计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间距 射流冲刷 粗砂 中砂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的泥泵叶轮内颗粒相对速度场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立群 倪福生 +1 位作者 刘明星 顾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泥泵是挖泥船的核心设备,泥泵性能与叶轮内泥砂颗粒的运动密切相关。本文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测量技术,分别对中砂(粒径0.2~0.4 mm)和粗砂(粒径0.8~1 mm)在叶轮内的运动速度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中砂颗粒沿流道的相对速度变化趋势与... 泥泵是挖泥船的核心设备,泥泵性能与叶轮内泥砂颗粒的运动密切相关。本文采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测量技术,分别对中砂(粒径0.2~0.4 mm)和粗砂(粒径0.8~1 mm)在叶轮内的运动速度进行了测量。研究表明:中砂颗粒沿流道的相对速度变化趋势与液相相似,均在流道前半段出现高速区,在后半段出现低速区,且中砂颗粒的相对速度值均高于液相;而粗砂颗粒在叶轮流道内相对速度值变化较小,在流道前半段低于液相,在后半段与液相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速度 中砂 粗砂 叶轮 泥泵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维地形与疏浚绞刀虚拟生成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坤金 倪福生 +1 位作者 顾磊 金永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6524-6528,共5页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三维地形与疏浚绞刀仿真系统。系统用数据分块与四边形网格表示三维地形,并建立了疏浚绞刀的三维模型及其隐式曲面方程,然后用绞刀包围盒求得碰撞的四边形网格和精确的碰撞点。仿真结构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疏浚地形的...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三维地形与疏浚绞刀仿真系统。系统用数据分块与四边形网格表示三维地形,并建立了疏浚绞刀的三维模型及其隐式曲面方程,然后用绞刀包围盒求得碰撞的四边形网格和精确的碰撞点。仿真结构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疏浚地形的实时性要求和符合绞吸土壤产量的计算精度要求,系统计算量小,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数据 四边形网格 数据分块 隐式方程 绞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靶距下射流垂直冲刷坑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浩 倪福生 顾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0,共3页
射流冲刷作为常用的清淤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疏浚等方面的工程实践。针对粗沙沙床条件下某靶距二维垂向淹没射流冲坑深度进行研究,观测动态冲坑深度随时间的发展,尤其关注动态冲坑深度在很短时间内发展规律,并探索射流速度对动态沙坑深度... 射流冲刷作为常用的清淤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疏浚等方面的工程实践。针对粗沙沙床条件下某靶距二维垂向淹没射流冲坑深度进行研究,观测动态冲坑深度随时间的发展,尤其关注动态冲坑深度在很短时间内发展规律,并探索射流速度对动态沙坑深度的影响,得出冲坑深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垂直冲刷 实验 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态约束的疏浚最优控制问题转化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文亮 倪福生 尹飞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9-315,共7页
疏浚作业系统追求疏浚产量最大化,同时需要保证横移土壤切削过程和泥浆管道输送过程稳定安全的运行,可归结为带状态不等式约束的线性二次型最优跟踪控制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系统状态空间增维的转化方法,引入辅助状态变量和控制变... 疏浚作业系统追求疏浚产量最大化,同时需要保证横移土壤切削过程和泥浆管道输送过程稳定安全的运行,可归结为带状态不等式约束的线性二次型最优跟踪控制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系统状态空间增维的转化方法,引入辅助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将状态不等式约束转化为等式约束,并构建具有控制安全性的等价疏浚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泥浆浓度,同时又可以限制系统中主要状态量长时间的过载运行,从而有效增强挖泥船疏浚施工的安全性与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工程 泥浆浓度 最优控制 状态约束 维数增加 转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泥船监控界面的颜色编码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丽娜 倪福生 +1 位作者 吴晓莉 蒋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5-287,292,共4页
针对信息界面的颜色编码问题,通过眼动实验研究了7种颜色编码在不同任务水平、不同界面复杂度下的影响情况。实验采用某绞吸挖泥船定位监控界面的模拟环境,提取界面的主要相关因素,以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作为绩效指标,评价和分析被试对不... 针对信息界面的颜色编码问题,通过眼动实验研究了7种颜色编码在不同任务水平、不同界面复杂度下的影响情况。实验采用某绞吸挖泥船定位监控界面的模拟环境,提取界面的主要相关因素,以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作为绩效指标,评价和分析被试对不同颜色编码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任务水平对颜色编码的影响呈现不同的趋势,高任务水平下颜色编码的影响最为显著;界面的复杂度对颜色编码影响显著,不同复杂度界面的颜色编码存在一定的差异;任务水平与界面复杂度对颜色编码的影响具有内在关联性,实际设计时需要综合两者关系考虑颜色编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泥船监控界面 颜色编码 任务水平 界面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疏浚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文亮 倪福生 +1 位作者 魏长赟 王素红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120-124,共5页
为了描述挖泥船疏浚过程各状态变量在相邻时刻的状态转移变化规律,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疏浚过程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分析,以绞吸挖船疏浚作业时的绞刀横移速度作为控制输入,选择对疏浚产量影响显著的两个疏浚过程参数即管道流速和泥浆浓... 为了描述挖泥船疏浚过程各状态变量在相邻时刻的状态转移变化规律,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疏浚过程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分析,以绞吸挖船疏浚作业时的绞刀横移速度作为控制输入,选择对疏浚产量影响显著的两个疏浚过程参数即管道流速和泥浆浓度作为状态变量,同时,选择泥浆浓度作为输出变量,构建了疏浚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实际数据与Matlab的仿真数据的比较,所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疏浚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 控制系统 状态空间法 BP神经网络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作用下不同沙床动态冲坑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振 徐立群 +1 位作者 张浩 顾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基于泥沙动力学和射流冲刷理论,对粗沙沙床和中沙沙床在某一流速下进行不同靶距的淹没射流实验,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动态冲坑在短时间内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在前10s和前1s内的坑深发展规律。并将前1s等分成24个时间段分析其细微变化。结果... 基于泥沙动力学和射流冲刷理论,对粗沙沙床和中沙沙床在某一流速下进行不同靶距的淹没射流实验,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动态冲坑在短时间内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在前10s和前1s内的坑深发展规律。并将前1s等分成24个时间段分析其细微变化。结果表明:冲坑深度在前10s内基本呈对数规律发展;射流冲刷刚开始时中沙沙床冲坑深度的发展趋势有时滞后于粗沙沙床;冲坑深度随时间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此流速下存在一个最优靶距。此实验的研究成果在疏浚工程施工作业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沙沙床 中沙沙床 射流冲刷 靶距 漩涡 动态冲坑 疏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坡珊瑚礁地形规则波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诸裕良 丁诚宇 +3 位作者 宗刘俊 赵红军 管大为 谈雯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3-943,共11页
针对带礁缘的复坡珊瑚礁地形,开展4组礁坪水位条件下、不同入射波高和波周期相组合的系列组次规则波试验,分析波高和增水的沿礁变化过程,研究深水波高、波周期和环境水位对破碎波高、破碎位置、礁坪增水和传递波高的影响规律,拟合给出... 针对带礁缘的复坡珊瑚礁地形,开展4组礁坪水位条件下、不同入射波高和波周期相组合的系列组次规则波试验,分析波高和增水的沿礁变化过程,研究深水波高、波周期和环境水位对破碎波高、破碎位置、礁坪增水和传递波高的影响规律,拟合给出试验地形下的参数化公式。研究表明:破碎波高和破碎位置随深水波高和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受礁坪水位的影响相对较小;礁坪增水和传递波高受礁坪水位的影响较大,增水随水位的抬升而减小,传递波高随水位的抬升而增大;破碎波高和深水波高的比值与深水波陡相关;传递波高和深水波高的比值与礁坪水深深水波高比相关;量纲一破碎位置(破碎点至礁边的水平距离与礁边处浅水波长的比值)及量纲一礁坪增水(礁坪增水和深水波高的比值)均可通过礁边水深与深水波高比建立参数化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波浪传播 破碎特征 礁坪增水 传递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淹没射流垂直冲刷泥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磊 倪雁 +1 位作者 黄佳丽 倪福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3,共6页
射流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冲沙手段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冲刷过程的射流冲坑特性与泥沙悬浮特性均是衡量冲刷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变射流速度、喷射靶距、泥沙粒径,进行了平面射流冲刷沙床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冲坑与泥沙的悬浮尺寸随时间... 射流在水利工程中作为冲沙手段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冲刷过程的射流冲坑特性与泥沙悬浮特性均是衡量冲刷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变射流速度、喷射靶距、泥沙粒径,进行了平面射流冲刷沙床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冲坑与泥沙的悬浮尺寸随时间均呈现快速增长期、缓慢发展期和动态稳定期3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泥沙悬浮尺寸会出现峰值,最终在某一数值上下波动;总体上冲坑深度与泥沙悬浮尺寸随射流速度和喷射靶距的增大而基本呈线性增大,短时间(1 s)内靶距的增加对冲坑深度的影响较小;冲坑深度与泥沙悬浮尺寸随粒径的增大有所减小;冲刷参数可以用来综合衡量射流的冲刷能力,随着射流冲刷参数的增大,无量纲化的冲坑深度、悬沙高度和悬沙宽度均呈线性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参数 冲坑尺寸 泥沙悬浮尺寸 射流冲刷 泥沙 清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泥浆浓度最优控制跟踪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文亮 倪福生 +1 位作者 王素红 尹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3-270,共8页
在疏浚作业过程中,绞吸挖泥船主要的作业参数是由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的,而疏浚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理论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手动作业的实际产量要远远低于预计产量,效率低下,作业成本偏高,作业质量较差。为了克服该缺点,提出一种基... 在疏浚作业过程中,绞吸挖泥船主要的作业参数是由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的,而疏浚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理论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手动作业的实际产量要远远低于预计产量,效率低下,作业成本偏高,作业质量较差。为了克服该缺点,提出一种基于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疏浚横移过程状态空间建模方法,并设计了疏浚横移过程线性二次型泥浆浓度最优控制跟踪器,应用于疏浚作业智能化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二次型最优控制跟踪器的控制稳定性好、响应快、滞后小,跟踪效果好,泥浆浓度提高显著,较好地克服了人工操作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泥船 疏浚系统 状态空间 模型 二次型 最优控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