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粮 何海萍 +3 位作者 王雪萍 李雪明 苏杏冰 马万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卒中相关性肺炎量表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某二级综合医院2015—2018年入住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6个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在缺血性... 目的探讨不同卒中相关性肺炎量表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某二级综合医院2015—2018年入住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6个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估各预测量表的性能。结果共收集628例患者资料。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发生率为7.01%),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46例(发生率为7.32%)。Kwon等评分量表、Chumbler等评分量表、A 2DS 2量表、PANTHERIS量表、ASI-APS量表、ISAN量表的c统计量分别为0.731、0.764、0.729、0.728、0.66、0.778,除ASI-APS量表外,其他5个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量表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量表医院获得性肺炎预测性能与报道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性能对比,Chumbler等评分量表和ISAN量表在预测HAP和SAP中的性能差异较小。结论除ASI-APS量表,其他卒中相关性肺炎预测量表可应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卒中相关性肺炎 缺血性脑卒中 量表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0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2
2
作者 何晓峰 李彦豪 +7 位作者 陈汉威 卢伟 陈勇 曾庆乐 赵剑波 许小丽 彭静 申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臭氧椎间盘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600例患者经CT 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椎间盘膨出234例,突出361例,脱垂5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21 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 目的探讨臭氧椎间盘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600例患者经CT 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椎间盘膨出234例,突出361例,脱垂5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21 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臭氧注射术.盘内注射3~5 ml,椎旁间隙注射10~15 ml,O3 浓度为30~50 μg/ml.结果随访6~54个月,总有效率为80.2%.显效409例(68.2%),有效72例(12%),无效119例(19.8%),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 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化学松解术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防治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天星 李雅兰 +2 位作者 周锦财 帅兵 戴载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91-2692,共2页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经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但CSEA可导致低血压。近年来报道麻黄素、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文献很多,但以往报道中还未见把这三种常用升压药进行对比研究的,故将该三种药物均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何种...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经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但CSEA可导致低血压。近年来报道麻黄素、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文献很多,但以往报道中还未见把这三种常用升压药进行对比研究的,故将该三种药物均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何种升压药更能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血压效应 防治 去氧肾上腺素 CSEA 母婴安全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HPV对CIN冷刀锥切后的随访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善阳 袁力 +2 位作者 李小利 游泽山 姚书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HR-HPV监测CIN冷刀锥切后病变残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118例冷刀锥切后患者第3、6、12、18、24个月均检测HR-HPV和细胞学及阴道镜,病理证实存在CIN视为残留或复发。结果: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0例(8.5%);术后24个月残留或复发18例(... 目的:探讨HR-HPV监测CIN冷刀锥切后病变残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118例冷刀锥切后患者第3、6、12、18、24个月均检测HR-HPV和细胞学及阴道镜,病理证实存在CIN视为残留或复发。结果: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0例(8.5%);术后24个月残留或复发18例(15.3%)。术后第6个月HR-HPV转阴率较术后第3个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6个月后的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个月HR-HPV阳性者28例(23.7%),阳性者发病18例(64.3%),阴性患者无发病。术后第6个月HR-HP3V诊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0.0%,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64.3%和100.0%。HR-HPV与TCT正确诊断率为91.5%和81.4%,Youden's指数为0.900和0.598,HR-HPV优于TCT。切缘阳性者残留或复发率(40.0%)较阴性患者(13.0%)高(P=0.045),切缘阳性者发病风险是阴性者4.5倍(95%CI=1.121~17.866)。结论:术后第6个月HR-HPV检测是监测冷刀锥切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早期敏感指标,阳性者密切监测,阴性者常规监测不增加发病风险。此外,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冷刀锥切术 病变残留或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体视学分析不同升压药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天星 李雅兰 +6 位作者 周锦财 帅兵 李艳 麦伟图 严彦念 聂偲 李健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运用胎盘体视学分析,研究比较多巴胺和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选择在CSEA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分2组:D组(多巴胺组)和P组(去氧肾组)。腰麻注入罗哌卡因16 mg,在腰麻后即泵注升压药。术中维持... 目的运用胎盘体视学分析,研究比较多巴胺和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效果,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选择在CSEA下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分2组:D组(多巴胺组)和P组(去氧肾组)。腰麻注入罗哌卡因16 mg,在腰麻后即泵注升压药。术中维持血压接近基础值为原则来调整药物泵注速度。运用体视学的方法,探究胎盘绒毛微血管体积密度、长度密度的改变;查脐动脉血气;行Apgar评分;监测生命体征。结果体视学分析:D组胎盘绒毛间质微血管的体积密度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脐动脉血气:与P组的对比,D组的乳酸值高、pH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和血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HR组内比较,D组和P组HR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1)。结论多巴胺有致胎儿缺氧、酸中毒的风险,恰当微泵注射去氧肾上腺素,能很好保持产妇心率和血压的平稳、且能更好地维持胎盘微血管的血流量,减少了新生儿pH下降的风险,对母婴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多巴胺 去氧肾上腺素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巨大儿发病率调查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海天 胡明晶 +14 位作者 王广涵 祝文晶 王子莲 崔咏怡 高结坤 魏晓萍 温济英 黎箐 范建辉 陈宏霞 韩凤珍 潘石蕾 范舒舒 王蕴慧 胡淑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0,F0003,共6页
【目的】调查广东巨大儿发生率及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广东13所大型医院产科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住院分娩的巨大儿(≥4000 g)共222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体质量(2 500~3 999 g)的新生儿414... 【目的】调查广东巨大儿发生率及探讨其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广东13所大型医院产科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住院分娩的巨大儿(≥4000 g)共222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体质量(2 500~3 999 g)的新生儿414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巨大儿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身高、孕前体质量、产前体质量、孕期增重、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指标、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统计分析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结果】巨大儿共222例,总发生率为2.78%;两组间孕妇孕期增重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5±5)kg vs巨大儿组(18±5)kg,P<0.05];巨大儿组中妊娠期糖尿病(16.9%vs 5.6%,P<0.01)、羊水过多(7.8%vs 1.2%,P<0.01)的发生率更高;巨大儿组顺产率更低(20.1%vs 47.5%,P<0.05),手术产率更多(78.5%vs 51.0%,P<0.01);巨大组和对照组的男女婴比例有显著差异(146/76 vs 229/185,P<0.01);头围也有统计学差异[(35.75±1.07)cm vs(33.70±1.53)cm,P<0.01]。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为孕周、孕次、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BMI、产前体质量、产前BMI、孕期增重等;分娩巨大儿的高危因素为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等。【结论】广东巨大儿发生率约为2.78%,高危因素为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等;在具有分娩巨大儿高危因素的孕妇当中,要注意筛查巨大儿,特别是在四步触诊临床估计胎重及超声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新生儿 妊娠期糖尿病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及内皮祖细胞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卓裕丰 许顶立 +3 位作者 程颖 黄冰生 解强 林桂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颗粒(circulating endothelial-derived microparticles,cEMPs)及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影响。方法: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70例...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颗粒(circulating endothelial-derived microparticles,cEMPs)及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影响。方法: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7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随机分为10 mg组(n=35)及40 mg组(n=35)。研究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cEMPs及cEPCs。结果:结束时,与10 mg组比较,40 mg组cEMPs显著降低(P<0.05),cEPCs显著升高(P<0.05)。cEMPs变化值与cEPCs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EMPs及升高cE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他汀 内皮祖细胞 内皮微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雾化吸入氟碳及中药川芎嗪治疗急性肺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的改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彭雪梅 谢娟华 +4 位作者 帅兵 李雅兰 王仲红 王华东 王彦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PFC(perfluorocarbon)与中药川芎嗪治疗急性肺损伤时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的改变。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动物分3组:①雾化吸入PFC(perfluorocarbon group,P组)组;②联合雾化吸入...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PFC(perfluorocarbon)与中药川芎嗪治疗急性肺损伤时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的改变。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动物分3组:①雾化吸入PFC(perfluorocarbon group,P组)组;②联合雾化吸入PFC-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perfluorocarbon group,TP组)组;③雾化中药川芎嗪(chinese medicial con-tral group,T组)组。分别在ALI前、灌洗后、ALI及ALI后1、2、3、4 h 7个时段观察MAP、PetCO2、mPAP、CVP以及PA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做病理学分析。结果肺灌洗后3组动物MAP、mPAP、CVP以及PAWP显著升高(P>0.05),TP组治疗干预后各时段MAP、mPAP、CVP以及PAWP变化与P、T组相应时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TP组的病理改变最小,T组改变最大。结论联合雾化吸入PFC与中药川芎嗪能有效的改善氧合,显著的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氟碳 急性肺损伤 川芎嗪 肺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态肥胖患者腔镜胃旁路手术麻醉中Pet-CO_2和PaCO_2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冬华 唐杰坷 +8 位作者 徐天星 钟曌 梁赵佳 梁健明 聂偲 刘嘉羿 邹启荣 彭雪梅 李雅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病态肥胖患者腔镜胃旁路手术麻醉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BMI为35~50kg/m^2,在腔镜下行胃旁路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记录在全麻插管后气腹前、气腹30min,气腹60mi... 目的观察病态肥胖患者腔镜胃旁路手术麻醉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BMI为35~50kg/m^2,在腔镜下行胃旁路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记录在全麻插管后气腹前、气腹30min,气腹60min,气腹120min,放气后30min,放气后60min等不同时间点PaCO2和Pet-CO2的值,比较PaCO2和Pet-CO2的值及其相关性。结果各时间点的Pet-CO2值均低于PaCO2值,在气腹前、气腹时和气腹放气后3种不同的机体状态下PaCO2和Pet-CO2呈密切正相关(P〈0.05),在16mmHg中等压力CO:气腹状态下,气腹后30、60、120min3个时间点PaCO2和Pet-CO2的相关性与气腹前、气腹放气后PaCO2和Pet-CO2的相关性的r值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肥胖 二氧化碳气腹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特异分子表达与吞噬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秀艳 曾耀英 +1 位作者 张彩 朱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功能建立一种简便的、稳定的细胞模型。方法:取5个月人工药物引产的胎儿脑组织,将脑组织剪碎、研磨、过滤、离心获取混合胶质细胞悬液,用DMEM/F12... 目的:探讨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功能建立一种简便的、稳定的细胞模型。方法:取5个月人工药物引产的胎儿脑组织,将脑组织剪碎、研磨、过滤、离心获取混合胶质细胞悬液,用DMEM/F12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为2×1010cells/L,接种于75cm2培养瓶中(记作first0d);7-10d后,进行第1次纯化。此次纯化采用轻柔摇动法将贴壁不牢的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与底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并转入另一培养瓶继续培养扩增(记作second0d);4-5d后,混合的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汇合成片,采用胰酶-EDTA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进行第2次纯化。此次纯化将消化得到的细胞悬液离心和重悬,接种于培养瓶(记作0h);2h后,小胶质细胞贴壁生长,少突胶质细胞依然漂浮在培养上清中,此时通过移走上清以去除少突胶质细胞,即得到高纯度的小胶质细胞;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表面或胞内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检测所分离的小胶质细胞CD45,CD11b和CD68的阳性率,以计算其纯度;通过吞噬荧光微球评价其吞噬功能;利用胞膜边缘波动(membrane ruffling)现象结合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技术鉴定其活化水平。结果:我们所分离的小胶质细胞中,>98%的细胞表达CD45,CD11b和CD68,并且能够吞噬荧光微球。结论:我们成功地分离和纯化了人小胶质细胞,所得到的小胶质细胞高表达CD45,CD11b和CD68分子,并且具有很强的吞噬功能,为进一步进行其功能和蛋白质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CD68 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瑶 于力 +3 位作者 郝志宏 邓颖 王丽娜 张建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fosinopril,FO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Ⅰ型胶原(ColⅠ)蛋白分泌和Smad2、Smad7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3~10代... 目的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fosinopril,FOS)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Ⅰ型胶原(ColⅠ)蛋白分泌和Smad2、Smad7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3~10代用于实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加5ng/L TGF-β1和5%的胎牛血清)和FOS组(加5ng/L TGF-β1、10μmol/L FOS和5%的胎牛血清)3组,分别于6、24和48h后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olⅠ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ad2、Smad7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均有一定量的ColⅠ蛋白表达;TGF-β1刺激组在各时间点ColⅠ蛋白分泌均高于对照组(P<0.01),FOS各组ColⅠ蛋白分泌均低于TGF-β1刺激组(P<0.05)。②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可表达一定量Smad2、Smad7 mRNA,TGF-β1刺激组在各时间点Smad2、Smad7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FOS治疗组Smad2 mRNA表达量均低于TGF-β1刺激组;Smad7 mRNA表达量在TGF-β1刺激组和FOS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S可抑制TGF-β1诱导的GMC分泌ColⅠ增加,且能够从mRNA水平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Smad2 mRNA的表达量;FOS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的Smad2的表达而发挥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TGF-Β1/SMAD信号通路 福辛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智三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评价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庄子齐 王敦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1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电针智三针(双侧本神、神庭),并辨证加用太冲、内关、公孙穴,对照组常规针刺及辨证取穴同治疗组,...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1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电针智三针(双侧本神、神庭),并辨证加用太冲、内关、公孙穴,对照组常规针刺及辨证取穴同治疗组,所有病人均进行针对中风的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自制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WHO-QOL中G1、G4、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治疗中风后抑郁,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电针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电图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裕文 李劲草 +2 位作者 徐艺坚 钟瑩华 简宝莹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就诊的18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观察组(IMT≥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电图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就诊的18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观察组(IMT≥1. 3 mm,100例)和对照组(IMT <1. 3 mm,8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缺血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房颤动等各类异常心电图比例明显较多(P <0. 05);且随IMT的增加,异常心电图比例也逐渐增多(P <0. 05)。同时,观察组冠心病(62. 0%比14. 6%)和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比例(36. 0%比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 <0. 05)。此外,观察组发生心电图ST-T改变(42. 0%比1. 2%)、心绞痛(38. 0%比0)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2. 0%比3. 7%)明显多于对照组(均为P <0. 05)。结论颈动脉IMT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及冠心病缺血性改变相关,其对心肌缺血和心血管发病危险性具有部分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系统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妮 郭海科 +2 位作者 项道满 陈锋 卢艳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探讨现阶段适合我国各级医院推广普及应用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规定的筛查标准,用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系统对番禺区185例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进行眼底检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探讨现阶段适合我国各级医院推广普及应用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规定的筛查标准,用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系统对番禺区185例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及检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14眼,按照我国卫生部的筛查标准计算,发病率为7.57%。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Ⅲ区Ⅰ期者7例,Ⅲ区Ⅱ期者3例,Ⅲ区Ⅲ期者2例,Ⅱ区Ⅲ期者2例,未发现Ⅳ期及Ⅴ期病变,达到阈值期病变需要治疗者2例。检查后,5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球结膜下出血,1眼发生急性结膜炎,1例患儿头皮下见大量出血点。未发现有呼吸暂停、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系统既保留了双目间接检眼镜的"金标准"的优点,又增添了视频图像,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图片资料,同时还兼具价格低廉的优势,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双目间接检眼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低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型猪异基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研究
15
作者 王忠 汪艳 +2 位作者 潘明新 孔凡东 高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经门静脉输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肝脏中的分布情况和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版纳小型猪(供体)和西藏小型猪(受体)各16只配对行肝移植。受体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8只。对照组只做原位肝移植,处理组... 目的观察经门静脉输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肝脏中的分布情况和对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版纳小型猪(供体)和西藏小型猪(受体)各16只配对行肝移植。受体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8只。对照组只做原位肝移植,处理组在原位肝移植的基础上于术中经门静脉注射1×109个预先经BrdU标记的受体自身BMSCs,术后第3、7、10天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术后检测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局部的分布状况,同时检测其在脾、肺组织中的分布状况。结果BrdU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聚集在移植的肝脏中,脾、肺组织中几乎没有分布。术前两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处理组受体血清中AST和ALT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处理组肝组织轻度淤血,血管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点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对照组术后第3天,移植的肝脏中可见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聚集、肝细胞浑浊、气球样变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灶状坏死。结论肝移植术导致移植肝脏的微环境变化,BrdU标记受体自身BMSCs在肝组织中聚集分布,对移植肝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髓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透明质酸钠自组装形貌的纳米探测
16
作者 贺牡丹 徐天星 +3 位作者 王小平 李雅兰 刘育勇 段善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37-2639,共3页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医用透明质酸钠的自组装在纳米水平上进行探测。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自然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的自组装体系进行纳米分辨率成像,分析及比较。结果医用透明质酸钠浓度为0.001mg/ml时在云... 目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医用透明质酸钠的自组装在纳米水平上进行探测。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在自然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的自组装体系进行纳米分辨率成像,分析及比较。结果医用透明质酸钠浓度为0.001mg/ml时在云母表面自组装成花斑状结构,0.01mg/ml时自组装成不规则的珍珠式网状结构,浓度为0.1mg/ml时自组装成树枝形分形结构,当浓度为1mg/ml及5mg/ml时则在云母表面形成均匀的杆状结构及球状微粒结构。5mg/ml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形成的球状微粒的粒径及高度(粒径为197.97±78.48nm,高度30.79±18.67nm)较浓度为0.1mg/ml透明质酸钠微粒的粒径及高度(粒径为49.52±11.93nm,高度5.37±1.59nm)明显增大(P<0.05)。结论不同浓度医用透明质酸钠在云母表面的自组装形貌不同,致密均匀的球状微粒、花斑状及网状形貌对于研究其在体内发挥的生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树枝状结构符合分形学中的有限扩散凝聚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透明质酸钠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网络辅助诊疗平台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陆浩南 郑则广 +3 位作者 刘妮 王欣妮 周日兴 陈荣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3799-3802,共4页
目的基于网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网络辅助诊疗平台(www.copdchina.com),探讨该平台的应用效果,为COPD患者分级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于2015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招募100例自称是COPD... 目的基于网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网络辅助诊疗平台(www.copdchina.com),探讨该平台的应用效果,为COPD患者分级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于2015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招募100例自称是COPD稳定期患者的志愿者,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网(www.copdchina.com)注册,让志愿者自行在慢阻肺网络辅助诊疗平台上填写病史信息以及相关筛查问卷;通过门诊回访确诊志愿者是否患有COPD;确诊的COPD患者在网站上进行在线医患沟通,在线医生根据问诊及患者上传的资料(心率、血氧、胸部X线片/CT、痰液照片)做出病情判断,并给出诊疗意见;患者再向社区医生咨询网络诊疗意见的合理性;社区医生最终确定诊疗方案并上传网站,分析网络诊疗意见与最终诊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100例志愿者中,有6例因各种原因失联,实际参与的有94例。94例志愿者中,基于病史信息以及相关筛查问卷,有70例(74.5%)诊断为COPD,有14例(14.9%)排除COPD,有10例(10.6%)未能下任何诊断;通过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回访,最终确诊有34例(36.2%)诊断为COPD,有5例(5.3%)诊断为哮喘,1例(1.1%)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54例(57.4%)诊断为其他疾病。确诊的34例COPD患者在3个月内,在线提问192条问题,其中有162条(84.4%)可以根据患者自述的情况和网络互动交流得到解决;由于患者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有18条(9.4%)需到门诊就诊解决;另外有12条(6.2%)与COPD无关。结论应用慢阻肺网络辅助诊疗平台,可以筛查和远程管理COPD患者;但COPD诊断符合率不高,需要优化网络问卷和研制患者终端肺功能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网络医院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早期眼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妮 郑永欣 +3 位作者 周世有 陈家祺 黄丹平 刘金陵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表的早期改变。方法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7例(42眼)分别于矫正术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和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下睑泪河高度测量和比较,询问和记录患者不适感。结...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表的早期改变。方法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7例(42眼)分别于矫正术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和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下睑泪河高度测量和比较,询问和记录患者不适感。结果患者术后1d和7d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增多,分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7,P2=0.006)。而术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与术前比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上睑肌缩短术及额肌肌瓣悬吊术后眼表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早期角膜上皮受到损害。在使用人工泪液及眼膏的情况下,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变化,手术方式对眼表的改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眼表 泪膜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多发局灶性结节增生综合征的MRI诊断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慧 林楚岚 +1 位作者 孙希杰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多发FNH综合征的MRI及诊断资料。结果 5例共49个病灶,T1WI示26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5个呈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T2WI示13个病...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多发FNH综合征的MRI及诊断资料。结果 5例共49个病灶,T1WI示26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5个呈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T2WI示13个病灶呈等信号,36个呈稍高信号。反相位成像3个病灶局部信号减低。注射MRI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后,动脉期17个病灶不均匀增强,31个病灶显著均匀增强,1个病灶无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27个病灶呈稍高信号,22个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肝胆期23个病灶呈晕环状高信号,20个病灶呈均匀高信号,6个病灶呈等信号。6个病灶出现瘢痕并延迟强化。23个病灶表现出不典型的形态及强化特征,如出现假包膜、不均匀强化等,增强扫描示病灶在肝胆期呈现等或高信号。3例合并肝内海绵状血管瘤,1例合并肝内动静脉畸形,1例合并先天性门静脉缺如Ⅰ型。结论 MRI可以显示多发FNH综合征摄取Gd-BOPTA的表现及可能合并的肝内血管异常,能够正确诊断该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球穿孔伤患者早期前房水及玻璃体细菌学培养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妮 林晓峰 +3 位作者 周世有 梁凌毅 范志刚 陈家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眼球穿孔伤患者早期眼内组织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前瞻性地对本院2003年7月至9月收治的受伤时间在24h以内的45例(45眼)眼球穿孔伤患者的前房水或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15例(33.3%... 目的了解眼球穿孔伤患者早期眼内组织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前瞻性地对本院2003年7月至9月收治的受伤时间在24h以内的45例(45眼)眼球穿孔伤患者的前房水或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15例(33.3%)患者(玻璃体培养8例、房水培养7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10例为表皮葡萄球菌(67.7%)。所有细菌均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对头孢哌酮较为敏感,大部分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利福平耐药。球内有异物存留(χ2=6.544,P=0.016)、伤口累及巩膜(χ2=4.500,P=0.034)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高,而致伤物类型(χ2=1.667,P=0.197)、有无合并晶状体损伤(χ2=1.125,P=0.289)、取材部位(χ2=1.667,P=0.197)对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眼球穿孔伤后进入眼内的主要细菌。对眼球穿孔伤患者预防性用药可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次选头孢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穿孔伤 细菌培养 房水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