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宋岩 荣梦露 +5 位作者 张乔森 杜运松 于亚超 张跃跃 魏超刚 沈钧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0-547,共8页
目的:通过双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1版(PI-RADS v2.1)评分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前列腺双参数MRI检查的137例前列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 目的:通过双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1版(PI-RADS v2.1)评分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前列腺双参数MRI检查的137例前列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sPCa患者40例,非csPCa患者97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组(96例)和测试组(41例)。通过对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进行预处理与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进行组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诊断csPCa的效能,对效能最优模型建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PI-RADS v2.1评分是诊断csPCa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最终构建影像组学、PI-RADS v2.1评分、临床及联合模型,其中联合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4、0.917,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影像组学、PI-RADS v2.1评分和临床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效能最优的联合模型构建列线图,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57;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33%~96%时,列线图预测csPCa的净获益值较高,AUC为0.934。结论:双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及PI-RADS v2.1评分模型是检出csPCa的有效方法,可为无创诊断csPCa提供一种参考,进而为临床制订患者诊疗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临床指标 PI-RADS v2.1 列线图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病理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金璋 孟刚 胡闻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肝样腺癌 11例 ,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胃肝样腺癌 ,光镜下最具特征的组织学表现为玻璃样小体、广泛性侵犯静脉 ;免疫组化AFP、AAT、...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肝样腺癌 11例 ,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胃肝样腺癌 ,光镜下最具特征的组织学表现为玻璃样小体、广泛性侵犯静脉 ;免疫组化AFP、AAT、ACT阳性 ,HCG阴性 ;电镜下 ,可见癌细胞围成腔样 ,类似于毛细胆管结构 ,腔面有微绒毛 ,细胞膜相连处有连接复合体。随访 1~ 5年 ,死亡 6例 ,其中 5例死于胃肝样腺癌广泛转移 ,1例死于腹腔种植性转移。其余随访中均存活。结论 :胃肝样腺癌是原发于胃粘膜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特征的一种胃癌 ,分化差 ,易肝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肝样腺癌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金璋 张继平 石怀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iant cell angiofibrom a,GCA)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GC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为15、45和69岁,1例男性(眼睑),2例女性(肩背部、眼眶),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 目的探讨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iant cell angiofibrom a,GCA)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GCA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为15、45和69岁,1例男性(眼睑),2例女性(肩背部、眼眶),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边界较清。镜下肿瘤表现出3种结构2种细胞:肿瘤细胞分密集区和稀疏区;富含血管和内衬巨细胞的假血管腔隙,腔隙间由无一定排列的增生的圆形、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无异型性;间质胶原化或黏液样变性,局部类似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3例均表达CD34、CD99、vimentin、Bcl-2。结论 GCA是具有特征性的好发于成年人眶区,亦可发生于眶区以外的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与孤立性纤维瘤、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肿瘤中细胞核形态参数和p53、PCNA表达的定量研究
4
作者 陈金璋 曹立宇 张洪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中细胞核形态参数和 p5 3、PC NA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 40例腺瘤、80例腺癌及 15例正常粘膜细胞核形态参数和 p5 3、PCNA含量进行研究。 结果 腺瘤及腺癌中核面积、核周长、核平均直... 目的 研究大肠肿瘤中细胞核形态参数和 p5 3、PC NA定量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 40例腺瘤、80例腺癌及 15例正常粘膜细胞核形态参数和 p5 3、PCNA含量进行研究。 结果 腺瘤及腺癌中核面积、核周长、核平均直径均大于正常粘膜 (P <0 0 5 ,P <0 0 1) ,腺癌组 p5 3及PCNA相对含量均高于腺瘤组 (P <0 0 5 )。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差分化有关 (P <0 0 5 )。核面积及核平均直径与腺瘤及腺癌中PCNA及p5 3含量正相关 ,与腺瘤及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检测大肠肿瘤中核形态参数和 p5 3、PCNA相对含量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 P53 PCNA 形态计量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