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测量导纳变化的微电网群联络线保护方案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凡 牟龙华 邱进 《电力工程技术》 2019年第1期67-74,共8页
当多个相邻微电网之间通过低压配电线路互联互供时,则形成微电网群。微电网群内部联络线故障时,方向不定的网络潮流,易变的拓扑结构以及多样的逆变式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等因素,给微电网群的保护带来了挑战。文中根据微电网群系统故障前... 当多个相邻微电网之间通过低压配电线路互联互供时,则形成微电网群。微电网群内部联络线故障时,方向不定的网络潮流,易变的拓扑结构以及多样的逆变式分布式电源控制策略等因素,给微电网群的保护带来了挑战。文中根据微电网群系统故障前后线路电压和电流的分布特点,提出一种以母线测量导纳量变化量为判据的微电网群内部联络线保护新方案。该方案采用故障前后联络线两端测量导纳的幅值变化为初步判据,选出疑似故障线路,并结合疑似线路两侧导纳相角差的变化实现故障线路识别。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整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利用PSCAD/EMTDC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群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联络线 保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建立与断续弧光接地故障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彪 周申培 +4 位作者 吴细秀 侯博文 侯慧 邱进 丁心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7-2217,I0116-I0120,共16页
电弧间歇性重燃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最显著的特征。现有的电弧模型甚少考虑电弧间歇性重燃特性,导致无法精确描述断续弧光接地特征,进而影响继电保护动作。为此,论文提出一种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断续弧光接地... 电弧间歇性重燃是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最显著的特征。现有的电弧模型甚少考虑电弧间歇性重燃特性,导致无法精确描述断续弧光接地特征,进而影响继电保护动作。为此,论文提出一种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断续弧光接地故障特征进行了分析。弧道阻抗的随机变化是电弧间歇性重燃的重要标志,故论文重点围绕弧道阻抗变化的随机性和重燃时间间隔的随机性开展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的研究。黑盒电弧模型中,Cassie-Mayr联合模型能完整的描述电弧电流从大电流到小电流的变化过程,但存在从大电流变化为小电流的判据模糊,转换过程突变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引入连续过渡函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描述弧道电阻的变化特性,利用Fermi函数对联合模型中Mayr模型和Cassie模型进行权重分配。以改进的Cassie-Mayr单次燃弧模型为基础,根据工频熄弧理论,通过设置燃弧时间长短表征间歇性重燃的随机性,从而建立了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典型10kV配电网单辐射型网架结构的接地故障进行模拟仿真,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小波包分析提取了不同条件下故障电压、电流、高次谐波、零序分量以及频率分布等故障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Cassie-Mayr联合模型不但解决了电弧电流从大电流到小电流的转换突变问题,且不同模型权重占比的分配更能准确地表征实际燃弧弧道阻抗变化的随机性;通过设置电弧燃弧时间长短,准确地描述间歇性重燃的随机性;电弧断续时刻为非整数周期下的过电压、过电流幅值高于整数周期;电缆线路增大了故障线路电流,过电流可达3.81~7.20pu,不利于熄弧;大电流系统故障相零序电流主频在0~400Hz,小电流系统故障相零序电流主频在1200~1600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故障 间歇性重燃电弧模型 中性点接地 小波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交流电晕电流脉冲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聪 何旺龄 +3 位作者 刘兴发 何泽宇 蓝磊 鲁海亮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不同海拔高度下交流电晕特性的变化规律是高海拔地区线路设计的基础。文章利用可移动式小电晕笼和高频电流测量系统在20 m~4320 m范围内的5个海拔高度点进行实验,采集了1 mm直径细铜丝在不同施加电压下的电晕电流脉冲、无线电干扰和可... 不同海拔高度下交流电晕特性的变化规律是高海拔地区线路设计的基础。文章利用可移动式小电晕笼和高频电流测量系统在20 m~4320 m范围内的5个海拔高度点进行实验,采集了1 mm直径细铜丝在不同施加电压下的电晕电流脉冲、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水平数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拟合,得到了海拔高度对电晕电流脉冲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电晕电流同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水平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交流电晕电流脉冲的幅值增大,幅值概率分布逐渐分散,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晕电流脉冲的数量增加,脉冲形成时间变得更加均匀;将电晕电流有效值作为中间变量,研究海拔高度对交流线路电晕效应的影响,得到电晕电流有效值与导线施加电压呈线性函数关系,该线性函数的斜率k、截距b均为海拔高度h的三次函数;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水平均与电晕电流有效值呈对数增长关系,其中可听噪声与电流有效值的函数关系随海拔高度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海拔高度 交流电晕特性 小电晕笼 电晕电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油浸式变压器结构降噪优化设计
4
作者 胡静竹 王延召 +2 位作者 周兵 倪园 干喆渊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6,共8页
配电变压器噪声问题突出,文中通过分析变压器表面振动噪声特性及模态参数,提出了10 kV变压器油箱结构优化措施。对10 kV配电变压器进行了振动测量,并仿真计算了变压器各结构对辐射噪声的贡献,分析得到油浸式变压器振动最大位置为距离底... 配电变压器噪声问题突出,文中通过分析变压器表面振动噪声特性及模态参数,提出了10 kV变压器油箱结构优化措施。对10 kV配电变压器进行了振动测量,并仿真计算了变压器各结构对辐射噪声的贡献,分析得到油浸式变压器振动最大位置为距离底部20 cm左右处,振动主要能量集中在100、200、300 Hz上,油箱正面和背面对噪声辐射声功率贡献最大。通过分析油箱结构模态参与因子,获得了油箱的优势模态,确定了油箱优势模态振型的最大位置,计算结果与测量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采取附加质量块来优化油箱结构振动分布,减小在主频率100、200、300 Hz的模态振动幅值。最终,根据提出的优化措施定制了一台油浸式变压器并进行了噪声试验,优化后的变压器平均A声级较原来降低了7.8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kV油浸式变压器 振动特性 模态 质量块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6/N2混合气体介质条件下GIL管道气室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5
作者 李鹏洋 吴细秀 +3 位作者 徐思恩 孟培培 侯慧 李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4-1957,共14页
小型化、环保化是电气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开展了以减小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GIL)管道结构尺寸为目的的多目标优化研究。提出了GIL气室内绝缘判断依据,建立了评估GIL气室绝缘裕度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 小型化、环保化是电气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开展了以减小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GIL)管道结构尺寸为目的的多目标优化研究。提出了GIL气室内绝缘判断依据,建立了评估GIL气室绝缘裕度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分析了GIL管道结构参数对绝缘、温升性能的影响,提取了GIL结构尺寸优化参数。在考虑GIL气室的绝缘性能、温升性能和尺寸优化成本的基础上,开展管道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通过多项式响应面模型拟合了结构参数与GIL场强、温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确定了优化目标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采用NSGA-Ⅱ算法对结构参数进行寻优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优化,GIL管道尺寸减小了10%,气室内的绝缘裕度提升了6%,温升下降了19.6%,相应的材料成本也降低了34.6%,整体优化效果良好。该研究为GIL小型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内绝缘水平 响应面模型 NSGA-Ⅱ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谐波的电动汽车充电策略及对配电网电缆载流能力和热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蒙绍新 钱科军 +3 位作者 王航 袁婧 周灏 史筱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9-1280,共12页
为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引起配网电缆过载,合理确定配电网电缆载流量,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两种充电功率模式在高峰和避峰充电时对配电网电缆温度和热寿命的影响。该模型考虑了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特性和谐波特性,以渗透率和谐波含量为参... 为避免电动汽车充电引起配网电缆过载,合理确定配电网电缆载流量,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两种充电功率模式在高峰和避峰充电时对配电网电缆温度和热寿命的影响。该模型考虑了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间特性和谐波特性,以渗透率和谐波含量为参数构建了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和配电网电缆电流的数学方程,基于IEC 60287定量分析了谐波电流含量对电缆交流电阻、钢带屏蔽层磁滞和涡流损耗导致的电缆温升影响,最后基于Arrhenius模型建立了电缆温度和热寿命间的数学关系。该模型选取一典型城市配电网,针对高峰和避峰时间段各采用高功率和低功率共4种充电模式进行了仿真分析,设置居民负荷电流峰值为70%电缆额定电流,结果表明,在30%渗透率下,电动汽车充电行为提升了配网电缆温度26.19℃,若不计谐波影响,温升为20.89℃,电动汽车谐波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引起的配电网电缆温升的贡献为20.17%;夏季高峰高功率模式在30%渗透率下会引起配网电缆过载;低功率避峰充电策略下配电网电缆温度最低,电缆寿命损失最小,用户充电费用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策略 充电模式 谐波 电缆温度 电缆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 dB以下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兴发 唐雨萌 +6 位作者 周兵 刘震寰 万保权 张建功 李炜 曲敏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86-2495,共10页
为探讨A计权声压级在65 d B以下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可能的影响,采样了某1 000 k V变压器噪声作为实验声源,在隔声实验箱中重播。选取96只健康成年(6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暴露组S1、暴露组S2和对照组C。... 为探讨A计权声压级在65 d B以下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区神经组织可能的影响,采样了某1 000 k V变压器噪声作为实验声源,在隔声实验箱中重播。选取96只健康成年(6月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暴露组S1、暴露组S2和对照组C。暴露组S1、S2分别给予A计权昼夜等效声压级Ldn为60 d B、65 d B的变压器噪声,连续暴露35 d时间,对照组C在相同条件下饲养,无噪声暴露。噪声暴露结束后,测定了SD大鼠主要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了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检测了SD大鼠脑部海马区主要神经元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的暴露组SD大鼠血浆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腺素(GAB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主要神经递质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概率P>0.05);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的SD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和海马区突触形态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的SD大鼠脑部海马区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A亚基、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 MKII)α亚基等主要神经元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变电站站界的变压器噪声A计权声压级昼间不超过65 d B,夜间不超过55 d B,以500 Hz以下低频分量为主,高频分量低且衰减快,这种稳定的噪声比交通和工厂噪声低很多,不足以引起SD大鼠神经递质和海马神经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Ldn为60 d B、65 d B的变压器噪声暴露35 d时间对成年SD大鼠的神经递质和神经组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噪声 A计权声压级 神经递质 神经组织 海马区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工频磁场暴露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兴发 唐雨萌 +6 位作者 海景雯 何巍 陈琛 张业茂 万保权 曲敏 唐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9-609,共11页
为探讨长时间低磁感应强度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可能的影响,将12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设为暴露组,每天暴露于专门的工频磁场暴露系统中20 h时间,共持续24周时间,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0μT、100μT和500μT;另外1组... 为探讨长时间低磁感应强度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可能的影响,将12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设为暴露组,每天暴露于专门的工频磁场暴露系统中20 h时间,共持续24周时间,磁感应强度分别为30μT、100μT和500μT;另外1组设为对照组,除不进行工频磁场暴露之外,其他环境条件均与暴露组的相同;在暴露期间,每隔4周时间测量血压,24周时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心电图测试;记录心脏质量和体质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实时定量荧光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研究结果表明: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的血压、脉率、心率和心律均无影响;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结果表明暴露组与对照组的SD大鼠心脏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均无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对SD大鼠心脏结构均无影响;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暴露组与对照组的SD大鼠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总之,在磁感应强度为30μT、100μT和500μT的工频磁场中暴露24周时间,对SD大鼠心血管系统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磁场 暴露 SD大鼠 心血管系统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 组织病理学 心肌肥厚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容器在工频与谐波条件下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9
作者 吴永利 国江 +4 位作者 冯春林 马跃 黄有祥 朱庆东 林峰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4,共9页
电力电容器在工频交流下的热稳定性能研究较多,但在工频叠加谐波情况下的热稳定性能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为研究电力电容器在实际运行谐波环境下的温升情况,通过分析电容器损耗功率与谐波频率的关系,搭建谐波加载电路,在工程给定的谐波... 电力电容器在工频交流下的热稳定性能研究较多,但在工频叠加谐波情况下的热稳定性能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为研究电力电容器在实际运行谐波环境下的温升情况,通过分析电容器损耗功率与谐波频率的关系,搭建谐波加载电路,在工程给定的谐波电压、谐波电流条件下和根据标准确定的电容器额定电压下的热稳定试验对比,以及工频叠加单次谐波电压下的热稳定性试验研究,得出当系统谐波含量大到一定程度时,电容器按标准选取的额定电压下的热效应不能覆盖实际运行谐波下的热效应,还需要考虑I_(N)=√∑I^(2)_(n)时的热效应核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容器 谐波 损耗 热稳定性试验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对空情报雷达站影响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兴发 干喆渊 +2 位作者 李妮 张建功 张业茂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99-3306,共8页
为了防护特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对空情报雷达站的电磁干扰,分析了雷达阵地对特高压线路的距离要求,提出了特高压线路对雷达波的遮蔽损耗估算模型,在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实测了线路带电和不带电时的无线电噪声,并在线路一侧距离线路1 66... 为了防护特高压输电线路对邻近对空情报雷达站的电磁干扰,分析了雷达阵地对特高压线路的距离要求,提出了特高压线路对雷达波的遮蔽损耗估算模型,在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实测了线路带电和不带电时的无线电噪声,并在线路一侧距离线路1 660 m处布置发射天线,线路另一侧20~350 m高度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机载天线和频谱仪接收信号,频率范围80~3 200 MHz,实测线路对电磁波的遮蔽损耗。结果表明:交流特高压线路在80~1 000MHz的无线电噪声与背景值相当,线路带电前后没有明显一致性差异,不会干扰雷达信号接收;特高压线路对电磁波的遮蔽损耗在–5.2~2dB之间,最低导线下方区域损耗为–5.2~2dB,导线遮蔽区域损耗为–2.2~1.8dB,在P波段和经验公式估算接近,最高导线以上区域损耗迅速减小至背景波动,随着频率的增加,遮蔽损耗减小。应根据雷达类型确定特高压线路与雷达站的防护间距,米波雷达由阵地要求和遮蔽角确定防护间距。L和S波段雷达根据天线的仰角保证电磁波不遮蔽来确定防护间距;可通过降低线路高度、提高雷达天线、利用有高程差的有利地形来降低特高压线路对雷达的电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对空情报雷达站 电磁干扰防护 电磁波遮蔽损耗 防护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变电站厂界环境对噪声衰减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倪园 王延召 +2 位作者 周兵 胡静竹 张建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25,134,共8页
准确分析厂界地形环境对噪声传播衰减的影响,不仅可以为变电站选址和站内优化布局提供指导,也可为投运变电站噪声治理提供依据。文中采用声级计对变电站主设备及厂界周围噪声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了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的噪声特性,及厂界... 准确分析厂界地形环境对噪声传播衰减的影响,不仅可以为变电站选址和站内优化布局提供指导,也可为投运变电站噪声治理提供依据。文中采用声级计对变电站主设备及厂界周围噪声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了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的噪声特性,及厂界周围噪声分布情况,明确了厂界噪声主要来源于站内主设备。以特高压浙北站站内布局情况为例,采用SoundPLAN软件模拟计算了厂界外7种地形条件下噪声衰减规律,最终提出低洼地势和突起山丘地势对噪声传播过程中的阻隔效果最为明显。文中结论可为新建变电站选址和在运变电站地形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变电站 厂界 噪声衰减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测量及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兵 王延召 +3 位作者 胡静竹 倪园 刘震寰 廖正海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9-294,共6页
为掌握特高压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水平、评估工程设计及环评阶段噪声计算准确性,对实际运行的某特高压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及控制区边界噪声进行现场实测,并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电站噪声控制区边界噪声排放满足2类声环... 为掌握特高压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水平、评估工程设计及环评阶段噪声计算准确性,对实际运行的某特高压变电站厂界环境噪声及控制区边界噪声进行现场实测,并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电站噪声控制区边界噪声排放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排放限值要求,电抗器侧厂界夜间噪声高出2类标准值0.6 dB(A)~11.1 dB(A);商业软件计算所得厂界噪声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差值,评估电抗器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时,建议将计算值额外增加3 dB(A);变电站电抗器侧厂界噪声主要为100 Hz低频声,因声波干涉效应,衰减曲线为“波浪式”;变电站厂界外噪声实际衰减比理论计算更快,但站外100 m范围内存在计算值比实测值大的情形,建议将该范围内敏感建筑物的噪声计算值增加2 dB(A)后进行评估;选址在无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的变电站,设置噪声控制区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为特高压变电站噪声计算、评价及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变电站 噪声 声波干涉 电抗器 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介质条件下GIS隔离开关操作动态击穿特性研究及其操作过电压的计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细秀 李园芳 +4 位作者 杨馨 吴士普 邱进 侯慧 王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2-1751,I0095,I0096-I0098,共14页
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SF_(6)/N_(2)混合气体仍是替代纯SF_(6)气体最有效的方案。为给SF_(6)/N_(2)混合气体作为介质的电气设备绝缘配合提供参考,该文针对SF_(6)/N_(2)混合气体不同混合比和不同气压条件下的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开展了研究... 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SF_(6)/N_(2)混合气体仍是替代纯SF_(6)气体最有效的方案。为给SF_(6)/N_(2)混合气体作为介质的电气设备绝缘配合提供参考,该文针对SF_(6)/N_(2)混合气体不同混合比和不同气压条件下的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开展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是过电压计算的基础。研究表明:SF_(6)/N_(2)混合气体临界击穿电压与其气体密度分布呈线性关系。为此,该文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采用场计算的方法分析SF_(6)/N_(2)混合气体在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击穿特性。同时为模拟隔离开关的动态操作过程,采用了动网格划分技术。随后对不同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进行了数据拟合工作,并采用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对拟合函数进行评价,最终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进行了拟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混合气体动态击穿特性和重燃判据建立了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模型,并根据混合气体动态击穿特性解决了混合气体单次放电模型中上升时间常数的计算问题。最后以典型的550kVGIS间隔回路为例对SF_(6)/N_(2)混合气体介质气体绝缘变电站(gas insulated substation,GIS)隔离开关操作过电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绝缘强度相同的SF_(6)/N_(2)混合气体与纯SF_(6)在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重复击穿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波形及幅值相似且击穿次数相同;0.6MPa气室压强条件下,SF_(6)/N_(2)混合气体中SF_(6)体积占比从20%增加至40%时,隔离开关击穿次数及开关过程中VFTO_(SF6)/N_(2)全过程持续时间均可减少50%左右;30%SF_(6)体积占比条件下,气室压强从0.6MPa增加到0.8MPa时,隔离开关击穿次数减少一半、开关过程中VFTO_(SF6)/N_(2)全过程持续时间缩短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隔离开关 SF_(6)/N_(2)混合气体 动态击穿特性 VFTO_(SF6)/N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黏附接触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小东 孙其勋 +2 位作者 刘健犇 王珊 吴仲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7,77,共16页
黏附接触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若要分析物体间的黏附接触行为,则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现有文献中的数学模型种类繁多,对于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黏附现象所适用的理论也不尽相同。针对常见的黏附现象,... 黏附接触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若要分析物体间的黏附接触行为,则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现有文献中的数学模型种类繁多,对于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黏附现象所适用的理论也不尽相同。针对常见的黏附现象,按照其不同的受力形式分为弹性体接触、粗糙表面黏附及基材表面剥离等几大类,分别对以上几类接触行为采用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整理。综合叙述了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现代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重点介绍了适用于一般物体之间黏附行为分析的通用模型,以期为黏附接触领域的研究和建模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弹性体接触的情况,重点介绍了经典力学接触理论的基本公式和适用类型,包括Hertz接触理论、JKR模型和DMT模型等,并依据Tabor数讨论了JKR模型与DMT模型的差异。对于粗糙表面的黏附接触,重点介绍了Greenwood和Williamson(GW模型)所提出的多凸起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局限性。对于材料的表面剥离情况,重点介绍了剥离力学中应用最广泛的Kendall剥离模型的基本理论。对于现代仿真技术手段,重点介绍了分子动力学模型(MD模型)和有限元模型(FEM)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之后分别对以上各类模型的拓展完善、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黏附接触领域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 弹性体接触 剥离 粗糙表面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海拔地区1000kV变电站导线连接金具防晕型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军 刘鹏 +4 位作者 滕文涛 李瑶琴 谢梁 彭宗仁 刘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7-1798,I0102,I0103,共14页
防晕型金具设计是特高压变电站电晕防治和电磁环境治理的关键,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电晕防治尤为重要。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满足工程需求的海拔校正指数公式、线性公式和金具表面场强控制值,计算获得了高海拔特... 防晕型金具设计是特高压变电站电晕防治和电磁环境治理的关键,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电晕防治尤为重要。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满足工程需求的海拔校正指数公式、线性公式和金具表面场强控制值,计算获得了高海拔特高压变电站导线连接金具表面的电场分布,给出了各导线连接金具的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了高海拔电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按文中推荐方法计算得到的4000m海拔校正系数为1.51,与标准Q/GDW 551—2010推荐值相差1.9%。高海拔特高压变电站中导线连接金具表面场强应进行差异化控制:上层金具不超过1.32kV/mm,局部不超过1.52kV/mm;下层金具不超过0.99kV/mm,局部不超过1.14kV/mm。采用所提推荐方案时,各导线连接金具电晕熄灭电压均高于698.5kV且保有一定安全裕度,可满足4000m高海拔特高压变电站使用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超高海拔地区特高压变电站的防晕型金具设计提供依据,助力我国构建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0m 超高海拔 1000KV变电站 电晕防治 导线连接金具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IS局部放电柔性内置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国治 张硕 +3 位作者 张晓星 陈康 韩景琦 刘健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40,共11页
针对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内置式特高频(UHF)传感器空间利用率低、尺寸较大并且可能破坏GIS内部电场分布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内置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利用振幅随幅角线性增加的正弦波加载方式对天线本体进行小型化处理,使天... 针对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内置式特高频(UHF)传感器空间利用率低、尺寸较大并且可能破坏GIS内部电场分布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内置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利用振幅随幅角线性增加的正弦波加载方式对天线本体进行小型化处理,使天线径向尺寸缩小57.8%,并对背馈巴伦进行曲折小型化,使巴伦长度减小56.4%。设计的柔性天线本体直径146 mm,厚度0.27 mm。有限元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显示,柔性天线在弯曲半径为0、250、350 mm时,在720 MHz~3 GHz频段内驻波比VSWR≤5;在1.02~3 GHz频段内VSWR≤2;在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搭建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对天线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柔性天线在弯曲形变前后均可检测到放电量20 pC以下的PD辐射电磁波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局部放电 柔性天线 小型化 曲折化巴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电抗器匝间绝缘状态监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闻一鸣 杜怡君 +1 位作者 周军 邓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干式电抗器由于其参数稳定、损耗小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干式电抗器的广泛应用,相关事故也随之频繁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匝间故障。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干式电抗器匝间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随后从不同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干式电抗器由于其参数稳定、损耗小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干式电抗器的广泛应用,相关事故也随之频繁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匝间故障。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干式电抗器匝间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随后从不同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干式电抗器匝间绝缘状态监测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干式电抗器匝间绝缘状态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电抗器 匝间绝缘 绝缘故障 在线监测技术 离线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 kV断路器合闸电阻三相阻值差异性对过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朝晖 李振强 +1 位作者 娄颖 查志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59,168,共7页
不同的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阻值差异对过电压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三相断路器合闸电阻阻值之间的不同对过电压的影响鲜有研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备用相断路器与在运设备合闸电阻值不一致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有必要分析三相断路器合... 不同的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阻值差异对过电压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但三相断路器合闸电阻阻值之间的不同对过电压的影响鲜有研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备用相断路器与在运设备合闸电阻值不一致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有必要分析三相断路器合闸电阻之间阻值存在差异时,合闸线路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电压风险。考虑不同的研究条件,计算分析了600/600/570Ω、425/425/570Ω、0/0/570Ω、1 500/1 500/570Ω4种750 kV断路器合闸电阻配置方案下的线路合闸和单相重合闸过电压,研究结果可为线路断路器优化配置和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50 kV 线路断路器 合闸电阻 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结构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储能密度提升
19
作者 国江 许梦伊 +5 位作者 李辉 黄想 林浩 姜胜宝 陈尚 陈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与纳米ZrO_(2)粒子共同构筑的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作为外层,纯聚丙烯薄膜作为中间层,制备了不同纳米ZrO_(2)含量的多层结构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理化性能和电气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ZrO_... 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与纳米ZrO_(2)粒子共同构筑的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作为外层,纯聚丙烯薄膜作为中间层,制备了不同纳米ZrO_(2)含量的多层结构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理化性能和电气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ZrO_(2)粒子在三元复合聚丙烯体系内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且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与纯聚丙烯薄膜之间的层间界面清晰。多层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的结晶度相比单层纯聚丙烯薄膜显著提升。随着纳米ZrO_(2)含量的增加,多层三元复合聚丙烯薄膜的介电常数提高,而直流电气强度则先上升后下降,在纳米ZrO_(2)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最大值(424.3 kV/mm),相应的储能密度也达到最大值(2.14 J/cm^(3)),相比于纯聚丙烯薄膜分别提高了10.6%和31.3%,并且介质损耗因数保持在与纯聚丙烯薄膜相同的10-3水平。三元复合聚丙烯和层间界面能够共同抑制异极性空间电荷的迁移,进而有助于改善介质内部电场分布,提高电气强度,同时降低由于电子迁移产生的介质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电介质 多层结构 储能密度 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装备最新技术发展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李鹏 李金忠 +3 位作者 崔博源 董勤晓 时卫东 赵志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8-1078,共11页
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核心装备是关键。为促进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串联补偿装置和避雷器等关键装备的最新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果表明:特高压变压器应选择局... 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核心装备是关键。为促进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串联补偿装置和避雷器等关键装备的最新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果表明:特高压变压器应选择局部放电概率为1‰时的电场强度允许值作为许用场强;采用器身端部磁屏蔽、油箱电屏蔽、油箱磁屏蔽、采用不导磁钢板等漏磁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1 500 MVA大容量特高压变压器的漏磁和温升;特高压断路器的开断能力可达63 k A,采用基于"三回路法"的合成试验回路可突破试验设备限制,完成1 100 k V断路器开断试验;明确了通过在"立式"隔离开关静触头侧安装阻尼电阻来限制VFTO的幅值和频率;提出了从持续运行电压的角度出发,特高压避雷器的额定电压降低到780 k V是安全的。未来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装备应在高可靠性、大容量、新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输变电装备 变压器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串补装置 避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