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智能体与改进目标级联法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1
作者 吉兴全 孙辰昊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叶平峰 韩学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 输配协同优化调度问题呈现多时间尺度耦合、非凸非线性特征,其本质上是非确定性多项式难问题。随着系统可调节资源的增加,控制变量呈指数增长,“维数灾”现象愈加明显,仅基于物理模型的求解策略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IMATD3)和Peaceman-Rachford(PR)目标级联(ATC)法的输配协同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根据PR分裂方法改进ATC法中主-子系统的信息迭代策略,提出基于PR-ATC的输配协同日前调度方法;通过多智能体与输配网络的离线交互提取连续调度策略的时序特征,并基于物理模型并行计算各系统调度问题,形成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离线训练和基于物理模型的在线应用联合调度决策方法。以T6-D7-D7和IEEE 118-D9-D33-D69输配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协同优化调度 输电网 主动配电网 Peaceman-Rachford目标级联法 深度强化学习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稳定智能判别模型可信度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方法
2
作者 刘慧玉 王渝红 +3 位作者 石访 周旭 李保罗 姬凯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202,共15页
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可信问题阻碍了其在电网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尚无特定适用于电网稳定智能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指标。文中针对电力行业特点开展人工智能稳定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选取准确性、复杂度、鲁棒性、... 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可信问题阻碍了其在电网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尚无特定适用于电网稳定智能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指标。文中针对电力行业特点开展人工智能稳定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选取准确性、复杂度、鲁棒性、可迁移性、可解释性共5个分项指标构建了电网稳定智能判别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总结了各分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同时,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主客观评价,确定各分项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可信度指标。最后,以电压支撑强度、宽频带振荡以及频率稳定判别模型为例进行了可信度评价和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网稳定性 可信度 可迁移性 可解释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协同的配电网分层深度强化学习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祁向龙 陈健 +2 位作者 赵浩然 张文 张柯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3-64,共12页
光伏和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给配电网电压控制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时间尺度协同的配电网分层深度强化学习电压控制策略。首先,考虑电动汽车用户需求响应特性,在日前协同调度分组投切电容器制定分时电价引导用户改变充电行... 光伏和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给配电网电压控制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时间尺度协同的配电网分层深度强化学习电压控制策略。首先,考虑电动汽车用户需求响应特性,在日前协同调度分组投切电容器制定分时电价引导用户改变充电行为实现有序充电。其次,在日内构建具有双层结构的深度强化学习策略,上层以长时间尺度通过电价调整引导用户响应实时价格激励以调节电动汽车充电功率,下层以短时间尺度对光伏逆变器和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控制,通过双层策略实现对具有不同时间响应特性资源的实时协同调控以降低系统电压偏差。最后,通过对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多时间尺度 电压控制 多智能体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恢复在线决策方法
4
作者 顾雪平 魏佳俊 +2 位作者 白岩松 李少岩 刘玉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1486,共16页
在“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的风电渗透率不断提升,风电机组对大停电后系统恢复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恢复在线决策方法。首先,为满足不同的恢复决... 在“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的风电渗透率不断提升,风电机组对大停电后系统恢复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应对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恢复过程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恢复在线决策方法。首先,为满足不同的恢复决策需求,引入分层控制结构,将恢复任务解耦,以动态更新的风电预测信息为基础,提出基于两种滚动机制的双层滚动优化策略:上层考虑元件恢复次序的后效性,采用前瞻到底滚动机制进行元件恢复次序决策;下层考虑风电预测精度近高远低的实际,采用滑动时间窗口滚动机制进行发电机组出力计划和负荷恢复计划决策。然后,在反馈校正环节,根据实测风电数据,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实时调度模型并修正风电功率预测。最后,通过修改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和实际系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大停电 风电不确定性 滚动机制 在线恢复 实时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
5
作者 王玥 于越 +1 位作者 郭嘉辉 金朝阳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99-3009,I0031-I0033,共14页
为了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规模并网后实时量测数目缺失、传统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forecasting-aided state estimation,FASE)估计精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FASE... 为了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规模并网后实时量测数目缺失、传统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forecasting-aided state estimation,FASE)估计精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FASE方法。首先,基于最大信息系数法(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筛选出高相关性的输入特征,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然后,通过全变差正则化技术(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ed,TV)优化鲁棒主成分分析法(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构建TRPCA层,并将其嵌入到Crossformer中,以填补Crossformer无法有效处理非高斯噪声的空白;最后,利用改进的预测模型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经潮流计算得到节点伪量测,在量测不足情况下补全缺失数据,并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进行状态估计。在IEEE 33节点和IEEE 118节点标准配电网上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估计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主动配电网FAS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预测辅助状态估计 伪量测构建 Crossformer 鲁棒主成分分析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 被引量:3
6
作者 吉兴全 姜海洋 +3 位作者 张玉敏 杨明 蔡富东 王成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现有微型相量测量单元(μPMU)优化配置方法未充分考虑实际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特性提出零注入相的概念,分... 现有微型相量测量单元(μPMU)优化配置方法未充分考虑实际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频繁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网络重构的三相不平衡配电网μPMU组合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三相不平衡特性提出零注入相的概念,分析了其对网络局部可观测性的影响;将零注入相纳入μPMU配置规则可有效减少网络完全可观所需的μPMU配置数量。其次,为应对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导致部分区域不可观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三相不平衡配电网动态重构的μPMU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将动态重构求解得到的典型拓扑结构作为μPMU的配置依据,并考虑三相和单相μPMU的配置成本差异,在实现μPMU组合配置成本最小化的同时提高系统量测冗余度。最后,以IEEE 34节点和IEEE 12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适应配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并显著降低μPMU配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网络重构 微型相量测量单元 三相不平衡 零注入相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量响应的风储组合黑启动电源及其协调控制方法
7
作者 宋震 李勇 +3 位作者 王洪涛 王灏博 李少岩 刘玉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7,共9页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改造后可作为应急黑启动电源,提高极端停电场景下电网恢复能力。针对风速波动下风电机组对黑启动负荷冲击的构网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利用风轮惯量和转动动能支撑电网黑启动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储能组合电...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改造后可作为应急黑启动电源,提高极端停电场景下电网恢复能力。针对风速波动下风电机组对黑启动负荷冲击的构网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利用风轮惯量和转动动能支撑电网黑启动的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储能组合电源及其协调控制方法。首先,从机电暂态时间尺度,基于黑启动负荷预测提高风电机组捕获风功率对负荷功率变化的跟踪能力。其次,从电磁暂态时间尺度提出风电机组与储能组合构网的变流器协调控制方法,提高风储组合电源对负荷冲击的响应能力。最后,提出基于风机惯量和转动动能的黑启动及负荷接入方法,在风机高转速运行点并网和接入负荷,利用风机释放动能完成黑启动。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风电黑启动方法相比,文中所提方法可显著提高风电系统在风速波动时负荷冲击下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对储能的功率和容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储组合电源 惯量 构网型控制 黑启动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能”协同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季节性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8
作者 马广超 颜宁 +2 位作者 王明强 李相俊 马少华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5-965,I0028-I0030,共14页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内部能源与碳排放配额同时出清,且解决在不同季节下碳排放规划不合理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碳-能”协同响应的IES季节性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搭建IES的“电热气碳”耦合运行框... 为实现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内部能源与碳排放配额同时出清,且解决在不同季节下碳排放规划不合理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碳-能”协同响应的IES季节性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搭建IES的“电热气碳”耦合运行框架,采用离散化处理打破碳交易与能量交易在时间尺度上的差异,针对各类型主体的功率特性构建多能一致性动态平衡模型;其次,统一融合碳能交互价格,构建新型碳能交互市场,将低碳需求信号引入到各季节的碳能交互价格之中,提出考虑季节排碳规划和需求响应的“碳-能”协同响应策略;最后,以IES运行的经济性与低碳性为目标,依据季节性优化调度流程下发运行计划。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的新型碳能交互市场与“碳-能”协同响应机制对IES的季节性低碳经济优化调度带来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交互市场 低碳需求信号 “碳-能”协同响应 季节性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自适应前瞻时间尺度的动态经济调度
9
作者 郭俊劭 王明强 +2 位作者 韩学山 杨明 丁肇豪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113,共7页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运行规模的日益增大,动态经济调度中模型规模和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提升计算效率对于动态经济调度至关重要。从时间维度出发,文中提出一种动态经济调度的时间尺度解耦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当前时刻与未来第...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运行规模的日益增大,动态经济调度中模型规模和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提升计算效率对于动态经济调度至关重要。从时间维度出发,文中提出一种动态经济调度的时间尺度解耦模型。该模型分析了当前时刻与未来第1个待决策时刻的单时段静态优化模型的可行域与多重牵制因素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而解析化表达了能保证未来第1个待决策时刻调度取到全局最优解的动态经济调度所需考虑的前瞻时间,将一个完整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等效解耦为多个时间尺度截短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在保证解的最优性的同时,提升了计算效率。最后,基于多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经济调度 时间尺度 解耦 可行域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新能源发电切换控制特性的直流输送能力快速评估
10
作者 闫炯程 刘天浩 +1 位作者 刘玉田 杜正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7,共13页
新能源发电经直流送出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功率外送的主要方式,在线评估直流输电的输送能力是监控新能源发电基地运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为此,考虑新能源发电在故障穿越过程中的切换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相关的堆叠降噪自动编... 新能源发电经直流送出是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功率外送的主要方式,在线评估直流输电的输送能力是监控新能源发电基地运行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为此,考虑新能源发电在故障穿越过程中的切换控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相关的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的直流输送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新能源发电经直流送出系统简化模型的关系式进行求导分析,阐明新能源发电切换控制导致暂态过电压水平加剧、直流输送能力受到更严重制约的原因,建立直流输送能力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目标相关的堆叠降噪自动编码器,构建直流最大输送能力评估模型,并引入切换权重选择机制,根据控制模式序贯切换状态对应选择评估模型的权重向量,有效计及切换控制对直流输送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正交权值修正的评估模型增量更新方法,在之前样本特征空间的正交方向上更新模型权重,以减轻灾难性遗忘问题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切换控制特性,实现直流最大输送能力的快速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直流输送能力 切换控制 机器学习 增量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网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协同优化调度
11
作者 张玉敏 杨子震 +3 位作者 叶平峰 吉兴全 杨明 李文升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54-2964,I0016-I0020,共16页
针对传统输电网和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独立的调度方式致使“源-网-荷”各环节资源协同潜力挖掘不充分,难以实现输-配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电网络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优化调度方法。... 针对传统输电网和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独立的调度方式致使“源-网-荷”各环节资源协同潜力挖掘不充分,难以实现输-配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环境下考虑配电网络重构和需求响应的输配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剖析电力市场机制下输-配电网间的耦合机理,构建考虑机组组合的输电网市场出清模型,以发挥“源侧”应对电力负荷波动的能力;以节点边际电价为引导信号,提出同时考虑ADN网络重构和需求侧响应的输配协同双层优化模型,旨在挖掘ADN在“网侧”和“荷侧”的双侧协同潜力,从而提高输-配电网中“源-网-荷”各环节资源间的协同能力。其次,针对输-配模型上、下层级的物理特点,采用随机规划L形算法,引入虚拟变量实现输配协同模型的解耦,基于对偶理论,获取反映资源利用情况的对偶乘子集合,进而计算次梯度参数并生成仿射割集,优化输-配耦合变量,加速模型收敛,实现对输-配协同模型的分布式高效求解。最后,以6节点输电网和7节点配电网构成的T6+D7系统和118节点输电网和8个20节点配电网构成的T118+8*D20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输配系统的整体经济性提升了8.68%,所提模型和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协同 电力市场 机组组合 需求响应 网络重构 L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附加机会收益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动态调度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李正茂 张峰 +2 位作者 梁军 贠志皓 张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8-15,共8页
在分时电价及微电网并网运行条件下,为更好地调度储能和可调度型微电源并优化微电网购电及售电功率,建立了计及附加机会收益的冷热电联供(CCHP)型微电网动态调度模型。以一个包含风机、光伏电池、储能、燃料电池、CCHP系统的微电网为例... 在分时电价及微电网并网运行条件下,为更好地调度储能和可调度型微电源并优化微电网购电及售电功率,建立了计及附加机会收益的冷热电联供(CCHP)型微电网动态调度模型。以一个包含风机、光伏电池、储能、燃料电池、CCHP系统的微电网为例,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调度模型进行动态寻优,从而求得调度周期内各微电源的最佳经济出力,同时比较了CCHP系统相对于分产系统的优势。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述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并网运行条件下,计及附加机会收益的CCHP型微电网调度模型能够在能源梯级利用和节能减排的基础上,优化网内各组成部分的出力从而降低微电网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微网) 冷热电联供(CCHP) 储能 附加机会收益 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样性保持的空调负荷群调度控制策略 被引量:43
13
作者 刘萌 褚晓东 +1 位作者 张文 刘玉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74-3682,共9页
具有能量存储特性的负荷主动参与功率平衡控制,将对系统运行带来积极影响。以空调负荷为例,设计一种负荷调度控制构架,提出基于多样性保持的负荷群调度控制策略。首先,分析负荷控制造成负荷群多样性破坏的机理,提出保持多样性的控制策略... 具有能量存储特性的负荷主动参与功率平衡控制,将对系统运行带来积极影响。以空调负荷为例,设计一种负荷调度控制构架,提出基于多样性保持的负荷群调度控制策略。首先,分析负荷控制造成负荷群多样性破坏的机理,提出保持多样性的控制策略,考虑通信延迟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根据随机抽样理论设计负荷群跟踪有功控制指令的算法。为避免负荷恢复时出现"二次峰荷",提出分时段负荷恢复策略。之后,在卡尔曼滤波估计负荷群运行状态的基础上,建立负荷群的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空调负荷群调度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控制 空调负荷群 负荷多样性 通信延迟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风电场群的区域电网两层多阶段电压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洪涛 刘雪芳 +2 位作者 贠志皓 孙华东 陈得治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3,共8页
含风电场群的区域电网电压控制受风电功率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影响,不同时间常数无功控制设备之间的协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电压安全性和无功补偿设备的可控性难以兼顾。为此,提出了计及快速连续和慢速离散无功控制设备的多时间尺度无功协... 含风电场群的区域电网电压控制受风电功率随机性和波动性的影响,不同时间常数无功控制设备之间的协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电压安全性和无功补偿设备的可控性难以兼顾。为此,提出了计及快速连续和慢速离散无功控制设备的多时间尺度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基于风电功率预测数据波动特征提取与时段划分,设计了两层多阶段风电场电压协调控制模型。第一层,依据风电功率预测,超前对慢速离散设备和快速连续设备在预测时间尺度内综合优化。该控制方案一方面可以减少离散设备的动作次数,另一方面通过引入连续无功设备的裕度指标,增大了应对风电不确定性所带来电压越限风险的能力。第二层,充分利用短时间尺度无功设备可以快速连续调节的特点制定其控制策略,对第一层控制效果进一步实施分阶段优化,量化短时间尺度无功设备的控制方式。含多风电场的区域电网典型算例的对比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群 无功控制 自动电压控制 多目标优化 风电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输电控制方式的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云鹏 韩学山 +2 位作者 孙东磊 张心怡 李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1,共7页
随着交直流混合电网的不断发展,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对交直流有机耦合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将逆变器与补偿滤波电容统称为逆变站,借助直流输电功率可表达为交流受端电压函数的特性,构建了受端系统... 随着交直流混合电网的不断发展,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对交直流有机耦合的受端电压稳定性问题,将逆变器与补偿滤波电容统称为逆变站,借助直流输电功率可表达为交流受端电压函数的特性,构建了受端系统供给无功特性及逆变站需求无功特性的新表达形式,揭示了两者不匹配是受端电压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计及直流输电系统的不同控制方式,通过受端系统的在线戴维南等值,给出了受端系统电压稳定判据的解析表达式,便于进行各种控制方式和策略的比较与分析,为控制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电压稳定性 直流输电功率 戴维南等值 无功电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配电网拓扑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管理方法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丛伟 郑熠 +2 位作者 张子衿 康奇豹 王晓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11-118,共8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分布式保护和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信息存储和拓扑管理方法。每个智能配电终端仅需配置安装处的基本拓扑信息,通过制定有序的广播通信策略可自动完成相邻配电终端信息的获取和拓扑逻辑层的划分,实现局部拓扑的识... 提出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分布式保护和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信息存储和拓扑管理方法。每个智能配电终端仅需配置安装处的基本拓扑信息,通过制定有序的广播通信策略可自动完成相邻配电终端信息的获取和拓扑逻辑层的划分,实现局部拓扑的识别,为快速的保护和控制功能提供所需的拓扑支撑。基于局部拓扑识别结果生成拓扑最小连接树,以拓扑最小连接树为基本单元确定代理终端,提出了基于代理节点的网络拓扑简化方法,为需要大范围拓扑信息支撑的功能提供拓扑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方法。以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故障自愈系统功能的实现为例,对智能配电网拓扑信息分布式存储和管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分布式存储 拓扑管理 代理终端 广播通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变化量幅值比较的智能配电网故障方向元件 被引量:18
17
作者 丛伟 田崇稳 +1 位作者 赵义术 路庆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3-99,共7页
为解决包含分布式电源智能配电网中故障方向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变化量幅值比较的故障方向检测元件。该元件根据不同位置故障下电压变化量的分布特点,通过比较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变化量与定义的工作电压变化量的幅值大小判断故... 为解决包含分布式电源智能配电网中故障方向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变化量幅值比较的故障方向检测元件。该元件根据不同位置故障下电压变化量的分布特点,通过比较保护安装处母线电压变化量与定义的工作电压变化量的幅值大小判断故障方向。考虑到智能配电网系统阻抗、线路阻抗和负荷阻抗角度变化范围较大的特点,研究了工作电压变化量中整定阻抗幅值和角度的取值原则,针对不同的阻抗特征,采用不同类型的判据配合工作,以提高故障方向元件的可靠性。DIgSILENT仿真验证了基于电压变化量幅值比较的故障方向检测原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故障方向 电压变化量 幅值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区域纵联保护关联域的在线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丛伟 房凡秀 +1 位作者 史方芳 路庆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73,111,共8页
针对智能配电网对故障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区域纵联保护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研究了区域纵联保护范围的划分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纵联保护关联域的在线确定方法。采用节点—支路关联矩阵描述网络拓扑结构... 针对智能配电网对故障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区域纵联保护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研究了区域纵联保护范围的划分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纵联保护关联域的在线确定方法。采用节点—支路关联矩阵描述网络拓扑结构,由当前拓扑生成变换矩阵,通过对2个矩阵进行相乘运算可得到节点邻接矩阵。对邻接矩阵进行分析,可快速、可靠地确定出区域纵联保护范围,以及各保护范围所对应的关联域。此外还讨论了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对区域纵联保护关联域确定方法的影响。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区域纵联保护 关联域 邻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智能配电网自动重合闸的断路器分类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丛伟 孔瑾 +2 位作者 赵义术 丁磊 王葵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6-1151,共6页
智能配电网中的断路器类型和数量较多,为了实现合理、有序的自动重合闸,有必要研究断路器的分类方法。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后跳闸断路器信息向量和断路器类型及关联矩阵的断路器分类方法。定义断路器跳闸信息向量描述故障发生后跳闸的... 智能配电网中的断路器类型和数量较多,为了实现合理、有序的自动重合闸,有必要研究断路器的分类方法。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后跳闸断路器信息向量和断路器类型及关联矩阵的断路器分类方法。定义断路器跳闸信息向量描述故障发生后跳闸的断路器,定义断路器类型及关联矩阵描述断路器类型及各断路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上述2个矩阵进行乘法运算,可对因故障隔离而动作的断路器类型进行自动区分,并能指示待重合断路器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实现预期的自动重合时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结构改变、断路器拒动导致故障隔离范围扩大、关键位置的断路器状态信息缺失等异常情况对断路器分类方法的影响,提出矩阵修正方案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自动重合闸 跳闸信息向量 断路器 类型及关联矩阵 断路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网源荷协调恢复决策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29
20
作者 曹曦 王洪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66-1675,共10页
针对网架重构后期的大规模负荷恢复与频率控制问题,基于分时步在线决策思想,并计及风电接入的场景,提出一种源荷协调恢复决策与控制方法。通过构建源荷协调恢复控制机制,能够实现源荷两侧恢复的协调一致与负荷、风电的分批次、有序接入... 针对网架重构后期的大规模负荷恢复与频率控制问题,基于分时步在线决策思想,并计及风电接入的场景,提出一种源荷协调恢复决策与控制方法。通过构建源荷协调恢复控制机制,能够实现源荷两侧恢复的协调一致与负荷、风电的分批次、有序接入,确保系统频率安全。在该机制下,建立源荷协调优化模型,将单步负荷投入量最大和操作时间最短两个目标同时考虑,并计及各类安全约束,采用多目标分层序列法,并创造性引入交流潮流近似线性化方法,将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显著提高了求解效率,满足在线快速决策的要求。IEEE 118节点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恢复 协调控制 风电场恢复 最优潮流 大停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