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新能源高占比电网安全稳定标准算例
1
作者 范辉 赵兵 +4 位作者 王蕾报 王歆 徐式蕴 梁纪峰 兰天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92-5503,I0014,共13页
标准算例系统是开展电力系统工程、科研、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出一种分布式新能源高占比电网安全稳定标准算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首先介绍适用于大电网安全分析的... 标准算例系统是开展电力系统工程、科研、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出一种分布式新能源高占比电网安全稳定标准算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首先介绍适用于大电网安全分析的分布式新能源仿真建模方法,从设备级模型和聚合等值模型两类颗粒度,总结构建多电压等级算例系统的参数等值方法。然后,面向大电网安全分析的宏观和局部场景,提出一种包含主网架和子网架两部分的算例系统。其中,主网架采用500 k V电压等级,可满足潮流计算、频率安全、电压安全等仿真需求,而子网架提供了颗粒度更小的拓扑数据,可以满足局部电网的电压安全深度分析。最后,以该系统为例,分别介绍所提标准算例系统在潮流计算、频率安全、电压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 电网安全 潮流计算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的源-网频率协同控制及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岩 唐晓骏 +3 位作者 董昱 马世英 申家锴 严剑峰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71,I0094,I0095,共11页
如何兼顾调频效果和经济性,减少或避免系统切机、切负荷是提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探讨电力系统源-网频率协同控制方法,文章以新能源发电和LCC-HVDC(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 如何兼顾调频效果和经济性,减少或避免系统切机、切负荷是提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探讨电力系统源-网频率协同控制方法,文章以新能源发电和LCC-HVDC(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系统为例,分析了源、网两侧主要潜在资源的调频原理和控制策略,提出了各异调频措施的综合效能评估方法,并结合基于典型场景、扰动的参数全局最优和基于实际扰动二次优化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调频措施综合效能评估的源-网频率协同控制及参数优化方法。最后,基于某特高压直流送端电网2023年数据和典型新能源场站的频率测试数据,采用PSASP(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软件平台构建了该区域电网校核后的仿真模型,针对典型昼、夜运行方式进行了所提方法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基于调频措施综合效能评估的源-网频率协同控制及参数优化方法能够在兼顾经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频率支撑控制 直流频率调制 综合效能评估 频率协同控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控电网换相换流器故障特性及控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连攀杰 庞博涵 +4 位作者 刘文焯 郑超 许克 汤涌 张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9-689,I0023,共12页
基于可控电网换相型换流器(controllable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CLCC)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避免了常规直流换相失败问题,为高压直流馈入电网提供了崭新途径。文章揭示CLCC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响应机理,对比CLCC与电网换相型换流... 基于可控电网换相型换流器(controllable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CLCC)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避免了常规直流换相失败问题,为高压直流馈入电网提供了崭新途径。文章揭示CLCC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响应机理,对比CLCC与电网换相型换流器、电压源型换流器等直流输电技术的功率特性差异。针对CLCC可控换流的技术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最大触发角提升的CLCC优化控制方法,改善了CLCC的故障响应特性,提升了受端电网交流电压的恢复速度。最后,基于PSD-PSModel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送受端电网机电暂态和CLCC直流电磁暂态的混合仿真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优化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电网换相换流器 故障响应 功率特性 最大触发角提升 PSD-PSModel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网运行映像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孙华东 黄彦浩 +5 位作者 李宗翰 赵兵 王虹富 何春江 李勤新 郑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7-2207,共11页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导致电力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现有基于时域仿真技术的预案式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面向响应控制、人工智能等非仿真技术与仿真计算共同分析决策的需求,该...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导致电力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现有基于时域仿真技术的预案式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面向响应控制、人工智能等非仿真技术与仿真计算共同分析决策的需求,该文提出了大电网运行映像模型及其关键技术。映像模型以直接反映系统动态过程的实时量测数据为输入,支持非时域仿真的系统分析算法,并可与仿真计算接口,从而有力支持仿真计算方法、解析计算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三者的结合,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运行分析速度、策略制定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该文提出了映像模型的理论概念、系统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体系,并结合实际电网数据构建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像模型 实时量测 在线分析 电网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D-BPA数据的ADPSS大电网电磁暂态转换建模方法与软件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树文 卓谷颖 +2 位作者 李壮 刘敏 穆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89,共8页
随着新能源、直流、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等电力电子类设备入网规模越来越大,新型大电网的运行特性发生巨大改变,电磁暂态精细化仿真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仿真的重要手段。但电磁暂态建模困难严重制约了电磁暂态仿真的工程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提... 随着新能源、直流、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等电力电子类设备入网规模越来越大,新型大电网的运行特性发生巨大改变,电磁暂态精细化仿真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仿真的重要手段。但电磁暂态建模困难严重制约了电磁暂态仿真的工程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A数据快速生成ADPSS电磁暂态模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研发了相应转换建模软件,通过分组建模控制、映射建模、用户自定义建模、拓扑优化布局等技术手段,实现BPA数据到ADPSS模型的快速自动化转换建模。基于BPA区域电网数据,利用该软件完成了算例规模超过5000个三相节点的某省级电网的全电磁暂态建模,建模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校核结果验证了转换建模软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仿真 分组建模控制 映射建模 用户自定义建模 拓扑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林 裴铭 +5 位作者 杨建宾 宋旭日 罗雅迪 张振宇 於益军 汤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共17页
极端天气频发给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极端天气引发的系统安全风险逐渐加剧。从极端天气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的影响出发,文中在资源-气象-环境-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新能源资源评估、极端天气下新能源功率预... 极端天气频发给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极端天气引发的系统安全风险逐渐加剧。从极端天气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的影响出发,文中在资源-气象-环境-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新能源资源评估、极端天气下新能源功率预测、电力平衡、电量平衡以及优化调度等方面对极端天气下电力电量平衡体系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揭示了资源-气象-环境-电网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交互影响机理,提出极端天气下小样本扩充方法,建立极端天气下新能源资源评估模型;基于此,构建极端天气下多时间尺度源-荷组合预测理论体系,提出预测误差矢量评价方法,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优化提供决策支撑;在预测的基础上,以频率安全为主要因素提出了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电力平衡的方法和策略,剖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极端天气事件对电量平衡的影响,从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等多角度保障电量平衡,并提出了极端天气下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框架。最后,展望了未来极端天气下新能源电力系统在保障电力电量平衡方面应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新能源有功功率预测 电力平衡 电量平衡 新能源消纳 主动控制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图注意力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7
作者 傅太国屹 杜友田 +2 位作者 吕昊 李宗翰 刘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0,共11页
已有基于图深度学习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考虑了电网的拓扑结构特征,但对电网拓扑结构图中多尺度子图间的信息传递特性没有进行有效建模,导致判稳模型对电网局部与全局动态耦合关系的捕捉不足,降低了模型在复杂扰动下的判稳精度。因此,提... 已有基于图深度学习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考虑了电网的拓扑结构特征,但对电网拓扑结构图中多尺度子图间的信息传递特性没有进行有效建模,导致判稳模型对电网局部与全局动态耦合关系的捕捉不足,降低了模型在复杂扰动下的判稳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子图信息传递过程的功角暂态稳定评估方法。首先,提出并构建了一种k阶图注意力网络,以不同尺度的电网拓扑子图作为图深度学习中特征提取的基本单元。然后,通过注意力机制为特征聚合分配自适应权重,以挖掘实际电网中不同细粒度区域之间的特性。最后,通过CEPRI-TAS-173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评估 深度学习 多尺度子图 特征提取 图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频率稳定智能增强判别方法
8
作者 吕昊 陈锦辉 +4 位作者 杜友田 徐式蕴 李宗翰 傅太国屹 刘俊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14-3323,共10页
经典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可快速计算各项频率指标,但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扰动类型多样,运行方式复杂多变,难以准确获取系统参数和扰动功率大小,同时模型本身线性化会引起较大误差,导致频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为使频率响应模型... 经典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可快速计算各项频率指标,但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扰动类型多样,运行方式复杂多变,难以准确获取系统参数和扰动功率大小,同时模型本身线性化会引起较大误差,导致频率预测值和实际值存在较大差异。为使频率响应模型适应实际应用场景中高精度的要求,该文提出了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频率稳定智能增强判别方法(model-data driven intelligent enhanced method for frequency stability discrimination,MD-IEFSD),利用扰动初期频率响应数据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辨识,建立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CNN-Attention频率参数预测模型,构建了融合参数预测误差和频率响应曲线预测误差的损失函数,引入了参数的敏感性和学习速率的分析,实现了频率稳定性的准确判别。最后以中国电科院万节点测试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 模型-数据融合驱动 参数辨识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电磁脉冲下继电保护装置端口的场线耦合特性
9
作者 姚丁丁 张卫东 +2 位作者 金龙 周泽昕 周广龙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20,共8页
强电磁脉冲会以场-传输线耦合的方式在线缆上形成纳秒级上升沿的脉冲传导骚扰,对线缆末端的设备构成较大威胁。针对某型号继电保护装置,先测试其抗扰度性能,然后开展场线耦合路径下的高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获得了装置端口的耦合特性。... 强电磁脉冲会以场-传输线耦合的方式在线缆上形成纳秒级上升沿的脉冲传导骚扰,对线缆末端的设备构成较大威胁。针对某型号继电保护装置,先测试其抗扰度性能,然后开展场线耦合路径下的高空电磁脉冲辐照试验,获得了装置端口的耦合特性。耦合到信号端口的共模电流达32.45 A及以上时引发了该装置的误动作。同时开展了脉冲电流注入试验,注入信号端口的脉冲电流达36.92 A及以上时该装置误动作,进一步确定了装置端口的临界干扰阈值。通过建立变电站内二次电缆和保护屏柜内信号线缆的场线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场景下高空电磁脉冲产生的耦合量,提出了场线耦合的防护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继电保护装置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评估与防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 继电保护 场线耦合 阈值特性 电流注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opman算符理论在新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应用与挑战
10
作者 郑乐 王子涵 +3 位作者 沈沉 徐式蕴 赵兵 李庚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881-5901,I0011,共22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新能源电源的占比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传统预案式分析模式失配风险加剧。响应驱动式分析与控制模式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作为连接响应信息与复杂非线性系...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新能源电源的占比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传统预案式分析模式失配风险加剧。响应驱动式分析与控制模式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作为连接响应信息与复杂非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桥梁,Koopman算符使得基于量测数据分析复杂大电网特征成为可能,从而为响应驱动式分析与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框架。该文首先对Koopman算符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从电力系统感知、评估和控制3大应用场景出发,分类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及关键技术评述,并分析Koopman算符应用的挑战;最后,结合响应驱动式分析与控制的特点和需求,重点阐述Koopman算符在响应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研究中的前景,对其应用场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opman算符 响应驱动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频率自适应谱聚类空间分群方法
11
作者 谢岩 唐晓骏 +3 位作者 申家锴 马世英 苏志达 任健淼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随着“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广域系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越发显著。针对基于量测数据的频率空间分布特性分群方法在降维保真、数据自适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自适应谱聚类的频率空间分群方法。首先,构建电网频率量... 随着“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广域系统频率空间分布特征越发显著。针对基于量测数据的频率空间分布特性分群方法在降维保真、数据自适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自适应谱聚类的频率空间分群方法。首先,构建电网频率量测空间并自适应确定数据窗口;其次,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衡量扰动后惯量响应阶段电网量观测节点频率响应的相似程度;然后,基于谱聚类理论提出电力系统频率空间分群方法,刻画电网扰动后的频率空间分布现象;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39系统和某区域实际系统,验证频率空间分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算例表明,所提分群方法能够自适应确定数据量测时间范围,所得分群结果能够有效反映频率空间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量 频率空间分布 频率分群 自适应 谱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功角摇摆和新能源切换特性的暂时工频过电压机理分析
12
作者 徐式蕴 高雪峰 +2 位作者 李宗翰 山允婧 王姝彦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137,共9页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暂时工频过电压问题是影响系统安全、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为了揭示暂时工频过电压机理,首先,搭建了新能源接入两机等值系统的准稳态模型,并利用电压相量关系解析得到新能源机端电压峰值;然后,采用全微分...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暂时工频过电压问题是影响系统安全、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为了揭示暂时工频过电压机理,首先,搭建了新能源接入两机等值系统的准稳态模型,并利用电压相量关系解析得到新能源机端电压峰值;然后,采用全微分法分析了新能源电流与其机端电压的关联关系,并阐明了无功补偿和功角摇摆对机端电压的影响机理;进一步,以预设最大峰值为边界条件,提出了新能源电流和无功补偿上限的优化建议,为大规模复合能源外送场景下新能源安全可靠送出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最后,采用光伏火电打捆系统和实际复合能源送端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工频过电压 功角摇摆 新能源 切换 电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电气端口频域特性的新能源发电设备控制参数辨识方法
13
作者 周佩朋 孙华东 +3 位作者 刘涛 李亚楼 安宁 张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3,I0009,共14页
在对含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进行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时,新能源发电设备型号众多且控制参数难以直接获取。通过对实际设备或厂家封装模型特性的拟合,辨识其中的关键控制参数,是实现精确建模的重要途径。该文研究全功率变流器型设备和双馈... 在对含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进行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时,新能源发电设备型号众多且控制参数难以直接获取。通过对实际设备或厂家封装模型特性的拟合,辨识其中的关键控制参数,是实现精确建模的重要途径。该文研究全功率变流器型设备和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动态调节参数的频域辨识方法,其关键是建立多个电气端口的频域分析模型并进行充分解耦简化,以及明确控制参数的可辨识条件。首先建立两类设备的多个电气端口频域阻抗模型;其次定义端口频域特性对控制环节的使能灵敏度,通过分析使能灵敏度和参数灵敏度,明确各控制参数的可辨识性和辨识顺序;然后建立简化参数辨识模型并与详细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确定参数辨识流程;最后基于主流厂家封装模型仿真算例,给出具体参数辨识过程,将最终得到的通用结构仿真模型与厂家封装模型进行频率特性对比,验证了模型结构及辨识方法的有效性。该参数辨识流程不依赖于优化算法,获得的仿真模型可用于研究宽频带振荡等对动态调节参数较敏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频域 灵敏度 阻抗 宽频带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测方法研究
14
作者 于琳 孙华东 +4 位作者 徐式蕴 彭龙 赵兵 王虹富 周孝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1751,I0010,共12页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基于模型参数的电压支撑强度量化方法已具有较为深入的方法和结论,但是尚缺乏基于本地响应信息的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电压支撑强度就地监测水平亟待提高。该文提出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实现短路比... 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基于模型参数的电压支撑强度量化方法已具有较为深入的方法和结论,但是尚缺乏基于本地响应信息的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电压支撑强度就地监测水平亟待提高。该文提出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化方法,实现短路比实时计算,及时给出安全预警信号,为提高新能源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首先,构建实时短路比(real-time short circuit ratio,RSCR)及临界实时短路比(critical real-time short circuit ratio,CRSCR)指标,实现基于本地响应信息的短路比指标实时计算,提供电压支撑强度实时量测的指标基础;其次,提出有功功率裕度、稳态低电压两类安全约束下的RSCR裕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RSCR与功率、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不同安全约束下RSCR裕度的适应性,为设置安全预警阈值提供参考;然后,构建实时量测系统架构,提出涵盖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实时辨识、短路比指标实时计算、实时安全预警等功能的算法流程,建立电压支撑强度全流程实时量测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RSCR、CRSCR的准确性以及实时量测方法的有效性。实现基于实时量测信息的电压支撑强度就地监测,可以为运维人员及时掌握新能源运行状态提供一定指导,支撑更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短路比 临界实时短路比 电压支撑强度 实时量测 参数实时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控保协同的自适应电流差动保护方法
15
作者 张博 王聪博 +1 位作者 詹荣荣 余越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大规模新能源经柔性直流输电(以下简称“柔直”)送出系统已成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典型场景,然而新能源场站与柔直换流器之间的交流输电线路两侧均为电力电子装置,短路电流受到不同换流器控制策略影响导致波形畸变严重,使得传统纵联... 大规模新能源经柔性直流输电(以下简称“柔直”)送出系统已成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典型场景,然而新能源场站与柔直换流器之间的交流输电线路两侧均为电力电子装置,短路电流受到不同换流器控制策略影响导致波形畸变严重,使得传统纵联保护灵敏度降低,拒动风险增大。提出了计及控保协同的自适应电流差动保护方法。以柔直换流器故障穿越策略为基础,分析了故障时两侧的故障电流特征,并将换流器控制参考值与保护判据相结合,构建了控制与保护协同的自适应保护判据。基于PSCAD搭建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可快速识别故障区间内不同类型故障,与传统差动保护原理相比,灵敏度提高了两到三倍,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保护灵敏性与可靠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线路 故障穿越 控保协同 柔性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判别方法综述
16
作者 赵兵 吴萍 +4 位作者 蒋彦翃 程奕 李宗翰 徐式蕴 孙华东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3-2648,共16页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和高维复杂性日益增加,电网故障形式繁多、稳定特性愈加复杂,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带来更多的挑战。该文梳理了传统电力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分类;针对暂态功角、暂态电压和暂态频率稳定,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现...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和高维复杂性日益增加,电网故障形式繁多、稳定特性愈加复杂,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分析带来更多的挑战。该文梳理了传统电力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分类;针对暂态功角、暂态电压和暂态频率稳定,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响应驱动稳定判据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其优缺点,探讨了各判据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适用性;最后,指出数据-物理联合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判别方法未来应用前景,为今后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驱动的稳定判据 暂态功角稳定 暂态电压稳定 暂态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新能源承载能力的电热综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
17
作者 陈得治 赵雪 +4 位作者 李立新 刘联涛 张鑫 田旭 张祥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54-960,共7页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不利影响愈发明显,提升新能源承载能力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电热综合储能系统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电力、热力互联互通的多能互补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以提升新...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不利影响愈发明显,提升新能源承载能力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电热综合储能系统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电力、热力互联互通的多能互补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以提升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承载能力为目标,同时考虑投资运行成本的经济性,对设立的电热综合储能系统进行容量优化配置。首先,对电热综合储能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与建模。随后,建立了以新能源承载能力最大、总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涵盖了电热储能投资成本、弃新能源惩罚成本和与外部电网交互功率成本等多个方面。最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新能源的承载能力,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能力 新能源 电热综合储能 容量配置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
18
作者 郑乐 刘思远 +3 位作者 周小添 徐式蕴 李宗翰 李庚银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49-2658,I0001,共11页
深度学习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但深度网络初步训练后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可解释性较弱等问题,模型可能产生违背物理认知甚至十分危险的输出结果。因此,研究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 深度学习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但深度网络初步训练后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可解释性较弱等问题,模型可能产生违背物理认知甚至十分危险的输出结果。因此,研究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通过对深度判稳模型进行修复提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首先,简单介绍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中的问题描述和整体框架,并分析了基于模型修复的智能增强理念在整体框架中的集成方法和对提升评估模型准确率的意义。然后,分别介绍重训练、无错误定位微调和含错误定位微调3类常用模型智能增强方法的原理,并结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特点和要求,以FAMR算法和Arachne算法为例详细解释了无错误定位微调和含错误定位微调两大类模型修复方法的实施细节。之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设计了算例进行测试与验证,并结合算法的原理和测试结果,对3类模型修复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性评估 深度学习 模型修复 智能增强 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调度电磁暂态云仿真资源互济机制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李勤新 晁春晖 +5 位作者 李亚楼 张怡 王玉坤 高泽 黄彦浩 穆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6-1284,共9页
针对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算力需求巨大,国分省三级调度各自算力资源难于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仿真计算需求的情况,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国分省三级调度电磁暂态云仿真资源互济机制,首先介绍了高效、可靠、灵活三项资源互济原则,然后... 针对大规模电网电磁暂态仿真算力需求巨大,国分省三级调度各自算力资源难于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仿真计算需求的情况,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国分省三级调度电磁暂态云仿真资源互济机制,首先介绍了高效、可靠、灵活三项资源互济原则,然后重点分析了跨域统一计算资源池构建和跨域批量电磁暂态仿真任务调度机制和实现关键技术,分析了三级调度资源互济的电磁暂态云仿真平台的功能架构和主要功能,最后分析了平台在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国家电网华中分部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的落地应用,实际应用数据证明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仿真 资源互济 跨域计算资源池 跨域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考虑供电安全约束的我国煤电退减路径研究 被引量:73
20
作者 辛保安 陈梅 +3 位作者 赵鹏 孙华东 周勤勇 秦晓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919-6930,共12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如何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实现煤电有序退减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难题。受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煤电机组运行年限结构、电力供应保障及系统运行安全等因素制约,我国煤电退减具有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如何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实现煤电有序退减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难题。受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煤电机组运行年限结构、电力供应保障及系统运行安全等因素制约,我国煤电退减具有极大难度。该文聚焦电力供应保障问题,选取碳排放配额和火电装机保留最多的深度低碳保守场景作为煤电退减路径基础场景,利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模拟分析软件开展了2020—2060年电力电量平衡的生产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煤电退减基础场景下未来电力供应安全将面临较大风险,2030年电力平衡缺额约8600万kW,到2060年缺额将达到约7.4亿kW。为保障系统电力平衡,可考虑将部分煤电转为应急电源、充分挖掘负荷侧响应等优化措施。最后提出了我国煤电退减路径的研究建议,预计到2030年,煤电总装机保持约14亿kW,年利用小时数约4240h;到2060年,煤电总装机保留约8.2~10.7亿kW,利用小时数将降至1000h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 新型电力系统 供电安全 电力电量平衡 生产模拟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