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电磁信息智能控制的生成对抗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兰 张彪 +1 位作者 梁天一 朱辉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4,共15页
电磁信息智能控制是现代战争中管理和利用电磁环境的关键技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e-orient-decide-act,OODA)循环提供了这一过程的理论指导。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及其衍生模型,凭借其出色的数据生成... 电磁信息智能控制是现代战争中管理和利用电磁环境的关键技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bserve-orient-decide-act,OODA)循环提供了这一过程的理论指导。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及其衍生模型,凭借其出色的数据生成和适应能力,极大增强了在电磁环境信息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为电磁频谱战中OODA循环的智能化提供了新动力。本文深入探讨GAN及其衍生模型在电磁频谱战OODA循环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如何在信号检测识别、辐射源识别、策略优化等关键环节中提高认知效能。同时,对于GAN在此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如数据质量和模型泛化能力,旨在推动该技术在电磁信息智能控制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进而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信息智能控制 生成对抗网络 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 信号识别 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边界敏感性和小波变换的电磁信号调制智能识别对抗样本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东伟 蒋斌 +5 位作者 朱慧燕 宣琦 王巍 林云 沈伟国 杨小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8,共14页
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和分割、物体检测和追踪、医疗、翻译和语音识别等与人类相关的任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能够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并自动提取特征进行预测,因此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结果。随着深度学习模型的不断发展,以及可获得的数... 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和分割、物体检测和追踪、医疗、翻译和语音识别等与人类相关的任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能够处理大量复杂的数据,并自动提取特征进行预测,因此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结果。随着深度学习模型的不断发展,以及可获得的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些应用的准确性不断提升。最近,深度学习也在电磁信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神经网络根据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但神经网络容易受到对抗样本的干扰,这些对抗样本可以轻易欺骗神经网络,导致分类错误。因此,对抗样本的生成、检测和防护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这将促进深度学习在电磁信号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发展。针对现阶段单一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决策边界敏感性和小波变换重构的对抗样本检测方法。利用了对抗样本与正常样本对模型决策边界的敏感性差异来进行检测,接着针对第一检测阶段中未检测出的对抗样本,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对样本进行重构,利用样本去噪前后在模型中的预测值差异来进行检测。本文在两种调制信号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基线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此方法更优。这一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综合考虑了模型决策边界的敏感性和小波变换的重构能力,通过巧妙的组合,提出了一种更为全面、精准的对抗样本检测方法。这为深度学习在电磁信号领域的稳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检测 小波重构 决策边界 电磁信号 对抗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障碍距离加权的复杂场景电磁频谱地图构建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陶诗飞 吴昱江 +2 位作者 罗佳 丁浩 王元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10-3218,共9页
针对复杂场景中存在电磁波不可穿透的障碍物导致电磁频谱地图(REMs)构建性能不佳、反距离加权(IDW)算法受限于插值邻域的人工选择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反障碍距离加权(VIODW)的复杂场景电磁频谱地图构建算法。该算法通过... 针对复杂场景中存在电磁波不可穿透的障碍物导致电磁频谱地图(REMs)构建性能不佳、反距离加权(IDW)算法受限于插值邻域的人工选择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反障碍距离加权(VIODW)的复杂场景电磁频谱地图构建算法。该算法通过创建包含障碍物的Voronoi图,为每一个待插值点自适应选定插值邻域用于电磁频谱数据构建,并利用任意角度路径寻优(ANYA)算法计算得到待插值点与插值邻域内每个监测站点之间的障碍距离,最后以障碍距离的反幂次作为权重加权获得待插值点处的电磁频谱数据,实现高精度的复杂场景电磁频谱地图构建。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构建精度,能够准确拟合出电磁波在复杂场景中的功率分布情况,为复杂场景下电磁频谱地图高精度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频谱地图 反距离加权插值 障碍距离 复杂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永磁式相对论磁控管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颜颜 陈宏 +3 位作者 许建军 邓坤 刘东升 刘巧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对S波段永磁式全腔提取相对论磁控管进行了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初步获取相对论磁控管结构参数,并采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粒子仿真优化,根据引导磁场需求设计永磁磁场产生结构。该永磁式... 对S波段永磁式全腔提取相对论磁控管进行了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初步获取相对论磁控管结构参数,并采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粒子仿真优化,根据引导磁场需求设计永磁磁场产生结构。该永磁式相对论磁控管在500 kV电压输入条件下,输出微波功率1.978 GW,效率49.2%。利用实验室小型脉冲功率驱动源平台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实验中,该永磁式相对论磁控管在脉冲驱动源驱动下获得GW级输出功率,功率转换效率约40%,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 相对论磁控管 高功率微波 矩形波导 脉冲驱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张量完备的电磁大数据标注补全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国敏 张伟 +2 位作者 邵怀宗 方旖 李鹏飞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90,共10页
全面、准确的电磁数据标注是电磁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战场博弈强对抗条件下电磁感知数据存在的标注率低、标注信息错误冗余等问题,提出基于张量完备理论的标注补全方案。理论上,同一场景下的同一目标,利用不同感知平台观... 全面、准确的电磁数据标注是电磁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战场博弈强对抗条件下电磁感知数据存在的标注率低、标注信息错误冗余等问题,提出基于张量完备理论的标注补全方案。理论上,同一场景下的同一目标,利用不同感知平台观测提取的特征参数(如雷达脉冲参数)是相似(低秩)的,且在一段观测时间内的测量结果是分段连续光滑的。故跨平台接收的目标数据标注补全可以建模为基于低秩张量完备的特征复原模型,并引入全变分正则来刻画一段时间内特征参数的分段连续光滑属性。由于模型非凸,使用基于矩阵最大秩分解的非凸近似算法进行迭代求解。通过仿真数据以及雷达脉冲描述字实侦数据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目标特征标注信息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实现标注补全,同时具有一定的标注纠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注补全 电磁大数据 低秩矩阵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谱图时间分辨率优化与残差空间金字塔网络的车辆识别
6
作者 刘伟娜 赵红东 +2 位作者 史剑锋 张学志 赵一鸣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6-385,共10页
车辆分类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声学传感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昼夜工作、隐蔽性强等优势,因此基于车辆声音特征的车辆分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中的车辆声... 车辆分类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声学传感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昼夜工作、隐蔽性强等优势,因此基于车辆声音特征的车辆分类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中的车辆声音信号仅包含单一车辆,对于混合的双车辆声音信号的分类缺乏讨论。为此,设计一种网络模型对单车辆和双车辆共12种类别的噪声信号进行分类。针对声音频谱特征的固定分辨率并非最优的问题,基于网络训练得出的注意力得分和时间转换矩阵,控制噪声频谱时间大小,设计频谱时间分辨率优化模型。分类网络依据卷积递归神经网络(CRNN)架构,卷积网络部分(多尺度信号分析模块)参考高效空间金字塔模块对特征进行双分支融合处理,由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等不利于并行化,运算速度慢,因此将因果时间卷积网络(TCN)转换为非因果循环TCN。在自制数据集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0.98,远高于相当参数量下的CRNN网络,与MobileNetV3性能相当,但是相比MobileNetV3参数量减少了1.7×10^(6)。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适用于长时间声音信号处理任务,能提取深层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识别 声音信号重建 卷积循环神经网络 高效空间金字塔模块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时间分辨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的动态武器目标分配
7
作者 宫华 王智昕 +1 位作者 许可 张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4,共12页
针对地对空防御作战中武器与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多类型武器协同作战的复杂性,研究了动态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考虑防护效能与成本之间的冲突关系,以最大化资产生存概率和最小化武器消耗成本为目标,结合武器制导能力、软杀伤武器充能... 针对地对空防御作战中武器与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多类型武器协同作战的复杂性,研究了动态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考虑防护效能与成本之间的冲突关系,以最大化资产生存概率和最小化武器消耗成本为目标,结合武器制导能力、软杀伤武器充能特性、时间窗等关键约束,建立了多作战单元协同的动态武器目标分配优化模型。基于策略熵和随机噪声策略设计了改进的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对空防御 动态武器目标分配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 策略熵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匹配的红外小目标检测与嵌入式实现
8
作者 王磊 孙立业 +1 位作者 徐昕阳 冯凯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0,共8页
为提高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联合梯度判别与自适应匹配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多方向梯度特征在图像中首次筛选出疑似目标区域,利用区域内灰度信息生成自适应模型,进行再次判断。针对梯度判断与自适应模型匹... 为提高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联合梯度判别与自适应匹配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多方向梯度特征在图像中首次筛选出疑似目标区域,利用区域内灰度信息生成自适应模型,进行再次判断。针对梯度判断与自适应模型匹配分别建立量化评价,通过加权方式引入置信度函数对不同疑似目标区域进行评估,筛除疑似目标。为使算法能在无人机等动载平台应用,搭建嵌入式系统,通过红外相机取景,实现探测系统对真实场景下小目标的检测。通过对不同的公共数据集测试,不同复杂场景下与加权增强局部对比度算法(weighted strengthened local contrast measure, WSLCM)、三层滤波窗口局部对比度算法(tri-layer local contrast measure, TLLCM)算法进行比对,所提算法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不同样本下的识别率在92%以上。该算法通过在嵌入式平台IP核的定制和软硬协同设计,进行了硬件加速处理,实时视频帧率>30 frame/s,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 目标检测 梯度判断 自适应 模型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前编码的制冷型红外光学系统焦深拓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馨竹 杨磊 +3 位作者 段文浩 杨童 刘万成 谢洪波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设计二次成像方式,解决了相位板放置位置和探测器冷阑结构之间的位置冲突,完成了制冷型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引入波前编码技术,结合截止频率处调制传递函数的变化趋势和对调制传递函数曲线一致性的客观评价,分析相位板参数取值对系... 设计二次成像方式,解决了相位板放置位置和探测器冷阑结构之间的位置冲突,完成了制冷型红外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引入波前编码技术,结合截止频率处调制传递函数的变化趋势和对调制传递函数曲线一致性的客观评价,分析相位板参数取值对系统的不同影响,直接得到合适的相位板参数。利用光学软件对波前编码系统进行仿真,并采用Lucy-Richardson迭代算法恢复编码模糊图像。基于像素及人眼视觉感受对复原图像进行综合评价,证明波前编码技术有效拓展了普通红外光学系统的焦深,可拓展至原焦深范围的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光学系统 波前编码 焦深拓展 相位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光引导的快速捕获指向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胡晨涛 刘洋 +6 位作者 付景怡 滕云杰 刘建华 江伦 赵思思 尚卫东 刘彤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0-435,共6页
传统激光通信受到强电磁信号干扰时,导致电学引导机制失灵,初始指向将无法建立。为了解决强电磁干扰导致无法正常激光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伺服控制技术的全光捕获的控制技术。该方法对于全光引导光学模型进行解析研究,进而得出全... 传统激光通信受到强电磁信号干扰时,导致电学引导机制失灵,初始指向将无法建立。为了解决强电磁干扰导致无法正常激光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伺服控制技术的全光捕获的控制技术。该方法对于全光引导光学模型进行解析研究,进而得出全光引导跟踪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伺服控制技术,通过对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的融合改进研究,以控制两个独立激光通信端机的快速捕获,精准指向与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捕获方案能进行全周90°/s的方位扫描,并55 s内完成俯仰20°的捕获。使激光通信在静默条件下快速建链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引导 伺服控制 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 快速捕获 精准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知定向辐射源组合定位的无人机群优化部署
11
作者 赵倩倩 熊刚 +1 位作者 王李军 尤明懿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82,共15页
未来的无人机集群技术趋势是通过部署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依靠协同感知、信息共享和分工协调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些集群具备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维持集群稳定、避免相互碰... 未来的无人机集群技术趋势是通过部署大量低成本无人机,依靠协同感知、信息共享和分工协调来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些集群具备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已经逐渐成为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维持集群稳定、避免相互碰撞和实现目标引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无人机群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定位算法,使得无人机群能够在空中实现精准的定位和相互配合,但与此同时,产生了复杂环境下的联合无人机部署和资源分配问题(joint UAV deploy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JUDRA)。本文针对优化JUDRA算法从而提高无人机群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的TDOA+AOA联合定位体制、无人机群之间通信弱约束等更贴近实际的应用场景。通过将复杂的无人机群资源优化及部署问题简化为带有约束条件的非凸非凹min-max优化问题,再拆分为主从问题,对主问题采用改进的吉布斯采样算法,对从问题采用粒子滤波算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不同层次上实现优化。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我们针对不同的定位体制,无人机之间通信强弱约束,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在定位模型和约束条件对定位性能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考虑不同的无人机群数量和目标不确定半径,进一步验证算法鲁棒性,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优化 无人机协同定位 天线增益 到达时间差与到达角联合定位方法 非凸非凹min-max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时频统误差条件下的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方法
12
作者 肖敏睿 王巍 +1 位作者 尤明懿 陈新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 近年来,无源定位技术在认知通信、频谱管控、电子战等众多领域中得到了诸多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以其测量精度高、所需观测站数量少、具有唯一解且不易出现模糊现象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时频差联合定位通常需要观测站之间精确时频同步,然而当观测站的授时服务无法使用或受到干扰时,观测站之间的时频同步无法得到保证,时延频偏的存在将会对定位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时频统误差存在条件下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时频差定位与观测站航迹优化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交替迭代定位和观测站航迹优化这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替迭代定位中,通过对目标源位置和时频统误差的交替迭代估计,将参数的高维求解问题转化为了两个低维问题,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其中交替迭代法的迭代初始值通过差分法获得。第二部分观测站航迹优化在第一部分定位估计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考虑目标源位置估计不确定性的观测站航迹优化代价函数,并基于粒子滤波方法进行了高效求解。通过仿真实验可知,定位求解参数的计算复杂度较低;当测量噪声较小时,本文所提算法位置估计的均方根误差能够逼近克拉美罗下界;与无观测航迹优化相比,定位精度和时频统误差的估计准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 到达频率差 时频统误差 交替迭代 航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路径特征融合网络的背景信号抑制算法
13
作者 张琬滢 高由兵 +2 位作者 李泽一 李鹏飞 张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6-2413,共8页
有效抑制接收机中混叠的背景信号,对关键重要信号的检测至关重要。现有方法缺乏对信号上下文信息的有效利用,难以解决噪声环境下单通道时频交叠的背景信号抑制问题。对此,从中频时域信号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径特征融合的掩码抑制(dual... 有效抑制接收机中混叠的背景信号,对关键重要信号的检测至关重要。现有方法缺乏对信号上下文信息的有效利用,难以解决噪声环境下单通道时频交叠的背景信号抑制问题。对此,从中频时域信号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径特征融合的掩码抑制(dual-path feature fusion mask-based suppression,DPFF-MS)算法。该算法利用神经网络拟合掩码抑制模型,实现背景信号抑制。通过一组卷积编解码器实现信号的高维变换和逆变换,降低噪声影响;设计一种双路径特征融合(dual-path feature fusion,DPFF)模块,利用不同路径的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交替提取局部特征和全局上下文信息,并采用迭代注意特征融合(iterative attention feature fusion,iAFF)优化不同尺度特征融合过程,以充分利用信号脉内和脉间信息,解决时频交叠情况下的抑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其他信号处理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所提模型对尺度不变信号源噪比(scale-invariant source-to-noise ratio,SI-SNR)和背景脉冲抑制率两个指标都有显著提升;且极大地减少了模型参数,使其易于部署,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侦察 背景信号抑制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相干两点源比幅测角性能分析
14
作者 汪兵 杨益川 +3 位作者 丁怀 夏碧君 朱磊 邓明龙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9-1389,共11页
针对协同相干多/两点源场景下比幅单脉冲测角的性能分析问题,本文在两点源比幅测角一般模型基础上给出了相干两点源的比幅测角表达式,并分析了3种典型情况;然后,推导了比幅测角误差与同步相位差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理论关系,并给出了测角... 针对协同相干多/两点源场景下比幅单脉冲测角的性能分析问题,本文在两点源比幅测角一般模型基础上给出了相干两点源的比幅测角表达式,并分析了3种典型情况;然后,推导了比幅测角误差与同步相位差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理论关系,并给出了测角误差的准确度模型;最后,通过数字仿真实验给出了两点源信号的同步相位差、功率比、信号角度等因素对比幅测角结果、测角误差及其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比幅测角结果受相干两点源同步相位、功率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测角结果可能位于两信号角度之间也可能位于两信号角度之外;系统和信号的误差越小,测角误差模型越准确;信号工作频率越高,对时间同步要求越高.本文完善了两点源场景下比幅测角理论,为测角性能分析、测角系统方案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两点源 单脉冲雷达 比幅测角 性能分析 误差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性能需求全面适配的任务时序优化设计算法
15
作者 杨益川 贾瑞 +2 位作者 汪兵 曹凌霄 张大琳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传感器任务处理的资源需求因任务种类/数量增加、性能要求提升等因素而增加,在需求超过可用资源总量后,传感器进入资源需求饱和状态。面向资源需求饱和状态的同时多任务处理需求,以所有待执行任务期望性能要求的全面适配为目标,建立了... 传感器任务处理的资源需求因任务种类/数量增加、性能要求提升等因素而增加,在需求超过可用资源总量后,传感器进入资源需求饱和状态。面向资源需求饱和状态的同时多任务处理需求,以所有待执行任务期望性能要求的全面适配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多任务处理时序优化设计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不同类型参数交替联合调整的迭代优化算法,以无源传感器跟踪多辐射源目标为例设计仿真实验对所提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现有方法,所提算法设计的时序可更为全面地满足所有待执行任务期望性能要求,避免资源向高优先级任务过度倾斜配置,同时还可以适应多种任务场景,支撑传感器在资源需求饱和情况下实现稳定的多任务性能按需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需求饱和 同时多任务 任务时序 全面适配 性能按需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侦察阵列运动平滑的相干源直接定位方法
16
作者 张炜 杨秋 李昊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20,共7页
针对相干辐射源的定位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电子侦察阵列的相干源直接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侦察阵列运动带来的阵列相位中心移动特性,结合空间平滑解相干思想,对每个阵列运动后不同时刻的数据协方差矩阵进行平滑,在每个单独阵... 针对相干辐射源的定位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电子侦察阵列的相干源直接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侦察阵列运动带来的阵列相位中心移动特性,结合空间平滑解相干思想,对每个阵列运动后不同时刻的数据协方差矩阵进行平滑,在每个单独阵列上对相干源解相干,再通过空间谱高分辨直接定位技术获得相干源的位置。传统空间平滑方法对阵列构型有限制,只适用于均匀线阵或圆阵,并且损失了阵列孔径长度,从而造成了角度估计性能的下降。不同于传统平滑方法,所提方法利用整个阵列的运动特性进行平滑,不损失阵列孔径大小,而且适用于任意阵列流形结构。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相干辐射源的角度估计和位置估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侦察 相干源 角度估计 直接定位 分布式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重叠度的脉内捷变波形设计与干扰对抗算法
17
作者 段丽宁 吴耀君 +3 位作者 彭本旺 王国政 邓明龙 全英汇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凭借其脉内快速采样转发的优势,形成的干扰信号与目标强相关,因此可获得脉冲压缩处理增益并形成假目标群,对雷达目标探测带来严峻考验。本文以提升雷达主动对抗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重叠度的脉内捷变波形设计...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凭借其脉内快速采样转发的优势,形成的干扰信号与目标强相关,因此可获得脉冲压缩处理增益并形成假目标群,对雷达目标探测带来严峻考验。本文以提升雷达主动对抗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重叠度的脉内捷变波形设计与干扰对抗算法。首先,构建关于干扰与目标时频重叠度的目标函数,通过优化子脉冲个数以及脉内编码序列,增加干扰与目标的时频正交性。基于优化后的脉内捷变波形,通过边缘检测算法识别干扰区域并构造时频滤波器,实现时频域的干扰识别与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单个及多个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场景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干扰对抗性能,有效提升了雷达的干扰对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 脉内捷变波形 时频重叠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高效空频自适应抗干扰方法
18
作者 赵正义 南普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8-1785,共8页
针对传统空频自适应处理(space frequency adaptive processing,SFAP)算法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点数较大时出现计算量大、点数较少时出现在干扰来向的其他频段产生寄生零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 针对传统空频自适应处理(space frequency adaptive processing,SFAP)算法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点数较大时出现计算量大、点数较少时出现在干扰来向的其他频段产生寄生零陷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的SFAP方法。首先通过STFT将采样信号转换到时频域,并利用恒虚警门限检测方法检测干扰频点,然后仅在干扰频点进行空域滤波,相较于传统SFAP算法在所有频点进行空域滤波处理,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SFAP的计算效率和抗干扰能力。所提方法除了能够应对平稳干扰,也能够有效抑制威胁更大的非平稳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空频自适应处理 短时傅里叶变换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图剪枝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
19
作者 王慧赋 潘海波 +1 位作者 罗佳 陶诗飞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7-1073,共7页
针对用于辐射源信号识别的神经网络存在参数冗余、运算量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图剪枝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利用一阶梯度与特征激活值的乘积来衡量基准网络卷积核的效用值,并将效用值低的卷积核去除。为避免剪枝后子... 针对用于辐射源信号识别的神经网络存在参数冗余、运算量庞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图剪枝的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利用一阶梯度与特征激活值的乘积来衡量基准网络卷积核的效用值,并将效用值低的卷积核去除。为避免剪枝后子网络的信号识别性能下降,所提方法在微调训练阶段引入注意力图知识损失,并构建联合损失函数,将基准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迁移至子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对基准网络进行剪枝后,子网络的信号识别准确率仅下降0.07%,网络参数量下降48.7%,运算量下降80.1%,验证了所提方法在保证信号识别准确率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了网络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源信号识别 模型剪枝 注意力图 网络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深度学习的贝叶斯滤波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安 林安迪 +2 位作者 杨旭升 俞立 杨小牛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2-1516,共15页
当前动态系统呈现大型化、复杂化的趋势,基于贝叶斯滤波的动态系统状态估计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随着深度学习在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等方面的优势与潜力不断显现,深度学习与传统贝叶斯滤波相结合的研究也随之兴起.为此,梳理了不同领域融... 当前动态系统呈现大型化、复杂化的趋势,基于贝叶斯滤波的动态系统状态估计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随着深度学习在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等方面的优势与潜力不断显现,深度学习与传统贝叶斯滤波相结合的研究也随之兴起.为此,梳理了不同领域融合深度学习的贝叶斯滤波方法的应用案例,从中剖析不同类型动态系统下贝叶斯滤波存在的局限性和共性难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贝叶斯滤波存在的几类不确定性问题,以深度学习的视角将这些问题归纳为特征提取和参数辨识两大基本问题,进而介绍深度学习为贝叶斯滤波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其次,归纳整理了两类深度学习与贝叶斯滤波结合的具体方法,着重介绍了深度卡尔曼滤波和融合深度学习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最后,综合考虑深度学习方法和贝叶斯滤波方法的优势,讨论了融合深度学习的贝叶斯滤波方法的开放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贝叶斯滤波 卡尔曼滤波 状态估计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