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认识、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黄廷祝
黄艳
杨建宇
-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新型微波探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学会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3-39,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构建跨校联动大规模适用新模式,协同推进新工科教育再出发(E-DXKJC20200509)
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落实建成“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基于项目的新工科课程体系”(E-ZYJG20200236)。
-
文摘
深入推进"科研育人"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基本共识。面向未来高度复杂、高度集成的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将富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优势切实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是当前新工程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基于对"科研育人"本质的再认识与再思考,实施唤起好奇、激发潜能、创新创造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计划,突破传统科研育人在"第二课堂"开展科研训练的模式,以高水平科研团队为主体,将高水平科研项目重塑为本科核心课程,落实到本科培养方案,并创新逐级挑战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形成高水平"科研育人"成体系落地"第一课堂"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
关键词
科研育人
新工程教育
成电方案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破解工程教育改革“大规模适用性”难题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黄廷祝
黄艳
向桂君
-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室
-
出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构建跨校联动大规模适用新模式,协同推进新工科教育再出发”(E-DXKJC20200509)
“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落实建成‘始于新生、贯通四年、逐级挑战、基于项目的新工科课程体系’”(E-ZYJG20200236)
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面向全体工科学生的高质量引领性新工科教育‘成电模式’的创新实践”(JG2021-153)。
-
文摘
破解工程教育改革在不同情境下的“大规模适用性”难题,真正有效实施惠及全体学生的系统性、整体性、全覆盖工程教育改革,是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关键。本文以“始于新生、贯通四年、覆盖全体”为原则,以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为例,提供一套面向未来的具有大规模适用性的新工科课程体系,使其可复制、可推广、可拓展,探索形成工程教育的新模式、新文化。
-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新工科
课程体系
成电方案
大规模适用性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TB-4
[一般工业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