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环境下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研究
1
作者 李昱辰 余尔聪 +2 位作者 潘雪 葛孟佳 李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76,共8页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是非合作通信场景中实现信号检测和解调的关键前提。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动调制样式识别领域展现了显著的优势。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忽视了通信过程中随机干扰所带来的挑战。事实上,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和广播特性,干扰...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是非合作通信场景中实现信号检测和解调的关键前提。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动调制样式识别领域展现了显著的优势。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忽视了通信过程中随机干扰所带来的挑战。事实上,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和广播特性,干扰攻击已成为无线通信中的重大威胁。为了充分发挥自动调制样式识别在无线通信中的潜力,该文深入探讨了干扰环境下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样式识别技术,针对已知干扰和随机未知干扰两种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基于干扰认知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开放数据集RML2016.10a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动调制样式识别 干扰认知 干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转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熊兴中 胡剑浩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53,共5页
时间反转技术是一种空间信道匹配新技术,具有空间及时间聚焦特性,在克服码间干扰、共道干扰和多址干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时间反转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空间和时间聚焦特性,通过与一些传统抗干扰技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 时间反转技术是一种空间信道匹配新技术,具有空间及时间聚焦特性,在克服码间干扰、共道干扰和多址干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时间反转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空间和时间聚焦特性,通过与一些传统抗干扰技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时间反转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转 码间干扰 共道干扰 多址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扩跳频通信体制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松 王家豪 +1 位作者 张蔺 王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70,共9页
复杂环境下的无线业务在近年来呈现数据密集化发展趋势,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和干扰对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扩跳频通信体制通过牺牲时频资源利用率换取干扰对抗能力,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高速数据传输需求。为此,提... 复杂环境下的无线业务在近年来呈现数据密集化发展趋势,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和干扰对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扩跳频通信体制通过牺牲时频资源利用率换取干扰对抗能力,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高速数据传输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扩跳频通信体制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在非扩跳频通信体制基础上,在接收端级联频域陷波模块和深度神经网络模块有效抑制窄带干扰,同时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干扰抑制能力。其中,深度神经网络用于从频域陷波后的失真信号中重构真实信号。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频域陷波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低的误码率,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泛化到不同信号强度、干扰强度、干扰频段、干扰波形等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泛化能力 窄带干扰抑制 非扩跳频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平台主动式射频干扰零陷策略及优化
4
作者 杨健 严牧 +3 位作者 宋长庆 杨林锋 王亚彤 马万治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6-1422,共7页
无人干扰平台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电子战场中,但其在干扰敌方的同时会降低己方合法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为了解决无人干扰平台不分敌我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式射频干扰零陷策略:通过协调2个无人干扰平台发射信号的波形、幅度、相位和相... 无人干扰平台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电子战场中,但其在干扰敌方的同时会降低己方合法用户的信号接收质量.为了解决无人干扰平台不分敌我的现实问题,提出一种主动式射频干扰零陷策略:通过协调2个无人干扰平台发射信号的波形、幅度、相位和相对延迟,在干扰敌方电磁设备的同时,在目标区域实现射频干扰零陷、保证合法用户不受干扰影响.考虑到无人平台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同步误差,给出时间误差约束下合法用户的接收信噪比与可达速率优势的闭合表达式,用来评估干扰零陷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无人干扰平台的发射功率以最大化合法用户处的可达速率优势,并根据实际干扰场景对干扰功率策略进行简化.在给定的数值仿真条件下,与传统干扰策略相比,所提射频干扰零陷策略可达速率优势的平均提升量约为3.2 bps/Hz;与未考虑时间同步误差的干扰发射功率策略相比,所提功率优化策略可达速率优势的平均提升量约为1.5bps/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零陷 时间同步误差 可达速率优势 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智能抗干扰决策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松 李黎 +2 位作者 黎伟 黄巍 王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57,共9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抗干扰方法应用于天地测控通信链路时,用于决策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复杂,卫星等飞行器资源受限,难以在有限的复杂度约束下独立完成复杂神经网络的及时训练,抗干扰决策无法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抗干扰方法应用于天地测控通信链路时,用于决策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复杂,卫星等飞行器资源受限,难以在有限的复杂度约束下独立完成复杂神经网络的及时训练,抗干扰决策无法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智能抗干扰决策算法。分别在飞行器和地面站部署决策神经网络和训练神经网络,地面站根据飞行器反馈的经验信息进行最优化离线训练,辅助决策神经网络进行参数更新,在满足飞行器资源约束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抗干扰策略选择。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策略梯度和基于深度Q学习的决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收敛速度提升37%,收敛后的系统容量提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策略优化 深度强化学习 智能抗干扰 抗干扰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人机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自干扰消除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启彬 肖泓宇 +3 位作者 田晨 刘名 付沄琳 胡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5-932,共8页
在无人机通信场景中,机载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受到本地信号发射带来的强烈自干扰影响,导致系统对目标的感知性能降低.针对这一挑战,提出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通信感知一体化自干扰消除方法.首先,建立基于OFDM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回... 在无人机通信场景中,机载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受到本地信号发射带来的强烈自干扰影响,导致系统对目标的感知性能降低.针对这一挑战,提出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通信感知一体化自干扰消除方法.首先,建立基于OFDM的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回波模型,并引入自干扰信号;然后,利用最小二乘算法估计自干扰信号的信道增益,并利用该增益对自干扰信号进行重建和抑制;最后,通过无人机通信场景下的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将自干扰信号抑制到噪声功率水平,将目标回波信号的信干噪比提升近10.00 dB,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感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无人机通信 自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组网测控同频中继射频自干扰抑制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柳 刘田 +2 位作者 李洋 潘文生 张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5,共9页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将一定时延扩展范围内的所有阵元等效为一个阵元,从而降低射频干扰抑制的分析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干扰抑制技术在阵列天线中仍然能够实现自干扰抑制,性能与抽头个数强相关,且每个抽头的时延、相位以及幅度的范围选取与子阵划分相关。针对256阵元发射阵面和256阵元接收阵面的场景,仿真对比不同抽头数下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对载波频率为26.8 GHz,带宽为200 MHz的自干扰信号抑制能力大于47 dB;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进行自干扰射频重建,自干扰抑制能力大于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组网测控 中继节点 同频中继 射频自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6G频段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自干扰测量与分析
8
作者 时成哲 李维实 +3 位作者 李彤 潘文生 沈莹 邵士海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6-2049,共14页
该文研究针对U6G频段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中的近场耦合自干扰开展了近360万次的大规模测量。在室外环境下,采用模拟波束赋形相控阵平台测量了收发波束间以及收发阵元间的耦合自干扰信道,给出了U6G全双工阵列系统面临的潜在自干扰水平,分... 该文研究针对U6G频段同时同频全双工阵列中的近场耦合自干扰开展了近360万次的大规模测量。在室外环境下,采用模拟波束赋形相控阵平台测量了收发波束间以及收发阵元间的耦合自干扰信道,给出了U6G全双工阵列系统面临的潜在自干扰水平,分析了阵列天线收发隔离度的角度和物理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波束间耦合与阵元间耦合的内在联系。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收发波束间隔离度分布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对称性和方向性。此外,在相同收发阵元间距下存在着多种隔离度映射,无法被传统球面波模型准确描述。特别地,通过为无方向性的阵元间耦合信道赋予波束赋形权重,能够重现波束间自干扰耦合特性并准确预测阵列收发隔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同频全双工 自干扰 相控阵 信道测量 U6G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频率偏移协作干扰非线性抑制算法
9
作者 文荣 何怡敏 +2 位作者 张译丹 赵宏志 唐友喜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9,共9页
针对协作干扰机与授权接收机之间频率偏移恶化协作干扰非线性抑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自适应滤波器联合系数估计的抗频率偏移协作干扰非线性抑制算法。考虑协作干扰机与授权接收机之间独立晶振与相对运动引入频率偏移,结合功率放... 针对协作干扰机与授权接收机之间频率偏移恶化协作干扰非线性抑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自适应滤波器联合系数估计的抗频率偏移协作干扰非线性抑制算法。考虑协作干扰机与授权接收机之间独立晶振与相对运动引入频率偏移,结合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问题,建立协作干扰非线性接收信号数学模型。通过将协作干扰联合信道分解为动态与静态两部分,将原系统模型转换为递归模型。基于频率偏移的存在区间,通过假设频率偏移值,利用多个自适应滤波器联合估计协作干扰非线性重建系数,完成协作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复杂度下,所提算法的抗频率偏移性能优于现有协作干扰非线性抑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干扰 非线性失真 频率偏移 递归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天线辅助同时同频非合作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段柏宇 李维实 +2 位作者 李彤 潘文生 邵士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随着无线通信与感知设备数量的急速增长,设备间的互干扰问题日益严重。较强的同频互干扰将抬升接收机底噪,显著影响接收机的通信、感知性能。利用干扰发射信号与期望发射信号间的不相关特性,针对非自适应阵列或单天线接收机,提出一种多... 随着无线通信与感知设备数量的急速增长,设备间的互干扰问题日益严重。较强的同频互干扰将抬升接收机底噪,显著影响接收机的通信、感知性能。利用干扰发射信号与期望发射信号间的不相关特性,针对非自适应阵列或单天线接收机,提出一种多天线辅助同时同频非合作互干扰抑制算法。所提干扰抑制算法无需信道估计,利用期望信号的静默周期,基于最大输出信干噪比准则求解最优权值。依据定义的信干噪比增益,推导了所提算法的性能上界,以及算法中自相关矩阵的解析表达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需要进行信道估计的干扰抑制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连续高功率互干扰场景下,干扰抑制性能提升显著。此外,算法的干扰抑制性能与辅助接收天线个数、干扰及用户信道中直射分量的强度强相关,并受用户源、干扰源以及接收阵列位置拓扑的影响。最后,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表明该算法可显著提高在同时同频非合作互干扰场景下接收机的通信性能,具备工程实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系统 干扰抑制 辅助天线阵列 最大输出信干噪比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双工测控链路自干扰抑制设计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湋 张毅 +3 位作者 张志亚 沈莹 潘文生 邵士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为解决航天测控业务日益增加与航天测控链路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提出、设计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测控链路的实现架构,采用空域、射频域和数字域联合的多域自干扰抵消机制,在保证测距精度的前提下,达到提升频谱效率的目的... 为解决航天测控业务日益增加与航天测控链路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提出、设计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测控链路的实现架构,采用空域、射频域和数字域联合的多域自干扰抵消机制,在保证测距精度的前提下,达到提升频谱效率的目的。空域自干扰抵消模块设计了共口面馈源高隔离度一体化抛物面天线,收发阵元间采用结构化扼流措施,降低了收发阵元间的耦合效应,提高了天线系统的隔离度。射频域自干扰抵消模块采用多抽头自干扰抵消方法,建立了多抽头重建射频信号模型,以残余干扰功率最小化为目标,给出了多抽头系数的最小范数解。数字域自干扰抵消模块采用重建自干扰抵消方式,建立了数字域非线性自干扰信号模型,提出了最小二乘估计非线性系数的方法。通过计算仿真和外场实验验证了全双工测控链路多域自干扰抵消架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确保测距精度条件下自干扰总抑制度达到156.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测控 同时同频全双工 自干扰抑制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OA残差分析的多点定位抗干扰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宇 吴宏刚 徐自励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0-1472,1488,共4页
针对多点定位(MLAT)技术对信号从目标到接收站点时间差(TDOA)的依赖性及其TDOA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TDOA残差分析的定位抗干扰方法。该方法通过TDOA在定位前后的残差来评判接收站点的时钟精度,从而实现站点优化选择和抗... 针对多点定位(MLAT)技术对信号从目标到接收站点时间差(TDOA)的依赖性及其TDOA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TDOA残差分析的定位抗干扰方法。该方法通过TDOA在定位前后的残差来评判接收站点的时钟精度,从而实现站点优化选择和抗干扰,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仿真实验和机场真实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升MLAT的定位精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定位 接收时间差 抗干扰 监视 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阵列级同时同频收发的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朗 赵宏志 +1 位作者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1-1957,共7页
具备阵列级同时同频收发能力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面临发射阵列对接收阵列的强自干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方法,构造了限制主波束增益损失条件下,最小化残余自干扰和噪声功率的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交替... 具备阵列级同时同频收发能力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面临发射阵列对接收阵列的强自干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方法,构造了限制主波束增益损失条件下,最小化残余自干扰和噪声功率的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交替迭代的优化算法联合求解发射和接收数字波束成形系数,从理论上分析了所提算法的自干扰抑制极限性能,并给出了所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给定2.4 GHz工作频率,100 MHz带宽,主波束增益损失限制在3 dB时,收发各30阵元的相控阵列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能力,即有效各向同性隔离度达到168 dB,距离自干扰抑制性能极限差距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同频收发 数字波束成形 空域自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密通信中同相和正交通道失衡对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宋长庆 陈雯雯 +2 位作者 赵宏志 邵士海 唐友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0,共7页
针对同时存在恶意干扰与非法窃听的通信环境,提出一种协作干扰(cooperative jamming,CJ)掩护的保密通信架构,收发信机之间采用跳频技术躲避恶意干扰,并采用协作干扰技术阻塞非法窃听。但该架构的通信带宽较大,会在收发频率振荡器中引起... 针对同时存在恶意干扰与非法窃听的通信环境,提出一种协作干扰(cooperative jamming,CJ)掩护的保密通信架构,收发信机之间采用跳频技术躲避恶意干扰,并采用协作干扰技术阻塞非法窃听。但该架构的通信带宽较大,会在收发频率振荡器中引起显著的同相和正交(in-phase and quadrature,IQ)通道失衡。鉴于此,对收发IQ通道失衡引起的信号失真进行数学建模,给出接收机处信干噪比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干扰抑制比的闭合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收发IQ通道失衡引起的信号失真的功率远大于热噪声功率。随着收发IQ通道失衡加剧,所提架构的信干噪比和干扰抑制比性能均会急剧下降,当幅度和相位失衡分别达到0.95和π/50时,信干噪比和干扰抑制比均损失了4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干扰 跳频 同相和正交通道失衡 干扰抑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网络下同时同频全双工设备到设备组网的干扰协调算法
15
作者 周阅天 邵士海 +1 位作者 齐飞 时成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03-3509,共7页
蜂窝网络下的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设备到设备(D2D)组网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频谱效率,然而由此引入的残余自干扰(RSI)及蜂窝用户(CU)与D2D用户(DU)之间共享频谱的干扰会严重影响到蜂窝用户的体验。因此,该文为蜂窝网络下同时同频全双工... 蜂窝网络下的同时同频全双工(CCFD)设备到设备(D2D)组网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频谱效率,然而由此引入的残余自干扰(RSI)及蜂窝用户(CU)与D2D用户(DU)之间共享频谱的干扰会严重影响到蜂窝用户的体验。因此,该文为蜂窝网络下同时同频全双工组网设计了两种干扰协调算法,即CU和速率最大化算法(MaxSumCU)与CU最小速率最大化算法(MaxMinCU),在小区频谱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尽可能地保证CU的体验。对于MaxSumCU算法,该文以CU和速率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MINLP),其在数学上为非确定性多项式(NP-hard)问题。算法将其分解为功率控制与频谱资源分配两个子问题,并用图形规划找到最优功率解后,使用二向图最大权值匹配算法决定频谱共享的CU与DU。为了保证每一个蜂窝用户体验的公平性,该文设计了Max Min CU算法用以最大化所有CU速率中的最小值,该算法基于二分查找与二向图最小权值匹配算法来完成用户的资源分配。数值结果表明,与小区和速率最大化(MaxSumCell)设计相比,该文所提的两种算法在提升小区和速率的同时均有效地提升了蜂窝用户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网络下设备到设备组网 同时同频全双工 二向图最大(小)权值匹配 公平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的确定性信道建模分析
16
作者 谢昀航 胡田钰 +1 位作者 李玲香 陈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作为6G网络关键候选技术之一的太赫兹通信,其严重的路径损耗和阻塞敏感性对太赫兹信号覆盖范围造成了极大限制。一系列的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技术被提出。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环境中对覆盖增强技术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部署,针对相应太赫兹无... 作为6G网络关键候选技术之一的太赫兹通信,其严重的路径损耗和阻塞敏感性对太赫兹信号覆盖范围造成了极大限制。一系列的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技术被提出。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环境中对覆盖增强技术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部署,针对相应太赫兹无线信道展开建模分析。介绍了太赫兹通信的确定性信道建模方法,针对射线追踪(Ray Tracing, RT)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辅助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的相关技术。基于RT方法构建了面向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的确定性信道模型实例,验证了相关技术对太赫兹通信覆盖具有增强的效果,并对建模的相应挑战展开了讨论。对RT方法在未来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确定性信道建模 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 射线追踪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合作信号射频域干扰对消技术研究
17
作者 张琢 邓柯 +2 位作者 张颖 刘轶伦 朱立东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0,共6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的无线通信不再只追求高速率,更是将安全性作为衡量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确保安全通信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干扰抑制。根据干扰抑制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空域抗干扰、射频域抗干扰、数字域抗干扰等,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的无线通信不再只追求高速率,更是将安全性作为衡量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确保安全通信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干扰抑制。根据干扰抑制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空域抗干扰、射频域抗干扰、数字域抗干扰等,其中关于空域抗干扰和数字域抗干扰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针对射频域的抗干扰研究大部分聚焦于系统自干扰,关于非合作干扰的射频域抗干扰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针对非合作干扰信号,提出了一种射频域干扰对消系统架构,采用多根天线接收干扰信号,利用不同天线之间的时延差和增益差实现主通道的干扰功率抑制,从而确保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后不会使器件饱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干扰对消架构在无干扰先验信息的情况下,针对窄带干扰与宽带干扰均有较为良好的抑制能力,证明了该架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抑制 非合作信号 射频干扰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思考 被引量:18
18
作者 尤肖虎 王京 +2 位作者 张平 李少谦 朱近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9-1015,共7页
论述了协作通信分布式天线系统,能有效降低系统的发射功率,是一种可靠的绿色移动网络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绿色无线通信的系统设计考虑,特别提出对业务内容的软实时业务传输的新设计,能明显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和功耗;论述了利用基于认知技术... 论述了协作通信分布式天线系统,能有效降低系统的发射功率,是一种可靠的绿色移动网络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绿色无线通信的系统设计考虑,特别提出对业务内容的软实时业务传输的新设计,能明显降低成本节省资源和功耗;论述了利用基于认知技术的可重配置无线网络能明显降低能源开销;论述了未来无线通信由追求更高、更快的传输能力向追求更省、更好的能源效率的转变;提出小区网络设计的环保效率函数,用来评价和设计环保下的小区网络.这些论述反映了对绿色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成果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无线网络 无线移动通信 分布式协作通信 软实时传输 环保的小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卫星辅助的LEO通信星座定位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卓永宁 朱立东 吴诗其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由于存在较大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单独利用低轨小卫星通信星座进行用户定位存在定位精度低、定位时间长等缺点。在对造成低轨定位系统GDOP较大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静止轨道(GEO)卫星辅助低轨卫星(LEO)进行定位的方... 由于存在较大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单独利用低轨小卫星通信星座进行用户定位存在定位精度低、定位时间长等缺点。在对造成低轨定位系统GDOP较大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静止轨道(GEO)卫星辅助低轨卫星(LEO)进行定位的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两种基于多普勒频移和到达时间差的定位算法,通过仿真对算法在该方案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减小定位时间,是一种实现低轨小卫星系统通信与导航定位兼容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多普勒 地球静止轨道 低轨卫星 几何精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特征提取的辐射源识别
20
作者 王颖舒 张娟娟 +3 位作者 袁舒 任未知 熊文汇 雷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1-506,共6页
发射机模拟元器件的非完美特性会导致射频信号的失真,这些失真可以作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EI)的指纹特征用于辐射源识别。SEI特征通常基于失真模型的方法或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该文将这两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辐射源的特征提取。将专... 发射机模拟元器件的非完美特性会导致射频信号的失真,这些失真可以作为特定辐射源识别(SEI)的指纹特征用于辐射源识别。SEI特征通常基于失真模型的方法或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该文将这两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辐射源的特征提取。将专业知识(即失真模型)集成到神经网络中,提出了一种级联网络的模式来提取辐射源的同相-正交不平衡和相位噪声模型参数,既保证了特征的可解释性,又提高了识别精度。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特征提取性能上优于传统单纯基于失真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特征提取 特定发射器识别 同相-正交不平衡 相位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