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少谦 程郁凡 +1 位作者 董彬虹 唐雪梅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智能抗干扰通信技术通过对复杂电磁干扰环境的认知,采用学习和智能决策方法,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是新一代抗干扰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讨论了智能抗干扰通信系统底层结构,分析了智能抗干扰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干扰认知、抗干... 智能抗干扰通信技术通过对复杂电磁干扰环境的认知,采用学习和智能决策方法,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是新一代抗干扰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讨论了智能抗干扰通信系统底层结构,分析了智能抗干扰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干扰认知、抗干扰波形重构、可靠信令传输、快速适变的波形传输以及实时抗干扰通信智能决策等,并给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抗干扰 干扰认知 波形重构 变换域通信系统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转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熊兴中 胡剑浩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53,共5页
时间反转技术是一种空间信道匹配新技术,具有空间及时间聚焦特性,在克服码间干扰、共道干扰和多址干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时间反转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空间和时间聚焦特性,通过与一些传统抗干扰技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 时间反转技术是一种空间信道匹配新技术,具有空间及时间聚焦特性,在克服码间干扰、共道干扰和多址干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时间反转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空间和时间聚焦特性,通过与一些传统抗干扰技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时间反转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转 码间干扰 共道干扰 多址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干扰通信与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康 朱学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309-312,共4页
抗干扰技术是保证通信、尤其是军用通信可靠、准确的重要措施。近20年来,国内外一直集中力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抗干扰通信技术中,语音数字化和高效压缩编码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中综述了语音压缩编码技术方面... 抗干扰技术是保证通信、尤其是军用通信可靠、准确的重要措施。近20年来,国内外一直集中力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抗干扰通信技术中,语音数字化和高效压缩编码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中综述了语音压缩编码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在抗干扰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 扩频 跳频 语音信号处理 压缩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干扰、自适应、自组织、自恢复通信网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郭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304-308,共5页
扼要介绍了抗干扰、自适应、自组织、自恢复通信网的组网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自组网算法,利用该算法完成了通信网网络拓扑结构的重组设计。
关键词 抗干扰 自适应 自组织 自恢复 通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通信系统综合抗干扰效能评估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亚丁 李少谦 程郁凡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6-199,208,共5页
无线通信系统综合抗干扰效能评估是现代通信对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文对无线通信对抗双方的博弈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造了敌对电磁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综合抗干扰能力的效能评... 无线通信系统综合抗干扰效能评估是现代通信对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文对无线通信对抗双方的博弈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构造了敌对电磁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综合抗干扰能力的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对多个无线通信要素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该模型可对各种对抗环境和研制阶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综合抗干扰能力评比。进一步的仿真表明,利用该评估模型,结合干扰识别技术,还可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通信对抗 效能评估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扩通信侦察技术和实验模型
6
作者 郭伟 余敬东 +1 位作者 李牧 洪福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433-438,共6页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低截获特性,广泛应用于军、民用通信系统中。文中介绍了直扩通信侦察的几种方法,并利用自相关和周期谱侦察方法建立了实验模型,该模型能实现低信噪比直扩信号的检测和参数估计。
关键词 扩频通信 侦察 检测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认知抗干扰智能决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冉雨 陈大勇 +1 位作者 程郁凡 王小青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在认知抗干扰系统中,智能决策是其核心,根据干扰环境,对系统的干扰抑制方式、频谱资源分配、调制编码方式和功率调整信息进行最优决策。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相较于其他群体智能算法全局寻优速度更快,设置参数少、灵... 在认知抗干扰系统中,智能决策是其核心,根据干扰环境,对系统的干扰抑制方式、频谱资源分配、调制编码方式和功率调整信息进行最优决策。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相较于其他群体智能算法全局寻优速度更快,设置参数少、灵活,易与其他技术结合改进原算法,实用性更广泛,但ABC算法同样有其局限性,如局部搜索能力较弱、后期收敛速度慢等。针对复杂干扰环境下对离散参数的决策,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认知抗干扰智能决策引擎,分析了引擎模型,根据系统效能设计了目标函数和染色体,阐述了决策实现步骤,优化了决策参数,提出了按基因组搜索的改进算法;通过对系统抗干扰性能的仿真,验证了与未采用智能决策的抗干扰系统相比,采用本文提出的智能决策引擎的认知抗干扰系统在干扰环境中不仅具有强抗干扰性能,而且在保证通信传输可靠性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发射功率和高传输效率,与采用传统人工蜂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决策引擎相比,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决策引擎平均收敛代数更少且最优解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抗干扰 智能决策引擎 人工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同频全双工LTE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强 全欣 +2 位作者 潘文生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2-668,共7页
同时同频全双工本地发射信号会对本地接收信号产生强自干扰,为了使信号能够通过射频接收通道及模数转换器件,需要在射频前端进行自干扰抑制。在自干扰为直射路径的条件下,该文采用直接射频耦合法,对长期演进(LTE)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 同时同频全双工本地发射信号会对本地接收信号产生强自干扰,为了使信号能够通过射频接收通道及模数转换器件,需要在射频前端进行自干扰抑制。在自干扰为直射路径的条件下,该文采用直接射频耦合法,对长期演进(LTE)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进行实验测试;分析推导了自干扰功率、带宽及线缆、幅度、相位调整误差对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得到了射频自干扰抑制能力的闭合表达式。分析表明对于20 MHz带宽,-10 dBm接收功率的LTE射频自干扰信号,理论上能抑制54 dB的射频自干扰,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能抑制51.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全双工 自干扰 射频抑制 长期演进(L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换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军 李少谦 +1 位作者 龚树平 韩川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2,96,共4页
针对基于OFDM的变换域通信系统在低信噪比时由于噪声的影响很难获得准确的信道估计问题,采用时域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域级联降噪的方法降低导频信号的噪声来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时域利用慢衰落信道环境下信道系数变换缓慢的特点... 针对基于OFDM的变换域通信系统在低信噪比时由于噪声的影响很难获得准确的信道估计问题,采用时域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域级联降噪的方法降低导频信号的噪声来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时域利用慢衰落信道环境下信道系数变换缓慢的特点,提出了时间滑动平均、时间遗忘、时间平均与时间遗忘结合等几种降噪方法;IDFT变换域利用多径时延集中在整个时隙的前一段的特点降低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慢衰落信道环境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OFDM 变换域通信系统 慢衰落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循环谱检测和参数估计技术 被引量:22
10
作者 余敬东 郭伟 李牧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439-444,共6页
将循环谱理论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提出了针对直扩信号特性的循环谱估计及特征提取方法,实现了低信噪比直扩信号的检测及其载频和伪码速率的估计,并结合集平均算法提高结果的可信度,通过系统实验模型验证了该方法... 将循环谱理论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提出了针对直扩信号特性的循环谱估计及特征提取方法,实现了低信噪比直扩信号的检测及其载频和伪码速率的估计,并结合集平均算法提高结果的可信度,通过系统实验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谱 扩频信号 检测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24-1327,共4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针对逐符号检测接收和序列检测线性合并接收两种信号检测接收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的性能进行...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针对逐符号检测接收和序列检测线性合并接收两种信号检测接收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做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差分跳频通信技术与序列检测线性合并接收方法的相结合,使通信系统的抗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的性能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逐符号检测 序列检测 部分频带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积合并接收的差分跳频通信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上抗部分频带干扰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3-1167,共5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上,在有部分频带干扰和加性高斯白噪声共存的条件下,采用乘积合并接收的方法,对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号性...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上,在有部分频带干扰和加性高斯白噪声共存的条件下,采用乘积合并接收的方法,对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号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做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在瑞利衰落信道上差分跳频通信系统采用乘积合并接收的方法要比采用线性合并接收的方法具备更好的抗部分频带干扰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部分频带干扰 线性合并 乘积合并 瑞利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中快速终端的切换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庆 朱立东 吴诗其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0-125,129,共7页
提出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LEO)中两种支持快速终端的切换算法,详细介绍了系统模型的结构,以全球星系统和铱系统为例,通过仿真,分别对“最短路径优先”和“最长覆盖时间”2种算法下快速终端的切换时延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得到了有一定参... 提出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LEO)中两种支持快速终端的切换算法,详细介绍了系统模型的结构,以全球星系统和铱系统为例,通过仿真,分别对“最短路径优先”和“最长覆盖时间”2种算法下快速终端的切换时延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得到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快速终端 低轨 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衰落信道下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9,共5页
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和多音干扰共存的环境下,针对逐符号检测和按序列检测两种信号检测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号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做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差分跳频... 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瑞利衰落信道和多音干扰共存的环境下,针对逐符号检测和按序列检测两种信号检测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号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做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差分跳频通信技术和按序列检测方法的结合,使系统在瑞利衰落信道下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多音干扰 逐符号检测 按序列检测 瑞利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双工通信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对数字域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黎斯 鲁宏涛 +1 位作者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8-1283,共6页
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的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增加,导致数字域自干扰信号的信噪比下降,使得数字域自干扰抑制量减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该文分析了数字域自干扰抑制能力与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在典型数字域估计算法下,给出了... 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的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增加,导致数字域自干扰信号的信噪比下降,使得数字域自干扰抑制量减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该文分析了数字域自干扰抑制能力与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在典型数字域估计算法下,给出了具体关系的闭合解。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全双工通信在执行射频域联合数字域自干扰抑制时,射频域自干扰抑制的增大量总是大于数字域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减小量,当射频域自干扰抑制较小时,数字域自干扰抑制将更有效;过大的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将造成数字域自干扰抑制性能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同频全双工 数字域自干扰抑制 射频域自干扰抑制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智 李少谦 董彬虹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和多音干扰共存的环境下,针对逐符号检测和按序列检测两种信号检测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短波跳频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和信号的检测方法是差分跳频中的关键技术。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和多音干扰共存的环境下,针对逐符号检测和按序列检测两种信号检测方法,分别就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符号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做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差分跳频通信技术和按序列检测方法的结合,使通信系统的抗多音干扰的性能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跳频 多音干扰 逐符号检测 按序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扩通信自相关检测与参数估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伟 余敬东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3期445-450,共6页
利用直扩信号具有强的自相关和弱的互相关特性,提出了直扩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的自相关技术,给出了技术方案和实验结果。
关键词 直扩通信 自相关 检测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单光子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义君 王超 +1 位作者 汪涛 任嘉伟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针对水下可见光通信(VLC)存在传输距离短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水下VLC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依据"收发单元阵列化、探测设备光子化、通信节点网络化和业务类型多元化"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突破的理论瓶颈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水下通信 可见光通信 单光子探测器 水下网络体系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干扰时频同步误差对安全通信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尚辉 陈燕铭 +2 位作者 王梓豫 郭文博 邵士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安全通信的前提是在授权接收机对协作干扰信号进行精准重建和对消,但因硬件和传播环境的影响,且受实际工程精度的制约,始终存在时频同步误差。因此,针对物理层安全通信中协作干扰抑制收发非完美时频同步问题,在高斯窃听信道模型下推导... 安全通信的前提是在授权接收机对协作干扰信号进行精准重建和对消,但因硬件和传播环境的影响,且受实际工程精度的制约,始终存在时频同步误差。因此,针对物理层安全通信中协作干扰抑制收发非完美时频同步问题,在高斯窃听信道模型下推导了存在时频同步误差的残余干扰功率,从理论上分析时频同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授权用户干扰抑制比、解调误码率和安全通信保密容量3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闭合表达式,进而分析时频同步误差对这3个指标的影响,并对理论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时频同步误差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并不单一。随着时延或频偏增大,系统对协作干扰信号的抑制程度降低,授权用户干扰抑制比、保密容量降低,解调误码率增加;而在一定范围内,时频同步误差不会影响这3个指标性能。当信噪比为10 dB,归一化时延小于0.06且归一化频偏小于10^(-5)时,时延和频偏对系统安全通信的性能影响较小,保密容量损失小于16%。据此,分析时频同步误差对协作干扰安全指标产生的影响,可以为设计安全通信系统提供指导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干扰抑制 时频同步误差 干扰抑制比 误码率 保密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对齐通信网络和新接入用户的共存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光荣 李卿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1-1317,共7页
由于频谱资源的短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需要同时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共同使用相同频谱。近年来出现的干扰对齐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同一个干扰网络中不同用户的共存性问题。在已经实施干扰对齐的多天线干扰网络中,为了使新的干扰网络既使用... 由于频谱资源的短缺,未来的无线通信网络需要同时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共同使用相同频谱。近年来出现的干扰对齐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同一个干扰网络中不同用户的共存性问题。在已经实施干扰对齐的多天线干扰网络中,为了使新的干扰网络既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又不能影响其他原已对齐的干扰网络,该文提出一种不同网络之间干扰对齐的迭代算法。该算法以消除新网络中的干扰为目标进行优化,使所有用户都能同时进行无干扰的通信。仿真结果表明,当新网络中的发射节点和接收节点都配置充足的天线时,新网络中的用户就可以达到干扰对齐,从而不仅可以进行无干扰的通信,也不会影响旧网络中的用户。无论是新网络中的发射节点的天线不足还是接收节点的天线不足,都会对新网络中的不同用户的无干扰通信产生影响,并且发射节点天线不足带来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干扰信道 预编码 干扰对齐 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