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对空时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钟俊 邵怀宗 彭启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6-259,共4页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发射端未知信道的状态特性时,采用空时编码可得到分集增益与编码增益。然而,在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可能已知部分信道状态特性,因此空时编码与自适应调制相结合可更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部分信道状态信...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发射端未知信道的状态特性时,采用空时编码可得到分集增益与编码增益。然而,在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可能已知部分信道状态特性,因此空时编码与自适应调制相结合可更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部分信道状态信息对自适应与空时编码相结合的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仿真比较了自适应的空时OFDM与普通的空时OFDM的性能,可为时变信道的多天线OFDM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 发射分集 自适应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MAC层拥塞通告的混合网络TCP协议 被引量:8
2
作者 叶进 王建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5,共5页
在研究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拥塞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跨层的显式拥塞通告(ECN)机制,即:当数据包中记录的请求发送(RTS)次数超过给定阈值时,通过ECN向传输控制协议(TCP)源端发送拥塞通告,从而启动TCP拥塞控制。这种跨层设计... 在研究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拥塞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跨层的显式拥塞通告(ECN)机制,即:当数据包中记录的请求发送(RTS)次数超过给定阈值时,通过ECN向传输控制协议(TCP)源端发送拥塞通告,从而启动TCP拥塞控制。这种跨层设计是对有线网络中基于主动队列管理(AQM)的拥塞控制的有效补充,由此可以得到一种与已有的协议无缝连接的混合网络TCP模型。通过在网络模拟器NS2中构造多流无线局域网和多跳无线/有线混合网络,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混合网络的性能,并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络 跨层设计 媒体接入控制(MAC) 传输控制协议(TCP) 显式拥塞通 告(E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多聚焦图像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珂 欧阳宁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7,共4页
多聚焦图像融合是图像融合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小波分析方法使得多聚焦图像融合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首先说明了多聚焦图像融合的概念和一般融合方法,然后介绍了图像的小波分解原理,采用小波分析进行图像融合的步骤以及不同的融合规则... 多聚焦图像融合是图像融合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小波分析方法使得多聚焦图像融合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首先说明了多聚焦图像融合的概念和一般融合方法,然后介绍了图像的小波分解原理,采用小波分析进行图像融合的步骤以及不同的融合规则。最后介绍了融合效果的评价标准,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图像融合 多聚焦 融合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自适应调制及功率分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忠培 赵亚红 周世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3,共3页
为了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数据速率、高频谱效率的通信要求 ,本文提出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自适应调制、子载波分配及功率分配方法 ,它采用的多址方式是码分多址 (CDMA) .通过上行信道返馈获知下行信道参数 ,在一定服... 为了满足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数据速率、高频谱效率的通信要求 ,本文提出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自适应调制、子载波分配及功率分配方法 ,它采用的多址方式是码分多址 (CDMA) .通过上行信道返馈获知下行信道参数 ,在一定服务质量要求 (QoS)、一定传输速率下 ,通过本文的优化分配算法 ,使系统的频谱利率最高 ,所有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之和最小 .将本方法应用在下行同步信道环境下 ,系统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与非自适应OFDM比较 ,用户发射功率有较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调制 正交频分复用 子载波分配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OFDM系统中导频最优设计准则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俊 彭启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92-94,108,共4页
信道的准确估计是提高MIMO OFDM系统性能的关键 ,利用输入序列矩阵特征值 ,提出了MIMO OFDM系统中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最优导频设计准则 ,给出了接收端信噪比损失的闭解。此准则可用于指导不同信道条件下的导频设计。
关键词 MIMO-OFDM系统 导频最优设计准则 性能分析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无线通信 码间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比率反馈下多天线预编码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俊 彭启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4-1715,1728,共3页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发射端完全已知信道的状态特性时,接收与发送的联合优化设计可获得较好的通信性能,然而由于实际通信系统中有限比率的反馈比特数,发射端往往只能已知部分信道的状态特性。利用格拉斯曼空间中的装填问题,提出通过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发射端完全已知信道的状态特性时,接收与发送的联合优化设计可获得较好的通信性能,然而由于实际通信系统中有限比率的反馈比特数,发射端往往只能已知部分信道的状态特性。利用格拉斯曼空间中的装填问题,提出通过反馈比特数来选择多波束矢量并与功率控制相结合的线性预编码矩阵优化设计方法。仿真比较了信道特性完全已知和有限比特反馈下部分信道特性已知时基于不同优化准则的预编码系统的性能。仿真同时证实了提出的预编码设计方法的误码率接近信道完全已知时的预编码系统的性能。该设计方法可应用到实际的具有反馈的无线多天线通信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编码 多输入多输出 波束成形 空域多路传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比率反馈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钟俊 彭启琮 陈跃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5-279,共5页
讨论了多发射天线OFDM系统中有限比率反馈对通信系统误码率的影响。通过发射端的波束成形将多天线OFDM无线信道等价为独立的并行子信道,并结合有限比率反馈下的波束成形矢量集的最优设计,推导了多发射天线下OFDM系统中反馈比特数对误码... 讨论了多发射天线OFDM系统中有限比率反馈对通信系统误码率的影响。通过发射端的波束成形将多天线OFDM无线信道等价为独立的并行子信道,并结合有限比率反馈下的波束成形矢量集的最优设计,推导了多发射天线下OFDM系统中反馈比特数对误码率影响的表达式,同时给出了反馈比特数对误码率的相对误差的影响。数值仿真表明,当发射天线数为2且10dB≤Es/N0≤20dB时,为使误码率的相对误差小于20%,每一子信道需3~5的反馈比特数,当发射天线数为3时则需7~8的反馈比特数,可为带反馈信道的多天线OFDM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天线 正交频分复用 发射分集 波束成形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参数对多天线OFDM系统的性能影响
8
作者 钟俊 彭启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45-1548,共4页
讨论了在波束成形的多天线OFDM系统中信道反馈时延和多普勒频移所带来的信道估计误差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将信道估计误差等价为与信道参数相关的随机变量并通过Q函数的等效定义和OFDM系统中各子信道的同分步特性,推导出了多天线的OFDM系... 讨论了在波束成形的多天线OFDM系统中信道反馈时延和多普勒频移所带来的信道估计误差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将信道估计误差等价为与信道参数相关的随机变量并通过Q函数的等效定义和OFDM系统中各子信道的同分步特性,推导出了多天线的OFDM系统误码率受信道反馈时延和多普勒频移影响的闭合表达式,同时仿真给出了三个发射天线、三个接收天线下的不同反馈时延和多普勒频移对通信误码率的影响,可为时变信道下的多天线OFDM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天线 正交频分复用 发射分集 波束成形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OFDM系统中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联合优化
9
作者 钟俊 彭启琮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1期72-77,共6页
当发射端信道特性已知或部分已知时,发射机与接收机的联合线性优化设计的性能较之于空时编码和空时复接有较大的提高。本文从发射端信道部分特性已知的情况出发推导了MIMO-OFDM系统中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线性最优化设计问题。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分集 正交频分调制 联合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天线OFDM系统的线性优化
10
作者 钟俊 彭启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1-643,699,共4页
从Jakes信道模型出发,用KKT优化方法,从信道部分特性已知的情况推导了多天线OFDM系统中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线性最优化设计问题。仿真比较了多天线OFDM系统的各个子载波之间采用合作的线性优化与非合作的线性优化两种方法在不同最大多普勒... 从Jakes信道模型出发,用KKT优化方法,从信道部分特性已知的情况推导了多天线OFDM系统中发射机与接收机的线性最优化设计问题。仿真比较了多天线OFDM系统的各个子载波之间采用合作的线性优化与非合作的线性优化两种方法在不同最大多普勒频移和反馈时延下发送符号的均方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当信道特性部分已知时,子载波之间合作的线性优化较之非合作的线性优化有更小的均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天线 分集 正交频分复用 联合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健的预分析多直线全局运动估计方法
11
作者 陈坚 李在铭 《信号处理》 CSCD 200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本文提出了RTSG图像预分析和多直线全局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光流场方程得到RTSG图像,并对RTSG图像进行预分析以去除图像中的外点和确定全局运动模型,然后提取多个直线特征元,利用直线特征元估计局部运动参数,最后用局部运动参... 本文提出了RTSG图像预分析和多直线全局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光流场方程得到RTSG图像,并对RTSG图像进行预分析以去除图像中的外点和确定全局运动模型,然后提取多个直线特征元,利用直线特征元估计局部运动参数,最后用局部运动参数和与之相关的权值进行全局运动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线全局运动估计方法 RTSG图像 图像预分析 图像序列 光流场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2快速捕获方法的研究与FPGA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宇 纪元法 孙希延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9-676,共8页
针对北斗二代B1频点伪码相对较长,传统匹配滤波捕获占用资源过大的问题,在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折叠匹配滤波器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并行捕获的方法,将传统的多普勒频移和码相位的二维搜索减少为码相位、多普勒频移并行的一维... 针对北斗二代B1频点伪码相对较长,传统匹配滤波捕获占用资源过大的问题,在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折叠匹配滤波器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并行捕获的方法,将传统的多普勒频移和码相位的二维搜索减少为码相位、多普勒频移并行的一维搜索,以此缩短捕获时间和减少资源的消耗。首先对算法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然后对快速捕获的核心模块——sinc内插单元、折叠匹配滤波单元以及FFT谱分析单元的原理和FPGA电路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通过在Modelsim软件平台上的验证,证明了该实现方案具有设计合理、捕获速度快和资源消耗低的特点,在应用于北斗信号捕获的同时,还适用于其他系统的伪随机码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频通信 快速傅里叶变换 匹配滤波器 可编程阵列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串行匹配滤波结合FFT的快速捕获方法研究与FPGA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承淦 纪元法 +1 位作者 孙希延 符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4-209,239,共7页
随着GPS现代化的进行和我国北斗2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完善,特别是GPS L5和北斗B3等长码的应用,传统的捕获方法消耗资源过大或者捕获时间过长,已经很难适应需要。在保证快速捕获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分段串行匹配滤波结合FFT快速捕获的方法... 随着GPS现代化的进行和我国北斗2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完善,特别是GPS L5和北斗B3等长码的应用,传统的捕获方法消耗资源过大或者捕获时间过长,已经很难适应需要。在保证快速捕获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分段串行匹配滤波结合FFT快速捕获的方法,有效的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缩短了捕获时间。首先分析了这种捕获算法的原理和理论推导,并说明了其关键技术的实现。然后和其他两种捕获算法对比分析了SPMF-FFT捕获算法的优劣。最后通过研究该算法的性质,来说明该算法关键参数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接收机 长码捕获 分段串行匹配滤波 快速傅里叶变换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宏形状特征点集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文涛 李晓峰 李在铭 《信号处理》 CSCD 200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多目标特征点集检测技术.该技术研究了多目标分割、目标细做形状提取和宏形状提取,进而检测表示目标案形状特征的特征点集.各目标案形状特征点集进行识别与跟踪.研究了上述技术的快速实现.实际DeP跟踪系统处理结... 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多目标特征点集检测技术.该技术研究了多目标分割、目标细做形状提取和宏形状提取,进而检测表示目标案形状特征的特征点集.各目标案形状特征点集进行识别与跟踪.研究了上述技术的快速实现.实际DeP跟踪系统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计算量小,抗噪能力强且准确性高,能准确识别目标,适用于实际图像目标特征点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目标特征点集 快速检测 宏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跑偏角估计算法
15
作者 魏丽 田克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在移动机器人、汽车等自主行进过程中,由于受到道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方向跑偏,导致其无法按照预定路径前进。为了防止出现跑偏等危险情况,研究了利用机器视觉估计预定运动方向和实际运动方向夹角即跑偏角的方法。介绍了利用机... 在移动机器人、汽车等自主行进过程中,由于受到道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方向跑偏,导致其无法按照预定路径前进。为了防止出现跑偏等危险情况,研究了利用机器视觉估计预定运动方向和实际运动方向夹角即跑偏角的方法。介绍了利用机器视觉测量跑偏角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基于特征点跟踪的跑偏角估计算法。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在行进过程中计算跑偏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跑偏角 基础矩阵 本质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