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天线配置对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邱朝阳 刘铭湖 +4 位作者 饶妮妮 徐国公 蒋浩 王宇翔 郝志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研究辅助天线配置方法对机载相控阵雷达中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独立阵元、子阵面和阵元组合等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下,对消系统性能都比较好,无明显差别。只有当辅助天线在... 为了研究辅助天线配置方法对机载相控阵雷达中自适应旁瓣对消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独立阵元、子阵面和阵元组合等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辅助天线配置方案下,对消系统性能都比较好,无明显差别。只有当辅助天线在同一行或同一列时,对消系统性能严重下降;采用单个阵元作为辅助天线比采用多个阵元组合成辅助天线的方法更具有优势,对消系统的干扰抑制效果也更好。因此,在机载相控阵雷达中,建议不要将某一行或某一列配置为辅助天线,尽可能采用单个阵元作为辅助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旁瓣对消 辅助天线 天线配置 机载相控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层析摄影合成快速迭代重建方法的仿真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力宇 孙万蓉 +1 位作者 温俊海 程敬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151,共5页
X线层析摄影合成 (tomosynthesis)是在有限角投影情况下图像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对X线层析摄影合成中的一种快速迭代重建方法进行了计算机对比仿真 ,结果表明该迭代方法的迭代次数大大小于传统方法 ,如直接重建法 (ART) ,而重建质量基... X线层析摄影合成 (tomosynthesis)是在有限角投影情况下图像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对X线层析摄影合成中的一种快速迭代重建方法进行了计算机对比仿真 ,结果表明该迭代方法的迭代次数大大小于传统方法 ,如直接重建法 (ART) ,而重建质量基本相同。在介绍了评价重建图像质量的几个参数后 ,对不同方法和迭代次数的图像重建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摄影 重建方法 快速迭代 合成 X线 评价 仿真 图像重建 迭代次数 传统方法 迭代方法 图像质量 定量评估 有限角 计算机 重建法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机载认知雷达均匀样本选择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加兵 陈星波 +2 位作者 王刚 张瑛 饶妮妮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0,90,共7页
认知雷达作为一种新概念雷达,还有一些关键技术亟待解决,杂波/干扰的抑制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真实环境下杂波/干扰一般是非均匀的,机载认知雷达为了达到抑制杂波和干扰的目的,通常需要事先选择均匀样本并剔除干扰样本。样本质量的好坏直... 认知雷达作为一种新概念雷达,还有一些关键技术亟待解决,杂波/干扰的抑制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真实环境下杂波/干扰一般是非均匀的,机载认知雷达为了达到抑制杂波和干扰的目的,通常需要事先选择均匀样本并剔除干扰样本。样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载认知雷达杂波和干扰抑制性能的好坏。为此,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样本选择方法。新方法首先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中提取雷达照射区域内的多种地形因子;接着,根据地形因子选择均匀样本;最后,采用知识辅助的非均匀检测器剔除含干扰的样本。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完成对均匀样本的挑选以及对干扰目标的剔除,明显优于现有相关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载认知雷达的杂波和干扰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认知雷达 杂波和干扰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因子 样本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理条件下步态数据的复杂性测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絮资 徐建春 黄力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3-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步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人体健康状况和病态特征,突破步态数据具有高维性、非线性、不便于定量分析的难题。方法将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性测度引入步态数据的分析。结果步态的复杂度与年龄等生理状况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数据长度对... 目的研究步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人体健康状况和病态特征,突破步态数据具有高维性、非线性、不便于定量分析的难题。方法将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性测度引入步态数据的分析。结果步态的复杂度与年龄等生理状况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数据长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表明复杂度具有模型独立和计算简单等特点,它在步态分析中应用的前景较为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 复杂性测度 帕金森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目标与杂波先验知识的机载雷达发射波形自适应生成方法
5
作者 陈星波 周加兵 +3 位作者 刘丁赟 邱朝阳 王刚 饶妮妮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7-846,共10页
发射波形自适应能够优化雷达在检测、跟踪和抗干扰等方面的能力,但其性能的好坏与雷达目标和杂波先验知识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最大输出信杂噪比准则设计的雷达发射波形自适应方法已经在理论上被证实可行和有效。为了提升这类方法的实... 发射波形自适应能够优化雷达在检测、跟踪和抗干扰等方面的能力,但其性能的好坏与雷达目标和杂波先验知识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最大输出信杂噪比准则设计的雷达发射波形自适应方法已经在理论上被证实可行和有效。为了提升这类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利用Swerling统计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提供的目标和杂波先验信息,针对机载相控阵雷达,分析了基于最大输出信杂噪比(Signal-to-clutter-noise ratio,SCNR)准则的发射波形自适应方法性能和实用价值。仿真结果表明,这类发射波形能够自适应地随着目标和杂波的变化而改变,并实现二者的最优匹配,在提升雷达输出信杂噪比上优于传统发射波形,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相控阵天线 发射波形 时域合成 数字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负荷脑电特征的近似熵表征研究
6
作者 田絮资 王伟荣 黄力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特征(EEG)。方法利用一种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的非线性统计方法——近似熵(ApEn)方法。结果近似熵能够有效地反映脑电信号的变化情况。结论近似熵是一种值得重视且很有发展前景的复杂性分析方法。
关键词 近似熵 脑电特征 脑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Adhoc路由协议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勇 廖瑞华 +1 位作者 饶妮妮 王炜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72-2475,共4页
现有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技术研究中,路由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不能很好地适应Ad hoc网络。针对已有Ad hoc路由技术中存在的开销大以及网络稳定性较低的问题,该文引入蚁群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基于改进蚂蚁算法的Ad ... 现有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技术研究中,路由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不能很好地适应Ad hoc网络。针对已有Ad hoc路由技术中存在的开销大以及网络稳定性较低的问题,该文引入蚁群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基于改进蚂蚁算法的Ad hoc路由协议,并与比较成熟的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发挥网络中结点群体功能,新协议减小了端对端传输延时,改善了数据包传输成功率与协议开销,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通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 HOC网络 路由协议 蚁群算法 AO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Ad Hoc网络移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娟 饶妮妮 +1 位作者 廖瑞华 王炜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227,共6页
移动模型是研究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的基础.为解决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突变问题,使其适用于adhoc网络移动模型,本文首先在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和位移更新公式中引入加速度和环境因子的概念,并提出用直角坐标系对其速度和位移进行分解.... 移动模型是研究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的基础.为解决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突变问题,使其适用于adhoc网络移动模型,本文首先在基本粒子群算法的速度和位移更新公式中引入加速度和环境因子的概念,并提出用直角坐标系对其速度和位移进行分解.接着,我们建立了包含障碍物模型、速度初始化函数和无边界仿真区域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移动模型.为证实新移动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用Matlab和网络仿真软件OPNET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随机位点移动模型比较,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移动模型更贴近实际情景,并能够有效地应用在adhoc网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OC网络 移动模型 粒子群算法 随机位点移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近似熵识别心理意识真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敏 赵春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0-864,共5页
研究受试者在隐藏信息测试(CIT)模式下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通过对15名受试者进行测试并记录其事件相关(ERP)脑电信号,对不同刺激信息诱发的ERP信号的近似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刺激信息出现时,近似熵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刺激... 研究受试者在隐藏信息测试(CIT)模式下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通过对15名受试者进行测试并记录其事件相关(ERP)脑电信号,对不同刺激信息诱发的ERP信号的近似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刺激信息出现时,近似熵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刺激任务完成后,近似熵回升到刺激前水平。以近似熵下降百分比作为近似熵下降程度的量化参数,对比不同类型刺激信息诱发ERP信号的近似熵下降百分比,发现无关刺激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对应的近似熵下降百分比显著大于相关刺激和靶刺激的下降百分比(p<0.001),说明近似熵的下降程度可以作为识别受试者隐藏信息的一种辅助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熵 事件相关电位 测谎 心理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