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ing the Amount of Graphene Oxide for Enhanced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of MOF Derived Materials
1
作者 Yong-Ji Qina Jing-Quan Yang +5 位作者 Hao Wang Mei-Ling Lian Pei-Pei Jia Jun Luo Xi-Jun Liu Jun-Feng Liu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6,共9页
In pursuit of more efficient and stabl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omposit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metal oxides and graphene oxide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In pursuit of more efficient and stabl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omposite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metal oxides and graphene oxide have garner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exceptional properties.Graphene oxide(GO),a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with an extremel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excellent conductivity,offers new possibilities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metal oxides.In this work,we synthes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and GO composites by regulating the amount of GO,and successfully prepared composites of metal oxides supported by nitrogen-doped carbon frameworks and GO through a simple one-step calcination process.Based on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the optimal amount of GO was determined.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and directions for designing and synthesizing metal oxide and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an ide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Iron oxide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material SUPERCAPACI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并行交替最优采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彦泽 周乃馨 +2 位作者 赵贻玖 孙思成 梅思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6,共9页
时间交替采样(TIADC)与量化交替采样技术(QIADC)分别是提升采集系统采样率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案。基于TIADC与QIADC的混合并行采集系统可以提供不同采样率与分辨率的组合,但由于采集系统的高采样率与高分辨率不能兼顾,因此本文首先研究该... 时间交替采样(TIADC)与量化交替采样技术(QIADC)分别是提升采集系统采样率与分辨率的有效方案。基于TIADC与QIADC的混合并行采集系统可以提供不同采样率与分辨率的组合,但由于采集系统的高采样率与高分辨率不能兼顾,因此本文首先研究该系统的最佳采集性能。通过分析系统采样率与分辨率对输入噪声及量化噪声的影响,得出在系统可用ADC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优的采样率和分辨率,使得系统达到最佳采集精度。另外,本文对偏移量不匹配导致QIADC系统精度降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量化偏移误差与采集系统量化提升位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当输入噪声能量与量化噪声能量相等时,采样率与分辨率的组合是最优的,且此时系统的输出信噪比取得最大值,说明系统具有最佳的采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交替采样 量化交替采样 最优配置 量化噪声 量化偏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队论的一种高吞吐量信道分配协议设计
3
作者 陶志勇 张鑫诺 +1 位作者 王诗 高党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15-2822,共8页
针对复杂多变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难以为次用户高效分配信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吞吐量信道分配协议——TKMA协议。该协议根据主用户(PU)活动、次用户(SU)实时业务需求、信道条件等信息构建用户信道的效用矩阵,在保障PU通信质量的前提下... 针对复杂多变的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难以为次用户高效分配信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吞吐量信道分配协议——TKMA协议。该协议根据主用户(PU)活动、次用户(SU)实时业务需求、信道条件等信息构建用户信道的效用矩阵,在保障PU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以SU系统总效用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信道分配,并利用改进Kuhn-Munkras算法结合轮询调度进行求解。为了评估该协议性能,建立了通用的多用户多信道认知无线电系统模型,利用排队理论描述数据包传输过程,并通过马尔可夫稳态求解推导出SU的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提出的化简方法和传统的公平随机分配协议相比,使用TKMA协议在SU系统总的吞吐量、平均时延、平均队长、拒绝率等指标上都取得了更优的结果,证明了所提协议和系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队分析 信道分配协议 认知无线电网络模型 Kuhn-Munkras算法 轮询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正极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挑战及性能提升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豆豆 丁俊阳 +6 位作者 梁初 刘倩 冯立纲 罗扬 胡广志 罗俊 刘熙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不稳定性等问题。这些挑战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阻碍了锌离子电池发展的进程。本文概述了锌离子存储机制,阐明了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善其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讨论了锰基正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阴极材料 存储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径向注同轴槽振荡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战亮 王环宇 +4 位作者 何子远 路志刚 巩华荣 王少萌 宫玉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高功率微波器件在雷达、电子对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因此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庞大的体积和重量,以及较低的效率和较短的寿命,严重限制了高功率微波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径向电子注驱动的同轴槽振荡器,该振荡器无需聚焦系统,... 高功率微波器件在雷达、电子对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因此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庞大的体积和重量,以及较低的效率和较短的寿命,严重限制了高功率微波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径向电子注驱动的同轴槽振荡器,该振荡器无需聚焦系统,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体积和耗能。采用由外向内的径向电子注,阴极电流密度低,可以采用热阴极替代爆炸发射阴极,从而提高器件寿命。PIC仿真中,采用460 kV,6 kA径向电子注能够在3.8 GHz产生1.2 GW的输出,对应效率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电子注 返波振荡器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空位的非晶氧化铜高选择性电催化还原CO_(2)制乙烯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天然 张书胜 +3 位作者 刘倩 邱园 罗俊 刘熙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过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由此引发包括温室效应在内的环境问题。对此,常温常压下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手段为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和实现碳循环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储备。在众多的二氧化碳还原产物... 过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由此引发包括温室效应在内的环境问题。对此,常温常压下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手段为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和实现碳循环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储备。在众多的二氧化碳还原产物中,碳氢化合物尤其是乙烯,它作为塑料和其他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受到广泛的关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乙烯工艺不仅可适配于现有的生产设备也可作为取代目前工业化的裂解方法。近年来,研究者们为了开发高效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乙烯催化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研究集中于铜基材料。尽管目前研究者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缺少可高选择性产乙烯的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如何设计出可活化二氧化碳分子,同时对*CO和*COH中间物有强吸附能力的催化剂是研究难点。针对此问题,本文中通过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富氧空位的非晶氧化铜纳米薄膜催化剂。受益于纳米薄膜的构建和氧空位的引入,该催化剂可快速进行电荷和物质的交换,并利于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及优化还原中间产物的亲和力,进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二氧化碳制乙烯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加有0.1 mol·L^(−1)碳酸氢钾溶液的H型电解池中测试中,该催化剂在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电势为−1.3 V的产乙烯法拉第效率可达85%±3%。此外,该催化剂在长达48 h的电催化还原过程中仍可保持高的乙烯选择性。这些指标与已报道的最好的铜基催化剂的性能相当。另外,结构和化学手段表明该催化剂在电解反应中可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进一步,我们测试了该催化剂在膜电极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最大乙烯局部电流密度可达115.4 mA·cm^(−2)(操作电压为−1.95 V),最高法拉第效率可达78%±2%(操作电压为−1.75 V)。理论和实验结果证明该催化剂的高乙烯选择性源于引入的氧空位不仅有利于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而且可增强对*CO和*COH的亲和力。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可激发学术界对高乙烯选择性的非晶铜基材料开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有关电催化二氧化碳制乙烯的反应机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固定 二碳产物 电催化 非晶催化剂 铜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