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双工无线通信中射频自干扰抑制的凸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娟 刘岚 +2 位作者 陈超 何梦 沈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2,36,共5页
全双工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有效的自干扰抑制手段,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同时同频收发的全双工模式工作。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有用信号对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射频自干扰抑制性能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存在有用信号的情况下,射频... 全双工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有效的自干扰抑制手段,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同时同频收发的全双工模式工作。文中主要研究的是有用信号对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射频自干扰抑制性能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存在有用信号的情况下,射频自干扰抑制是一个凸优化问题,可以得到最优估计参数及最佳射频干扰抑制性能。当有用信号存在且信道时变,射频自干扰抑制不再是凸优化问题,自干扰抑制能力下降。实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有用信号的信道条件是限制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性能的重要因素,且在非凸优化情况下,干扰抑制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优化分析 无线通信 全双工模式 射频域自干扰抑制 理论分析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协同分集中的联合功率优化分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威鑫 张忠培 +2 位作者 李少谦 江娜 钟晓洪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6-159,共4页
在慢衰落信道中,协同分集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方式。在总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各个协同节点如何分配功率使性能最优。基于每一个协同节点到目的端节点信道功率和噪声功率是互不相同的。将所有路径的信道和噪声功率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其各自... 在慢衰落信道中,协同分集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方式。在总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各个协同节点如何分配功率使性能最优。基于每一个协同节点到目的端节点信道功率和噪声功率是互不相同的。将所有路径的信道和噪声功率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其各自的大小,综合运用注水原理。提出了在目的端最大比合并和发送端最大比合并的联合优化功率分配方法。通过在高斯信道和Rayleigh信道下的仿真,表明:该联合优化算法能够使性能得到提高。同时为降低复杂度,一种次优的算法被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分集 联合优化 放大前传(AF) 多用户信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二元多址序列——NPC序列
3
作者 康凯 郭伟 吴诗其 《信号处理》 CSCD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CDMA通信系统中,以多址序列作为地址码标识移动用户,多址序列的特性对于CDMA系统的通信性能和安全性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多址序列的设计已成为CDMA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类新的多址序列的设计称为NPC序列。证明了NPC序列... CDMA通信系统中,以多址序列作为地址码标识移动用户,多址序列的特性对于CDMA系统的通信性能和安全性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多址序列的设计已成为CDMA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类新的多址序列的设计称为NPC序列。证明了NPC序列具有优良的相关特性,极大的线性复杂度和较多的同族序列数量,解决了现有非线性伪(?)机序列在实际应用中数量不足的限制,可适用于CDMA通信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系统 二元多址序列 NPC序列 CDMA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 非线性伪随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OOFSK与FSK传输方法的综合能效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学斌 胡剑浩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2-1249,共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是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电池供电条件下的能效性能。另一方面,频移键控(FSK)和开关频移键控(O...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是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电池供电条件下的能效性能。另一方面,频移键控(FSK)和开关频移键控(OOFSK)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重要的传输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在电池供电条件下,分析比较FSK和OOFSK误码率性能和电池能效的方法,并推导了FSK和OOFSK这两种传输体制下误码率和电池能效的综合性能对比关系。从数值分析结果可知OOFSK调制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其误码率性能优于FSK调制,且综合能效性能改善随着OOFSK调制的占空比v的减小而有显著的提高。此外,OOFSK调制占空比v对综合能效性能的影响明显超过信噪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频移键控 开关频移键控 误码率 能量效率 综合能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FT/DFT旋转因子生成算法误差分析及修正
5
作者 胡金凤 胡剑浩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83-1687,共5页
旋转因子生成是FFT/DFT算法中的重要步骤,直接影响系统实现时的计算速度和资源开销。一种改进的算法给出了一个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占用存储资源少的旋转因子生成方案。然而系统实现时,乘加单元定点操作会引入截位或舍入误差,且该误... 旋转因子生成是FFT/DFT算法中的重要步骤,直接影响系统实现时的计算速度和资源开销。一种改进的算法给出了一个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占用存储资源少的旋转因子生成方案。然而系统实现时,乘加单元定点操作会引入截位或舍入误差,且该误差会随着乘加次数的增加而逐级扩散,导致旋转因子精度值下降,无法满足系统性能要求。基于FFT/DFT矩阵分解实现方式,本文给出了旋转因子生成的具体硬件实现结构,以及详细的误差分析。同时采用重定标的误差修订方案以减小误差,并推导出了重定标次数与系统给定条件之间的关系式,便于设计者进行灵活的设计。文章同时引入流水技术提高了系统速率。性能分析表明,相对于以往的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占用的存储资源大大减少;且相对于不进行重定标方案,7次重定标能保证旋转因子精度提高约16个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FT/DFT 旋转因子 重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