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访谈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平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平 《电子机械工程》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既是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布局的重要部署,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形成更高层级、更宽领域的校地合作,各高校及地方政府希望按照“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出校... 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既是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布局的重要部署,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了形成更高层级、更宽领域的校地合作,各高校及地方政府希望按照“资源统筹、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出校地合作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地方政府与能合理匹配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校共建研究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地合作 电子科技大学 资源统筹 智能制造 产业技术研究院 合作新模式 人才强国战略 合作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数控机床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伟 张振族 +4 位作者 黄璞 范磊 李海 曹雪 杨平 《电子机械工程》 2022年第5期11-17,32,共8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控机床作为制造加工领域关键的加工设备,也面临智能转型升级的一个新阶段。文中对团队近年来在数控机床数字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数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越来越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控机床作为制造加工领域关键的加工设备,也面临智能转型升级的一个新阶段。文中对团队近年来在数控机床数字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车间级设备三维仿真监控以及数据分析与预警技术,介绍了在这些领域的一些技术突破和科研成果,指出了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数控机床智能化的发展与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智能化 数字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势识别引导机械臂的零件智能装配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迅波 王瑜 +4 位作者 凡雷雷 茹元博 孙佳宁 高翔 范俊飞 《电子机械工程》 2022年第5期6-10,22,共6页
文中利用手势识别方法,以示教编码的模式完成零件自动抓取的动作,防止装配过程中出现错装、漏装等问题,满足零件柔性装配多样化的需求。首先提出利用SSD模型实现零件抓取位置目标检测方法,根据SSD网络给出当前输入图像的零件种类与位置... 文中利用手势识别方法,以示教编码的模式完成零件自动抓取的动作,防止装配过程中出现错装、漏装等问题,满足零件柔性装配多样化的需求。首先提出利用SSD模型实现零件抓取位置目标检测方法,根据SSD网络给出当前输入图像的零件种类与位置,缩小零件抓取位置分析范围;然后通过整合空间金字塔池化方法与传统特征提取卷积网络,利用传统的边框检测法,设计了物体角度的抓取参考矩形框方法来代替滑动窗口生成方法,以提高检测速度;最后结合YOLOv3网络进行手势识别,引导机械臂进行零件的智能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装配 SSD模型 共享卷积 手势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SE框架的热力全耦合仿真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智源 周晓明 +3 位作者 方芳 何敏 刘浩 孙佳宁 《电子机械工程》 2022年第5期18-22,共5页
现有热力耦合仿真方法大多基于多种工具间的数据传递,面临数据接口开发、异构网格映射等困难,且求解使用的固定点迭代等耦合算法在求解效率、精度和收敛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文中基于开源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Multiphysics Object-Oriented... 现有热力耦合仿真方法大多基于多种工具间的数据传递,面临数据接口开发、异构网格映射等困难,且求解使用的固定点迭代等耦合算法在求解效率、精度和收敛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文中基于开源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Multiphysics Object-Orient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MOOSE)框架开发了热力耦合仿真应用程序,实现了多场统一建模和全耦合求解。通过与商业软件基准案例对比校核计算程序,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进而成功开展了某相控阵天线的热力耦合计算,表明程序具有应用于复杂电子设备热力耦合仿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 MOOSE框架 多物理场仿真 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买亚龙 唐寅 +3 位作者 李坚 孙佳宁 高翔 许磊 《电子机械工程》 2022年第5期23-27,共5页
为推动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使用户获得很好的用电体验,有必要深入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特征,而传统的电能监测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为此,文中基于非接触式高频同步电力数据采集装置,设计了一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通过离线建立负荷... 为推动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使用户获得很好的用电体验,有必要深入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特征,而传统的电能监测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为此,文中基于非接触式高频同步电力数据采集装置,设计了一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通过离线建立负荷特征库并对模型进行训练,构建了一种非侵入式负荷在线监测系统。对电力数据采集装置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依次进行事件检测、特征提取后,再将这些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负荷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负荷识别的精确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生活和工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行为 同步电力数据采集装置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