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特质与成长——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联盟给我的启示与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龙江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令,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专章部署、集中表达,意义深远。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号令,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专章部署、集中表达,意义深远。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源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以相关领域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根基,持续突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复杂性、协同性特点凸显,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引领科技突破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发展,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挂帅攻关,破解“卡脖子”问题。可见,如何快速建设一支可以前瞻科技事业、善于开拓创新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推动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变革 科技强国 自立自强 现代化建设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 突破创新 大科学时代 科教兴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缺陷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燕 谢建良 +2 位作者 周佩珩 陆海鹏 邓龙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8期487-491,462,共6页
研究了电磁缺陷修复材料在飞行器边缘、缝隙等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发展状况。给出了表面电磁缺陷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其散射特点,并提出电磁缺陷修复原理及基本方法。电磁缺陷修复材料主要包括用于表面波抑制的... 研究了电磁缺陷修复材料在飞行器边缘、缝隙等表面电磁缺陷散射控制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和发展状况。给出了表面电磁缺陷的基本定义,分析了其散射特点,并提出电磁缺陷修复原理及基本方法。电磁缺陷修复材料主要包括用于表面波抑制的磁性材料、用于窄缝隙保证电连续的导电材料和用于边缘散射控制的渐变阻抗材料等三类,重点介绍了用于边缘散射控制的渐变阻抗材料。该渐变阻抗材料基于图形渐变频率选择表面的概念,加载于边缘考虑平行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情况,并与边缘锯齿化和未加载情况进行比较。从研究情况来看,经过恰当的材料选取和合理的阻抗梯度设计,渐变阻抗材料可以有效控制边缘散射,并能取得宽带效果。最后展望了渐变阻抗材料在电磁散射及电磁辐射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缺陷 渐变阻抗材料 边缘散射 电磁缺陷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谱隐身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龙江 周佩珩 +3 位作者 陆海鹏 翁小龙 梁迪飞 谢建良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8期449-462,共14页
随着军事隐身技术以及民用物联网电磁兼容、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发展,隐身涂层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该类材料逐渐成为功能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需求牵引和技术革新的带动下,隐身涂层材料从材料体系、设计方法到制备技术... 随着军事隐身技术以及民用物联网电磁兼容、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发展,隐身涂层材料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该类材料逐渐成为功能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需求牵引和技术革新的带动下,隐身涂层材料从材料体系、设计方法到制备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和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介绍了当前广泛发展的雷达吸波涂层、红外低发射率涂层以及多频谱兼容隐身涂层这3类涂层的隐身机理、材料特性以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先进材料体系和设计方法对隐身涂层材料的牵引,包括各向异性磁性材料/介电材料、纳米结构动态磁化理论以及材料复合技术等;最后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术的分析,提出多频谱隐身涂层材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材料 涂层 雷达吸波 红外低发射率 多频谱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吸波材料表面波抑制性能测试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超 李恩 郑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8,共4页
分析了雷达吸波材料对表面波抑制性能的作用机理并设计测试系统来测试材料对表面波的抑制性能。在X波段(8~12 GHz)利用喇叭天线发射电磁波,以掠入射角度投射到金属板上形成表面波,覆盖于金属板上的聚四氟乙烯将反射的电磁波束缚在介... 分析了雷达吸波材料对表面波抑制性能的作用机理并设计测试系统来测试材料对表面波的抑制性能。在X波段(8~12 GHz)利用喇叭天线发射电磁波,以掠入射角度投射到金属板上形成表面波,覆盖于金属板上的聚四氟乙烯将反射的电磁波束缚在介质中并沿金属板向前传播。利用电场探针来检测接收到的电磁能量,对比放置吸波材料前后的结果,以此来评估吸波材料对表面波的抑制性能。并对两种吸波材料进行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表面波 吸波材料 行波抑制测试 电探针 行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红外隐身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鹏 殷举航 +3 位作者 罗雄光 谭僖 姜林文 张小锋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57-67,共11页
随着现代飞行器速度的不断提高,其热端部件的服役温度越来越高,红外辐射能量也不断增强,从而增加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被红外侦测和识别的风险,如何提高飞行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红外隐身能力成为了军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目标的红外辐射... 随着现代飞行器速度的不断提高,其热端部件的服役温度越来越高,红外辐射能量也不断增强,从而增加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被红外侦测和识别的风险,如何提高飞行器在高温环境下的红外隐身能力成为了军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由目标表面的温度和目标表面的发射率决定,所以利用低红外发射率涂层涂覆在飞行器表面,从而降低目标表面的红外发射率,是提高飞行器红外隐身性能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然而,飞行器服役环境通常较为恶劣,为满足其日趋严苛的工程应用需求,需研制出具有更高耐温及耐腐蚀性能的红外隐身涂层.综述了目前几大热门的红外隐身涂层材料和涂层的工艺发展情况,并对涂层性能优化方面进行了阐述,展望了红外隐身涂层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红外隐身材料 红外隐身涂层 低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纳结构光谱设计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文壮 游可唯 +2 位作者 张胤 周阳 张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54,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光谱调控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深度学习可以在无明确物理解析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从实验或仿真数据中学习微纳结构的光谱响应特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设计优化,这...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光谱调控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深度学习可以在无明确物理解析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从实验或仿真数据中学习微纳结构的光谱响应特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设计优化,这为微纳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微纳结构设计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其在结构色、热辐射控制以及窄带光谱传感等光谱调控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微纳结构 光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元素掺杂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梦婕 李艳芳 +2 位作者 胡静 郭月莹 彭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8-644,共7页
传统二维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学、光学特性,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金属元素掺杂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不仅可以保持原过渡族金属硫化物所特有的优越性能,还可赋予二维材料特定的铁磁、铁电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自旋电子学器件... 传统二维材料具有丰富的电学、光学特性,在电子器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金属元素掺杂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不仅可以保持原过渡族金属硫化物所特有的优越性能,还可赋予二维材料特定的铁磁、铁电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自旋电子学器件以及信息和数据存储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金属元素掺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的理论和制备方法,对其结构特性、电子特性以及磁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着重论述了金属元素掺杂在过渡族金属硫化物中的实验合成方法。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传输法被广泛使用,其他实验方法如固相法、磁控溅射法也可结合运用。最后展望了金属元素掺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磁性二维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过渡族金属硫化物 金属掺杂 理论计算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于液体中钛酸钡微球(n>2)的纳米成像
8
作者 李文新 周佩珩 +1 位作者 邓龙江 洪明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存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特征尺寸小于衍射极限的微小特征,使用范围受限,许多研究工作者在如何打破衍射极限,提高光学显微镜效率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利用光学玻璃微球可以辅助传统光学显微镜分辨小于光... 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存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特征尺寸小于衍射极限的微小特征,使用范围受限,许多研究工作者在如何打破衍射极限,提高光学显微镜效率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利用光学玻璃微球可以辅助传统光学显微镜分辨小于光学衍射极限的微小特征。本研究将高折射率(n~2.2)BaTiO_(3)玻璃(BTG)微球浸没在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中用来辅助传统光学显微镜,以实现纳米成像。在波长为405 nm的入射光照射下,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蓝光光盘样品100 nm宽的纳米特征尺寸;通过调整玻璃微球与周围介质折射率对比度可以优化纳米成像的质量,将BTG微球浸没于折射率为1.46的液体中,得到的虚像质量最好。这种高折射率微球的纳米成像技术在纳米光子学、生物医学和流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玻璃(BTG)微球 纳米成像 浸没 微球辅助显微镜 虚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