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乳酸和葡萄糖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曹远均 董击夫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葡萄糖、乳酸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九〇三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深度分为3组,脑电双频(B...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深度对幕上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葡萄糖、乳酸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九〇三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行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深度分为3组,脑电双频(BIS)指数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A组BIS指数30~39、B组BIS指数40~49、C组BIS指数50~59,每组40例。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分离肿瘤时(T3)、切除肿瘤时(T4)、缝硬脑膜时(T5)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含量,并计算脑能量代谢指标葡萄糖摄取率(GluER)和脑乳酸生成率(LacPR)。术后第1、3、7天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另取3 ml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组和C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的各时间点与T1相比,GluE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组患者GluER在诱导前后均无差异(均P>0.05);与T1相比,B组患者LacPR在T2~T5时逐渐降低(P<0.05),而A组和C组无差异(均P>0.05)。术后第1、3、7天时,与A组和C组相比,B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BIS指数40~49的麻醉深度能够控制幕上肿瘤切除术中老年患者的脑代谢,维持血糖平衡,降低LacPR,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幕上肿瘤切除术 葡萄糖摄取率 乳酸生成率 术后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