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基层医院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技能培训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文旭 乐郊 +21 位作者 章岚 张颖 杨萍 赵春霞 杜春华 何君妮 曹艳梅 尚佳 李莉 刘燕 吴胜兰 李霞 陈秀锦 兰海 李华 孔翔 李恒莉 米德芳 赵杰 聂扬 高金秀 李灵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技能培训对提高基层医院儿保科医护人员ASD早期筛查能力的效果。方法于2021年9月,对成都市各县(市、区)共20家基层医院儿保科工作人员进行ASD早期筛查技能培训。以培训前后各基层医院向上级医院转... 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技能培训对提高基层医院儿保科医护人员ASD早期筛查能力的效果。方法于2021年9月,对成都市各县(市、区)共20家基层医院儿保科工作人员进行ASD早期筛查技能培训。以培训前后各基层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疑似ASD患儿人数、确诊ASD人数以及转诊的ASD患儿平均诊断年龄作为指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基层医院转诊的疑似ASD患儿人数多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5±11.60)人vs.(3.40±2.23)人,t=5.431,P<0.01]。确诊ASD人数多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5±4.93)人vs.(2.45±1.67)人,t=4.171,P<0.01]。诊断年龄方面,培训后,ASD患儿平均诊断年龄小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5±11.67)个月vs.(42.2±14.64)个月,t=-2.553,P=0.019]。结论对基层医院儿保科医护人员进行ASD早期筛查技能培训,可能有助于提高其ASD早期筛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早期筛查 多中心研究 基层医院 技能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及合并特应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洪佳 夏万敏 +4 位作者 艾涛 樊映红 谢诚 张莹 黄懿洁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1-264,270,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点,探讨合并特应质对PB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PB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特应质分为特应质组和非特应质组。分... 目的 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点,探讨合并特应质对PB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PB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合并特应质分为特应质组和非特应质组。分析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病原结果和治疗等方面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B患儿中男59例,女41例,男∶女构成比为1.44∶1;年龄为1岁3月~16岁,中位年龄7岁,>5岁患儿88例;25例患儿合并特应质;97例患儿有发热,热程1~15(7.10±2.49)d,热峰为(39.91±0.77)℃;100例患儿有咳嗽,18例患儿存在气促。100例患儿均行胸部X线片和/或胸部CT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87例患儿有肺实变,34例有肺不张,41例有胸腔积液,43例有气道黏液栓征象。100例患儿均找到相关病原体,其中95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包含65例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及30例混合感染;4例博卡病毒感染,其中1例为单纯感染,3例为混合感染;腺病毒3例,其中1例为单纯感染,2例为混合感染;其余少见病原体均为混合感染。单因素分析发现,特应质组患儿发病年龄低于非特应质组,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胸部CT肺不张及气道黏液栓比例均高于非特应质组(P<0.05)。结论 持续高热,伴气促,听诊呼吸音减弱,胸部CT提示肺实变、肺不张、气道黏液栓或合并胸腔积液的肺炎,尤其合并特应质患儿,需高度警惕PB可能,建议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经支气管镜取出黏液栓改善气道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型性支气管炎 成都地区 儿童 肺炎支原体 特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SF)致儿童过敏反应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岳山岚 邓毅 陈文文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1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SF)致过敏反应的病因、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对该药进行评价,对既往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机制及病例报道...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1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SF)致过敏反应的病因、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对该药进行评价,对既往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机制及病例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SF)引发过敏反应的关联性为“很可能”,患儿因不良反应发现及时,治疗措施有效,症状得到缓解。结论:临床在使用不含亚硫酸盐类抗氧化剂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SF)时,也应注意过敏反应的防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控制滴速,在输注开始后特别是30 min内密切关注患者状态,提前制定治疗措施和抢救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4AA-SF) 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277例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与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彭懿 夏万敏 +4 位作者 谢诚 姚佳伟 艾涛 樊映红 刘燕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277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布: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2例(...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277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病因分布: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2例(51.3%),感染后咳嗽(PIC)101例(36.5%),咳嗽变异性哮喘(CVA)76例(27.4%),抽动症8例(2.9%),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5例(1.8%),支气管异物2例(0.7%)。其中多病因57例(20.6%),分别为CVA+UACS 53例,抽动症+UACS 2例,CVA+抽动症1例,PBB+UACS 1例。病因分布无性别差异(P>0.05),但具有年龄、病程差异(P<0.05):PIC是婴儿组首位病因,UACS是其他各年龄组首位病因;PIC百分比随咳嗽病程降低,CVA百分比随咳嗽病程升高。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结论:成都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具有年龄差异,前3位是UACS、CVA、PIC,混合病因以CVA合并UACS多见,明确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咳嗽 病因构成 成都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慢性病程预测分析
5
作者 史美龄 周敏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约有20%~30%患儿病程演变为慢性。该病预后目前仍然难以预测,在疾病初期寻找可以预测疾病慢性化的相关因素和指标,对于早期识别病程发展、避免过度治疗、优化...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约有20%~30%患儿病程演变为慢性。该病预后目前仍然难以预测,在疾病初期寻找可以预测疾病慢性化的相关因素和指标,对于早期识别病程发展、避免过度治疗、优化管理、提高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儿童ITP慢性化的相关影响和预测指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慢性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杜敏 商丽红 +3 位作者 向梅 袁岚 邓孝智 谢晓丽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4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980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以男性为主(63.7%),年龄(3.1±1.7)岁;仅359例(36.6%)... 目的分析980例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80例消化道异物患儿以男性为主(63.7%),年龄(3.1±1.7)岁;仅359例(36.6%)患儿吞入消化道异物后有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不适(22.1%)和呕吐(9.7%);消化道异物主要位于食管(40.6%)和胃(53.6%);异物类型主要为钝性异物(58.1%)和尖锐异物(32.3%),少数为腐蚀性纽扣电池(8.7%)及磁性异物(0.9%)。558例(56.9%)发生了异物相关并发症(黏膜损伤、糜烂及溃疡、消化道梗阻、消化道穿孔),非钝性异物(OR=5.696,95%CI 4.252~7.630)和食管异物(OR=1.764,95%CI 1.356~2.293)是发生异物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本组患儿315例(32.1%)异物自行排出,655例(66.8%)异物经上消化道内镜取出,10例(1.0%)接受手术取出。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好发年龄为6岁以下,以钝性异物为主,硬币最常见,主要位于上消化道,多数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异物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非钝性异物及食管异物;全麻下上消化道内镜取出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消化道异物 并发症 非钝性异物 食管异物 上消化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基本型外斜视对术后侧转非共同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晓燕 何炯 杜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95-209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基本型外斜视与术后侧转非共同性发生及矫正效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6/2020-12于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80例基本型外斜视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眼一退一截术组(R&R组)104例...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儿童基本型外斜视与术后侧转非共同性发生及矫正效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6/2020-12于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80例基本型外斜视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眼一退一截术组(R&R组)104例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组(BLR-rec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矫正效果,以及随访期间手术斜视度数、侧转非共同性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d,1、6mo视近、视远斜视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R&R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正位率高于BLR-rec组(P<0.05)。R&R组较BLR-rec组发生侧转非共同性的风险更低(OR=0.524,Waldχ^(2)=4.260,P=0.039)。两组患者术后6mo主要表现在水平直肌手术眼外展方向注视,但两组患儿视远和视近侧转非共同性发生率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R&R对于儿童基本型外斜视的矫正效果优于BLR-rec术式,可降低侧转非共同性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型外斜视 侧转非共同性 矫正效果 单眼一退一截术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与正常眼SD-OCT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杨杨 罗红 +3 位作者 何炯 杜娟 罗晓燕 顾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1/2022-10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2例124眼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就... 目的:比较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与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1/2022-10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62例124眼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正常视力儿童60例60眼(右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检测两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儿童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厚于对照组,且多数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试验组儿童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多较对照组变薄,但多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和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与正常眼存在一定差异性,且对侧非弱视眼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正常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黄斑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对侧眼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典型支气管异物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夏万敏 谢诚 +3 位作者 胥佳 贾良琴 张莹 黄懿洁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不典型气道异物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治线索。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4例不典型外源性支气管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soft Word 2010版制作统计图饼图,评价各样本之间... 目的研究儿童不典型气道异物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诊治线索。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4例不典型外源性支气管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Microsoft Word 2010版制作统计图饼图,评价各样本之间的构成比。结果患儿以1~3岁幼儿为主,41例(93.2%)无明确异物吸入史,3例有可疑异物吸入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肺部听诊以喘鸣音或双侧呼吸音不对称为主。患儿入院后均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显示支气管异物影及支气管不通畅者39例(88.6%),有5例CT气道无明显异物征象。44例患儿均在支气管镜下证实为支气管异物,其中右侧支气管嵌顿25例,左侧支气管17例,声门下气管异物2例。植物类异物37例(以坚果仁为主),化学性异物4例,动物骨头类3例。32例经支气管镜下异物网篮套取出,11例经异物钳抓取出,1例采用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并发炎性肉芽肿11例,4例肉芽增生明显患儿给予冷冻冻融治疗。结论儿童不典型支气管异物缺乏明确异物吸入史,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对于有反复肺炎、喘息久治不愈的儿童应高度警惕支气管异物可能。早期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和支气管镜检查术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异物 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支气管镜检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博卡病毒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2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陈洪佳 夏万敏 黄懿洁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总结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导致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征,为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例经靶向下一代测序(t NGS)确诊的HBoV-PB患儿资料,并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归纳临床... 目的:总结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导致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临床特征,为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例经靶向下一代测序(t NGS)确诊的HBoV-PB患儿资料,并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归纳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病原检测、治疗及转归等。结果:2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起病,其中1例伴喘息、气促,对常规抗感染、雾化及祛痰治疗无效。胸部影像示肺不张和/或实变,气管镜提示PB,t NGS检测到HBoV。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32例HBoVPB患儿,男女比例3.57∶1,年龄10个月~5岁,18.8%有过敏史。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喘息和进行性呼吸困难;单一HBoV感染占81.3%。32例均行胸片/CT,78.1%见肺不张,43.8%见实变,12.5%见支气管狭窄或闭塞;16例病理显示纤维蛋白伴嗜酸粒细胞浸润,3例有夏科-雷登晶体。所有患儿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婴幼儿若出现发热、咳嗽、重度喘息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且CT提示肺不张或气道黏液栓,应警惕HBoV-PB。t NGS有助于明确病原,支气管镜对诊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型性支气管炎 儿童 人博卡病毒 靶向下一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填充治疗乳牙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昭君 李媛媛 +1 位作者 李慧 谭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84-688,共5页
目的比较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填充治疗乳牙牙髓炎患儿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口腔门诊诊治的130例(130颗牙)乳牙牙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填充治疗乳牙牙髓炎患儿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口腔门诊诊治的130例(130颗牙)乳牙牙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号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患儿根管填充治疗采用Vitapex糊剂、对照组患儿根管填充治疗采用氢氧化钙糊剂,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牙龈情况及咀嚼效率、咀嚼功能、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7、14 d,两组患儿的疼痛明显缓解,试验组患儿治疗后3、7 d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32±0.89 vs 3.94±0.94,1.64±0.60 vs 1.90±0.57,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儿炎症程度均明显缓解,患儿的IL-1β、IL-8、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患儿低于对照组(14.30±2.77 vs 18.32±4.13,25.41±4.80 vs 28.32±5.02,2.84±0.77 vs 3.36±0.95,13.04±2.20 vs 15.46±2.89,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咬合时间明显缩短、咬合力明显提高,试验组患儿的咬合力提高更明显(133.2±14.8 vs 121.8±15.0,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痊愈率为64.62%、显效率为33.85%、有效率为1.54%,对照组痊愈率为44.62%、显效率为49.23%、有效率为6.1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pex糊剂与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填充治疗乳牙牙髓炎患儿,均能缓解炎症反应程度及疼痛程度,但是前者具有更好的消炎止痛效果,总体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PEX糊剂 氢氧化钙糊剂 根管填充 乳牙 牙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定量强化参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罗艺 丁玉梅 +2 位作者 李鹏 薛敏 修志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患者双侧乳腺各1例病灶,1例患者单侧乳腺有2例病灶。研究共104例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8例,恶性组26例,分别测量CESM图像上乳腺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强化参数,并计算病灶相对强化值_(-CC)、病灶相对强化值_(-MLO)、△病灶强化1、△病灶强化2,对比分析两组间强化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强化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双乳头尾位(CC位)及内外斜位(MLO位)上的BPE_(-平均)指标,明显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病灶_(-CC、)病灶_(-MLO)、病灶相对强化值_(-CC)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强化_1、△病灶强化_2的数值变化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_(-CC)的AUC值高于病灶_(-ML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_1的AUC值稍高于△病灶强化_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_(-CC)、病灶_(-MLO)、病灶相对强化值_(-CC)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6.15%、96.15%、88.46%,特异度分别为42.13%、37.18%、57.69%,约登指数分别为0.38、0.33、0.46;△病灶强化_1、△病灶强化_2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5.38%、46.15%,特异度分别为89.74%、98.72%,约登指数分别为0.55、0.45。结论 CESM不同强化参数能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 乳腺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霞 周红 +2 位作者 吴娜娜 王媛 丁丽雯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早产儿出生后面临较多挑战,其中经口喂养困难和神经发育障碍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口腔运动干预是改善早产儿喂养进程及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一种干预措施。对口腔运动干预三个方面的内容(概念及方法、对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对早产儿神经... 早产儿出生后面临较多挑战,其中经口喂养困难和神经发育障碍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口腔运动干预是改善早产儿喂养进程及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一种干预措施。对口腔运动干预三个方面的内容(概念及方法、对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口腔运动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梳理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口腔运动干预 生长发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莉 鲁利群 黄鸿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NRDS的68例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产科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68例正常新生儿...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NRDS的68例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产科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68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患儿出生后0、1、3、5、7 d血浆IL-1ra表达水平,分析研究组患儿血浆IL-1ra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浆IL-1ra各时间点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患儿胎龄、性别、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器官受累个数及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儿血浆中IL-1r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2.607)和性别(OR=2.962)是NR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升高的血IL-1ra水平可能作为NRDS患儿早期炎症级联激活的标志物,且与NRDS的发展、氧合措施和预后评估相关,尤其是胎龄较小的男性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受体拮抗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妊娠各期抑郁发生状况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颖 王玉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各期抑郁的发生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期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市4所妇产科医院确诊早孕并进行产检的105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各期抑郁的发生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期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市4所妇产科医院确诊早孕并进行产检的105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状况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分别在其妊娠早、中、晚期进行连续性问卷调查。结果连续参与三个时期调查的1051例孕妇中,有45.86%的孕妇存在抑郁,三个阶段均存在抑郁的有77例(7.33%);妊娠早、中、晚期抑郁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4,P<0.01),其中妊娠早期高于妊娠中期(χ2=47.19,P<0.01)和妊娠晚期(χ2=42.91,P<0.01)。妊娠早、中、晚期抑郁的危险因素除有各期特点外,也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夫妻感情好是妊娠早期的保护因素。结论妊娠期抑郁的发生较为普遍,妊娠早期尤其常见,且妊娠期抑郁具有持续性。医院应建立孕妇心理评估-干预-再评估体系,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干预,维护孕妇孕期心理健康,以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杨杨 罗红 李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0-1566,共7页
目的:评估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评价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儿童双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的差异,为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及指导弱视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1995... 目的:评估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评价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儿童双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的差异,为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及指导弱视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1995-01-01/2019-12-08采用OCT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儿童患者双眼黄斑区及RNFL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筛选、评估和数据提取,将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小凹、黄斑中心凹1mm直径中央区、1~3mm内环区、3~6mm外环区及RNFL厚度纳入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采用时域OCT(TD-OCT)的研究结果显示,弱视眼黄斑中心小凹、黄斑中心凹1mm直径中央区厚度均大于对侧非弱视眼(P<0.05),弱视眼RNFL平均厚度大于对侧非弱视眼(P>0.05)。采用频域OCT(SD-OCT)的研究结果显示,弱视眼黄斑中心小凹及各分区厚度均大于对侧非弱视眼,除黄斑中心凹1mm直径中央区、3~6mm的外环区下方外,余比较均有差异(P<0.05);弱视眼RNFL平均厚度及鼻侧各分区厚度均大于对侧非弱视眼(P<0.05)。结论: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区及RNFL厚度高于对侧非弱视眼,且弱视主要引起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区域内厚度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屈光参差 黄斑 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33表达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燕 曾雯 +3 位作者 胡旭红 罗晓红 杜维娜 巨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0周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21)和...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0周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n=21)和非BPD组(n=25)。采集纳入病例住院第1、7、14、21、28天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33水平变化。结果生后第1天,BPD组血清IL-33水平与非B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日龄增长,两组血清IL-33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在相同时间点,BPD组血清IL-33水平均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BPD越严重,血清IL-33水平越高(P<0.001)。结论动态监测早产儿血清IL-33水平有助于BPD的早期诊断,对BPD早期干预及降低其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白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精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莉 李钰 杨绍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3期76-81,共6页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黄精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精丸的潜在活性成分,DrugBank数据库预测化合物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黄精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精丸的潜在活性成分,DrugBank数据库预测化合物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黄精丸治疗AD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8.1软件生成药物-成分-靶点网络;R 4.0.3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黄精丸活性成分12个,黄精丸与AD疾病共同靶点92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素(baicalein)、5,4’-二羟基黄酮(4’,5-Dihydroxyflavone)、甘草素(DFV)等;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VEGFA、SIRT1、EGFR、PIK3CA、PIK3CB、NOS2、MAPK3等;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代谢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性变信号通路、AD等。结论 黄精丸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精丸 阿尔茨海默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防护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芬兰 马丽 +1 位作者 亢平 徐晓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有效避免被感染。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抢救的COVID-19重症患者(n=5)为研究对象,在行...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有效避免被感染。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抢救的COVID-19重症患者(n=5)为研究对象,在行气管插管操作前均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流程进行。插管操作由麻醉科医生完成,均采用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使用视频喉镜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口鼻。麻醉诱导联合应用静脉麻醉药物,维持一定麻醉深度,肌松药物足量,避免呛咳。为患者插管后,麻醉医生均在指定场所接受14d隔离观察。结果医务人员对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未发生被感染的病例。结论对高致病性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前,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气管插管 医护人员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与不良妊娠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春梅 张静 任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3期66-70,共5页
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血清维生素D缺乏较为常见,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关系密切。维生素D缺乏不仅增加女性流产及早产风险,也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血清维生素D缺乏较为常见,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关系密切。维生素D缺乏不仅增加女性流产及早产风险,也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对维生素D缺乏的现状、维生素D缺乏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以及相关机制、预防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不良妊娠 妊娠期并发症 维生素D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